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毛竹林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对毛竹林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认为:1.植冠截留量,毛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2.枯枝落叶层持水量,毛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纯林;3.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毛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通过本研究,将为毛竹林群落类型的科学管理及其生态经济功能发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杉木天然林和人工林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杉阔天然混交林、天然杉木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天然林总持水量分别比人工林高699 18t·hm-2和337 67t·hm-2,天然林具有更好的涵蓄水分功能。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土壤层>枯枝落叶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森林涵蓄降水的主要场所,其贮水量占林分总贮水量的90%以上。天然林地上部分各层次的持水量分配较为均匀,而杉木人工林林冠层持水量大大高于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这种结构不利于削弱林内降雨侵蚀力,土壤也较为板结,渗透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3.
通过连续8年对柠檬桉马尾松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定位观测看出,混交林在森林群落冠层截留量和凋落物量、林地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与持水量、土壤蓄水和土壤肥力等方面均比纯林增加,并有改善林内的小气候条件、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量及提高林木单位面积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生态公益林不同类型林分的持水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高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4):21-23,48
分别从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对杉木人工生态公益林林冠下营造的细柄阿丁枫、木荷、建柏和杉木纯林的持水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其持水功能的差异。不同林分的持水量大小排序为:细柄阿丁枫×杉木混交林>木荷×杉木混交林>建柏×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排序为:土壤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  相似文献   

5.
细柄阿丁枫杉木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杉木萌芽林改造成的细柄阿丁枫杉木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有较大程度提高 ,其林冠层和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 17 0 %和 5 0 32 % ,且土壤入渗速度加快 ,蓄水能力提高 ,0~ 40cm土壤层的蓄水量约为杉木纯林的 1 7倍 ,这对于今后改造杉木低产林与规划经营水源涵养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定量评价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不同造林模式的水源涵养功能,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浸水法,对广西玉林市六万林场28年生福建柏2种(纯林、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福建柏混交林)造林模式林分林冠层、活地被物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拦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林林冠层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截留量均明显大于纯林;纯林活地被物层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截留量显著大于混交林;混交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稍大于纯林、最大截留量小于纯林;0~20 cm层的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在混交林和纯林间差异不大,纯林20~40、40~60 cm层的土壤容重明显大于混交林、混交林总孔隙度明显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在3个土层中均大于纯林,其中20~40、40~60 cm层的最大持水量和0~20、20~40 cm层的非毛管持水量差异显著。福建柏混交林地总拦蓄水量大于纯林,其拦蓄水能力是纯林的166.48%。因此,福建柏混交造林更能发挥其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7.
宋德利 《防护林科技》2014,(2):36-37,104
通过不同林型内自然降水、树冠截留、枯枝落叶和林地土壤持水能力的测定研究了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水源涵养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树冠截留量比红松纯林提高45%和49%;有林地的枯枝落叶的持水能力比无林地多贮水10 m^3 hm^-2,混交林比纯林贮水1.5 m^3 hm^-2;有林地的土壤比无林地多贮水19~22 m^3hm^-2,针阔混交林比红松纯林多贮水4~7 m3 ·hm-2.  相似文献   

8.
不同经营模式毛竹混交林土壤肥力性状及其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及毛竹纯林等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比较,结果表明:毛竹混交能改善土壤表层孔隙和通气状况,竹阔混交林土壤较毛竹纯林疏松,竹阔混交林比毛竹纯林有较大的持水能力;竹阔混交有利于维持土壤肥力,防止地力衰退;毛竹混交林地上部分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总持水量以半天然竹杉混交林为最大,达5.3321t·hm^-2。  相似文献   

9.
闽北毛竹林枯落物层持水功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杉木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典型毛竹林(杉竹混交林、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林下枯落物储量、持水特性及其对降雨的拦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分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枯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差异较大,但均以半分解层最高,分解层次之,未分解层最小;杉木纯林枯落物总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均最高,分别为14.6 t·hm-2、2.668 mm和1.43mm,竹阔混交林次之,分别为7.0 t·hm-2、1.298 mm和0.76 mm,毛竹纯林最低,分别仅为4.7 t·hm-2、0.916 mm和0.58 mm。(2)5种林分各层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S=k ln(t)+p,在0 - 2 h内,枯落物持水量迅速增加,此后增加速度逐渐减缓;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V=at-1+b,在0 - 1 h内,枯落物吸水速率迅速下降,2 h后下降速度逐渐减缓。(3)竹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能力虽小于杉木纯林但在竹林中最强,对此,在竹林改造和竹林经营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毛竹杉木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竹杉木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 :杉木密度为 135 0株·hm-2 的混交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最强 ,林冠层持水量比杉木纯林多 0 5 4 5t·hm-2 ,比毛竹纯林多 3 0 4 9t·hm-2 ;地上部分总持水量达 2 5 4 2 4t·hm-2 ,分别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增加 3 14 3t·hm-2 、3 30 9t·hm-2 ;0~ 4 0cm土壤层贮水量达 6 11 2t·hm-2 ,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和其它混交林都大 ;初渗值达 6 0 86mm·min-1,稳渗值达 2 4 32mm·min-1,分别是杉木纯林 2 8倍、2 3倍 ,是毛竹纯林的 2 5倍、1 6倍 ;年水源涵养量达 14 4 15t·hm-2 ,比荒山大 2 376t·hm-2 ,比杉木纯林大 74 0t·hm-2 。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枯枝落叶层的组成和数量,以及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截留量的基本概念和影响枯枝落叶层持水量的因素。总体分析了枯枝落叶层对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毛竹林等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12月采集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毛竹产区试验林分枯落物,测定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枯落物的水文特性并与阔叶林对照,结果表明:24h内枯落物持水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0~8h)和阶段Ⅱ(8~24h)。阶段Ⅰ不同林分枯落物持水量约占饱和持水量(24h)的比例范围为:23.85%~30.39%。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6~8h后基本趋于稳定。枯落物浸泡1h的平均持水率为1.958g·g-1·h-1,浸泡4h后降低为0.419g·g-1·h-1,降低至初始值的22%。在浸泡2~8h后,毛竹纯林枯落物持水率是竹阔混交林的1/3~1/8。阶段Ⅱ各林分枯落物在不同时段的持水量表现出相似规律,即在8~12h呈现下降趋势,12h后各时段枯落物持水量又有所回升至24h达到饱和。相比之下竹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下降幅度最快。各森林类型枯落物对降水的拦蓄能力依此排序为:常绿阔叶林>竹阔混交林>未垦复毛竹纯林>垦复毛竹纯林。从林地枯落物的现存量及饱和持水量着眼,竹阔混交林的水文生态效应优于毛竹纯林而次于常绿阔叶林,垦复毛竹林不利于枯落物水文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能力是反映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对祁门低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地表凋落物层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凋落物蓄积量大小为:马尾松林杉木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阔叶次生林;其最大持水率依次为:阔叶次生林杉木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最大持水量及有效拦蓄量依次为:马尾松林杉木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阔叶次生林。  相似文献   

14.
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性质的影响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探讨毛竹向邻近常绿阔叶林扩张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定位站常绿阔叶林、2∶8竹阔混交林、8∶2竹阔混交林和毛竹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孔隙度、持水量和贮水量等土壤性质和水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常绿阔叶林在毛竹扩张过程中,土壤碳元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非毛管持水量和现有贮水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呈显著相关,各指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扩张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论]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密度、孔隙度和持水量等特征综合优于混交林和毛竹纯林,这为竹鞭扩张后竹笋萌发创造了条件;当常绿阔叶林演替到毛竹纯林时,10 60 cm土壤物理性质和持水能力都有所改善,但有机碳含量降为4个林分最低值,大量竹鞭虽然优化了土壤物理性质,但无性繁殖导致土壤碳元素大量消耗,加之择伐和挖笋等人工干扰,毛竹纯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调节土壤碳含量以及土壤结构和水分特征可能是今后控制毛竹林扩张,维持群落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10年生马尾松-苦槠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和水源涵养能力在上坡位略低于马尾松纯林,而在中下坡位高于马尾松纯林;两种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均为土壤层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两种林分类型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主要场所,其饱和持水量占林分总持水量的比例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6.
童庆 《林业科技开发》2002,16(Z1):57-58
三明市生态公益林各林分类型在影响森林防土壤侵蚀能力的主要因子林冠截留量和枯枝落叶层持水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林冠截留量上格氏栲>柳杉>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木荷.在枯枝落叶层持水量上格氏栲>木荷>柳杉>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木荷.综合来看格氏栲林分在防土壤侵蚀能力上比其他林分类型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列为三明市区一面坡生态公益林更新改造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和截留量的作用,提出测定枯枝落叶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柏纯林、福建柏与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的4种福建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和样品测定,分析不同福建柏混交林凋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和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凋落物现存蓄积量及持水量分别表现为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纯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纯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福建柏杉木混交林,凋落物现存蓄积量和持水量在4种福建柏混交林类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随着浸水时间的变化,前2 min内,4种福建柏混交林的凋落物吸水均最快,福建柏杉木混交林达到51.07 g/min,吸水最快;福建柏木荷混交林达到34.25 g/min,吸水最慢。在整个吸水过程中,凋落物持水量及饱和时最大持水量为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纯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3)凋落物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均为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纯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C/N、C/P、N/P值均为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福建柏纯林>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红松阔叶混交林具有较强的吸持雨水的能力。混交林枯枝落叶量、土壤孔隙组成及林内下草、下木、细根生物量均大于红松纯林,红松阔叶林每公顷生物量比纯林多涵养水份207.612~520.124t。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顺昌县的杉木纯林、毛竹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阔叶混交林、阔叶林等5块样地为对象,从结构性、功能性和抗干扰性等3个方面出发,筛选出15个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实现了研究区森林健康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顺昌县杉木纯林、毛竹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阔叶混交林、阔叶林等5块样地的森林健康综合指数值依次为-0.27、-0.25、0.35、0.53和-0.01,从优到次的排名为:杉木阔叶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阔叶林、毛竹纯林、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