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为了研究螺旋进气道制造过程中不同偏差对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常柴4B26柴油机进气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气道倾斜和不同类型气道的几何偏差的三维造型,并通过CFD计算精度验证后,对气道—气门—气缸系统中的气体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流动模拟。结果表明:气道倾斜和气道偏心,尤其是气门座和气门导管的偏心对气道性能的影响明显,在生产中应尽量减小偏差。  相似文献   

2.
利用所研制的单独气道和四气门柴油机试验缸盖系统,研究了进气道的不同形状组合、两进气道布置的相对位置对四气门柴油机进气道性能的影响。气道布置角度的变化对流量系数影响不大,但对无因次涡流有很大影响。单气道工作方式下,这种影响取决于气道形式,对切向气道的影响较螺旋气道大;两组合气道工作方式下,这种影响取决于气道形状的不同组合及两气道之间的相对位置,两个螺旋气道组合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一台R175A型柴油机,使用一段时间后,进气门咬死。检查发现气缸盖进气道内有水。原来是机手因柴油机起动困难,在进气管上钻了一个直径约为4毫米的小孔,以方便施加起动液。适逢雨天,雨水从小孔进入,致使气门与导管生锈而卡死。堵住小孔,重新  相似文献   

4.
一台R175柴油机发生一起“飞车”的故障。检查缸套、活塞、活塞环、气门、导管、喷油泵等的技术状态均正常,后发现缸盖进气道一侧的工艺加工孔销钉松动。原因是此加工孔与缸盖内润滑油道相通,当销钉松动后,机油便从加工孔处渗入进气道,流入燃烧  相似文献   

5.
1.一台S195型柴油机检修后,工作时发生飞车。检查了喷油泵、调速器、油底壳机油油面、空气滤清器油盘内油面均正常。经仔细检查,原来修理时换用了一个L195型柴油机的气门导管。因为S195型柴油机的气门导管与气门杆之间的润滑油是由油压指示器泄油孔压入,属于强制润滑;而L195型柴油机的气门导管上有一个φ4mm的孔,导管与气门杆之间的润滑是通过φ4mm的圆孔喷雾润滑。  相似文献   

6.
(1)一台S195型柴油机检修后,工作时发生飞车。检查了喷油泵、调速器、油底壳机油油面、空气滤清器油盘内油面均正常。经仔细检查,原来换用了一个L195型柴油机的气门导管。因为S195型柴油机的气门导管与气门杆之间的润滑是由油压指示阀回油压入,属于强制润滑,而L195型柴油机的气门导管上有一个Φ4mm的孔,导管与气门杆之间的润滑是通过Φ4mm的圆孔喷雾润滑。  相似文献   

7.
(1)一台S195型柴油机检修后,工作时发生飞车。检查了喷油泵、调速器、油底壳机油油面、空气滤清器油盘内油面均正常。再仔细检查,原来换用了一个L195型柴油机的气门导管。因为S195型柴油机的气门导管与气门杆之间的润滑是由油压指示阀回油压入,属于强制润滑,而L195型柴油机的气门导管上有一个Ф4mm的孔,导管与气门杆之间的润滑是通过Ф4mm的圆孔喷雾润滑。  相似文献   

8.
对四气门柴油机在两个进气道单独和同时开启的情况下,利用热线风速仪测量进气门出口全圆周速度分布,并通过动量矩流率的计算,分析了两个进气道气流相互影响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进气过程中,两个进气道之间的气流相互影响,造成了两进气门出口速度的再分配,进而导致了缸内气流绕气缸轴线动量矩流率的变化。动量矩流率的总量与两气道单独开启时相比有明显减少,这是两气道的组合涡流比小于单独气道涡流比的主要原因。两进气道之间的干扰程度与作用结果取决于气道本身的结构形状和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9.
1.一台S195柴油机,更换气门导管后,多次出现气门摇臂轴支座断裂,气门推杆弯曲,气门间隙变动等事故,致使柴油机不能正常工作。经检查,是气门导管安装不当,露出缸盖上平面比原来高出4毫米,气门开启在最大时,气门弹簧座与气门导管上端面撞击,因而发生上述故障。将气门导管降低到标准高度后,故障排除。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机修工作中 ,笔者对柴油机气门间隙的调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下面将 4 /6 - 135型柴油机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介绍给大家。一、气门间隙对柴油机的影响1.气门间隙过大 会造成气门晚开早关 ,使燃烧后的废气不能全部排出气缸外 ,新鲜空气不能尽可能多地进入气缸 ,致使进入气缸的燃油不能充分燃烧 ,使柴油机功率下降。2 .气门间隙过小 会造成气门早开晚关 ,使燃烧后产生的部分热能来不及转换成动能就随废气排出气缸外。由于气门早开晚关 ,气缸内可燃气体压缩压力下降 ,造成后燃期过长 ,柴油机过热 ,部分燃油不能及时充分燃烧被排出缸外…  相似文献   

11.
车用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工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90Q直喷型柴油机改装成柴油/CNG(压缩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对该机分别进行了燃用纯柴油、双燃料的试验,对比了相应工况下两者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噪声等性能指标,得出双燃料发动机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柴油机代用燃料中的一种——甲醇柴油。通过对比甲醇和柴油理化特性的优缺点,比较凝点、沸点、汽化潜热等得出甲醇用作柴油机代用燃料的可行之处。并结合当前甲醇柴油研究现状及现今柴油机燃用甲醇柴油的不同方式,对甲醇柴油在内燃机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为今后将甲醇柴油作为代用燃料在现今装备中使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车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降低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以车用X6130柴油机为基础,研究开发了车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首先确定双燃料发动机的技术方案,然后进行天然气/空气混合器的设计与实验,最后进行双燃料发动机的台架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全负荷时,与原型柴油机相比,双燃料发动机排气烟度明显降低,天然气替代率可超过70%,而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并没有降低。同时证明提出的双燃料发动机技术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自走式智能花叶类工业大麻收获装备所用柴油机(以下简称麻用柴油机)由于工作条件恶劣等原因,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其中抱瓦是麻用柴油机常见最严重的故障之一。本文从分析柴油机曲轴轴瓦的受力入手,通过柴油机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和抱瓦的故障现象,提出抱瓦的诊断思路,详细分析了产生抱瓦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预防和减少抱瓦的有效措施。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在麻用柴油机原润滑系统中加装一套机油提前润滑装置,从根本上避免抱瓦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生物能源已开始成为今后农用柴油机燃料重要能源,特别是作为农用汽车和载重汽车的代用燃油。为此,以茶籽油做S195型柴油机燃料进行了燃烧特性试验研究。为进一步改善茶籽油燃烧特性,将茶籽油经过技术处理,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设备对废气中的碳微粒进行电子显微扫描测定和对大气污染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机结构基本不改动的情况下,燃用经过处理的茶籽油或茶、柴混溶油是可行的。经过处理的茶籽油比直接燃用茶籽油的燃烧性能好,废气中的碳微粒减少,排气对大气污染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在比较甲醇、柴油及汽油物化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甲醇作为柴油替代燃料的优劣势,综述了柴油机燃甲醇的方法;同时,结合西华大学制定《M10车用甲醇汽油》四川省地方标准和甲醇在柴油机中应用的研究工作,指出甲醇用作柴油替代燃料的应用趋势,为甲醇用作柴油替代燃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环烷酸铈消烟助燃剂改善内燃机有害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有助燃与消烟作用的柴油添加剂对降低柴油机排放的作用,在一台TY1100柴油机上分别用纯柴油和加0.15%环烷酸铈消烟助燃剂的柴油进行了试验,并测定了发动机性能、燃烧特性和各种有害排放气的浓度。试验表明,环烷酸铈消烟助燃剂对降低内燃机排放中的有害物质,特别是降低碳烟、NOx排放作用显著,柴油机负荷增加,碳烟、NOx排放浓度降低幅度增大,在负荷降低区域运转时,下降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8.
以D6114型增压柴油机为基础,建立了研究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特性的实验台。以LabView为工具,开发了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过程测试与控制系统。测试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罗富坤 《农机化研究》2007,(10):192-195
为了降低柴油机的能源消耗和减少废气排放污染,满足节能和排放法规的要求,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成为当今内燃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从柴油机的电控原理出发,探讨了柴油机的位置控制和时间控制技术,分析了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的压力控制技术、喷油量控制技术、喷油率控制技术和喷油定时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油耗量椭圆齿轮智能测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柴油机油耗量测量问题,基于椭圆齿轮油耗量测量传感器原理建立了测量模型,并采用函数链神经网络对测量模型进行了校正,以实现柴油机油耗量信息连续输出。应用结果表明,椭圆齿轮油耗量智能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其相对误差平均降低了0.125%,完全可以实现柴油机椭圆齿轮油耗量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