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宋莹 《食用菌》2013,(6):17-18
研究以宾王菇4号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宾王菇液体摇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矿质元素为硫酸镁及外源激素为赤霉素(GA);再利用最佳单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宾王菇液体摇瓶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组合为葡萄糖2.O%,牛肉膏1.O%,硫酸镁0.15%,GA3m∥kg,原种摇瓶培养期为9d,大大缩短了宾王菇固体原种45—60d的生产周期,可为以后规模化生产宾王菇提供优质种源。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液体培养基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黑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基最佳生产配方和最适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深层发酵培养基碳源以蔗糖为最好,氮源以豆粉为最好,最佳培养基配方为:5%蔗糖,0.15%豆粉,0.2%KH2PO4,0.25%MGS04,土豆汁20%,VB1 0.001%。初始pH值6.0;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1,3斜面;菌龄7~11d.  相似文献   

3.
培养条件对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pH、温度对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培养基中,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加富PDA-4(马铃薯20%,葡萄糖2%,酵母粉0.5%,钙中盖0.3%,MgSO40.2%,琼脂2%),巨大口蘑菌丝的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粗壮、浓白、致密;最适温度28~30℃,最适pH7.0。  相似文献   

4.
卫军  黄鹤  刘风珠  江风阁 《食用菌》2007,29(1):61-63
试验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及其最适浓度、初始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灵芝液体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灵芝液体最适发酵为:氮、碳源分别为蛋白胨、葡萄糖,碳源浓度为3%,培养基初始pH 6.5,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问5 d。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灵芝液体发酵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灵芝发酵液14.3%,甜味剂5%,柠檬酸0.02%。研制出了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灵芝液体发酵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5.
侯军  范继巧  张华  林晓民 《食用菌》2009,31(1):21-22
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蛋白胨、硝酸钠、硝酸铵、硝酸钾、酵母膏为氮源组合成多种培养基,观察高羊肚菌MH1菌株菌丝生长状况,筛选出前3组最佳碳氮源组合培养基,再分别加入马铃薯浸汁、腐殖土上清液、灰分、玉米粉浸汁制成加富培养基进行二次筛选,并用正交优化法对二次筛选出的培养基碳氮源及加富成分及pH值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羊肚菌MH1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2%),酵母膏(0.3%),腐质土(3%)上清液,pH6。  相似文献   

6.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量指标,筛选出黑脉羊肚菌液体培养基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是酵母浸膏,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黑脉羊肚菌液体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酵母浸膏0.5%、MgSO4·7H2O 0.1%、KH2PO4 0.3%、VB110mg·L^-1。  相似文献   

7.
平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芳  张玉萍  孟丽君 《食用菌》2008,30(6):21-22
通过对平菇高邮918菌株进行培养基筛选,筛选出最佳培养基为玉米粉6%,KH2PO40.05%,MgSO4 0.05%,蔗糖1%,VB-10mg/L,pH自然。并对发酵条件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组合装量150mL,温度30℃,转速150r/min,接种量15%。  相似文献   

8.
该试验采用无核白鸡心葡萄秋季副梢的茎段为外植体,最佳的取材时间为9月中旬,适宜的基本培养基为B5+6-BA2.0mg/L+IBA0.5mg/L+3%蔗糖+0.6%琼脂,pH值调至5.8~6.0,为无核白鸡心葡萄茎段离体培养的最佳启动萌芽培养基;B5+IBA0.5mg/L+3%蔗糖+0.6%琼脂,pH值调至5.8~6.0,为最佳增殖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8%。试管苗根长3~4cm时开始移栽,移栽成活率90%。  相似文献   

9.
用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研究杏鲍菇菌丝体多糖产量的液体培养基,选用了天然基质大大提高菌丝体多糖的含量,而且所得的菌丝体气味鲜香、色泽明亮。最佳培养条件:温度2512、装液体积少于三角瓶的1/2、pH5.7-6.2、接种10%、玻璃珠10个、培养时间为7d。最佳配方:蔗糖1%,玉米粉4%,豆粉0.6%,MgSO40.3%,KH2PO4 0.15%,VB1片、青霉素少许。最终其多糖得率达到18.99%。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液体菌种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黑木耳液体菌种最佳生产配方和最适生产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深层发酵培养液碳源以葡萄糖为最好;氮源以8%麸皮汁为最好,其次为0.10%~0.15%的蛋白胨;微量元素含量为0.1%~0.3%的KH2PO4,0.1%~0.15%MgSO4;pH值5.0~6.0;摇瓶装量50~70ml/250ml三角瓶:摇床转数140r/min。培养基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麦麸汁8%,KH2PO4 0.1%,MgSO4 0.15%,土豆汁20%,VB1 0.1%。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白灵菇液体培养条件,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0%(w/v)麸皮,1%蔗糖,0.3%蛋白胨,0.1%KH2PO4,0.05%MgSO4;最佳培养条件为pH7.0,温度25℃,接种量10%(v/v),培养基装量100mL/250mL,培养时间7d。栽培试验表明,液体菌种制种时间比固体菌种的少13~18d,头潮菇出菇时间缩短了10-20d。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基本培养基B5+6-BA1.0mg/L NAA0.5mg/L 3%蔗糖+0.6%琼脂,pH值调至6,为美人指葡萄茎段离体培养的最佳启动分化培养基;B5+6-BA0.5mg/L+3%蔗糖+0.6%琼脂,pH值调至6,为最佳增殖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在97%。试管苗根长3-4cm时开始移栽,移栽成活率75%。  相似文献   

13.
桑黄菌丝的最适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3个桑黄菌株一级种和二级种的最适培养条件。最终确定了桑黄菌一级种最佳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2 g.硫酸镁1 g,葡萄糖20g,维生素B1 10 mg,维生索E 10mg(用以代替豆汤的抗衰老能力),水1 000 mL。二级种最佳培养配方:棉子壳78%,麸皮20%,石膏1.5%,MgSO_40.2%,KH_2PO_4 0.3%。料水比1:1.5。  相似文献   

14.
王谦  卢婕  付强  王璞  齐玲娣 《食用菌》2005,27(6):19-19
1摇瓶培养 1.1摇瓶发酵培养基的配方通过对比试验,以下列配方为适宜:玉米粉1%,豆饼粉1%,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维生素B1微量,pH自然。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芦苇秸秆利用率,以芦苇秸秆为培养基碳源,以灵芝菌株G8作为研究对象,灵芝多糖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芦苇秸秆配比为0.3%、硫酸铵配比为1.3%,初始pH为8,转速170 r·min-1,温度27℃时,灵芝多糖产量最高,为10.82 g·L-1,比优化前...  相似文献   

16.
以鲜乳,蒲公英为主要原料制成新型乳酸菌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蒲公英乳酸菌饮料的最佳配方是:蒲公英汁添加量12%,发酵乳添加量54%,糖添加量5.5%,pH值4.2,稳定剂添加量0.15%。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葡萄糖、酵母粉对大球盖菇深层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大球盖菇深层培养适宜的葡萄糖、酵母粉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球盖菇的深层培养适宜较低葡萄糖浓度和较高酵母粉浓度的培养基;正交试验表明,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葡萄糖1.5%,酵母粉0.6%,MgSO40.15%,KH2PO40.25%,VB10.001%。  相似文献   

18.
以4个母种培养基和6个原种培养基配方为试验材料,对元蘑1号菌株的菌丝生长势和生长速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中配方菌丝生长势各项指标表现较好,菌丝生长最快,平均生长速度为0.284em/d,为元蘑母种生长的最佳配方。6种原种培养基中a3在生长势和生长速度两方面总体优于其它配方,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生长速度为1.23cm/d,与其他配方相比较,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为元蘑原种生长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9.
张文隽  雷萍  孙悦迎 《食用菌》2010,32(3):32-33
研究了白灵菇菌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发育和出菇等情况。结果表明:最佳的母种培养基为棉子壳综合培养基,最佳原种培养基为麦粒培养基,最佳栽培料培养基为配方①培养料(棉子壳80%,麸皮13%,玉米面4%,石灰1.5%,蔗糖1.5%).生物效率可达58.60%。  相似文献   

20.
紫花脸香蘑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选用菌龄35d的紫花脸香蘑新菌株滇LE—S008,混播,播种量高于培养科干重的15%。结果表明,最适培养科配方为干鸡粪40%,稻草(麦秸)56%,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2%。最佳栽培模式为熟料覆土袋裁法。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出菇期最适温度20—26℃,空气相对湿度90%一98%,最适pH6.5—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