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这是一篇关于甘肃省河西地区12例动物气喘病病理研究报告。气喘病畜包括马5例、骡5例和驴2例,年龄为5—18岁。病肺高度膨大,其切面细支气管明显。肺的主要组织变化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血管周炎、间质性肺炎、内含析光性无机粉尘的巨噬细胞灶和结节,有些病例的肺泡及其间隔中,还有大量巨噬细胞和巨细胞。从这些病例的肺中分到了普通高温放线菌、干草小多孢菌、热吸水链霉菌和高大毛霉菌。在肺尘细胞中看到了超微结构变化,如线粒体空泡化和内质网脱粒。同时这些细胞的无机元素(铝、硅等)含量增加。故认为本病是一种由外界吸入的无机尘与有机尘所致的混合性尘肺。  相似文献   

2.
从甘肃省酒泉地区金塔县,张掖地区民乐县、武威地区武威市和民勤县购进气喘病畜35头,经临诊、X线、微生物学和病理学检查、以及肺组织矿物学分析、本动物及实验动物人工感染,证明多年来存在于上述地区马类动物气喘病是有机尘和无机尘所致的混合性尘肺,有机尘主要有寄生在干草及麦秸上的普通高温放线菌、干草小多孢菌、热吸水链霉菌。无机尘主要是来自尘土的硅酸盐化合物,病的早期,在断绝有机尘过敏原的前提下,用类皮质激素、抗菌素和祛痰止咳剂,有较好的疗效。如肺已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多数不能治愈,不喂发霉和含粉尘多的饲草料,保持厩舍卫生,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长期认为,甘肃西部地区马气喘病与麦草粉尘有关。通过过筛分离和焚化从专草中取得土尘,就其致病性在家兔进行了试验。使用家兔24只,每只气管内一次注射土尘200mg(90%<5μm),分别于实验的第1、2、3、4月末期扑杀,每期6只,并设立矽尘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形态学检查证明,这种土尘可在家兔引起尘肺,其病变特征为:肺泡腔尘细胞积聚,尘细胞结节形成,局灶性肺泡间隔增厚,轻度纤维化和细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淋巴组织增生。矿物学分析表明,土尘肺组织中的Si,Al、Fe和Ti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P<0.05)。电子探针和电镜下EDAX能谱分析证明,沉积在肺组织和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矿粒的主要成分是Si和Al。结果表明,该尘肺是一种铝硅酸盐尘肺,与甘肃西部地区马气喘病的无机尘肺相同。从而推断,麦草中的土尘为该地区马类动物气喘病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物并沉积于肺部,引起以肺纤维病变为主的疾病。在此过程中,DNA甲基化可以调节细胞因子基因活性,影响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转录,导致Th1/Th2细胞因子之间失衡,可能是导致尘肺形成的重要原因。为明确尘肺与DNA甲基化的关系,本研究检测了尘肺病人和健康人群的全血钕含量、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和IFN-γ、IL-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了解了稀土钕尘肺工人钕暴露水平和机体免疫状况,初步探讨DNA甲基化在钕粉尘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氧化钕体内高蓄积、IL-10与IFN-γ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改变,导致IL-10表达升高、IFN-γ表达降低,在钕尘肺的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尘肺是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一类职业病,法定尘肺种类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市、铅尘肺、铸工尘肺.  相似文献   

6.
<正>农民朋友在劳作中很容易吸入各式各样的粉尘而引发尘肺。因工作环境不同,农民们吸入的大多是灰尘、秸秆、面粉、亚麻、毛发等,与矿工吸入的粉尘不一样,且仅发生在农民身上,故这种尘肺俗称为"农民肺"。  相似文献   

7.
宜农 《农技服务》2006,(1):72-72
尘肺病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尘肺病属法定职业病,必须经国家指定机构诊断才有效。(一)症状表  相似文献   

8.
职业病再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缘于云南水富农民工安徽石英砂厂打工集体尘肺事件,缘于湖南百名农民工深圳打工集体尘肺事件,更缘于河南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这一系列职业病伤害案例在有关部门的刻意遮掩之后,终于未能抵挡住来自于民众的正义力量。这些部门多年蒙在脸上的遮羞布顷刻间被厉声撕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屠宰病变评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苏姜猪新品种的肺病变发生情况、病变类型、季节性发病特点、肉眼肺病变的发病程度与病理组织学病变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60头供试苏姜猪中肺病变的发病率为75%,其中冬季发病率最高,达到81.1%,其次为春季、秋季、夏季。苏姜猪的平均肺病变指数为1.12,病变程度较为轻微。肺病变比例在1%~10%区间内最多,占31.9%(115/360)。在360份肺样中,慢性型病变最多,占肺病变总数的38.6%;但冬季急性型的发生率最高,达到40.8%。在病理组织学检查中,慢性型肺病变中的支气管淋巴组织增生更为广泛。通过肉眼病变观察得出的病变类型与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得出的结论相类似,苏姜猪的肺病变主要发生在感染后期和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老年尘肺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湛江市1976-2011年诊断的148例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60岁及以上,109例)和对照组(60岁以下,39例),对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首次接尘年龄、检出年龄虽均比对照组高(均P〈0.01),但两组接尘工龄、性别、尘肺类别、初诊尘肺期别、速发型尘肺构成比和有无合并肺结核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以矽肺、水泥尘肺为主(占94.5%),速发型尘肺达29.4%,病死率达23.9%。老年组晋期年限、存活年限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老年组中合并肺结核的矽肺及壹期尘肺的病死率高于同型无合并肺结核者(均P〈0.01)。结论首次接尘及检出年龄大、以矽肺和水泥尘肺多见、速发型尘肺构成比较高、病变进展缓慢、存活年限长且合并肺结核的矽肺及壹期尘肺病死率高是湛江老年尘肺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应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加强对尘肺病的监测与预警,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和患者救治。  相似文献   

11.
李永波  魏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35-5936
[目的]为了了解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来源。[方法]基于基尼系数、均值对数偏差指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分解。[结果]甘肃省1998~2005年的基尼系数没有超过0.3,农村居民处在“相对平均”时期,其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家庭经营收入引起,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在空间上主要是区域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所致。分析结果还显示出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在总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与全国的趋势正好相反。[结论]甘肃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性造成区域间农业收入不平等,进而成为区域间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基于2010-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逐年上升,且在2012年,综合能力呈现大幅度上升:各项要素中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能力是影响甘肃农业科技综合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和省级农业科技项目经费是主要影响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两项要素.  相似文献   

13.
甘肃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的周年循环发生区之一,是重要的菌源基地。准确预测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面积,对甘肃及中国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1-2021年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生面积、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到影响甘肃小麦条锈病流行的4个关键因子,即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生面积、上年8月最低气温、1月平均相对湿度和3月日照时数,并采用全子集回归和BP神经网络算法对甘肃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全子集回归模型1和模型2对2020-2021年甘肃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4.63%和88.81%;BP神经网络模型1和模型2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8.25%和94.03%。综上可知,BP神经网络模型1是最佳预测模型,其预测2022年甘肃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为10.03万hm2。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玉米是第一大种植作物,更是全国第一玉米制种大省,加快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甘肃省玉米产业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甘肃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找出了制约甘肃玉米种业发展的不足和问题,并就玉米种质资源、育种、制种产业等方面的突破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差异分析——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71-15474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因子36项,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影响因素可概括为综合经济发展因素、工业发展因素、土地利用因素、环境质量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人口因素6个方面,其累积贡献率达到92.808%;通过Q型聚类分析,将甘肃省14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划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欠发达区和落后区4种地域类型。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典型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甘肃省酒泉市、张掖市和庆阳市的调查,分析了甘肃省典型地区土地流转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态势,以探索有益于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甘肃省商品经济较发达地区流转规模大,涉农企业参与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步伐加快,流转土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甘肃省典型地区土地流转表现为一般农户向规模化主体转变;流转方式从代...  相似文献   

17.
马鼻疽曾是严重危害马类家畜的主要传染病。根据1981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的畜禽疫病防疫要求,制订了以消灭甘肃全省马鼻疽为目标的防制计划。采取以县为单位连续两年以上高密度检疫(90%以上)和扑杀全部病马(包括开放性和鼻疽菌素阳性病马)为重点的规范化综合防制技术措施。本项防制计划从1982年开始实施至1991年结束。全省14个地(州、市)86个县(市、区)经逐县、逐地验收达标后,于1991年底通过了省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组的复核。经复核确认全省已达到马鼻疽“消灭区”标准,报省政府宣布全省为马鼻疽消灭区,并报农业部备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