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引进的辣椒品种在5~6叶期,接种孢子囊浓度为15000个/ml,体积为5ml,进行疫霉菌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韩国引进15份辣椒资源中,有高抗病资源7份,抗病资源3份。日本引进13份辣椒资源中,有高抗病资源7份,抗病资源3份。  相似文献   

2.
贵州地方辣椒抗疫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份贵州地方辣椒为试验材料,通过苗期灌根接种法接种辣椒疫霉菌混合游动孢子囊悬浮液,鉴定材料抗病性,并对辣椒果形与其抗病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30份材料中抗性材料1个,中抗、中感及感病材料各9个,高感材料2个。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辣椒果形与其抗病性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筛选抗性种质资源,进行栽培品种选择和抗性育种,用游动孢子灌根法对从荷兰、法国、韩国等国外引进的19个辣椒品种进行了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9个品种中,有高抗病品种11个,抗病品种4个,中抗品种2个,感病品种2个。  相似文献   

4.
2个辣椒疫病抗性资源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经典遗传分析方法,对来源于泰国和印度的2个辣椒疫病抗性资源Bangchang和P038的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将2个抗性资源分别与高感疫病自交系020和L23-9配对组合,建立各自的抗感亲本、F1(正反交)、F2及BC1(回交)4个世代群体,选用分离自广东的辣椒疫霉菌菌株ZLT0566作为侵染病原菌,用苗期灌根接种法对其各世代群体植株进行抗性鉴定,F2及BC1群体的抗感植株分离比例采用χ2测验进行适合性检测,结果表明:Bangchang对广东辣椒疫霉菌菌株ZLT0566的抗性遗传符合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模式,而P038的抗性遗传符合2对相互独立的不完全显性互补基因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广东褐稻虱生物型致害力增强和抗性品种抗性减退的现状,对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抗褐稻虱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在174份鉴定材料中,获得5份高抗种质,8份中抗种质.同时还进行抗性单株系筛选,通过抗性鉴定、单株繁育和株系抗性鉴定,获得了对广东高致害力褐稻虱种群具有较高抗性的株系11个,这将为广东的抗褐...  相似文献   

6.
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病是辣椒疫霉菌(Phytophora cap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为害较严重。为明确现有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水平,采用游动孢子灌根法对36份辣椒品种进行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辣椒品种之间抗性差异较大,其中4个品种表现出高抗,3个品种表现抗病,5个品种表现中抗,24个品种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7.
采用游动孢子灌根法对205份江西省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辣椒疫霉菌抗性进行鉴定,分析辣椒种质接种5、9、14 d后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接种后14 d病株率为0%~30.0%、30.1%~70.0%和70.1%~100%的材料分别有39、56、110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9.02%、27.32%和53.66%;抗性表现为高抗、抗病、中抗和感病的材料分别有26、43、33和103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2.68%、20.98%、16.10%和50.24%。分析供试材料在接种后5、9、14 d的发病情况可知,材料间发病速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时间段材料间的病情相关性不显著,接种后14 d调查时病情发展趋于缓慢,可以此次鉴定结果来评价材料的最终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对四川辣椒疫霉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辣椒室内叶片抗性鉴定和田间抗性鉴定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4~30℃,在CAA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产生游动孢子囊数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培养能提高游动孢子囊数量。通过5种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表明灌根法最接近田间自然发病,室内叶片鉴定与田间灌根法鉴定结果吻合率在72.61%。  相似文献   

9.
辣椒疫病抗性相关的共显性RGA STS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辣椒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halogues)(RGA2)设计1对特异引物,对高抗辣椒疫病品种CM334和极感疫病品种Early Calwonder(EC)进行多态性扩增,开发出共显性的RGA-STS1200标记.利用STS1200标记在具有不同疫霉菌生理小种抗性的辣椒材料CM334、PBC459、PBC137-1和对辣椒疫霉菌3个生理小种都不具抗性的辣椒材料EC、茄门和B2间进行多态性扩增.结果表明,由3个辣椒疫病抗性材料所扩增出的条带大小一致,而由3个感辣椒疫病品种所扩增出的条带大小一致.说明STS1200标记可用于鉴定辣椒疫病抗、感材料.同时,利用共显性的RGA-STS1200标记在苗期及时剔除CM334和EC正反杂交所得F1代假杂种,进一步构建用于辣椒疫病抗性研究用的F2代分离群体.这是少数报道利用RGA-STS标记对辣椒疫病抗性进行鉴定,也是第一次利用RGA-STS标记对作物种子真伪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0.
大豆根腐病、疫霉病和胞囊线虫病是生产上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目前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种植抗病品种,抗病种质的筛选鉴定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针对这3种病害进行抗病性鉴定,为抗病育种提供良好的单抗和多抗资源。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76份大豆材料分别接种大豆尖孢镰刀菌、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和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进行单一病害鉴定,按各病害的抗性评价标准对每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评价。共计筛选出抗根腐病材料11份,抗疫霉病材料13份,中抗大豆胞囊线虫材料9份。中抗及抗两种病害的品种(系)有6份,占鉴定总数的7.9%;同时对3种病害表现中抗以上的材料只有1份,占鉴定总数的1.3%。研究结果将为新品种培育和抗病基因挖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统计资料,对广东省主要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广东省水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49-1984年间,广东省主要水果种植总面积很少,总产量一直很低。从1985年开始,广东省主要水果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逐年快速增加,2009年已分别达到108.13万hm2和1 061.9万t,广东省柑橘橙、香(大)蕉、菠萝、荔枝和龙眼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广东省各地市各类水果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差异很大。广东省各地根据不同树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形成了以柑橘、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等种类为主的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水果优势产区。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桔小实蝇抗药性动态监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部分地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结果表明,这些地区桔小实蝇种群中,对敌百虫的抗性有5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7.42~16.4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04~4.33倍,2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有3个地区种群抗性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33.82~12.19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9.27~4.14倍,4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则有6个地区种群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24.00~10.52倍;4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8.41~7.39倍,仅1个地区种群仍处于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甜瓜种质资源苗期抗白粉病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明确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的基础上,对从国内外搜集的109份甜瓜种质材料进行苗期接种鉴定。子叶展平后,采用孢子悬浮液法接种S.fuliginea属的2F小种,接种12~15d充分发病后开始调查抗感反应。鉴定结果显示,供试甜瓜种质中,高抗材料19份,中抗材料37份,中感材料33份,感病材料20份。抗病材料中有6份美国的厚皮甜瓜,1份法国厚皮甜瓜,2份日本厚皮甜瓜,2份中国薄皮甜瓜。研究将为改良甜瓜白粉病抗性和甜瓜抗病育种提供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基因资源和基本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材料选用27个籽用西瓜品种,来自内蒙古、新疆、甘肃和广东,试验对单瓜种子产量与其他主要产量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主要产量因子包括瓜纵径、瓜横径、单瓜重、单瓜种子数、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百粒重9个因子.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籽用西瓜单瓜种子产量与其他大部分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紧密.但通径分析发现,对单瓜种子产量存在直接作用关系的是单瓜种子数、单瓜重和百粒重,其它产量性状主要通过这3个产量性状对单瓜种子产量起间接作用;当在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时,增加单瓜种子数、百粒重和单瓜重会较大幅度提高籽用西瓜单瓜种子的产量;试验籽用西瓜的平均果形指数介于0.49~1.13,通过对果形指数与种子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单瓜种子产量会随着果形指数的增大而先增加后减少,当果形指数为1.04时,单瓜种子产量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到快捷有效的生理生化抗药性检测方法,对供试的6株对速克灵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核盘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谱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平的菌株间蛋白质及酯酶图谱存在明显差异,中抗菌株与敏感菌株可溶性蛋白的主带基本一致,但中抗菌株的带数略多于敏感菌株,Rf=0.14,Rf=0.53两条带为中抗菌株所拥有,而敏感菌株不具有,高抗菌株的谱带数又显著少于敏感菌株,Rf=0.53的谱带为抗性菌株所特有。酯酶电泳图谱中敏感菌株与抗性菌株均存在特异性酶带,敏感菌株在Rf=0.20处有一条主酶带是抗性菌株所没有的,Rf=0.22的主酶带则为抗性菌株中所特有而敏感菌株没有的。因此,认为Rf=0.20的酯酶带与核盘菌的抗药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广西的香蕉品种结构,筛选出适宜广西栽培的具有优异性状的香蕉新品种。从广东省引进9个香蕉栽培品种,并与广西主栽品种威廉斯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果实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9个引进品种的综合表现均有各自的优异特性,其中W3假茎高达271.67 cm,单株产量略高于对照威廉斯,果实品质表现最佳;W14假茎最矮,生育期比对照早24 d,果实品质好,但单株产量低于对照4.82 kg;W2、W4、W8和W12产量高,果形好,果指长,色泽光亮;W7、W9和W10风味或口感均比对照好。引进的9个香蕉栽培品种在田间的初步表现良好,具有优于当地品种的特异性状或与对照品种性状相当,值得进一步在广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广东口岸部分进口水果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保留时间锁定的新技术,建立了多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并对广东口岸进口的5个国家6种水果品种81个样品进行了农药残留的检测与分析,结果共检出25种农药,部分农药超标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广东省花生青枯病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对广东省主栽花生品种近年来发生青枯病的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共获得64株分离菌株,其中31株为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31株青枯菌菌株均为演化型I型.随机挑取不同分离地点的花生青枯菌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青枯菌致病力有所不同,其中来自湛江市的ZKRS126菌株致病力明显具有材料特异性,对花生A300致病力强而对花生A281致病力弱.此外,进化树分析的亲缘关系较近菌株致病力也有明显差异,近缘菌株ZKRS126与ZKRS206对花生A300的致病力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广东省花生青枯病的防治与研究,而且为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选育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托材料.  相似文献   

19.
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病筛选。结果表明,筛选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最佳抗性鉴定方法组合为,接种方法为摩擦法,接种苗岭为4片真叶,接种浓度为106个孢子·mL-1。以此为基础,对东北农业大学番茄研究所提供的44份番茄材料进行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抗源筛选结果为中抗材料4份,感病材料34份,易感病材料6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