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建立莴笋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对农杆菌介导的莴笋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莴笋外植体预培养2d,农杆菌菌液OD600值为0.5,侵染5min,共培养2d对莴笋的遗传转化效果较好,初步建立了莴笋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构建高效的康乃馨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康乃馨叶片为受体材料,通过抗G418筛选,探讨预培养时间、根癌农杆菌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根癌农杆菌介导康乃馨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20 mg/ml G418是康乃馨叶片转化的适宜浓度。随着预培养时间的增加,康乃馨叶片的存活率降低,预培养2~3 d时抗性芽分化率较高。当根癌农杆菌OD600为0.5~0.8时,抗性芽分化率较高,适合康乃馨转化。共培养2~3 d时,康乃馨叶片生长状态好,抗性芽分化率最高。[结论]预培养、共培养各2~3 d,菌液浓度OD600为0.5~0.8是根癌农杆菌介导康乃馨遗传转化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为试验材料,对农杆菌转化体系中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培养基中AgNO_3浓度、农杆菌侵染时的菌液浓度、共培养基pH值等进行了优化研究,确立了优化的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农杆菌侵染和共培养前预培养3 d,可明显提高子叶外植体和下胚轴外植体出愈率和抗性芽苗分化率,有利于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在基因转化中,AgNO_3的最佳使用浓度为30μmol/L,最佳的农杆菌侵染菌液OD_(600)为0.4,共培养基pH值5.4是油菜农杆菌介导转化中优化的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的一些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外植体选择、预培养、共培养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的茎段和叶片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化成苗;在转化前对外植体预培养2d,再用OD600为0.5的农杆菌菌液侵染10min,共培养3d,转化效率较高。利用优化的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转化,对再生苗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特异切割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核酶基因已导入了马铃薯。  相似文献   

5.
影响农杆菌介导朝仓花椒遗传转化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朝仓花椒遗传转化体系,以朝仓花椒叶柄及茎段为转化受体,研究了预培养时间、侵染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获得转化体系如下:外植体预培养3d,在OD600为0.5~0.8菌液侵染10min,共培养3d,延迟7d筛选,以30和50mg/L卡那霉素(Kan)进行梯度筛选。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小黑杨花粉植株转化效果各种因素的研究,建立了小黑扬花粉植株高效稳定的转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杨花粉植株叶片外植体在分化培养基中预培养2 d,用OD600值为0.1的工程菌液侵染3~5min,黑暗条件下共培养2~3 d,采用适宜的脱菌方法有利于提高遗传转化率,而用在培养基中加入CaCl2则不利于遗传转化:叶片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后.经过抗性芽的诱导、叶片的冉分化和根的再生,3个月后即可获得抗性苗;抗性植株经PCR和Southem斑点杂交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转入小黑杨花粉植株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蝴蝶兰和文心兰的遗传转化条件。[方法]以培养3周的蝴蝶兰原球茎和文心兰愈伤组织为试材,以大肠杆菌为生长培养基,研究3种农杆菌菌株的侵染力,以及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酚类诱导物(AS)和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结果]以蝴蝶兰原球茎为农杆菌介导的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的优化条件为:预培养时间3d,菌液侵染浓度OD600=0.3,菌液侵染时间10min,pH值5.4,菌液侵染后,与农杆菌共培养5d并添加100μmol/LAS,此条件下的瞬间表达率最高。将蝴蝶兰遗传转化的条件运用于文心兰,得到的转化率较低。3种农杆菌菌株中,EHA105菌株侵染力最强,其次是AGL1,LBA4404最弱。[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蝴蝶兰和文心兰的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羽衣甘蓝皱白1带柄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研究影响羽衣甘蓝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通过2 d的预培养,OD600值为0.3的菌液浓度,侵染时间5 min,2 d的共培养,延迟筛选3 d有利于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羽衣甘蓝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
农杆菌介导法将LFY基因导入苹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M26苹果叶片为外植体,利用GUS瞬时表达率,对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苹果的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含LFY基因的根癌农杆菌EHA105转化苹果叶片,获得了提早开花的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以OD600=0.3~0.5农杆菌菌液侵染叶片,25℃条件下共培养,共培养后的叶片延迟筛选3 d,在附加卡那霉素30 mg/L的再生培养基中选择培养,转化芽再生率可达6.97%。PCR检测初步证明目的LFY基因已整合到苹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0.
影响西瓜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效率的主要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瓜子叶为外植体材料,利用GUS染色瞬时表达方法研究农杆菌浓度,预培养、共培养时间,预培养条件以及添加乙酰丁酸酮(AS)对西瓜转化效率的影响,优化西瓜遗传转化参数,初步建立以MS BAP 2.0mg/L IAA 0.2 mg/L Hyg 10 mg/L Cef 300 mg/L为分化培养基,黑暗条件下预培养2 d,使用OD为0.3的菌液侵染10 min后,黑暗条件下共培养3 d,然后在25℃,光周期为16 h的条件下筛选抗性芽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多裂叶荆芥转化体系,以携带pBI121-gfp质粒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介导,荆芥试管苗带叶腋茎段为转化受体材料,探究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4个因素对荆芥转化效果的影响。每个因素设置4个水平,以L16(45)正交实验进行,筛选的卡那霉素抗性芽进行GFP荧光检测和PCR检测。结果表明,gfp基因成功导入转化植株,预培养5d、菌液浓度OD600为0.7、侵染15min、共培养3d为多裂叶荆芥的最优转化条件。转化率为20%,每个外植体再生抗性不定芽数平均为5个。荆芥转化体系的建立为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其遗传性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以毛白杨85号(Populus tomentosa 85)叶片为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基础上,从预培养时间、浸染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添加AS(乙酰丁香酮)5个方面,以卡那霉素抗性植株作为转化率的衡量指标,研究了各因素对毛白杨85号遗传转化率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遗传转化系统。筛选的高效转化系统为:农杆菌活化菌液用MS液体培养基稀释10倍,浸染5min,共培养4d。毛白杨85号叶盘转化率可达40.0%。该研究为利用叶盘法开展毛白杨85号基因转化培育抗逆新品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徐春波  王勇  赵海霞  米福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161-7163,7170
[目的]建立苜蓿植株再生体系和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猎人河"苜蓿品种为受体材料,对影响苜蓿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改良SH+4.0 mg/L 2,4-D+0.5 mg/L 6-BA,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O+0.5mg/L NAA+1.0 mg/L 6-BA+1.0 mg/L AgNO3,而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苜蓿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是下胚轴。苜蓿农杆菌遗传转化的选择压确定为60 mg/L卡那霉素(Kan),最适宜的抗菌素为350 mg/L羧苄青霉素(Carb),农杆菌菌液的最适OD600为0.6,最佳侵染时间为10 min。[结论]该研究为今后苜蓿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小白菜高效子叶离体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丰顺小白菜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苗龄、不同激素配比、A gNO3浓度和抗生素、共培养时间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子叶不定芽再生的最佳苗龄为5~9d;经过2d的预培养,在M S 1.0m g/L TDZ 0.1m g/L NAA 7.5m g/L A gNO3 0.5m g/L ABA培养基中,带柄子叶不定芽再生率最高,为82.53%;在含有2.0m g/LIBA的1/2M S0培养基中诱导生根,不定根形成率为100%。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可选择浓度为20m g/L Hyg(潮霉素)作为最适合选择压,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选用500m g/L Cb(羧卞青霉素)。不同浓度农杆菌菌液对子叶再生不定芽的影响不大,但共培养时间的长短却明显地影响不定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84 K杨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84 K杨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84 K杨树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芽和芽苗生根的影响,并从预培养时间、浸染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添加AS(乙酰丁香酮)5个方面,以卡那霉素抗性苗频率为衡量指标,研究了各因素对84 K杨遗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4 K杨叶片最适的芽诱导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芽苗最适诱导生根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1/2 MS+NAA 0.05 mg/L+IBA 0.05 mg/L;优化筛选的最适转化体系为:农杆菌活化菌液用MS液体培养基稀释10倍,浸染5 min,共培养4 d。采用上述优化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84 K杨每片叶平均生芽数可达20个,芽苗生根率可达99%,生根数为6条,叶盘转化率可达35%。  相似文献   

16.
以甘蓝型油菜‘南盐油1号’下胚轴和具柄子叶为材料,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探讨不同预培养和分化培养的交叉组合对油菜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2,4-D、6-BA和AgNO3组合对外植体的分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分化出的芽苗均能生根,并生长成为植株。下胚轴在预培养(MS+0.5 mg.L-12,4-D+1.0 mg.L-16-BA)和分化培养(MS+3.0 mg.L-16-BA+0.1 mg.L-1NAA+5.0 mg.L-1AgNO3)条件下的分化率最高,达到95.23%;具柄子叶在预培养(MS+0.5 mg.L-12,4-D+1.0 mg.L-16-BA)和分化培养(MS+4.5 mg.L-16-BA+0.1 mg.L-1NAA+5.0 mg.L-1AgNO3)下的分化率最高,达到89.52%。上述结果表明,下胚轴很可能更适合作为‘南盐油1号’油菜在组织培养研究中的外植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gag-gp120基因导入到苗龄为5 d的北京生菜无菌苗的子叶片中,同时针对影响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北京生菜适合的卡那霉素筛选的浓度是7.5 mg/L,添加乙酰丁香酮对农杆菌的浸染影响不大,农杆菌的浸染时间以30 min为宜,农杆菌适宜的浸染浓度为OD600值在0.4~0.8之间,培养时间以3 d效果较好。通过PCR和PCR-Southern分析证明,gag-gp120嵌合基因已经整合到生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8.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河北杨遗传转化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预培养时间、侵染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添加AS(乙酰丁香酮)5个方面,以卡那霉素抗性芽频率作为衡量指标,研究了各因素对河北杨遗传转化率的影响。优化筛选的最适转化系统为预培养2 d,农杆菌活化菌液1/2MS稀释10倍,侵染5 min,共培养4 d。按此方法河北杨叶盘转化率可达35%。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贾小明等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河北杨遗传转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