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辽南葡萄主产区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红静  邢月华  刘艳  李波  蔡广兴 《土壤通报》2021,52(5):1149-1155
为了给辽南规模化葡萄园的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16年在辽南葡萄主产区采集91个葡萄园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该葡萄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南葡萄主产区土壤pH平均值为6.2;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0 g kg?1,处于缺乏水平的样点占总样点的97.8%;土壤全氮、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08 g kg?1和73.3 mg kg?1,处于缺乏水平的土壤样点分别占样本总数的85.8%和74.8%;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70.4 mg kg?1,90.1%样点属于丰富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58.0 mg kg?1,总体含量属于中等以上,处于中等以上和缺乏水平的样点占总样点的比例分别为68.2%和31.8%。不同地区、不同树龄和不同产量水平的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李官镇葡萄园养分状况好于许屯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葡萄园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不同产量葡萄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为高产园 > 中产园 > 低产园。建议根据产量和树龄情况,分区域进行葡萄园养分管理,适当减少磷肥和钾肥、增加有机肥用量,以保证养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贵州省三都县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土样化验数据和1981年该县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分析三都县水稻土的养分状况、地力水平及变化规律,并提出施肥对策。分析结果表明,三都县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为40.4g/kg;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适中,分别为2.378g/kg和15.2mg/kg;速效钾含量为95mg/kg,含量较低。与第2次土壤普查土样测试数据相比,有机质与全氮的变化不大,有效磷的含量比之前大幅提高,增幅达85.7%;速效钾的含量下降明显,比之前降低30%。  相似文献   

3.
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柑橘园土壤营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桂西北环境移民示范区柑橘园土壤营养状况测定结果表明 ,该区柑橘园有机质含量丰富 ,全N、全P偏低 ,水解氮、有效磷基本适宜 ,K素缺乏 ,pH偏酸性 ;且主要土壤养分变异系数均 >16 % ,土壤 pH变异系数为4 .4 % ;不同产量级柑橘园土壤养分差异主要表现于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 ,丰产园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 6 .4 6mg/kg和 76 .2 1mg/kg ,低产园分别为 96 .88mg/kg和 5 9.83mg/kg且显著低于丰产园 ,水解氮和速效钾与柑橘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并提出果园土壤水解氮、速效钾丰缺指标。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菲菲  李家华  祁文龙  赵萌  赵平 《土壤》2014,46(2):386-388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具有代表的茶园土壤进行了调查,分析测定了21个样点的养分含量,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州茶园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4.65、27.07 g/kg、114.16 mg/kg、14.90 mg/kg和112.09 mg/kg,养分变异较大。对照优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土壤营养诊断指标,西双版纳茶园养分特征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丰富,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的酸碱度适中,有效磷含量较缺乏。  相似文献   

5.
黑土区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土壤养分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了解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对指导精准施肥有一定意义。 【方法】 本文以地统计学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对克山县土壤养分数据进行析取克里格以及泛克里格插值,得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图,并通过DEM数据提取坡度、坡向、曲率等相关地形因子,在SPSS软件中进行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 【结果】 克山县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全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3.89 g/kg、28.35 mg/kg、184.75 mg/kg和1.81 g/kg,有机质与全氮的变异系数均为0.09,属于弱变异强度,而有效磷与速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8与0.11,属于中等变异强度。有机质、速效钾及全氮的含量与海拔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有机质与全氮受海拔的影响程度最大。有机质以及全氮的含量还受到坡度的影响,与坡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旱地和菜地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水田,而有效磷显著低于水田,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 【结论】 克山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异小,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异大。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受到坡度与海拔的影响,尤其海拔对有机质与全氮的影响程度最大。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以及成土母质也影响养分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我国典型水稻土肥力演变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水稻土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耕地土壤类型,水稻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明确水稻土养分演变规律对其质量建设和生产力输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以136个国家级水稻土长期定位监测点为平台,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30年的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水平进行分析,以期探明我国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的演变特征,为水稻土合理培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方法】 利用时间趋势分析结合平均值及中值分析的方法对水稻土常规施肥下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别总结了水稻土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以及作物产量在不同监测时期的演变特征和总体变化趋势;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分别对上述5个肥力因子和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得出水稻土肥力演变的主要贡献因子和影响水稻土作物产量的主控肥力因子。 【结果】 近30年常规施肥下水稻土肥力监测结果显示,与监测初期相比,水稻土有机质 (31.3~32.2 g/kg) 和全氮 (1.88~1.92 g/kg) 含量基本稳定,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明显升高。2012—2016年间水稻土有效磷平均含量 (20.1 mg/kg),比监测初期平均值 (15.2 mg/kg) 显著提高了32.2%;2012—2016年间水稻土速效钾平均含量 (92.1 mg/kg) 比监测初期 (77.8 mg/kg) 提高了18.4%。经过近30年施肥,水稻土pH值下降了0.35个单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土肥力提高的两个决定因子是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是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和有机质。 【结论】 近30年农民习惯施肥管理模式下,水稻土整体肥力略有提高,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但土壤pH值降低,有酸化趋势;水稻土肥力演变的主要障碍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所以水稻土培肥应该在平衡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有机肥或秸秆。   相似文献   

7.
云南绿春哈尼梯田湿地水稻土基本养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了云南绿春县规东河片区、松东河片区、二号桥河片区为样区,分析了样区未发生土壤冲蚀、发生土壤冲蚀后修复1a,修复8a的梯田湿地水稻土表层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特征。结果表明,(1)绿春哈尼梯田湿地水稻土pH值在5.21~6.79之间,呈微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80~47.14g/kg之间;土壤碱解氮含量在39.51~137.47mg/kg之间;土壤速效磷含量在1.29~13.31mg/kg之间;土壤速效钾含量在33.32~178.90mg/kg之间。从空间上看,绿春哈尼梯田湿地水稻土基本养分在同一地方相同片区较稳定,变异不大,但是不同地方之间有一定差异。(2)未发生土壤冲蚀的梯田水稻土基本养分显著高于发生土壤冲蚀后修复的梯田水稻土基本养分。经过修复和田间管理,梯田湿地水稻土养分含量有所升高,发生土壤冲蚀后修复8a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发生土壤冲蚀后修复1a。(3)绿春哈尼梯田同一山麓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稳定,变化较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在不同海拔高度变化较大,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或者降低,养分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大小兴安岭林区不同林型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大小兴安岭地区主要林型野外采样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红松林、针阔混交林、白桦林、樟子松林和蒙古栎林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0-40 cm)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有机质、全氮、速效磷3种土壤养分的总体分布是白桦林、针阔混交林比较高,针叶林次之,蒙古栎林比较低;而速效钾含量以蒙古栎林、白桦林为最高,针阔混交林却比较低.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大小兴安岭林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特别丰富,速效磷含量为中等至较丰富,不同林型土壤养分总体处于良偏优水平,但速效钾比较缺乏,成为该林区土壤质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区刺槐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为了探明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应用时空互代的方法,以刺槐林为代表,对该区不同利用年限的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肥力处于低水平;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和速效磷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坡度、坡向、坡位等环境因子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影响。随利用年限的增加,人工林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养分指数均增加,与利用年限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符合y=axb模型。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随利用年限的增加量不显著,而速效钾每经过10年就有显著增加,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则保持相对衡定的水平。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及养分指数年增长率分别约为0.20g.kg、0.01g.kg、0.69mg.kg、2.27mg.kg和0.04。该区人工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养分指数约需50年、速效钾约需30年可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陕西省苹果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为陕西省苹果主产区施肥策略的合理制定及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12~2016年,在陕西省延安、铜川、渭南、咸阳和宝鸡5个苹果主要生产地区选取典型果园,样点数依次为17208、2634、8589、14723和303个,采集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利用现有果园土壤养分分级标准,比较分析各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状况。【结果】目前,陕西省苹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5 g/kg、57.1 mg/kg、13.0 mg/kg和160.4 mg/kg,较低和低等水平所占比例分别为33.3%、61.8%、85.0% 和50.4%。不同地区土壤养分存在一定差异,从全区来看,基本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特征,即宝鸡是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最高的地区,咸阳、渭南和铜川次之,延安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延安地区果园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9.5 g/kg、碱解氮49.4 mg/kg、有效磷9.0 mg/kg和速效钾140.0 mg/kg,处于较低和低等养分水平的果园百分比分别为61.6%、77.7%、99.3%和67.5%。铜川地区果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2 g/kg,有机质达中等及以上水平果园占88.9%;碱解氮含量均值为62.0 mg/kg,46.4%的果园处于较低和低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均值为13.9 mg/kg,75.3%的果园处于较低和低等水平;速效钾含量均值为181.6 mg/kg,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果园所占比例为67.2%。渭南地区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13.1 g/kg,有机质达中等及以上水平果园占83.2%;碱解氮含量均值为61.6 mg/kg,54.6%的果园处于较低和低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均值为13.7 mg/kg,81.0%的果园处于较低和低等水平;速效钾含量均值为170.1 mg/kg,42.6%的果园处于较低和低等水平。咸阳地区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12.3 g/kg,有机质达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果园占85.7%;碱解氮含量均值为62.7 mg/kg,49.4%的果园处于较低和低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均值为16.7 mg/kg,74.2%的果园处于较低和低等水平;速效钾含量均值为173.2 mg/kg,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果园所占比例为60.9%。宝鸡地区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17.5 g/kg,有机质达中等及以上水平果园占97.4%;碱解氮含量均值为78.3 mg/kg,21.7%的果园在较低和低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均值为23.4 mg/kg,64.9%的果园在中等及以上水平;速效钾含量均值为179.2 mg/kg,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果园所占比例为70.0%。【结论】陕西省苹果主产区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较低,不同地区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需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1.
水稻土的排水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云生 《土壤学报》1983,20(3):214-224
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十分悠久,种植面积亦甚广.水稻土遍及全国,南起热带的海南岛,北至寒温带的黑龙江,东自台湾省,西到新疆、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约三亿九千万亩.据1980年的统计[3],1979年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总面积的28.4%.  相似文献   

12.
土壤性质对土壤–水稻系统中硒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骏  刘兆云  孟立丰  朱晨 《土壤》2016,48(4):734-741
采集浙江省北部水稻种植区成熟期水稻和对应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硒(Se)总量和7种形态Se的含量以及水稻根、茎、叶、谷各部位的Se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平均含量0.344 mg/kg,达到中Se土壤水平,并且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7种Se形态中,强有机结合态和腐植酸结合态是主要的两种形态,占Se全量的75.92%;离子交换态、水溶态的含量在1.7%左右;碳酸盐结合态为3.2%。水稻根部富集了大部分的Se(73%),其各部位中Se含量随根、叶、茎、谷的顺序依次减少。将土壤按有机质和p H的大小进行分区分析后发现,当有机质含量小于25 g/kg时,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Se与水稻根部Se呈显著正相关;当有机质含量大于35 g/kg时,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Se与谷Se呈显著正相关;当p H7时,碳酸盐态Se与谷Se呈显著负相关。水溶态Se和离子交换态Se与水稻各部位Se含量之间并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水稻各器官Se含量受土壤p H、有机质含量、各形态Se含量等土壤性质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质及其组分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我国北方淹育型水稻土在开垦耕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的演变特征,为提高水稻土有机质的品质、合理利用水稻土及提高其生产潜力、建设高产稳产稻田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以辽宁省各地棕壤和草甸土上发育的不同开垦年限淹育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田间定点试验及室内测试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开垦年限对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与组成及其腐殖质特性的影响。【结果】水稻土耕层有机质总量 (SOM) 随开垦年限的增加维持在18.60~26.30 g/kg之间,与开垦年限无显著相关关系 (P > 0.05),但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占有机质总量的比例 (ROM/SOM) 均在50%以上,并且随水稻土开垦年限增加而下降,降幅为18%~20%;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 (Kos) 均在1.2以下,随着水稻土开垦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增幅为52%~57%,胡富比 (HA/FA) 及胡敏酸相对色度 (RF) 随开垦年限增加而增大,但胡敏酸活化度 (AD) 和土壤腐殖质的松/紧 (LCH/TCH) 明显下降。【结论】北方水稻土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稳定性增加,活性降低,耕层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减弱,土壤肥力水平下降,限制了北方水稻土生产潜力的发挥,应通过耕作管理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来防止或减缓水稻土肥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和砷污染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有机质含量和pH不同的2种水稻土(黄泥田和红泥田),通过盆栽实验研究砷(As)污染条件下,种植9个水稻品种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的影响,分析水稻品种、As污染和土壤类型的相对影响与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显著影响了土壤DOC和DON的变化,在水稻收获后,DOC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杂交稻(41.09±0.92 mg kg-1)>籼稻(38.10±1.53 mg kg-1)>粳稻(37.74± 1.37 mg kg-1);DON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粳稻(2.94± 0.40 mg kg-1)>杂交稻(2.61±0.42 mg kg-1)>籼稻(1.45± 0.17 mg kg-1).As污染降低了土壤DOC和DON的含量,但不同品种水稻的响应不同.与对照相比,As污染条件下,黄泥田和红泥田中DOC平均含量分别下降了14.4%和11.1%,DON平均含量分别下降了65.0%和44.7%;DOC在种植杂交稻后降幅最小,而DON在种植籼稻后降幅最小.在两种水稻土中,黄泥田的DOC和DON平均含量高于红泥田,在没有As污染条件下,分别高22.4%和45.8%,这与黄泥田有机质含量和pH高有关.水稻品种、As污染和土壤类型对DOC和DON变化的影响不同,3个因子对DOC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7%、15.5%和27.6%,对DON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14.7%、24.2%和2.0%.  相似文献   

15.
水稻对有机、无机态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我国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供肥特点,培土效果和增产作用,我们从1978年春以来,以15N示踪法进行有机、无机态肥料氮转化问题研究,在江苏四种代表性士壤上,即太湖地区黄泥土(代号A),丘陵地区板浆白土(代号B),苏北里下河地区鸭屎土(代号C),淮北地区花碱土(代号D)上进行。以15N标记的怪麻和硫酸按分别作有机和无机态氮源,全部作基肥,供试作物为水稻南粳34号,盆淋试验重复三次,另在板浆白土上增加重复次数,以分期测定土壤、植株中氮素动态。详细的试验材料及方法已另文登载[1]。试验中的不同肥料处理列于表1。  相似文献   

16.
姚贤良  于德芬 《土壤学报》1985,22(3):241-250
对稻草、紫云英有机物料不同用量和混施、单施或沤制后施用等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四年模拟试验。四年培育期中的水分条件和其他物理条件均控制一致。测定表明,有机物料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结构性和孔隙性,降低原状土核的破裂系数。有机质、重组有机质、无定形氧化铁、氧化铁的活度与团聚体的稳定性呈正相关;而与原状土的破裂系数呈负相关。看来,无定形氧化铁的含量可以作为高产水稻土具有良好结构性的一个间接指标。施加有机物料的土壤,当脱水时其中大孔隙显著增多,这对粘质水稻土回旱种旱作十分有利。稻草直接施入土中的改土效果优于沤制后施入土中,且不亚于高用量稻草和紫云英混施的效果。可见,如绿肥施用量减少时,只要保持一定量的稻草回田,亦能改善土壤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配施有机肥对潜育化水稻土的培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潜育化水稻土的培肥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潜育化低产水稻土产量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连续2季施用有机肥后,潜育化水稻土产量显著提高,以早稻配施紫云英-晚稻配施猪粪处理的产量最高。添加有机肥降低了潜育化水稻土耕层土壤p H值。早稻配施紫云英,晚稻配施猪粪处理的有机质提高明显,比NPK处理提高了15.22%;早稻配施紫云英,晚稻配施猪粪处理的潜育化水稻土全氮含量比单施化肥处理提高4.19%;早稻配施紫云英,晚稻单施化肥处理的潜育化水稻土有效磷含量提高最多,比NPK处理提高了4.92%;相比于NPK处理,早稻配施紫云英,晚稻单施化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比两季均单施化肥处理提高了13.2%。因此,潜育化水稻土适当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水稻产量,可以作为培肥改良潜育化水稻土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西南地区冷泥田的水稻生长不良可归因于多种障碍因子,包括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本文针对冷泥田影响水稻生长的土壤化学障碍因子,研究了不同肥料或改良剂对冷泥田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为这类土壤的培肥、改良利用和水稻高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方法】试验地点选在四川省东南地区冷泥田集中的泸县,试验历时2年。试验设无肥对照(CK)、全量化肥(NPK)、NPK+泥炭(NPK+Pe)、NPK+商品有机肥(NPK+COF)、NPK+鸡粪(NPK+CM)、NPK+硅肥(NPK+Si)、NPK+石灰(NPK+L)、NPK+硅钙肥(NPK+Si Ca),NPK+锌肥(NPK+Zn)9个处理。在水稻收获前采集代表性植株样,调查水稻农艺性状,分析水稻对氮、磷和钾的吸收量;水稻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p 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以及亚铁和亚锰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NPK+L和NPK+Si Ca处理可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子,稻谷产量比NPK处理显著提高15.40%和10.64%;而其他处理的增产效果则均不显著。NPK+L和NPK+Si Ca处理的土壤p H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物质(含Fe2+和Mn2+)含量显著降低;NPK+L和NPK+Si Ca处理可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促进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同时,土壤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土壤的有效钙和有效硅均缺乏,而NPK+L和NPK+Si Ca处理增加了土壤的有效钙和有效硅,对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贡献。有机肥对土壤相关性质的影响与石灰和硅钙肥相反,特别是鸡粪。施用锌肥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差异不显著。水稻收获后土壤中氮、磷、钾养分残留量与施肥量和水稻吸收携出量密切相关。【结论】对长期淹水地势低洼的酸性冷泥田来说,石灰和硅钙肥是比较理想的土壤改良剂,能同时起到改善土壤性质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而有机肥,特别是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有机物料,则不宜在冷泥田中施用或大量施用。  相似文献   

19.
永久性及长期渍水的水稻土中铜的供给情况和铜肥的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俊祥  董文瑞 《土壤学报》1989,26(2):149-158
本试验于1982年在皖南山地丘陵区进行,结果表明:1.永久性渍水的水稻土上用0.1%的硫酸铜沾秧根或0.5公斤/亩作基肥,对水稻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5.2-41.4%,平均每亩增产稻谷45公斤.2.施铜增产的永久性溃水水稻土通常Eh更低(74mV);有机质分解缓慢而含量高(3.99%);有效铁含量也很高(317ppm);有效铜含最低(1.24ppm)3.铜与铁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即水稻植株中铜、铁含量有较好的直线负相关(r=-0.7725**),土壤中有效Fe/Cu比值与植株体内的Fe/Cu比值有极好的直线正相关(r=0.9470).这二个Fe/Cu比值同样与施铜增产效果有极好的正相关(r=0.9308,r=0.9801),土壤Fe/Cu比值>120的8块试验田施铜均有增产效果.4.施用铜肥除了补充铜的不足外,同时还能减少水稻对铁的吸收,降低了水稻的Fe/Cu比值,减轻亚铁毒害,达到了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