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农村电商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但异质性条件下农村电商对农户收入的具体影响有待进一步辨析,对于规范农村电商发展和形成精准的扶持政策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山东省东营市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分析农村电商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探讨发展农村电商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结果表明,农村电商的发展提高了农户参与电商的积极性,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一方面,传统农业地区农户而言,发展电商基础设施、成立家庭农场和农产品品牌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对于工业经济发达地区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对于参与电商的高收入群体的增收有益,政府资助对于参与电商农户的增收效果较显著。鉴于此,为增加农户收入,应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同时政府应增加财政专项电商扶持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自主创业经验对农户农产品电商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3省4县812户果农的调查数据,运用CMP方法控制潜在内生性问题,实证分析自主创业经验对农户电商参与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进行稳健性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1)调研发现,农产品电商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农户电商参与率为49.01%,其中,有51.51%的电商农户参与程度低于1/3。2)在考虑内生性的情况下,自主创业经验对农户电商参与决策和参与程度均具有积极作用。3)自主创业经验对男性农民和大规模组农户的电商参与决策和参与程度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对新生代农民和低农业收入占比农户的电商参与决策具有正向影响。据此,应鼓励并培育具有丰富自主创业经验的新代高知优质青年参与、发展电商。并考虑不同农户对自主创业经验反应敏感度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鼓励农户电商参与。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农户倾向于采用电商模式进行销售,促进了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基于CRR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农户参与电商对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参与电商帮助其家庭收入实现42.4%~46.8%的增加;不同地区的农户参与电商经营的增收效应具有异质性。针对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为政府政策制定与农户参与电商实践方面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向高品质、高营养型转变,因此,原生态农产品成为首选,但是由于销售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产销无法实现有效对接。现今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推动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社交电商渠道在解决农产品销售中起到重大作用。基于此背景,在梳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之上,对浙江省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原生态农产品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确定影响农户社交电商渠道多样性选择的因素组合。结果表明,1)土地规模和物流情况作为农户社交电商选择的必要条件,个体受教育程度、农户年龄、电商的培训、产品利润均不是单独产生农户社交电商多样性选择的必要条件;2)存在2条驱动社交电商多样性选择的路径:农户受教育程度+电商的培训程度+农户的土地规模+物流状况+利润比率、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土地规模+物流运输。  相似文献   

5.
民族乡村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等原因,经济发展滞后,地理位置偏远导致产品买卖困难,农户数字素养较低等使得收入增加困难,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研究农村电商到底如何影响民族乡村农户增收,有着非凡意义。研究以丽水市为例,对民族乡村地区进行调研,探讨采纳电商行为对民族乡村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以丽水市民族乡村288户农户为样本,建立基准回归模型,运用OLS回归实证分析农户参与电商对收入的影响,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使用替换变量法,缩尾处理和倾向得分匹配发后结果依旧可靠,电商参与对民族乡村农户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基于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对农户个体进行区分受教育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异质性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身体素质好的人参与电商增收最为显著。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农业背景下,探究农业信息资源配置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影响关系对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拓展农产品电商经营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全信息转换理论,利用东部10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以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从农户信息转化能力与农村产业结构两条逻辑主线进一步剖析农业信息资源配置对农产品电商绩效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2011—2018年东部地区农业信息资源平均配置水平介于0.4~0.5之间。其中,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多省市均呈现“W(M)型”变化特征。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水平对农产品电商绩效存在单一门槛的影响效应,且始终正向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然而跨过“门槛界限”后,促进作用减弱49.7%。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也存在于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过程中。因此,为推进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水平对农产品电商绩效的持续发展,农业信息资源低配置地区应该继续采取信息要素驱动发展模式;而高配置地区应向农产品电商全产业链技术综合集成方向转变。同时结合电商物流、电能供应等基建配备,从而全面提升东部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问题得到高度重视,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农业问题成为高效可行手段。电商是以信息数据为基础的新兴经济活动,电商进入农村为传统经济注入新活力,农产品电商平台为农户销售与消费者购买搭建桥梁,发展城市农产品电商非常必要。围绕大连农产品电商发展情况,了解大连农产品电商模式,通过调研发现大连农产品电商网络平台建设补助,农业品牌建设不强等问题,探讨大连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为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对接电商市场有利于明显增加小农户经济收入、激活乡村振兴活力、调动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市场的热情。然而,当前部分小农户对接电商市场陷入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尚未衔接好电商供应链、农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电商农产品缺乏足够信任等困境。对此,地方政府应通过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完善电商供应链衔接、加强农产品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拓展社交电商等途径来推动小农户更好地对接电商市场。  相似文献   

9.
以湖北、山东、安徽、甘肃4省的349份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从社会网络视角对农户农产品电商参与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探究社会网络及其不同维度对农户农产品电商参与行为的影响,并采用Binary Logistic(二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受访农户的性别、学历和参加电商培训情况进行分组回归,以检验社会网络在不同群组间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及其2个维度——网络互动和网络学习在1%的置信水平上对农户农产品电商参与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网络学习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网络互动。与男性组农户和高学历组农户相比,社会网络、网络互动和网络学习对女性组农户和低学历组农户农产品电商参与行为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此外,家庭经营耕地质量、政府或电商平台对电商的宣传力度等因素亦至少在10%的置信水平上对农户农产品电商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协同创新是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消费有效衔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湖北、江西和浙江3省358家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多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分析方法,分析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地理集中度、双重知识网络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探究资产专用性和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地理集中度和协同创新绩效处于较高水平,双重知识网络嵌入、资产专用性和环境不确定性均处于中等水平。地理集中度、双重知识网络嵌入、资产专用性与协同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环境不确定性与协同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地理集中度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双重知识网络嵌入在地理集中度与协同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资产专用性正向调节双重知识网络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双重知识网络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资产专用性和环境不确定性对双重知识网络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存在联合调节效应。因此,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要加强与集群内外部企业合作创新,注重数字技术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构...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农户参与电商直播的积极性,以云南大关县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农户参与电商直播的影响因素。通过选取个体及家庭特征、基础设施情况、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5种影响因素的21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选取农户不参与、低度参与、中度参与、高度参与4种参与电商直播行为作为因变量,并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458户参与电商直播的农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家庭人数、文化程度、交通物流完善程度、学习电商直播知识技能难易程度等11种因素对农户参与电商直播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农作物种植面积、交通物流完善程度、获得相关部分金融支持难易程度、参与电商直播培训次数对农户参与电商直播行为的影响较大。对农户参与电商直播行为负向影响的因素变量为年龄、家庭经济情况、兼业程度。基于以上结果,提出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加强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融资环境、加大农户电商直播培训力度等措施,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辽宁省5个地区的实地调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电商行为对农户人均收入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比较系数差,得出参与电商行为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农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参与电商行为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高收入农户相比高收入农户缩小了收入差距,低收入农户相比中低收入农户也缩小了收入差距,但是中低收入农户到中高收入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并没有缩小,电商行为反而会扩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鲍欣蕾 《河南农业》2023,(17):59-61
直播的兴起催生了新型商业发展模式,尤其是“电商+直播”所组成的新兴直播形态,让许多传统电商嗅到了新的商机。随着“互联网+农业”的数字化农业变革不断深入,农产品也拓宽销路,打通线上、线下两条路,异地采买与农产品销售有效对接。尤其是近两年,农产品实地采买量持续走低,如何消除不成熟因素,完善农产品线上销售模式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从农产品的销售角度出发,以占据我国农户经营者大多数的小农户为例,对我国农产品直播推广进行了补充性研究,旨在汇总完善农产品线上销售推广模式,为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109-110
我国有着"农业大国"之称,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但在产品流通环节中,却出现了障碍,致使产品流通渠道受阻,农产品滞销,无法迈入市场,农产品价格跌落,农户变为直接受害者,农户、农产品、市场间产生矛盾,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营销方式发生了转换,而电商作为初起的朝阳产业开始崭露头角,农产品的跨境销售为农业市场打开了这些禁锢,从农产品电商模式下的特点、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5.
在南京市农户科技致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Order Probit模型,分别从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角度比较分析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农业生产环节方面,采取专业化规模经营和依托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最佳方式;农户与农技推广部门联系越多则收入越高,农业科技园区扮演了农机推广部门的角色,其提供的服务极大地促进农户增收;在农产品流通环节方面,农业合作组织为农户选择农产品销售终端市场的最佳选择;在选择农产品销售方式上,农户选择收获后储存分批销售或进行反季节销售与直接销售相比所得到的收入更多;互联网在帮助农户获取正确信息方面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从农户的发展能力、经济能力和社交能力3方面选取16个指标,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评估农业电商扶贫的成效。结合文献与实地调研获取的湖北省252份农户(含贫困户与脱贫户)调查数据,先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进行测度,然后运用OLS、2SLS、LIML、IVGMM和IV-Tobit共5种回归方法对农业电商扶贫中影响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ISM模型分析论证了各影响因素的关联性质和层次结构。结果显示:样本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一般,发展能力和经济能力相对较高,社交能力相对较弱,但这3种能力均未达到中等水平,有待提高。是否参与农业电商、亲戚中有无村干部、公共服务、政府支持和产业基础在农业电商扶贫中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具有显著(P<0.1)影响。是否参与农业电商和亲戚中有无村干部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政府支持和产业基础是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公共服务是底层因素。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结构可用“单驱动、双路径”来概括。  相似文献   

17.
赵婧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5):140-144
为有效缓解生鲜农产品质量信息危机,增加生鲜农产品电商的赢利能力,突破生鲜农产品电商的高质量发展瓶颈,利用信息经济学中的质量信息传递理论,从生鲜农产品电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入手,深入分析了生鲜农产品质量信息产生的根源,提出生鲜农产品电商模式中存在的生鲜农产品质量信息传递的有限性、供应链质量信息"黑箱"、质量信息甄别机制不健全三个问题。从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对农产品电商模式进行了重构,提出了生产环节实现从分散小农户向组织化程度高的农业合作社转变,流通环节从以传递生鲜农产品搜寻品、经验品特征信息为主向以传递生鲜农产品信任品特征信息为主转变,消费环节从消费者由被动接受信息向消费者主动生产传递信息转变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电商渠道选择有助于促进贫困地区农户技术效率提升的研究假设,通过对湖南省炎陵县黄桃种植户的微观数据调查,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黄桃主产区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投人中劳动、套袋、肥料等投入对黄桃总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当地黄桃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84,仍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电商渠道是影响当地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生产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技术培训、家庭中外出务工人数、交通条件也对桃农的生产技术效率有影响.研究认为,电商渠道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因此,增加农村地区电商覆盖面积,促进贫困地区电商发展,将有效促进当地种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卖难买贵"现象的频频出现,农产品销售问题越来越受到政策层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重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面临着众多的发展瓶颈,新型的农业电商模式的各个环节正处于完善过程中。通过分析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正在崛起的电商销售模式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构筑"三网合一"平台、建立基于一定契约关系的农产品消费群体、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研究和实施农产品销售的体验机制等推动农产品电商销售新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私域流量运营的基本逻辑,构建生鲜农产品社交电商模式。生鲜农产品运营主体应通过活动刺激、多渠道汇集等方式达到流量获取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社群、微信公众号等实现流量的变现,通过KOL裂变拉新、大数据精准化运营进行流量再开发。基于私域流量的生鲜农产品社交电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消对接及生鲜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