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起“猪棘球蚴”的检验与公共卫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等动物小肠的棘球绦虫中绦期-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在我国引起动物和人棘球蚴病的病原体为棘球蚴,它不仅压迫组织器官造成其严重的变形,而且由于囊泡破裂,囊液导致再感染或过敏性疾病,往往给人造成严重的病症,甚至死亡。该病也呈世界性分布,导致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4,(10)
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棘球绦虫分4个种,细粒棘球绦虫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北部和东部地区、澳大利亚和南美洲,而在我国细粒棘球蚴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北部广大农牧地区。该文对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诊断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棘球蚴病是人畜共患病。细粒棘球绦虫蚴寄生于动物脏器,压迫周围组织,引起脏器淤血,肿胀,变形。溢出的囊液可引起宿主强烈过敏反应,甚至于休克而衰竭死亡。棘球砂随囊液可转移到机体其他部位发育成新的棘球蚴,因而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和人类的健康。永胜县光华乡光明村委会五郎河村存栏山羊1576只,514只羊出现被毛粗乱,逆立,脱落,呼吸障碍,结膜苍白,有的黄染,粪便呈糊状并带有灰白色条状物体,诊断为山羊棘球蚴病。采用吡喹酮,丙硫苯咪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棘球绦虫分4个种,细粒棘球绦虫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北部和东部地区、澳大利亚和南美洲,而在我国细粒棘球蚴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北部广大农牧地区。本文对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诊断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20,(8)
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也称为棘球蚴病,主要是由于细粒棘球蚴绦虫幼虫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其终宿主是狗,中间宿主是牛羊,人如果误食虫卵,也可能成为中间宿主,进而患上包虫病。该病具有明显的地方传播流行特征,在我国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6.
王波 《齐鲁渔业》2002,19(9):3-3
球海胆属(Sh。楷叫优。ntrotu抓9海胆世界上共有十几种,光棘球海胆(S.n。;d u s)和中间球海胆(S.fll。。。。巾l。)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经济品种,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开展海胆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是海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掌握其胚胎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区别,不仪对苗种生产有帮助,而且对海胆资源的保护利用十分有利。 1卵及胚胎 光棘球海胆的卵径为106 pITI左右,黄色;中间球海胆90 pill左右,橙色,其卵径比光棘球诲胆小一点。受精膜举起后,光棘球海胆的卵径为  相似文献   

7.
光棘球海胆的主要卵黄蛋白c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取成熟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性腺中的RNA做模板,根据NCBI数据库中已知海胆(编号:AB097218、AB192414、AY090112)主要卵黄蛋白MYP cDNA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用LA PCR方式分段扩增并测序得到了光棘球海胆MYP cDNA的全序列。扩增的cDNA全长4 061 bp,包含4 047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 349个氨基酸。用CluxtalX1.83对光棘球海胆与其他几种已知海胆MYP cDNA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3.01计算遗传距离及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光棘球海胆与其他7种海胆的MYP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从氨基酸水平上看,光棘球海胆与红海胆(Pseudocentrotus depressus)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069±0.01;与同科的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紫球海胆(S.purpuratus)、中间球海胆(S.intermedius)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095±0.012、0.098±0.011和0.101±0.012;与白棘三列海胆(Tripneustes gratilla)、拟球海胆(Paracentrotus lividus)及绿海胆(Lytechinus variega-tus)亲缘关系相对较远,遗传距离分别是0.216±0.017、0.218±0.017和0.535±0.028。获得光棘球海胆MYP cDNA序列可为进一步研究MYP基因的功能和系统的进化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光棘球海胆与虾夷马粪海胆摄食与吸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同等摄食条件下,虾民粪海胆的生长明显快于光棘球海胆;虾夷马粪海胆的平均日摄食率,粗同化率高于光棘球海胆;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试验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光棘球海胆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试验结果表明:光棘球海胆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4.66℃;受精卵发育至棱柱幼体的有效积温为482℃.h;受精卵发育至初期稚胆的有效积温为350℃.d。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毒性试验方法,在水温(21±0.5)℃、盐度32条件下,研究Zn、Hg、Cu、Pb、Cd单独暴露对光棘球海胆的精卵结合和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观察了5种重金属对光棘球海胆精子超微结构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3个暴露浓度下,5种重金属均可导致光棘球海胆受精率极显著下降,胚胎延滞率和胚胎畸形率极显著上升,并呈剂量—效应关系。5种重金属对海胆精子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可能是导致海胆受精率降低、胚胎延滞率和畸形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间球海胆与光棘球海胆杂交及子一代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间球海胆与光棘球海胆的繁殖时间有差异。但通过筛选能够同时得到自然成熟的精卵,在比正常海胆自交精子量高20-40倍的精子作用下,中间球海胆为母本,光棘球海胆为父本,杂交受精率为47.1%,而反交的受精率为1.9%,正反交受精率均低于自交组。在适宜的水温,光照及饵料等培养条件下,两杂交组均能够生长,附着变态,并且变态时间与母本相近。  相似文献   

12.
二价金属离子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免疫相关酶的活力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二价金属离子对光棘球海胆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采用生化方法研究了8种二价金属离子在体外不同浓度下对光棘球海胆体腔液中酸/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酚氧化酶和髓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Cu~(2+)可明显增强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酚氧化酶的活力;Mn~(2+)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髓过氧化物酶有强烈的激活作用;Zn~(2+)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酚氧化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Fe~(2+)抑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Ca~(2+)对酸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有抑制作用;Mg~(2+)对碱性磷酸酶有抑制作用;Cd~(2+)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酚氧化酶有抑制作用;Pb~(2+)对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酚氧化酶有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Mn~(2+)和Cu~(2+)对光棘球海胆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可能有促进作用,而Fe~(2+)、Zn~(2+)、Ca~(2+)、Mg~(2+)、Pb~(2+)和Cd~(2+)可能会削弱光棘球海胆的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光棘球海胆为母本,中间球海胆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及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同时得到自然成熟的父母本精、卵,在比正常海胆自交精子量高40倍以上的精子作用下,杂交受精率为2.5%.在适宜的水温、光照及饵料等的培养条件下,杂交海胆能够生长附着变态,变态时间与母本相近.培育出的杂交海胆外部颜色及棘色、棘长介于两亲本之间.杂交海胆经过6~7个月的中间暂养,出苗量为0.6×10~4个/m~3,个体壳径3~30 mm,平均壳径8.8 mm.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的脂质组成和抗氧化活性,采用核磁共振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2种海胆性腺油脂的脂质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对其脂质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脂质均以甘油三酯和磷脂为主,胆固醇、胆固醇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总脂富含C20:4n-6和C20:5n-3,且二者总量分别占脂肪酸含量的35.88%和34.98%;同时2种海胆性腺的中性脂和极性脂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中性脂以C14:0和C16:0等饱和脂肪酸为主,而极性脂以C20:4n-6和C20:5n-3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脂质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IC50分别为2.75和1.98 mg/mL,羟基自由基IC50分别为0.33和0.29 m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IC50分别为0.33和0.31 mg/mL。研究表明,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脂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活性,可作为C20:4n-6、C20:5n-3和磷脂等功能性脂质因子的重要膳食来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月龄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测量了100只6月龄和74只18月龄的光棘球海胆的壳径(SL)、壳高(SH)和体质量(TW),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统计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个不同月龄光棘球海胆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6月龄海胆SL与TW之间相关系数为0.965,18月龄海胆SL与TW之间相关系数为0.961,6月龄和18月龄海胆的SL对TW的直接作用分别为0.741和0.598均高于SH对TW的直接作用(分别为0.237和0.389)。随着月龄增加,SH对TW的直接作用呈上升趋势。SL、SH与TW的回归方程为:6月龄TW=-0.513+0.076SL+0.046SH;18月龄TW=-15.885+0.614SL+0.589SH。本研究结果可为光棘球海胆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中间球海胆(♀)×光棘球海胆(♂)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受精卵的孵化率、浮游幼体的生长发育均有重要影响.水温18 ℃、盐度为31时,受精率最高,为54%;盐度为23~37时受精卵可孵化至棱柱幼体,孵化适宜盐度为29~33,其中盐度为31时,孵化率最高,为89.5%;浮游幼体期适宜盐度为29~33,最适盐度为31.  相似文献   

17.
<正> 大连沿岸盛产紫海胆(又名光棘球海胆)。由于生长的海水温度较低,饵料较丰富,因而生殖季节海胆生殖腺饱满,个大体肥,味道鲜美。  相似文献   

18.
中间球海胆(♀)×光棘球海胆(♂)F1代的生殖腺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中间球海胆(♀)与光棘球海胆(♂)杂交F1代的生殖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母本中间球海胆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的生殖腺颜色一般呈橙色或橘黄色(不同发育时期有所不同),结构致密;杂交海胆中有约90%表现为橙色和橘黄色,约10%呈黄色和浅棕色,约20%的个体生殖腺结构疏松,且和发育周期及色泽无关。杂交海胆的生殖腺指数与中间球海胆的变化基本一致,并且雌雄个体差别不明显。杂交海胆在生殖腺发育的整个过程中,生殖腺指数虽然也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杂交海胆生殖腺发育不能象母本一样有明显分期,只有个别雌性个体能产生成熟卵细胞,雄性个体未见成熟精子。  相似文献   

19.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 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在 2019 年 5—8 月对 383 尾黑斑原鮡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调查鉴定的基础上, 对其感染数量的频率分布进行了统计, 并分别用方差均值比和 X2 检验、共感染频率统计等方法对各寄生蠕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及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判定。结果显示, 深槽绦虫未定种(Bathybothrium sp.)、原头绦虫未定种(Proteocephalus sp.)和杆咽线虫未定种(Rhabdochona sp.)的分布模式为均匀分布; 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 (Neoechinorhynchus sp.)、裸鲤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和 Contracaecum eudyptulae 呈聚集分布。异肉吸虫未定种与裸鲤棘头虫、新棘吻虫未定种与深槽绦虫未定种、新棘吻虫未定种与原头绦虫未定种、新棘吻虫未定种与异肉吸虫未定种, 以及新棘吻虫未定种与杆咽线虫未定种间均为正关联; 裸鲤棘头虫与异肉吸虫未定种间为负关联; 其他寄生蠕虫物种两两之间不存在相互关联。共感染频率分布显示被感染的宿主多数只感染 1 种寄生虫, 同时感染 2 种以上寄生虫的宿主约占被感染宿主群体的 1/3, 其中, 共感染的最大物种数为 4 种, 但频率只为 1, 以 2 种物种共同感染的情况居多。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山东、辽宁地区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以下简称海参)养殖业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支柱产业之一。我们依据海参、海胆生活习性和摄食特点,在大连复州湾进行了海参与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光棘球海胆(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