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或鸭败血症,是由鸭疫巴氏杆菌侵害雏鸭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它禽类少见。  相似文献   

2.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至少有21个血清型,且彼此  相似文献   

3.
蒋立  胡茂 《畜禽业》2008,(4):78-79
<正>骡鸭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及肥肝性能好等优良特点,但初春与初冬时节,其雏鸭成活率较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致死。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成片流行,很难扑灭并持续存在;同时,交叉  相似文献   

4.
林立波 《畜禽业》2012,(6):77-78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养鸭地区。1932年美国Hendrickson.J.M.首次报道该病,到目前为止,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新加坡、泰国、韩国等均有该病的报道。在我国,郭玉瑛教授于1982年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鸭传染性浆膜炎。国  相似文献   

5.
陈文新 《畜禽业》2012,(4):70-71
<正>鸭疫里氏杆菌病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为特征,是严重危害雏鸭的一种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鸭疫里氏杆菌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  相似文献   

6.
李荣正 《畜禽业》2013,(8):88-8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及脑膜炎等。由于该病的高死亡率、高淘汰率,已成为养鸭业经济损失的重要疫病之一。本文主要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默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1904年Riemer首先于一自发鹅群中首次分离到RA,此后美国学者Henderickson和Hilber于1932  相似文献   

8.
侯月凤 《畜禽业》2008,(2):87-88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  相似文献   

9.
卢宗训 《畜禽业》2007,(7):15-16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以危害幼龄鸭为主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症状为下痢、瘫痪、咳嗽、运动障碍,解剖病变以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为主。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困倦,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为斜颈,病变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现将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龚筱丽 《畜禽业》2009,(6):86-87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感染鸭以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干酪样输卵管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病死率、淘汰率较  相似文献   

12.
孙瑞銮 《畜禽业》2008,(2):83-8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条件致病菌,经常与其它疫病混合感染,导致鸭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5年11月,我区某肉鸭场鸭群发生以打喷嚏,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鼻窦明显肿大,排黄绿或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近几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增加,已成为生产中头号传染病。此病不但会造成雏鸭大量死亡,而且对以后的蛋鸭生长和产蛋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给养鸭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李相广 《畜禽业》2010,(6):95-95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死亡、体重减轻和淘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主要侵害2~7刷龄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2000年,我县从湖北省阳新县引进雏番鸭饲养曾发生过该病,其后几年当地的麻鸭很少发生此病,但自2004年起,随着我县农民饲养麻鸭的规模扩大、数量剧增,此病也就不断发生。如今该病对我县的养鸭业影响很大,现将今春我县某养鸭户雏鸭暴发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德兵  崔恒敏 《畜禽业》2002,(8):X008-X009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鹅、火鸡和各种其它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主要以神经症状和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是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叫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干酪样输卵管炎为特征。鸭疫里默氏菌主要侵害1~8周龄的鸭,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发病率可达90%,死亡率一般为10%~20%;成年鸭  相似文献   

18.
王娟  凡捷 《畜禽业》2008,(4):80-81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主要侵害2~7周龄的雏鸭和青年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2004年以前,我地无该病发生,自2005年起,随着我县及周边地区养鸭业的蓬勃兴起,养鸭户迅速增加,其饲养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2006年  相似文献   

19.
陈珍玉 《畜禽业》2013,(8):89-90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菌是由里氏杆菌引起的,又名鸭疫巴氏杆菌。是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细菌传染性疾病。该病接触传染强、分布范围广,并保持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常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12年4月中旬鱼峰区某肉鸭饲养场饲养的  相似文献   

20.
曾宝贵  宋厚辉  梁雪芽 《畜禽业》2002,(4):X012-X013
里氏杆菌引起家禽的流行性传染病,最早由Riemer发现于引起鹅的一种败血症而命名.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则最早由Hendrickson和Hibert发现于美国的纽约长岛,当时称之为新鸭病,Graham等后来称之为鸭败血症,最后由Dougherty通过病理学研究,将此病称之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