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确定蒲公英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关系;通过测定我国东北地区10种蒲公英植物5.8S r DNA和28S r DNA基因间隔序列(ITS),并应用Mega 3.1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ITS组成结果表明,蒲公英属植物ITS序列在730 bp左右,碱基序列种间差异明显,但G+C含量稳定均在50%左右,此ITS序列分析可进行蒲公英属种间分类鉴定。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ITS序列证据与蒲公英属植物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显示密切的亲缘关系,其中第一个单系群自展支持率为79%,第二分支为100%,这两大类蒲公英聚类结果与《中国植物志》分类结果一致;但东北蒲公英ITS序列聚类与《中国植物志》中分类阶元存在一定差异。试验探讨蒲公英属植物的种间关系及其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蒲公英属传统分类系统的准确性,其结果支持之前所研究的形态学、微形态学、细胞学及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的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2.
植物性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能够反映植物适应环境的分配策略。然而,关于植物叶内部的分配策略及适应策略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宁夏草原的优势种和建群种针茅属植物的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和主导管面积等叶片解剖性状间的15组异速关系分析叶片解剖结构的分配策略、叶解剖性状间的异速生长指数随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的移位。研究表明,草原针茅属叶解剖性状间存在“收支平衡”(例如叶片厚度与厚壁组织厚度)、“收益递增”(例如叶片厚度和主维管束面积)和“收益递减”(例如主导管面积和角质层厚度)的分配策略。针茅属叶解剖性状间的分配策略主要受到年均辐射、土壤容重、土壤全磷和年均降水的影响。年均降水和土壤全磷主要驱动针茅属植物的养分运输、机械支撑策略投资的变化;土壤容重主要驱动叶片保护策略投资的变化;年均降水主要驱动叶片构成策略投资的变化。为针茅属植物的植被恢复、环境治理及生态建设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任尚福 《草地学报》2022,30(5):1150-1158
本实验以不同生境下3种白刺(西伯利亚白刺、大果白刺、唐古特白刺)叶片为研究对象,测量3种白刺的叶片解剖结构中叶片厚度、上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和下角质层厚度等性状指标,用经典异速方程(Y=βXα)描述叶片解剖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白刺叶片解剖性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呈显著性幂指数异速生长关系,其异速系数表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异速指数表现出两类完全不同的规律,一类是≈1,另一类是<1,存在着资源分配的权衡。不同生境白刺叶片解剖性状的变异系数在0.10~0.45之间,属于相对稳定的系统演替性状。植物生境中的海拔高度、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是影响叶片性状的主要因素,3种白刺通过长期的外界异质性的环境因子驱动改变叶片结构性状,可以使其在不同的生境下朝着最适的异速生长曲线进化。  相似文献   

4.
6种鹅观草属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雪刚  徐柱  易津  闫伟红 《草地学报》2011,19(3):443-450
为比较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不同种植物间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将不同来源的6种鹅观草属植物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典型草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太仆寺旗草地资源生态监测与评价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种植,运用刮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将其成熟叶片制成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叶片下表皮的4项表型性状,并测定叶片下表皮和叶横切面的17项数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6种鹅观草属植物叶片表型特征较一致,测量指标中气孔长宽比和长细胞长度变异系数较大。方差分析表明,叶中脉厚、叶厚、上表皮厚、气孔指数等12项指标在6种植物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这些指标能作为鹅观草属内种间的分类依据。主成分分析表明,17项数量指标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前3个主成分上,分别是叶片储水和输水功能结构、叶片表皮特征结构以及抵抗逆境的结构。聚类分析将这6种植物聚成3类,即黑药鹅观草(R.melanthera Keng)和垂穗鹅观草(R.nutans Keng)各为一类,纤毛鹅观草(R.ciliaris Nevski)、多变鹅观草(R.varia Keng)、直穗鹅观草(R.turczaninovii Nevski)和肃草(R.stricta Keng)聚为另一类,这与该属植物形态学上的分类相同。因此,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可以作为分类学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别名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奶汁草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间,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1蒲公英的化学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天冬酰胺、苦味素、皂甙、树脂、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和果胶(Pectin)等。同属植物药用蒲公英(Taraxacumoffici-  相似文献   

6.
松嫩盐碱草地26种植物根围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雪  陈飞  岳英男  阎秀峰 《草业科学》2015,(12):2008-2020
为阐明松嫩盐碱草地主要盐生植物根围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多样性,本研究于2013年7月在黑龙江省肇东市西南部松嫩盐碱草地采集了11科26种植物根系和根际土壤,分离出5属40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为优势属,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 radices)为优势种.蔓委陵菜(Potentilla flagellaris)根围孢子密度最大,达986.o cfu·kg-1,扁蓄蓼(Polygonum aviculare)根围孢子密度最低,仅有452.3 cfu·kg-1.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根围AM真菌种类最丰富,Shannon-Weiner指数(H)达到1.43.pH值与孢子密度和物种丰度均表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量与孢子密度、物种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Shannon-Weiner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全磷量与孢子密度、物种丰度和Shannon-Weiner指数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7.
李树鹏  魏军  郝艳霜 《中国家禽》2012,34(11):62-64
蒲公英,别名黄花苗、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带根全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记载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蒲公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病原微生物感染、提高机体免疫、保肝利胆、抗溃疡等。蒲公英多糖(Taraxacum polysaccharides,TP),为蒲公英的多糖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荒漠草原4种灌木叶片解剖结构与其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石蜡制片法,对青海省柴达木荒漠草原4种灌木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里海盐爪爪(Kalidiumgracile)、木本猪毛菜(Salsolaarbuscula)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性状与耐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4种植物的叶片均具有旱生的形态及结构特征,适宜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对4种灌木叶片的6个抗旱指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表皮细胞厚度、表皮细胞外壁厚度和气孔下陷深度进行了测定,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4种灌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表明,4种灌木抗旱性大小顺序依次为:唐古特白刺〉驼绒藜〉木本猪毛菜〉里海盐爪爪。  相似文献   

9.
蒲公英多糖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为菊科蒲公英属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带根全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记载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蒲公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病原微生物感染、提高机体免疫、保肝利胆、抗溃疡等,尤其是抗菌作用最为显著.将蒲公英提取物给小鼠口服,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1].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20个居群结缕草营养器官形态解剖数量性状的变异进行了观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结缕草居群在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解剖数量性状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2)结缕草个体间的差异存在于居群内每个个体的每个解剖数量性状中;(3)结缕草居群中各营养器官的变异主要来源各不相同,其中根和匍匐茎来源于居群间的变异为40.77%和49.69%,而叶片的变异有55.37%存在于居群间;(4)叶肉厚度、叶片厚度、叶片下表皮细胞厚度、叶片上表皮细胞厚度、叶片下表皮细胞长度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1.40%,可以代表原始因子所代表的全部信息,也是造成不同居群间结缕草解剖数量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乡土草本地被植物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超  徐希  李雪珂  晏海  董丽 《草业科学》2012,29(8):1193-1198
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乡土草本地被植物种类、频度和生长势的调查发现,公园内有乡土草本地被植物44种,隶属于22科43属。菊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的频度最高,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和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在全园分布最广泛。建议将二月兰、抱茎苦荬菜、蒲公英(Taraxacum officnala)、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委陵菜(Potentillae chinensis)、草木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野豌豆(Vicia sativa)8种植物在北京城区园林绿化中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2.
淮北相山不同群落中3种禾草叶片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淮北相山早期恢复演替系列中3种禾草叶片的解剖观察表明,荩草和黄背草为C4植物,其叶片表皮厚,叶肉细胞形态相同,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花环型”维管束。远东芨芨草为C3植物,其叶片表皮薄,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呈栅栏状,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维管束鞘由一层厚壁细胞和一层薄壁细胞组成。3种禾草的叶片结构都随群落的恢复演替而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可塑性大小依次为:远东芨芨草(0.24)>黄背草(0.19)>荩草(0.17)。与混交林相比,灌丛和灌草丛群落中植物叶片更趋于旱生特征: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以及维管束厚度等显著增加,气孔变小。逐步多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风速是影响叶片结构的主导因子。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荩草的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远东芨芨草的叶片厚度和叶肉组织厚度,黄背草的上表皮厚度和维管束厚度均呈减小趋势。随着风速的增加,荩草下表皮气孔长度、黄背草的上表皮气孔长度逐渐变小,远东芨芨草维管束呈增大趋势。因此,叶片的解剖特征反映了不同群落中植物的生态适应特性,可作为研究群落演替机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马丽贤  董宽虎 《草地学报》2010,18(4):556-559
研究华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分别在4种盐碱(NaCl、Na2SO4、Na2CO3、NaHCO3)胁迫下,PM-ATPase活性和质膜5′-AMPase活性变化,探讨华蒲公英在不同盐碱胁迫下生理生化的变化,并对其耐盐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华蒲公英体内PM-ATPase和质膜5′-AMPase活性都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但不同种类盐碱胁迫下存在差异;在盐碱胁迫下,华蒲公英根系首先对逆境作出了积极地反映,而叶片对盐碱胁迫的调节能力强于根系;华蒲公英耐盐碱顺序为NaCl>Na2SO4>NaHCO3>Na2CO3.  相似文献   

14.
以欧亚香花芥和河北雾灵山、塞罕坝的2个野生型雾灵香花芥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功能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及光合参数,借助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的方法探究两种香花芥属植物叶片结构与光合生理的关系。结果表明:1)2个野生型雾灵香花芥的叶片结构和光合生理存在种内差异,其中雾灵山植株叶片加厚、叶面积增大,栅栏组织加厚,色素含量丰富,净光合速率高,而塞罕坝植株叶片厚、气孔密度大,海绵组织加厚,导管、筛管直径加粗,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参数高,蒸腾速率强;欧亚香花芥的叶表毛状体分布密集,栅海比高,色素含量丰富,净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高,均优于2个野生型雾灵香花芥。2)两种香花芥属植物叶片结构性状与光合生理参数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借助冗余分析筛选出栅海比、海绵组织厚度、表皮毛密度、组织结构疏松度、叶面积、导管直径、栅栏组织厚度和维管束直径等对光合生理有重要影响的叶片结构参数,其中栅海比达到显著水平(P<0.05),是两种香花芥属植物生态适应性及资源获取的主要驱动因素。总的来说,两种香花芥属植物均在引种地长势良好,具备一定的园林开发基础;同时栅海比可作为香花芥属植物筛选高光效优良种质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韩淑华  张芮  陆鑫  吴超男  徐柯  苏超  焦锋 《蚕业科学》2021,47(2):119-126
对2个株系的同源多倍体桑树植株嫩叶和成熟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筛选能够表征桑树抗旱性的重要叶片解剖结构性状.成熟叶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紧实度等8个解剖结构性状,在2个株系的桑树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对成熟叶的这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初步筛选出可用于综合评价桑树抗旱性的5个代表性性状指标,即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和上角质层厚度.进一步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将这些指标数据转换为隶属函数值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得出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2-1的抗旱性高于其同源二倍体亲本新一之濑,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3-1的抗旱性高于其同源二倍体亲本陕桑707.  相似文献   

16.
宋彦涛  李强  王平  周道玮  乌云娜 《草业科学》2016,33(7):1383-1390
植物功能性状对资源变化的适应策略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研究在不同氮添加梯度处理下,测定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11个功能性状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影响羊草的叶片叶绿素a和b含量、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比根长(P0.05),而对叶片磷含量、比叶面积、叶片厚度、比茎重和植株高度没有显著作用(P0.05);叶绿素a和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叶片干物质含量、比茎重和比根长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比叶面积、叶片厚度和植株高度与其它功能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20 g·m~(-2)的氮添加处理下,羊草地上生物量最高;羊草地上生物量随叶绿素a和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氮磷含量、株高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随叶片干物质含量、比茎重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7.
CO2浓度升高对不同秋眠型苜蓿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为研究CO_2浓度升高对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生长期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s,OTC)模拟未来CO_2浓度,以秋眠型、半秋眠型和极非秋眠型的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苜蓿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叶片解剖结构受CO_2浓度升高、生长期的影响较大,受秋眠类型影响较小;且受三因子交互效应影响显著。2)叶片解剖结构随CO_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P0.01),有利于增加叶绿体含量和气体交换速率,进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叶片厚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随生长期变化显著增加(P0.01),但解剖结构在不同秋眠型间差异不大(P0.05),可能是因为秋眠性受光照时长、气温的影响较大,受CO_2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四种不同生态类型扁蓿豆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维管束直径、叶脉直径、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维管束长轴和短轴长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12个与抗旱性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扁蓿豆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为扁蓿豆的抗旱选育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栽培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2个叶片解剖性状中,栅栏组织厚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5.81%;维管束长轴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变异系数最小,均为7.00%。(2)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6.352%,特征值总和为10.363,可概括12个指标的主要信息。(3)解剖性状相关分析显示,叶片厚度与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等组织结构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解剖性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等3个叶片解剖性状与年降水量、年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4)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48份材料分成8大类,其中,第Ⅰ类仅含材料M-5,第Ⅱ类仅含材料M-1,第Ⅲ类、第Ⅳ类、第Ⅴ类、第Ⅵ类、第Ⅶ类、第Ⅷ类分别包含11份、11...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蒲公英属植物亲缘关系,本研究对13种蒲公英属(Taraxacum. F. H. Wigg.)植物进行了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并计算了物种间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当核型似近系数接近0.6960时,13种蒲公英可以聚为4大类群;当核型似近系数接近0.4641时,13种蒲公英共属一类。异苞蒲公英与狭戟片蒲公英的亲缘关系最近,其似近系数最大,为0.9969,核型进化距离最小,为0.0031;多裂蒲公英和亚洲蒲公英的亲缘关系最远,似近系数为0.3343,核型进化距离为1.0959。本研究结果为蒲公英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辨析、种质鉴定及物种进化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优势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对放牧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依托6年的长期放牧平台,分析了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种放牧处理对优势植物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叶解剖结构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放牧干扰造成紫花针茅叶长减小、叶保护组织厚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放牧强度的增加导致矮生嵩草叶长减小、叶厚变薄、最大导管直径减小,角质层厚和近轴面表皮细胞厚呈上升趋势。放牧会缩小优势植物最大导管直径在不同运输路径长度间的差异。因此,放牧促使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的叶形态结构产生适应性变化以适应放牧干扰,反映了叶解剖结构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并且矮生嵩草对放牧的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