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体外发酵,研究了不同发酵豆粕饲喂仔猪粪样对日粮发酵的影响。以仔猪日粮作为底物,仔猪粪样作为接种物进行体外发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粪样B对日粮进行发酵后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消失率、粗蛋白降解率和微生物蛋白量(P<0.05),有利于丁酸的产生。粪样A对日粮进行发酵后显著降低了吲哚的产生(P<0.05),显著提高了粪臭素的产生(P<0.05)。日粮B经发酵后,TVFA和乙酸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结果提示:发酵豆粕B有利于增加微生物的发酵活性,发酵豆粕A饲喂仔猪后利于肠道微生物产生粪臭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7,(7):1359-1364
试验选用藏猪(n=5)新鲜粪样作为发酵接种物,以小麦、豌豆、燕麦和油菜秸秆为纤维底物分别进行体外发酵,测定产气量、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和铵态氮(NH3-N)的含量以及各纤维底物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结果显示:经发酵,各底物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显著降低,豌豆秸秆中半纤维素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底物;豌豆秸秆产气量最高,且理论最大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底物,油菜秸秆的产气延滞时间显著低于其他3种底物;各底物发酵液中,乙酸和丙酸含量最多,且豌豆秸秆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底物,而燕麦秸秆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底物。各底物发酵液中铵态氮质量浓度为7.09~11.53g/L。结果表明:藏猪肠道微生物能够分解粗纤维,并且对豌豆秸秆的利用率较高,为藏猪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甲烷产量及瘤胃微生物发酵活力的影响,本研究共设计了3个试验来阐明该问题。试验1采用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了不同日粮条件下(高牧草日粮、中等水平牧草的日粮和低牧草日粮)添加延胡索酸二钠(0,4和7mmol/L)对山羊瘤胃微生物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相比,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著提高了累积产气量、pH值和TVFA产量(P<0.05),降低了甲烷产量(P<0.05),其中高牧草日粮组下降幅度最大。试验2探讨了延胡索酸二钠对黄化瘤胃球菌发酵粗饲料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著提高了黄化瘤胃球菌数量及其对黑麦草的降解率(P<0.05);试验3探讨了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真菌发酵粗饲料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延胡索酸二钠显著降低了厌氧真菌发酵的总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P<0.05)。结果说明,延胡索酸二钠在降低甲烷产量方面与发酵底物的天然特性有关,其中对高牧草日粮的作用效应最为显著;延胡索酸二钠可提高瘤胃混合微生物与瘤胃纤维降解菌发酵粗饲料的能力,但对瘤胃真菌的发酵活力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9):22-26
本试验采集了保育(60±3)d、肥育(170±5)d和妊娠(妊娠70±4)d三个阶段的梅山猪新鲜猪粪各10份,比较三个阶段猪粪的好氧与厌氧反硝化菌数量以及粪样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保育猪猪粪中好氧反硝化菌和厌氧反硝化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肥育猪猪粪(P0.05),与妊娠母猪猪粪差异不显著(P0.05);猪粪中的凯氏氮、硝酸氮、铵态氮含量、碳氮比和异戊酸含量以保育猪最高,肥育猪次之,妊娠母猪最低(P0.05);粪中的有机质和戊酸含量则以肥育猪猪粪最高,保育猪猪粪次之,妊娠母猪最低(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猪粪中好氧反硝化菌数量仅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H、凯氏氮及碳氮比无相关性(P0.05);厌氧反硝化菌与猪粪中各项理化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究青贮剂对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再生稻头季全株为青贮原料,在青贮中分别添加植物乳杆菌(60%)+纤维素酶(30%)+木聚糖酶(10%)、植物乳杆菌(70%)+粪肠球菌(20%)+纤维素酶(5%)+半纤维素酶(5%)、植物乳杆菌(30%)+粪肠球菌(60%)+纤维素酶(5%)+半纤维素酶(5%)、等量水为对照(依次记为N1、N2、N3和CK组,各组添加量为500 g·t-1 鲜重)。青贮45 d后开包取样,分析其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青贮结束后,N1、N2和N3组的总能显著高于CK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且N2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N1和N3组(P<0.05),N1、N2和N3组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和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CK组(P<0.05)。2)体外发酵24 h后,N2组的24 h累积产气量和快速降解部分的产气量显著高于N1、N3和CK组(P<0.05),N2组的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N1、N3和CK组(P<0.05),且N1组显著高于CK组(P<0.05),N1和N2组的pH显著低于N3和CK组(P<0.05),N2组的乙酸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N1、N3和CK组(P<0.05),N1和N2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N3和CK组(P<0.05),N2组乙酸/丙酸显著低于N3和CK组(P<0.05),N2和N3组的干物质降解率和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高于N1和CK组(P<0.05),N2组的有机物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N1、N3和CK组(P<0.05)。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青贮剂在以植物乳杆菌为主要添加剂的前提下,辅助添加粪肠球菌、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有利于获得营养价值较佳的再生稻头季全株青贮。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四川牦牛常规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试验选用燕麦干草、青贮燕麦、天然牧草,对其进行营养成分和体外产气分析。体内消化试验于四川省红原县进行,选取9头初始体重为(150±10) kg的麦洼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头牛。试验结果如下:1)天然牧草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含量显著高于青贮燕麦和燕麦干草(P<0.05);天然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显著低于青贮燕麦(P<0.05);2)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动态评价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 CNCPS)中,青贮燕麦的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 PA)部分显著高于燕麦干草和天然牧草(P<0.05);天然牧草的快速降解蛋白(rapidly degraded protein, PB1)、慢速降解蛋白(slowly degraded protein, PB3)含量最高,且不可降解蛋白(undegraded protein, PC)含量最低;青贮燕麦的不可利用纤维(undegraded fiber, CC)含量显著高于天然牧草和燕麦干草(P<0.05);可利用纤维(available fiber, CB2)、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含量显著低于天然牧草和燕麦干草(P<0.05);3)天然牧草的NDF、CP消化率均显著高于燕麦干草和青贮燕麦(P<0.05);天然牧草ADF消化率显著高于青贮燕麦(P<0.05),与燕麦干草差异不显著(P>0.05);4)天然牧草牦牛瘤胃液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青贮燕麦和燕麦干草组(P<0.05),而其微生物蛋白质(microbial crude protein, MCP)产量显著高于燕麦干草组,与青贮燕麦组差异不显著;燕麦干草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 TVFA)产量最高;5)天然牧草组的产气量显著高于青贮燕麦组(P<0.05),与燕麦干草组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降解方面,燕麦干草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IVDMD)、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n vitro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digestibility, IVNDFD)、体外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n vitro acid detergent fiber digestibility, IVADFD)最高,其中,IVDMD显著高于青贮燕麦(P<0.05),与天然牧草差异不显著(P>0.05);IVNDFD、IVADFD与其他两种饲草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CNCPS分析的各组分含量所反映的瘤胃发酵状况、体外产气法所测定的结果与牦牛体内消化试验测定的各养分消化率和瘤胃代谢产物结果基本吻合, 3种饲草的营养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牧草>燕麦干草>青贮燕麦。  相似文献   

7.
利用体外培养技术,评估了急性与亚急性酸中毒条件下添加阿卡波糖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设3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体外摸拟了亚急性酸中毒(5.0P<0.001),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 TVFA)、乳酸浓度和累积产气量皆显著降低(P<0.01),但异戊酸浓度变化不显著(P=0.794);实验2中,较对照组相比,添加阿卡波糖提高了4种底物下发酵液的pH值和氨氮浓度(P<0.01),降低了发酵体系中的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和TVFA浓度,提高了乙丙比(P<0.01),除乙酸和TVFA外,对上述其他指标,日粮与阿卡波糖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实验3中,与对照相比,添加阿卡波糖显著提高了发酵液pH值、氨氮、丙酸、丁酸和戊酸浓度(P<0.01),降低了乳酸和乙丙比(P<0.05),但对乙酸、异丁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说明阿卡波糖可有效提高发酵体系中的pH值,降低乳酸浓度,预防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使用索氏抽提法,参考国标GB/T 9695.1—2008/ISO 1444:1996《肉与肉制品—游离脂肪含量的测定》,使用乙醚抽提单块肌肉待测样中脂肪。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和二元猪肌内脂肪含量均与杜洛克母猪存在显著差异;而长白猪、杜洛克母猪两个品种间和三元猪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长白猪和大白猪两个品种与二元猪和三元猪间平均肌内脂肪含量均差异不显著。长白猪、大白猪和二元猪公母间,公猪的平均肌内脂肪含量均高于母猪。其中长大去势公猪与长大母猪的平均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长白公猪和长白母猪、大白公猪和大白母猪、大长去势公猪和大长母猪,平均肌内脂肪含量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绞股蓝皂甙对体外瘤胃微生物甲烷产量及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体外产气量法研究绞股蓝皂甙对山羊瘤胃微生物体外甲烷产量及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包括2个部分,试验一研究了绞股蓝皂甙对瘤胃微生物甲烷产量及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二分析绞股蓝皂甙对瘤胃微生物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试验以0.42 g羊草+0.126 g玉米+0.054 g豆粕为发酵底物,60 mL培养基中的绞股蓝皂甙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5,10,20和40 mg,发酵24 h。与对照组比较,发酵8 h,各处理组甲烷浓度显著下降(P<0.05),分别下降30.20%,43.49%,44.67%和75.8%;12 h,20 mg组显著下降(P<0.05),40 mg组极显著下降(P<0.01),处理组甲烷浓度分别下降6.97%,9.63%,18.90%和61.82%;24 h,10 mg组显著下降(P<0.05),40 mg组极显著下降(P<0.01),处理组甲烷浓度分别下降2.34%,9.39%,6.90%和20.73%,甲烷浓度与皂甙剂量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效应(P<0.01)。10 mg组的氢利用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试验组无显著变化。10 mg组显著提高了TVFA及乙酸、丙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和支链脂肪酸浓度(P<0.05),40 mg组丁酸的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10 mg组和20 mg组乙丙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皂甙剂量增加,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支链脂肪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乙丙比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方效应,丁酸同时具有极显著的线性效应。处理组原虫数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下降(P<0.01)(40 mg组),且与皂甙剂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和二次方效应(P<0.01)。微生物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呈上升趋势。10 mg组和40 mg组的氨态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浓度与皂甙剂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效应(P<0.05)。高剂量绞股蓝皂甙降低了微生物发酵的理论与实际产气量,并呈显著的线性和二次方效应,产气速率与皂甙剂量之间有着显著的线性效应。以上结果表明绞股蓝皂甙能改变瘤胃微生物发酵模式,降低瘤胃微生物的甲烷产量,提高VFA的产量,有利于饲料能量的利用,同时缓解甲烷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米糠、小麦麸、大豆皮和玉米皮4种谷物副产物的体外发酵动态、发酵产物组成以及发酵前后非淀粉多糖(NSP)的降解。试验以脱除脂肪、蛋白质和低聚糖的谷物副产物为发酵底物,以新鲜猪粪为发酵菌源,利用ANKOM RFS体外产气系统37℃恒温培养30 h,记录发酵过程中的累计产气量,测定发酵液pH值和短链脂肪酸(SCFA)组成,发酵前后非淀粉多糖含量和组成。结果显示:米糠、小麦麸和玉米皮的发酵动力学基本相似,而大豆皮的干物质降解率、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和延滞时间均显著高于前三者(P<0.05)。总体而言,总短链脂肪酸产量与总非淀粉多糖降解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SCFA中乙酸摩尔比与消失底物中葡萄糖和糖醛酸的摩尔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阿拉伯糖和木糖的摩尔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丙酸摩尔比与消失底物中阿拉伯糖和木糖的摩尔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葡萄糖和糖醛酸摩尔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丁酸摩尔比与消失阿拉伯糖的摩尔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糖醛酸摩尔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两种酶组合添加对水稻秸秆青贮过程中结构性、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组分含量及体外消化特性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组:1)0.3%蒸馏水(对照组,CO);2)0.3%纤维素酶(CE);3)0.3%木聚糖酶(XE);4)0.15%纤维素酶+0.15%木聚糖酶(组合酶组,CX),分别于青贮3、7、14、3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CO相比,CE、XE和CX组显著提高了乳酸、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显著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减少了干物质损失(P<0.05)。酶制剂显著提高了水稻秸秆青贮饲料24、48和72 h时的累积产气量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P<0.05)。青贮末期CX组有最高的乳酸含量(34.13 g·kg-1 DM)、体外产气量(68.27 mL)、干物质体外消化率(61.31%)和最低的pH值(4.36)。与CE和XE相比,CX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更高。综上所述,添加酶制剂可促进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提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改善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率,与CE和XE相比,CX组发酵品质、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转化和体外消化特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分别以羊草、玉米和淀粉为底物,研究了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L9菌株及其与酵母联用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羊草为底物时,添加酵母可显著提高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P<0.05),有降低乙丙比值的趋势(P=0.082),但对异丁酸及pH值无显著影响(P>0.10),添加L9菌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和乙丙比值(P<0.05),但对异丁酸及戊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10),在影响pH值、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TVFA浓度及乙丙比值方面,酵母与L9菌株间无显著的互作关系(P>0.10);在降低乳酸及戊酸浓度方面,酵母与L9菌株之间有显著的互作作用(P<0.05),在影响pH值及乙酸产量方面,酵母与L9菌之间有互作效应趋势。以玉米为底物时,添加酵母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和乙丙比值(P<0.05),有提高戊酸浓度的趋势(P=0.082),但对异丁酸无显著影响(P>0.10),添加L9菌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和乙丙比值(P<0.05),但对异丁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10),在影响pH值、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TVFA浓度及乙丙比值方面,酵母与L9菌株间有显著的互作关系(P<0.05);在影响异丁酸及戊酸浓度方面,酵母与L9菌株之间无显著的互作作用(P>0.10)。以淀粉为底物时,添加酵母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P<0.05),但对戊酸、异丁酸浓度和乙丙比值无显著影响(P>0.10),添加L9菌可显著提高pH值、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TVFA浓度(P<0.05),降低乳酸浓度和乙丙比值(P<0.05),但对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10),在影响pH值、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TVFA浓度及乙丙比值方面,酵母与L9菌株间有显著的互作关系(P<0.05);在影响异丁酸及戊酸浓度方面,酵母与L9菌株之间无显著的互作作用(P>0.10)。结果说明,添加酵母与L9菌株均可有效降低乳酸产量,且均可有效提高玉米及淀粉条件下发酵体系中的pH值,酵母与L9菌株联用更有助于发酵前期pH值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庄苏  丁立人  周建国  王恬 《草业学报》2013,22(1):315-322
试验通过分别添加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0,10.0与50.0 mg水平,0与24 h两个预处理时间,每个处理3个重复,体外法评价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复合处理羊草后与瘤胃液共培养对木聚糖酶与葡聚糖酶活性及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纤维水解酶能提高0与8 h培养液中木聚糖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以及0 h培养液中外切葡聚糖酶活性,且具有添加剂量效应。当培养至24及48 h,添加外源酶制剂并不能提高培养液中相关酶活性。外源酶制剂显著增加培养24与48 h发酵液中乙酸含量,8,24与48 h 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 (P<0.05)以及48 h累积产气量(P<0.05),但对培养期内戊酸与异戊酸含量没有影响(P>0.05)。结果提示添加外源酶制剂能提高早期培养液中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活性、增加VFA产量和改善体外瘤胃发酵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精氨酸水平对离乳期梅花鹿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3月龄,体重相近的12只健康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仔鹿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2.28%的低蛋白质饲粮,精氨酸水平分别为0.80%(A组)、1.08%(B组)、1.26%(C组), 试验期50 d。在试验期的最后1 d抽取仔鹿瘤胃液20 mL,一部分用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一部分用于提取DNA分析瘤胃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1) B组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高于C组(P<0.01); B组乙酸、丁酸、异丁酸含量极显著低于A组(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B组的乙丙比极显著低于A、C组(P<0.01)。2) B组ACE指数显著高于C组(P<0.05),Chao1指数显著高于A、C组(P<0.05),B组Simpson指数极显著高于A、C组(P<0.01),Shannon指数则极显著低于A、C组(P<0.01), A组细菌群落结构与B、C组差异显著(P<0.05)。3)在门水平上,B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A组(P<0.01),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A组(P<0.01),显著高于C组(P<0.05);在属水平上,未分类普雷沃氏菌科(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相对丰度在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B、C组(P<0.01);B组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A组(P<0.01),显著高于C组(P<0.05)。由此可见,精氨酸水平为1.08%时,能够显著提高梅花鹿仔鹿瘤胃菌群丰富度并改变细菌群落结构和优势菌比例,促使仔鹿瘤胃发酵方式向丙酸型发酵转变,增强机体供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添加亚油酸条件下不同剂量硝酸钠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脂肪酸组成及相关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母水牛,以精粗比40∶60为底物进行瘤胃液体外发酵试验。试验组硝酸钠的浓度分别为1、2、3 mg·mL-1,对照组不加硝酸钠,每组均添加0.25 mg·mL-1的亚油酸,每组各5个重复。在体外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24 h结束培养,测定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脂肪酸含量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P<0.05);2)添加硝酸钠pH值和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升高(P<0.05),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添加1 mg·mL-1硝酸钠,C18:2cis-9,trans-11、C18:2trans-10,cis-12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FA/SF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C20:5n3 (EPA)含量显著高于添加3 mg·mL-1硝酸钠组(P<0.05),添加2 mg·mL-1硝酸钠C22:6n3 (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添加硝酸钠组原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2、3 mg·mL-1硝酸钠产甲烷菌数量显著低于添加1 mg·mL-1硝酸钠组(P<0.05),添加1 mg·mL-1硝酸钠总细菌、真菌、溶纤维丁酸弧菌、蛋白分解丁酸弧菌、非典型丁酸弧菌、亨氏丁酸弧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由此可得,体外法添加1~3 mg·mL-1硝酸钠和0.25 mg·mL-1亚油酸在维持水牛TVFA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甲烷含量,且1 mg·mL-1硝酸钠能促进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CLA),优化脂肪酸组成,并能增加大多数瘤胃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Rusitec-s体外发酵系统研究不同粒度猫尾草对羔羊体外发酵参数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6种不同粒度(1.00、2.36、3.35、4.75、8.00和12.50 mm)的猫尾草作为试验饲粮的纤维来源,按照猫尾草的粒度将试验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利用Rusitec-s型人工瘤胃模拟装置进行48 h体外发酵,测定养分降解率、发酵参数及发酵液中6种微生物菌群的拷贝数。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组相比,2.36 mm组显著提高了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NDFD)、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摩尔比和溶纤维丁酸弧菌(B. f)数量(P<0.05),且显著降低总产甲烷菌(TMe)数量(P<0.05)。总菌(TB)与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摩尔比呈正相关(R2=0.84,P=0.038;R2=0.88,P=0.021);B. f数量与丙酸摩尔比呈正相关(R2=0.82,P=0.045),且与pH呈负相关(R2=-0.98,P=0.001);TMe数量与体外粗蛋白质降解率(IVCP...  相似文献   

17.
西藏青稞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将青稞秸秆与黑麦草以不同比例混合青贮,评价其发酵品质,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青稞秸秆单独青贮(对照组)、80%青稞秸秆+2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L组)、60%青稞秸秆+4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M组)及40%青稞秸秆+6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H组)4个处理。青贮后第7,14和30天后打开青贮窖,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青稞秸秆与黑麦草混合青贮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P<0.05)降低了pH值和干物质含量,M和H组在乳酸产生的同时乙酸含量显著(P<0.05)提高,混贮组氨态氮/总氮略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均显示较低的丙酸和丁酸含量。从秸秆利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建议以40%黑麦草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预处理小麦秸秆最佳条件,从而解决小麦秸秆营养成分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选取蒸汽压强(1.5~2.5 MPa)、水分含量(10%~50%)和维压时间(90~210 s)为自变量,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方程拟合,预测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维压时间对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蒸汽压强和水分含量对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由F值可知:3个自变量对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维压时间、蒸汽压强和水分含量。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预处理小麦秸秆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蒸汽压强1.77 MPa、水分含量49.91%和维压时间209.98 s。此条件下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可达0.0794 mL/h。3次平行试验验证的体外发酵产气速率为0.0786 mL/h,与理论预测值误差仅为1.02%。将小麦秸秆在最佳爆破条件下重新爆破并进行体外发酵试验,与未蒸汽爆破的小麦秸秆相比,蒸汽爆破极显著降低了小麦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半纤维素的含量(P<0.01),同时极显著提高了体外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和NH3-N的含量(P<0.01)。综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小麦秸秆的条件合理可行,优化的蒸汽爆破参数可用于提高小麦秸秆营养价值的蒸汽爆破工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