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和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重要战略部署。甘肃省玉米制种面积占全国的近60%,探讨甘肃省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落实我国种业振兴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甘肃省玉米制种产业的区域分布、制种面积、企业规模及加工转化情况、产业效益和发展优势等,分析了甘肃省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制种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低、绿色生产意识淡薄、本土企业制种研发能力弱、制种基地标准化程度不均、检查监督力度不够等,并从提高制种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科学合理施肥、增强种业企业科研创新能力、以数字化技术推进现代化制种基地建设、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甘肃省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打好种业翻身仗”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推动玉米种业创新发展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支持种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玉米品种科技创新能力、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文章从品种审定、知识产权保护、种业获奖、品种推广应用等方面总结分析了2011—2020年我国玉米种业创新成效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为推动玉米种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民勤县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的优势及现状 ,提出了搞好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规划、组建玉米种业集团公司、树立种业品牌、突出技术创新和制种新技术的应用、超前进行制种品种的适应性研究等促进民勤县玉米制种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玉洪  董启惠 《农业与技术》2014,(4):105+107-105,107
杂交玉米的推广,对玉米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介绍了国内外杂交玉米推广的主要模式,以及杂交玉米推广的成功范例。从杂交玉米的选种、杂交玉米种的推广以及种子的产业化等几个方面具体探讨了杂交玉米的推广及其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甘州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玉米制种基地,具有发展制种玉米最好的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制种产业已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占农民收入比重最大、农业效益最为显著的农业支柱产业.衡量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法治环境,法治环境成为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法治化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建构甘州区种业发展的法治路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玉米种业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产业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为更好地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业的发展,本文作者总结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制种产业是甘肃省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该文介绍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了甘肃河西地区制种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甘肃省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业的对策,为甘肃省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西是目前中国3大玉米制种基地之一,玉米种业在山西农业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促进山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山西地区具有雨热同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优势,玉米种业的发展在先天条件下得天独厚,生产出的玉米种子含水量低、色泽好、品质优。本文主要对山西玉米种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玉米种业现状、瓶颈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蓉蓉 《农业展望》2013,(11):51-53
从生产状况、品种、种业企业和制种基地等方面概述了中国现代玉米种业的现状,总结了面临跨国种业集团竞争压力大、公益性和商业化育种的关系尚未理顺、培育突破性新品种能力不足、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壮大民族玉米种业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张掖市玉米制种面积7.33万公顷,年产玉米杂交种4.5亿千克,占全省玉米杂交种总产量的80%,占全国种子市场的42%以上,玉米已成为张掖市农业增收的特色产业。因此掌握和了解气象因子对制种玉米的影响环节是关系到张掖市农业增收的重要环节,对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典型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肃省典型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为例,介绍了甘肃省马铃薯及中药材产业区地域分布及发展现状,运用区位商及集中系数对甘肃省典型的马铃薯及中药材产业区进行实证分析,并依据农业产业区发展阶段的划分对两个产业区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马铃薯产业区处于形成期,中药材产业区处于由形成期向扩张期的过渡阶段。最后提出了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物流体系建设及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中药材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中药材种业是中药材产业化的基础,建设特色中药材种业强省对提高甘肃省药材品质、保障药源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甘肃省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的调研,系统分析了中药材种业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研究;重视新品种选育,加速品种选育进程;加强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鼓励推进制种园区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强度;建立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种业是油菜产业化的基础,甘肃省是国家三大种业核心基地之一,为了给甘肃省油菜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了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合科研资源,提升科研育种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油菜种业生产基地;深化品牌建设,提升油菜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科企合作力度,推进油菜种业育繁推销一体化;强化市场监管,建立油菜种业检疫监管体系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3年甘肃省玉米制种生产形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2013年甘肃省玉米制种生产形势的基础上,指出了玉米制种生产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利用国家产业政策、提升基地生产能力、培养现代企业、提高种子标准化生产、加强种子行业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SWOT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了解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现状,对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通过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科技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树立品牌形象等应对策略强化特色农业产业区优势,弥补劣势,把握机遇,消除和规避威胁,推动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斌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1):16-18
本文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出发,结合甘肃省现状,阐述了发展农业循环产业的必要性,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循环产业建设的目标。并以宏丰公司的实践活动为例,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循环产业模型,这将是甘肃省农业产业化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油菜制种基地之一,充分利用甘肃独特的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油菜种业发展,为甘肃省油菜种业实现国际发展创造条件。现结合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优势,解析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并从建立财政稳定投入机制、加快油菜种业科技创新发展、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加大对油菜种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构建产学研科技创新机制、优化种业发展市场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甘肃省油菜种业强省的发展对策,为加快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甘肃种业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西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目前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0万余份,但面临着种质资源种群减少、濒危物种激增、质量下降、保护不彻底等问题。鉴于现有种质资源保存条件简陋,鉴定评价缺乏深度挖掘,优异种质及重大品种培育未取得突破等现状,通过分析甘肃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加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育种创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振兴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赵伟 《天津农业科学》2012,18(5):116-119
针对2005─2010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225个玉米品种,分析了玉米新品种的产量水平、主要农艺性状、品质和抗性。并指出玉米品种的产量水平与其熟期和主要农艺性状紧密相关。最后,对新品种选育和种子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甘肃打造马铃薯种业强省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升甘肃马铃薯种业发展水平,攻克种质创新难关,通过对甘肃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摸清了马铃薯种业在甘肃省发展的优势和制约瓶颈,确定了种业强省的思路、策略及目标,围绕种质资源、脱毒种薯繁育等方面,提出构建新型育种主体、突出商业化育种、科研平台与繁育基地水平提升建设、种薯监督管理、品牌打造及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