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口蹄疫O型灭活苗、猪瘟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我们选择了6个规模养猪场,对其采用的2种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对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具有一定免疫干扰或抑制作用;免疫程序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先于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免疫,其猪群中猪瘟与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苗免疫效果均好;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同时分点肌内注射,猪群中猪瘟与口蹄疫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可达到70%以上。建议在实际免疫工作中对生猪进行免疫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要先于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免疫,且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可同时分点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2.
在非洲猪瘟全国流行的情况下,经典猪瘟的免疫尤为重要。不同公司生产的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免疫副反应不同,为选择优质疫苗,选择两个不同厂家猪瘟传代细胞疫苗,开展断奶猪两次免疫并收集数据,进行免疫效果及免疫副反应的评价。从副反应统计及疫苗效果跟踪可知,B公司猪瘟产品效果明显好于A公司产品。之后将B公司猪瘟疫苗产品应用在规模猪场进行临床效果跟踪,结果表明猪瘟抗体水平明显提升,且临床仔猪猪瘟抗体较高,可为猪瘟疫苗评价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某猪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做出评估并进一步优化免疫程序,应用猪瘟疫苗抗体阻断ELSI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不同日龄仔猪及育肥猪的猪瘟疫苗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对抗体合格率、平均阻断率和变异系数统计分析。检测数据显示,该猪场猪瘟免疫空白期过长,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合格率较低,增加了感染猪瘟病毒的风险,应及时进行猪瘟免疫程序的优化。猪瘟疫苗抗体水平监测对猪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规模化猪场开展猪瘟疫苗抗体检测,制定合理的免疫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养殖场猪瘟的最佳免疫方法,将35-45日龄健康仔猪105头分为7组,分别将O型口蹄疫、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进行不同剂量、不同组合免疫,观察其免疫反应,并经ELISA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效价来评价其免疫效果;单独增加猪瘟疫苗的免疫剂量,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显示猪瘟和O型口蹄疫、蓝耳病疫苗三种疫苗同时免疫,加强免后,效果和单独免疫相同;单独增加猪瘟疫苗的免疫剂量,免疫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猪瘟的防控采取以疫苗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而猪瘟免疫抗体检测是评价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方法,也是猪瘟免疫猪群免疫水平监测的重点,只有当免疫猪群抗体水平达到一定滴度才能防止猪瘟野毒株的感染。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免疫程序的修订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此,笔者通过对2010年以来我国猪瘟疫苗免疫后抗体监测文献的整理与汇总,分析出了近几年我国猪瘟疫苗的免疫现状与特点,为我国当前猪瘟的防控提供了有效信息,并为进行针对性防疫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还对猪瘟疫苗免疫抗体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分析了各种抗体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发展前景,为兽医部门及养殖单位选择合理的抗体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猪瘟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它严重影响多种疾病的疫苗免疫效果。为全面加强猪瘟疫苗管理,进一步提高猪瘟疫苗质量,确保猪瘟疫苗免疫效果,2007年9月农业部发布第913号公告,决定由政府采购猪瘟疫苗并出台暂行标准,本文分析了此项政策的出台背景以及由此带来的猪瘟疫苗市场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正猪瘟免疫接种经常开展,导致猪瘟免疫接种的失败原因很多,免疫剂量低、免疫操作不规范、猪瘟疫苗使用过程中的监管,提高防疫人员的素质水平,也直接决定着防疫工作的成功与否。一定要做好猪瘟的免疫工作,并科学分析免疫失败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免疫的成功几率。1猪瘟免疫失败原因分析1.1疫苗过程目前,组织弱毒疫苗与细胞培养弱毒疫苗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猪瘟疫苗,且各自具备不同的防  相似文献   

8.
<正>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猪瘟已被消灭的一些欧洲国家又报道有猪瘟发生,我国猪瘟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1]。当前,预防猪瘟最好的方法就是免疫猪瘟疫苗。为了探索最佳的猪瘟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质量,指导猪瘟疫苗免疫预防工作,更好地对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防控,有必要对国家采购的猪瘟疫苗进行免疫程序和免疫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猪瘟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最重要疾病之一。在猪瘟流行的国家,猪瘟弱毒C株疫苗仍是应用最广泛的猪瘟疫苗,许多国家在该疫苗的帮助下,成功清除了猪瘟C株,在国内疫苗的免疫效果是肯定的。文章仅就其国内流行毒株、C株疫苗的免疫机理、免疫程序、控制措施进行概述,为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生猪采用"三苗两点、一次注射"免疫中猪瘟疫苗的剂量变化对免疫效果的影响,进行猪瘟疫苗加量免疫对比试验。结果: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瘟3种疫苗均采用标准剂量与猪瘟疫苗加1倍量使用时,对3种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没有影响;猪瘟疫苗增加2~3倍后,可显著降低猪瘟或猪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结论:3种疫苗采用标准剂量"三苗两点、一次注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浅议国产猪瘟疫苗的品质与保存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疫苗是预防、控制猪瘟的重要生物制品 ,疫苗品质的优劣、保存使用是否按规程进行 ,对猪瘟的免疫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1 疫苗的品质针对非典型猪瘟的发生及一些养猪场无法解释的猪瘟免疫失败 ,有人提出了国产猪瘟疫苗的品质问题。对于国产猪瘟疫苗的品质 ,笔者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猪瘟疫苗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猪瘟活疫苗对育肥猪免疫效果和生产成绩的影响,以便为规模猪场在选择猪瘟疫苗时提供参考。本试验从汉中某代养场选取了一批健康的断奶仔猪分成三组,A组免疫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简称E2亚单位疫苗),B组免疫猪瘟活疫苗(脾淋源),C组为对照组不做猪瘟疫苗免疫。免疫60 d后各组随机抽取10、15和12份血样用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接种的两种猪瘟疫苗对育肥猪的免疫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E2亚单位疫苗相比于猪瘟活疫苗能够明显提高育肥猪抗体阻断率和降低离散度,并且有助于育肥猪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3.
在辽宁选取3个使用不同厂家猪瘟疫苗的生猪养殖场,对受试场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评估,比较疫苗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在辽宁地区使用的强制免疫疫苗和杭州某公司生产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较好,其抗体生成率较高,可在辽宁地区生猪饲养场推广应用,以确保辽宁地区猪瘟的综合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掌握猪瘟疫苗免疫效果,2010-2012年对投放安徽省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监测。采用抗体阻断ELISA方法,检测了454个猪场7439份免疫猪瘟弱毒活疫苗1个月左右的血清中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安徽省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总体良好,免疫抗体合格率超过了70%:脾淋组织苗和细胞苗免疫效果相当,但脾淋组织苗免疫效果稳定,细胞苗免疫效果稳定性较差: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效果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5.
猪瘟疫苗免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搞好猪瘟疫苗的免疫,确保免疫效果,猪瘟疫苗的免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郑教雀 《养猪》2014,(2):93-94
我国预防、控制猪瘟实行以疫苗免疫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在预防过程中,安全高效的猪瘟疫苗是免疫成败的关键。目前,市场上猪瘟疫苗主要有3种,分别为细胞苗、组织苗、脾淋苗。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选用何种猪瘟疫苗与猪瘟的防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猪瘟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最重要疾病之一。在猪瘟流行的国家,猪瘟弱毒C株疫苗仍是应用最广泛的猪瘟疫苗,许多国家在该疫苗的帮助下,成功清除了猪瘟。国内疫苗的免疫效果是肯定的,但近10年来,仔猪慢性猪瘟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仅就其国内流行毒株、C株疫苗的免疫机理、免疫程序、控制措施进行概述,为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口蹄疫和猪瘟均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生产的重大动物疫病,目前我国对猪口蹄疫和猪瘟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就是进行免疫接种。本研究采用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试验和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方法对猪O型口蹄疫疫苗、猪瘟疫苗单独免疫及猪O型口蹄疫疫苗与猪瘟疫苗同步免疫后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和猪瘟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分别进行监测,以期摸索出沈阳地区猪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同步分点免疫后抗体群体保护率  相似文献   

19.
口蹄疫为国家强制免疫病种,猪瘟为国家全面免疫病种。在实际应用中,猪瘟疫苗的注射剂量多少合适,能否将猪瘟疫苗和猪口蹄疫疫苗同时分部位注射,说法不一。为此,笔者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猪瘟疫苗和猪口蹄疫疫苗同时分部位注射,二者相互干扰不大;猪瘟免疫必须进行加量免疫,且以4头份免疫剂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0.
为推广猪瘟、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种疫苗有效免疫,在前期开展"猪瘟疫苗(脾淋源)、猪O型口蹄疫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有效免疫试验"确定新的免疫程序基础上进行扩大试验,进一步验证猪瘟疫苗1头份免疫剂量足以产生可靠的免疫保护;先免疫接种猪瘟疫苗,1周后免疫接种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二者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适宜在农村散户中使用;3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相互之间干扰较大,猪瘟病毒抗体产生时间推迟,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