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江西省早稻品种芽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低温和人工低温胁迫下对江西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48份早稻品种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自然低温条件下,参试品种死苗率变幅为0~58.33%,大部分品种具有相对较强的芽期耐冷性;而人工低温条件下参试品种死苗率变幅为0~100%,70%品种的死苗率在增加,芽期耐冷性在不同程度地减弱,不论是在自然低温还是在人工低温条件下,杂交水稻组合的芽期耐冷性均要强于常规水稻品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组合间在自然低温下、人工低温下芽期耐冷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杂交水稻组合间耐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常规水稻品种在自然低温下耐冷性无明显差异,而在人工低温下耐冷性差异却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随着温度降低常规水稻品种对低温的反应较敏感。研究认为,"三系"杂交稻中其恢复系的芽期耐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合的芽期耐冷性表现;杂交稻组合株两优1号、两优287和荣优9号,对低温的反应比较迟钝,耐冷性强,可作为耐低温水稻品种在水稻生产和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气候模拟低温胁迫生态条件,观察了现时华南地区生产上应用的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培杂67、粤杂122和三系超级杂交稻组合丰优428、泗优998,以及超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胜泰1号的秧苗株高、主茎叶片数和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b)、叶绿素a/b值的变化及秧苗受害情况。结果表明,培杂67和广超3号的苗期耐冷性较强,早季可适当早播而不发生烂秧死苗;泗优998耐冷性较弱,早季不宜早播。提出可用低温胁迫后秧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a b)降解率高低和叶绿素a/b值高低来衡量水稻品种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3.
水稻耐冷性研究Ⅰ.稻冷害类型及耐冷性鉴定评价方法概述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本文是水稻耐冷性研究的第一部分,介绍水稻冷害的类型及耐冷性鉴定评价方法。水稻的冷害类型可以分为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也可以按照低温冷害发生的时期来划分成芽期冷害、苗期冷害、孕穗期冷害、开花期冷害和灌浆期冷害。较系统地介绍了水稻芽期、苗期、孕穗期、开花期耐冷性的多种鉴定评价方法及其评价指标和自然条件下的耐冷性鉴定方法。还介绍了作为耐冷性鉴定评价指标的有关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黄瓜种子低温发芽能力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确定了评价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低温发芽能力的适宜温度为13℃。相关分析表明低温发芽能力与苗期耐冷性呈显著正相关。利用8个低温发芽能力不同的品种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P^2=64)进行低温(13℃)发芽试验。对其结果按Griffing 方法1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估计,结果表明长春密刺、农大春刺、农大春光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CG×NCG组合特殊配合力较强,多数组合正反交效应差异不显著。遗传分析表明低温发芽能力的广义遗传力为87%,狭义遗传力为31%,说明低温发芽能力主要由非加性效应决定,宜从优势育种角度利用低温发芽能力这一性状进行耐冷性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5.
对江西省23个早稻主栽品种(组合)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结果显示:金优L2、潭两优83、T优898、五丰优623、I优899、五优157、荣优1506、淦鑫206具有较强的苗期耐冷性;株两优505、中嘉早17、嘉育948、优I402则表现出极弱的苗期耐冷性;杂交稻组合通常具有比常规稻品种更强的苗期耐冷性;耐冷性基因具有加性及不完全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5个籼稻组合及其亲本在自然低温下的结实率研究,结果表明,籼型杂交水稻的耐冷性与组合亲本的关系密切,且恢复系辐恢838、绵恢725、蜀恢527为材料组配组合的耐冷性在年度的胁迫强度下均表现为"强"或"较强",可作为选育耐低温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早稻主栽品种苗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江西省23个早稻主栽品种(组合)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结果显示:金优L2、潭两优83、T优898、五丰优623、I优899、五优157、荣优1506、淦鑫206具有较强的苗期耐冷性;株两优505、中嘉早17、嘉育948、优I402则表现出极弱的苗期耐冷性;杂交稻组合通常具有比常规稻品种更强的苗期耐冷性;耐冷性基因具有加性及不完全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抽穗扬花期对3个供试材料设置低温(19℃)处理,并对各组合盛花期、乳熟期及黄熟期剑叶叶片中的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19℃)处理下,岳优9113和金优207的耐冷性均为5级,耐冷性较强,岳优63为9级,耐冷性较差;生长后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供试材料剑叶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丙二醛的含量逐渐升高,岳优9113和金优207在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较接近,均较高,丙二醛含量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鉴定及评价苦瓜的耐冷性,为苦瓜耐冷性资源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低温条件下测定17份苦瓜资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冷害指数及花粉萌发率等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评价法中的隶属函数进行耐冷性排序,结合两种方法的排序结果,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值、隶属函数值与原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综合鉴定及评价苦瓜资源的耐冷性.[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活力指数和冷害指数对苦瓜耐冷性具有较高载荷,其系数分别为0.795和0.923,可作为苦瓜耐冷性鉴定的重要指标;结合主成分值、隶属函数值排序,可将供试的17份苦瓜资源耐冷性聚类为高度低温敏感型、中度低温敏感型、低温敏感型、耐冷型、中度耐冷型和高度耐冷型6种类型.[结论]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评价法建立的苦瓜耐冷性综合鉴定与评价体系适用于苦瓜资源耐冷性鉴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辣椒种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低温下发芽鉴定、田间自然低温鉴定和种子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等方法,研究了8个辣椒品种种子萌发期耐冷性反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发芽临界低温范围为10.29-15.1℃,低温下室内耐冷性鉴定温度指标为18℃。辣椒耐冷性鉴定指标可采用18℃下发芽指数、田间耐冷性总指数和耐冷性隶属函数值。辣椒耐冷性可分为强、中、弱3个类型。  相似文献   

11.
稻孕穗期耐冷型初步鉴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控温条件下对15份栽培稻材料的孕穗期耐冷性进行了鉴定,提出了“耐冷型”这一用语。根据这15份材料的孕穗期耐冷性特性,将它们的耐冷型划分成6类,其中,第2耐冷型和第5耐冷型的特征明显不同于以往所报道的,鉴定分析材料的耐冷型对耐冷性育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辣椒种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下发芽鉴定、田间自然低温鉴定和种子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等方法,研究了8个辣椒品种种子萌发期耐冷性反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发芽临界低温范围为10.29~15.1℃,低温下室内耐冷性鉴定温度指标为18℃。辣椒耐冷性鉴定指标可采用18℃下发芽指数、田间耐冷性总指数和耐冷性隶属函数值。辣椒耐冷性可分为强、中、弱3个类型。  相似文献   

13.
自然低温对籼稻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耐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分期播种的自然低温胁迫方法,以相对冷敏指数(CR I)为评价指标,对籼稻恢复系明恢63(R1)、蜀恢527(R2)、绵恢725(R3)、绵恢746(R4)和辐恢838(R5)及其15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障碍型耐冷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系R1~R5及其杂交组合对低温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R5表现耐冷性强,而R3、R1和R2均表现为弱;2)在一定的低温胁迫下,同一个恢复系与不同不育系和不同恢复系与同一不育系组配系列杂交组合之间的平均结实率和CR I值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耐冷性强弱前者呈A/R5>A/R3>A/R2>A/R1>A/R4趋势,后者呈A3/R>A1/R>A2/R的趋势,表明杂交水稻低温障碍型耐冷性的表达既与恢复系有关,又受不育系影响;3)在一定低温胁迫下,恢复系与其相应杂交组合的耐冷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R1、R2、R3和R5与其对应杂交组合之间CR I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6**、0.5145*、0.1660和0.8965**。  相似文献   

14.
云南粳亚种生态群间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带粳、光壳稻和普通粳群中7个不同耐冷级别品种及其1/2P(P—1)配制的21个组合进行云南粳亚种生态群间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高原冷凉稻区鉴定出孕穗期耐冷性同属极弱级热带粳、光壳稻与普通粳型所携的耐冷基因不同与冷驯化有关,粳亚种的孕穗期耐冷性划分为热带粳、光壳稻和普通粳3大类型。(2)耐冷性弱的不同生态群品种为背景,推断昆明小白谷、丽粳2号和半节芒穗期耐冷基因的显隐关系、耐冷性的受控基因对数及其基因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综合评价棉花品种(系)出苗期耐冷性,建立可靠评价模型,筛选鉴定指标,为耐冷品种选育鉴定提供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 以200份陆地棉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设恒定低温、昼夜变温和适宜温度3个处理,测定其出苗率、下胚轴长、根长、百粒重等指标,采用耐冷系数差异分析、频次分析、降幅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群体进行耐冷型划分,并建立耐冷性评价模型和确定鉴定指标。【结果】 各指标在适宜温度下变异幅度较小,变异系数为3.12%—18.89%,各品种(系)出苗率在85.00%以上,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可用于后续耐冷性分析。在低温胁迫下群体内各指标变异幅度增大,为7.14%—108.33%,在恒定低温和昼夜变温下,变幅最大的指标依次为根长和萌发指数。主成分分析将14个低温相关指标和百粒重转换为6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74.98%的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冷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按照耐冷性强弱将200份陆地棉品种(系)划分为5类,第Ⅰ类群属于强耐冷型共2份,第Ⅱ类群属于耐冷型共42份,第Ⅲ类群属于中耐冷型共69份,第Ⅳ类群属于较敏感型共83份,第Ⅴ类群属于敏感型共4份,其中,新陆中16号为耐冷性最强的品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棉花出苗期耐冷性预测模型为Y=-4.10+0.58X4+0.40X14+0.32X1+0.22X5(R2=0.92),筛选出4个耐冷性鉴定指标,分别为恒定低温下的棉苗总长、出苗率、干物重和昼夜变温下的萌发率。田间早播试验中各品种(系)的出苗率,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采用恒定低温和昼夜变温处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棉花出苗期耐冷性评价是可行的,恒定低温下的棉苗总长、出苗率、干物重和昼夜变温下的萌发率,可作为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茄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耐冷性不同的3个茄子品种幼苗分别在5℃低温条件下胁迫2,4,6d后,对其耐冷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增加,茄子幼苗内SOD,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耐冷性强的品种CAT活性增加,耐冷性弱的品种CAT活性下降;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从品种差异上看,相同低温胁迫下,耐冷性强的品种能维持较高的酶活性,细胞受伤害程度较轻,耐冷性弱的品种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2018年贵州省杂交籼稻区试组合的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9,(10):13-15
为今后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的区域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以2018年度参加贵州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11个组别共125个组合或品种为耐冷性鉴定材料,在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和毕节市3个试点分期播种利用自然低温法进行耐冷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125个供试组合中,耐冷性极强的组合有2个(特种稻),强的组合有4个,较强的组合有20个,其中早熟组占比11.5%,迟熟组占比61.5%,特种稻占比26.9%。中迟熟组籼型杂稻组合和特种稻在贵州省基本能正常结实,适宜推广。而特种稻13个组合有7个组合耐冷性表现为较强及以上,占比较大,应着重研究特种稻的试验和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丰源优系列杂交组合生长后期耐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盛花期在人工气候室分别对丰源优416、丰源优299、丰源优191、汕优77和恢复系R416、R209、R191设置25℃、22℃和19℃的低温处理(昼夜温差±2℃),黄熟期分别考查其结实率.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明显降低了所有供试材料的结实率,不同杂交组合之间结实率差异极显著;不同的温度对杂交组合及恢复系结实率的影响明显(极显著).在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之间结实率差异不显著;不同的播期之间,结实率差异极显著.不同组合耐冷性存在明显差异,丰源优系列组合的耐冷性优于对照汕优77;杂交组合F1的耐冷性与其恢复系的耐冷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评价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指标,对贵州10个特耐冷水稻地方品种和生产上的较抗冷恢复系贵农筒恢R211和K17B进行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和幼苗耐冷性试验,对各耐冷性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试验,鉴定出了芽期和苗期特耐冷的4个品种。研究发现,低温发芽率和幼苗耐冷性呈显著的正相关(r=0.6095^*);4℃低温下处理3d水稻幼苗根系细胞膜透性与幼苗活苗率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5526^*),与发芽率也呈显著的负相关(r=-0.5529。);幼苗经4℃低温下处理3d后叶绿素含量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鉴定水稻品种芽期耐冷性以4℃低温下处理10d后的发芽率为指标比较合适,鉴定苗期耐冷性以4℃低温下处理3d后的活苗率为指标,并参考低温下幼苗根系细胞膜透性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杂交水稻萌发率、苗期耐冷性与耐冷性指标的关系,以重庆师范大学10个自育杂交水稻组合和糯稻89-1为材料,测定种子的生理指标、低温萌发率及苗期低温处理恢复生长后的死苗率。不同杂交水稻组合的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明显,种子自身所含这4种物质与水稻低温下的萌发率可能具有一定关系;种子萌发对温度变化较敏感,每个组合中温度为6℃处理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均高于11℃,初步推断临界点以下低温层积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积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低温条件处理下水稻苗期死亡率有明显差异,温度越低,水稻幼苗受害越大,复温后死亡率越高;聚类分析将杂交组合分为A、B、C 3类,A组、B组生理指标大部分都高于C组,低温萌发不同杂交水稻组合内变异系数较大。总的来说,水稻种子耐冷指标对萌发率可能具有一定作用,在苗期,水稻对低温较敏感,随着时间和温度增长受影响越大,根据耐冷指标、萌发率、死苗率对不同水稻杂交组合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可以为选育耐冷性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