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塑料大棚饲养肉鸡已多见报道,但用塑料大棚笼养蛋鸡在省内尚末报道。我们于1988年12月至  相似文献   

2.
江苏海安县饲料公司实验场,从1988年底到1990年初,利用金属管架塑料大棚笼养蛋鸡,前后两年经过两次重复试验,均通过了专家组验收和鉴定。确认:1.利用金属管架塑料大棚笼养蛋鸡,具有化钱少(比砖木结构的禽舍造价低8~10倍)、上马快(从管架发到日起到安装结束仅需5~7天时间),收入多(一次饲养蛋鸡,4~6个月即可收回塑棚投资)的优点.2.塑料大棚冬季关闭利于保温,夏季通过大气环流降温,均可给蛋鸡带来小气侯条件,延长高峰产蛋时间—80%~94%的产蛋率,饲料消耗一般降低15%左右。  相似文献   

3.
在城郊平原养禽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笼养蛋鸡的生产却极为少见.为探讨高海拔地区笼养蛋鸡生产的可行性,87年4月,我们在乌鲁木齐市南山地区牧业气象试验站建立了试验鸡场。对试验鸡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进行观测,研究其生态适应性,得出了初步的结论。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70日龄海兰褐蛋鸡300只,随机分成2个组,笼养组蛋鸡采用笼养,平养组蛋鸡为地面平养,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两组蛋鸡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间测定150日龄和180日龄的蛋品质和血清指标。结果显示:笼养组蛋鸡的产蛋率显著高于平养组蛋鸡(P<0.05);笼养组蛋鸡的料蛋比显著低于平养组蛋鸡(P<0.05);笼养蛋鸡蛋黄颜色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50日龄笼养蛋鸡蛋白高度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80日龄笼养蛋鸡鸡蛋哈夫单位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50日龄笼养蛋鸡血清IgA、IgG和IgM含量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笼养蛋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结果提示:笼养模式下蛋鸡的产蛋性能最佳,但平养模式有助于增强蛋鸡免疫机能并提高蛋品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层叠式和阶梯式两种笼养方式下"凤达蛋鸡"的产蛋性能和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层叠式和阶梯式笼养蛋鸡61周龄入舍母鸡产蛋数分别为209.8个和211.0个,料蛋比分别为2.42∶1和2.48∶1,产蛋期鸡蛋平均测算生产成本为7.86元/kg和8.22元/kg。层叠式和阶梯式笼养蛋鸡H9亚型禽流感抗体平均效价分别为11.16和11.01,新城疫抗体平均效价分别为10.91和10.81,均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综合来看,层叠式比阶梯式笼养方式在降低料蛋比和鸡蛋生产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选择鸡群变动小、生长良好的成年笼养蛋鸡2000只和5家放养比较规范的农户(每户700只),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绿壳蛋鸡产蛋性能、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放养的绿壳蛋鸡产蛋率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笼养比生态放养的蛋重平均值高15.80%(P<0.01)。笼养鸡的效益为44.76元/只,生态放养鸡的效益为59.39元/只。  相似文献   

7.
从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本研究共对辽宁省大石桥地区500只蛋鸡血清进行试验,其中散养蛋鸡250只,笼养蛋鸡250只,经间接血凝试验(AHA)检测散养蛋鸡阳性率为16.4%,笼养蛋鸡阳性率为5.2%。  相似文献   

8.
选择一农户笼养的579蛋鸡386只,150日龄,随机分成3组,采用哈尔滨某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酵素菌。试验组在蛋鸡日粮中添加5%酵素菌,对照1组添加6%浓缩料,对照2组添加1%山西太原某生物添加剂。试验时间:2004年10月12日—2005年10月11日,共364天。1试验结果(见表1)2小结表1所示的产蛋率、饲料消耗、饲料报酬、鸡只成活率的几个生产指数表明,试验组的生产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饲养成本明显降低。饲料成本试验组为每千克1.80元,对照1组为每千克2.08元,对照2组为每千克2.14元;每千克蛋成本试验组为4.20元,对照1组为4.95元,对照2组为4.71元。…  相似文献   

9.
正蛋鸡脂肪肝(Fatty liver hemorrhagic syndrome,FLH)又称脂肪肝综合征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1]),主要是因为蛋鸡采食了高能量的饲料,大量脂肪沉积于肝脏,导致肝脏变性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2]),该病最初是由Couch于1956年首先进行报道,病因极其复杂,是全球蛋鸡养殖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董晓芳~([3])报道指出,肝脏肝病主要发生在蛋鸡和某些品种的肉用仔鸡,尤其是笼养的产蛋高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于1988年12月至1989年3月在公司实验场进行了塑料大棚笼养蛋鸡试验,经县科委组织验收,确认是可行的。一、棚内温度对蛋鸡产蛋无不利影响。试验期内平均温度为12.5℃,比棚外高8.47℃,平均温差比棚外小0.1℃,相对湿度65—77%,参试鸡184日龄至260日龄平均产蛋率为83.01%,生产性能表现正常。  相似文献   

11.
笼养产蛋鸡疲劳症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笼养产蛋鸡疲劳症(CLF)是现代化蛋鸡生产中较为重要的一种骨胳疾病。Couch(1955)首先描述了这种腿衰弱为特征的笼养产蛋鸡的疾病。Urist(1960)认为将该病称为笼养产蛋鸡骨疏松症(Cagelayer Osteoporosis)似乎更为恰当。此后该病成为笼养蛋鸡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相继报道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民主德国,Riddell(1981)还对该病作了简明的综述。近年来,我国集约化养禽业发展较快,虽然家禽的一些营养代谢病在某些经营规模较大的鸡场经常发生,但对该病至今尚未见有正式系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地面平养模式下不同饲养密度对蛋鸡行为、外观、血液应激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筛选保证蛋鸡福利状况及生产性能的最大饲养密度,为我国推广地面平养模式蛋鸡福利养殖奠定理论基础。将780只苏禽绿壳蛋鸡按舍内密度分为四组,其中地面平养分为低密度组(6只/m^2)、中密度组(8只/m^2)、高密度组(10只/m^2),笼养组为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18~27周龄,蛋鸡行为学数据均采用视频录像收集,在27周龄末进行翅静脉采血和福利外观评价,统计分析24~27周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笼养蛋鸡的产蛋率,攻击、刻板等非福利行为均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脚垫损伤、羽毛评分、应激激素浓度(CORT、ACTH)显著低于平养组(P<0.05)。地面平养各组间,高密度组蛋鸡料蛋比显著高于低、中密度组(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行走和休息时间比例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蛋鸡啄羽行为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但与中密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脚垫损伤、背羽损伤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蛋鸡血清中CORT和ACTH浓度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平养蛋鸡比笼养蛋鸡行为表现更积极,羽毛覆盖度更好,但应激水平和足部损伤较高、生产性能较低;在试验场地模式下,推荐8只/m2为最佳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3.
王显 《中国饲料》2021,1(6):21-24
文章旨在评估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产蛋性能接近的22周龄海兰褐壳蛋鸡5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笼养组蛋鸡采用三层阶梯饲养(0.6 m2/只),网上平养组蛋鸡在金属网丝上饲养(1.5 m2/只),垫料平养组在平铺20 cm稻壳的水泥地板上平养(1.8 m2/只)。试验共开展28周,包括2周的适应期。结果:网上平养和垫料平养组24~36 w和24~29 w蛋鸡平均日采食量较笼养组蛋鸡分别显著提高5.71%、6.22%和4.81%、4.48%(P<0.05)。此外,垫料平养组24~36 w和24~49 w蛋鸡的料重比较笼养组分别显著提高7.31%和4.09%(P<0.05)。在36 w时,垫料平养组鸡蛋的蛋壳强度最高,脏蛋率最低(P<0.05)。在49 w时,笼养组鸡蛋的蛋壳厚度最低(P<0.05),脏蛋率最高(P<0.05)。笼养组蛋鸡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和胆固醇浓度均最高(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最低(P<0.05)。结论:网上平养和垫料平养可以提高蛋鸡采食量,但笼养蛋鸡的饲料效率表现最佳。此外,垫料平养提高了鸡蛋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降低了破蛋率。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应用纤维素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按不同比例制成混合酶制剂以及用氯化胆硷做为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研究其对笼养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合酶制剂可使430日龄以上的星杂“579”商品代笼养蛋鸡产蛋率提高7.48%,饲料消耗降低5.91%。氯化胆硷对提高产蛋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高剂量添加反而会使产蛋率和蛋重明显下降。国内,目前对笼养蛋鸡应用酶制剂和氯化胆碱等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试验研究报道较少。国外,Leong 及其同事在华盛顿洲大学试验研究指出,在含美国西部各洲半干旱条件生产的大麦的饲料中,添加从真菌发酵中分离出的酶制剂,其代谢能值提高。康涅狄格洲大学的 potter’SStarz 和MatterSon 的试验研究也证明,蛋鸡饲粮中按4.4克/公斤添加真菌酶的商品制剂可使代谢能值提高18%。为了探讨酶制剂等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对我省农村笼养蛋鸡生产性能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做了本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樊月钢 《家畜生态》1993,14(3):4-5,19
本试验以营养因子、产蛋率、钙源、笼养生态等角度对笼养蛋鸡疲劳症进行综合研究,寻找引起笼养蛋鸡疲劳症的主要因素及减少笼养蛋鸡疲劳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比较笼养模式和栖架养殖模式对海兰褐蛋鸡鸡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80只1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两组,25只蛋鸡采用笼养模式(笼底面积为500cm2/只)饲养,55只蛋鸡采用栖架养殖模式(网格面积593 cm2/只+栖杆长度16.4 cm/只+沙浴区域面积1.05 m2+产蛋箱面积0.675m2)饲养,在蛋鸡36、42和49周龄时对蛋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36和49周龄鸡蛋蛋黄颜色栖架饲养模式和笼养饲养模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壳重、蛋壳颜色、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重、蛋黄比例以及蛋清比例在不同饲养模式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资料报道,“蛋鸡宝”是鸡用中药饲料添加剂,对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等方面有满意的效果。为了验证它,笔者特于1993年5月20日至1994年4月7日在长春市蛋鸡场成鸡11栋进行了现场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以资参考。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物 “蛋鸡宝”是河北省高阳县科委王宏伟等同志研制的中药添加剂粉。试验开始的7天,按2%的比例将此添加剂拌于饲料中喂试验组的鸡。7天内只鸡用药15.4g,合人民币0.21元。1.2 试验鸡与分组 试验鸡为长春市蛋鸡场成鸡11栋饲养的180日龄和171日龄的两批笼养尼克褐商品蛋鸡。每个日龄的鸡各设一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是采用随机分组法来确定的,各组鸡数均为96只。试验前各组间鸡的体重、强弱、产蛋率等基本一致,只鸡日均产蛋重差异不显著。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冬季塑料大棚饲养蛋鸡技术,是冬季寒冷季节饲养家禽的一种新技术。它主要是利用塑料薄膜的隔热保温作用,并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家禽的体热,给家禽在寒冷季节创造一个良好温暖的小环境,以达到促进家禽生长发育的目的。1塑料大棚饲养蛋鸡的好处1.1塑料大棚养鸡一次性投资少,却能大批量饲养,不受空间的限制,利用面积可大可小,同时资金周转快。如建成10米宽、30米长、面积为300平方米的禽舍,大约仅需要投资2000元左右,按每平方米饲喂8~10只鸡计算,可供饲喂2400~3000只鸡,每只鸡占资金0.7~0.8元,这样饲养一次就能收回成本并略有利润。1.2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农村蛋鸡养殖的现状看,饲养方式有多种多样:有笼养、网上平养、地面平养、散养、圈养等等。凡是规模化蛋鸡生产,基本都采用笼养,笼养方式具有饲养密度高、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性能好、节约饲料、便于管理等优越性。笼养的蛋鸡料蛋比低(罗曼蛋鸡产蛋高峰期料蛋比为2.2~2.3:1),而其他方式料蛋比明显增高,这主要由于鸡只运动量加大,饲料需求也相应比笼养的要多出10~15克。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4周龄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蛋鸡200只,随机分成2组,各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把2组进行笼养和林地散养,除饲养方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结果表明:(1)笼养组的存活率比林地散养组高出8%(P0.05),笼养组的平均产蛋率比林地散养组高12.5%(P0.05),笼养组的破软壳率比林地散养组高0.45%(P0.05)。(2)笼养组的平均蛋重比林地散养组高3.71%(P0.05),笼养组的平均日均采食量比林地放养组高2.02%(P0.05),笼养组的平均料蛋比比林地散养组高1.07%(P0.05)。总之,笼养蛋鸡的生产性能高于林地散养蛋鸡。但蛋鸡的不同饲养方式有着不同的经济效益。养殖户应该结合市场价格和需求,以及所饲养鸡的品种生活习惯选择最佳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