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测试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并通过黄瓜相关抗性酶活性的影响,明确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初步作用机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采用胚根接种法、灌根接种法进行盆栽防效测试;相关抗性酶活性测试采用分光光度法。1 mg/L乳果糖的盆栽防效最好,胚根期浸种和子叶期喷雾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3.87%和41.97%,其次是0.1 mg/L乳果糖的盆栽防效,分别为39.62%和37.21%,而离体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乳果糖对黄瓜枯萎病菌无杀菌活性。对黄瓜防御反应酶系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乳果糖处理后黄瓜内各防御酶系均比对照高,尤其1 mg/L乳果糖胚根浸种和子叶期喷雾处理黄瓜PAL比对照分别提高了97.5%和92.4%。综上,乳果糖对黄瓜的诱导抗性作用是防治黄瓜枯萎病的主要机制,并可作为新型药剂用于农业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西芹种子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致病力的影响,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黄瓜枯萎病菌经西芹种子浸提液化感作用后菌体分泌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毒素(镰刀菌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各浸提液处理后,黄瓜枯萎病菌分泌的3种细胞壁降解酶(果胶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较对照降低,其产生的镰刀菌酸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0.02%、31.50%、34.18%。说明西芹种子各浸提液中含有的化感物质抑制了黄瓜枯萎病菌分泌的水解酶活性,并阻碍了黄瓜枯萎病菌镰刀菌酸的分泌,减弱了其对寄主的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和开发绿色环保且可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中草药资源,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以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对川芎、黄柏、连翘和地锦草乙醇提取物的16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观测了抑制菌丝生长效果最好的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石油醚萃取物、连翘乙酸乙酯萃取物和黄柏正丁醇萃取物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68 mg/mL和5.82 mg/mL;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也有一定抑制作用,IC50为11.29 mg/mL,且在菌丝生长IC50浓度下导致菌丝形态异常。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可作为新型植物源抑菌剂来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外源水杨酸对提高黄瓜萌发种子抗冷性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津优40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溶液(0.00g/L、0.01g/L、0.05g/L,0.1g/L、0.15g/L、0.2g/L)浸种对黄瓜萌发种子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所有浓度的SA均能提高黄瓜种子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性指数(VI);提高黄瓜萌发种子的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了黄瓜萌发种子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在10℃低温胁迫条件下,外源SA的最适宜作用浓度为0.05g/L。  相似文献   

5.
BTH诱导黄瓜抗炭疽病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晨芳  马青  杜虎平  付洁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337-338,347
研究了苯基(1,2,3)噻二唑-7-硫代羧酸硫甲酯(BTH)诱导黄瓜对黄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lage鄄narium)的抗病性表现。结果表明,0.05~0.7mmol/L的BTH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效果,0.3mmol/LBTH为最佳处理浓度,诱导效果达到84.94%,处理后第3d表现出最佳诱导抗性,并且持效期在21d以上。BTH诱导黄瓜对炭疽病的抗性具系统性。BTH对炭疽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无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苯基(1,2,3)噻二唑-7-硫代羧酸硫甲酯(BTH)诱导黄瓜对黄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的抗病性表现。结果表明,0.05~0.7mmol/L的BTH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效果,0.3mmol/L BTH为最佳处理浓度,诱导效果达到84.94%,处理后第3d表现出最佳诱导抗性,并且持效期在21d以上。BTH诱导黄瓜对炭疽病的抗性具系统性。BTH对炭疽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无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外源水杨酸处理对黄瓜幼苗根系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作用,采用黄瓜水培试验,并结合根际施用水杨酸(SA)的方法。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处理促进黄瓜幼苗根系的生长,以0.1 mmol/L SA 处理效果最好;SA 处理后,根系内AI、NI 和SS(分解方向)活性都高于对照;在0.05 mmol/L 和0.1 mmol/L SA 处理后SS(分解方向)活性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性差异水平,而0.5 mmol/L SA处理后效果不明显;AI 和NI 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浓度SA处理后,SPS 活性减小,3 个浓度在处理6 天后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0.5 mmol/L SA处理效果最明显,到处理第6 天活性为1.81 μmol Sucrose/(g · h) FW,SS 活性与SPS 活性变化具有相似的趋势;不同浓度SA处理后,淀 粉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先降低后稍有升高的趋势变化,总体低于对照,其中0.05 mmol/LSA处理效果最明显,到处理第6 天活性为2.33 mg/(g· h) FW,与对照达到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由上可知,适当浓度的SA处理,其通过调节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从而促进黄瓜幼苗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瓜喷施不同浓度的稀土,研究稀土对幼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适当浓度稀土后,叶绿素含量提高显著,特别是喷施第9d后,稀土对叶绿素合成的促进效果明显,其中尤以125mg/L最理想,稀土对幼苗POD活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各处理POD活性和NR活性均高于对照,以125mg/L促进效果最好,但NR活性随施用时间的延长,各处理间活性差异减小.500mg/L浓度处理对以上几个生理指标的提高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给解决温室红椒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酵素菌处理对温室红椒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随酵素菌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显著,较对照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1.6×106 cfu/g,增幅达1.6%;放线菌数量增加9.5×103 cfu/g,增幅达8.8%;微生物总量增加1.60×106 cfu/g,增幅达1.6%;B/F值增加1.25倍;真菌数量减少1.60×104 cfu/g,降幅达18.5%。酵素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趋势与土壤微生物一致。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显著,其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2.68 mg/g(NH3-N)、1.85 mg/g(Phenol)、5.25 mg/g(Glucose)和6.42 mL/g(KMnO4),较对照提高74.0%、76.2%、49.6%和32.1%。此外,酵素菌降低了红椒果实中纤维素含量,增加辣椒素、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产量。其中,尤以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佳。因此,酵素菌处理有利于改善温室红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红椒生长发育,改善品质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芥菜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开发芥菜作为杀菌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奠定基础,为芥菜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葡萄座腔菌和烟草黑胫菌等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有机溶剂获得的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以95%乙醇提取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提取物的抑菌率可达90%以上。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分别为0.5、1.0 g/mL,通过毒力方程的测定,它的半抑菌浓度(EC50)为0.2212 g/mL。通过试验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表明:芥菜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菌、葡萄座腔菌、烟草黑胫菌、辣椒菌核病菌等4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强,其EC50分别为0.0898、0.1265、0.1679、0.1685 g/mL,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弱,EC50为0.5833 g/mL。芥菜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并且具有较广的杀菌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设计、试制了一种可以用于无土栽培循环营养液消毒的紫外线消毒系统,并对其杀灭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的性能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先将黄瓜枯萎病病原(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菌株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培养后将其加入到营养液中进行紫外线照射。通过对紫外线照射前后的病原浓度进行计数,发现紫外线对黄瓜枯萎病病原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在营养液紫外线透射率(T10)为96.65%、病原浓度为6.87×102conidia/ml、最大流量为36 L/min时,灭菌率为100%;在营养液紫外线透射率(T10)为95.42%、病原浓度为1.14×105conidia/ml、最大流量为36L/min时,灭菌率为100%;在T10降低为11.58%、病原浓度为1.44×104conidia/ml、最大流速为35L/min时,灭菌率也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冬瓜枯萎病菌核糖体rDNA ITS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镰刀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PCR扩增冬瓜枯萎病菌核糖体基因ITS区,并对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利用Mega 4.1软件对序列及GeneBank中以葫芦科为寄主的镰刀菌不同专化型ITS序列进行聚类。冬瓜枯萎病菌ITS全长1 063 bp,其中包括18S rDNA一部分序列,5.8S rDNA,ITS1和ITS2全部序列及28S rD-NA部分序列。聚类结果将15个菌株ITS序列划分为2个类群,类群I包括4个菌株,分别为2个西瓜枯萎病菌株和2个甜瓜枯萎病菌株;类群II包括11个菌株,其中冬瓜枯萎病菌株就在该类群中,其余为甜瓜枯萎病菌株5个、西瓜枯萎病菌株3个、黄瓜枯萎病菌株、丝瓜枯萎病菌株和葫芦枯萎病菌株各1个。  相似文献   

13.
黄瓜枯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的毁灭性病害,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中尚无对黄瓜枯萎病的特效防治方法。为了今后在生产中应对黄瓜枯萎病提供一些参考,笔者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3个方面对黄瓜枯萎病的相关防治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分析了每种防治方法在生产应用上的利弊,指出了综合利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将是防治黄瓜枯萎病的有效措施。同时对黄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利用黄瓜内生菌防治黄瓜枯萎病可能具有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4.
番茄根际促生菌-假单胞菌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番茄根际促生菌--假单胞菌在黄瓜根部的定殖能力以及对黄瓜灰霉病和枯萎病的生防作用.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在浸种和灌根两种情况下均能够定殖在黄瓜根部.拮抗测定表明,一些株系对黄瓜灰霉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达到89.1%和65.6%.离体及盆栽试验表明,CBT1、CBT3、CBT6对黄瓜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为51.1%~62.4%和44.0%~67.7%;CBT1、CBT6、CBT7对黄瓜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为55.3%~59.3%和47.7%~55.4%.  相似文献   

15.
黄瓜抗枯萎病相关基因cDNA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枯萎病是造成黄瓜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黄瓜枯萎病抗性分子机理对黄瓜抗病育种有重要意义。以黄瓜抗枯萎病材料Cu14为试材,采用基因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研究黄瓜接种枯萎病生理小种4后基因的表达情况,分离出1个接种后在根茎部特异表达的差异cDNA片断,命名为A178-2。A178-2基因片段的328个核苷酸中有145个核苷酸与拟南芥泛素蛋白同源,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85%。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以棉花枯萎病菌、棉红腐病菌为供试菌,对茵陈、黄蒿、艾蒿等3种蒿属植物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3种蒿属植物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尤以艾蒿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强而稳定,48~96h对上述两病菌的菌丝抑制率均达80%以上;丙酮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强于乙醇提取物,前者的EC50为1.4785 mg/L ,后者的为3.2090 mg/L。间歇振荡法、超声波法、冷浸法提取物对供试菌的72h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4.34% 、84.56%、88.7% ,可见同种溶剂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抗菌活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温室黄瓜枯萎病根际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连作年限,不同介质土壤,不同生育时期的黄瓜枯萎病根际微生物数量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砂性增加而增加。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数均呈倒“马鞍”形变化,真菌数量则呈线性增长。砂性土壤中的真菌数高于粘性土壤,细菌和放线菌低于粘性土壤;且这些根际真菌、放线菌数量在黄瓜初花期、结瓜期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细菌数量则呈波动变化,在初花期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热带原始雨林土壤中筛选得到抗香蕉枯萎病的高效生防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试验等方法,从海南吊罗山原始林区土壤样品分离的385株放线菌中筛选出了16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其中DL-28和DL-24菌株具强抑菌活性。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100天后,菌株DL-28和DL-24对香蕉枯萎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83.65%和76.51%。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香蕉定植7个月后,菌株DL-28和DL-24对香蕉枯萎病的平均防效达46.5%和60%。  相似文献   

19.
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子指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我国棉花枯萎菌3个生理小种的26个代表菌株及国外3 个不同生理小种菌株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共产生了140个RAPD分子标记,其中878% 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菌株划分为6个RAPD组,确定了不同小种间的亲缘关系,为确立我国棉花枯萎菌生理小种在国际上的分类地位提供了可靠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