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了平果金花茶(Camellia pingguoensis),弄岗金花茶(C., longganensis).夏石金花茶(C. xiashiensis)、小花金花茶(C. micrantha).倒卵叶金花茶(C.limonia f.obovata)和小金花茶(C.microcarpa)的花粉染色体。这六种的花粉染色体数目均为n=15。首次报道了平果金花茶花粉核型,按Levan等所定的分类系统,其核型公式为K(n)=11m+3sm+1st。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花茶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述了我国在金花茶杂交育种、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金花茶的分类及其演化、金花茶孢粉学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金花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小果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 var.micro-carpa Mo et Huang)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染色体进行组型研究,确认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30。用臂比、相对长度来识别同源染色体对。测量结果表明,小果金花茶有10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m—型),4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型),1对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型),在第14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大随体。此组型与国内外发表的红山茶组某些种的组型相似,唯有随体与次缢痕等情况不同。表明金花茶组与红山茶组之间的杂交是可能获得成功的。金花茶的育种方向应以集红山茶组的其他优点及金花茶的花色为目标,把组间杂交与细胞学研究相结合,以加速金花茶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4.
广西防城港市是珍稀植物金花茶的故乡,对该市金花茶组植物资源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市域范围内分布金花茶组植物3种1变种.即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显脉金花茶(C.euphlebia)及长柱金花茶(C.nitidissimavar.10ngistyla);(2)金花茶组植物分布点290个,分布总面积2117.5hm^2,总株数118万株.植株高度级以≤1.0m的株数占优势,各密度级(单位面积株数)面积的大小顺序是散生〉稀疏〉中等〉密集;(3)金花茶组植物主要分布于天然林。剖析了该市金花茶组植物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蔡华  钱立生  张丽  韦朝领 《核农学报》2006,20(6):490-493
对入侵杂草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的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同时与二倍体高粱(SorghumL.)作比较。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假高粱的染色体数目为2n=34,染色体基数x=17,与原产地同物种(x=10)相比,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核型公式为2n=2x=34=24m(2SAT)+10sm,为异源四倍体植物,核型类型为2B型,第15号染色体上有一对随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2.30,臂比>2的染色体比例为18%,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02%。与核型为2A型的高粱相比,二者的染色体数不成倍性关系,表明该假高粱种可能是由入侵种假高粱和禾本科其他植物通过远缘杂交形成的新变种。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滁州地区特有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滁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Chuju’)为试材,采用根尖细胞压片技术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并与引种到外地的滁菊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滁菊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染色体基数x=9,为异源六倍体植物,其核型公式为2n=6x=54=42m+12sm(4SAT),核型类型为2A型,第10和21号染色体上均有1对随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1.99,臂比>2的染色体比例为18.51%。与已公布的引种到外地的滁菊核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引种后的滁菊较原生境滁菊染色体核型发生了微变异,表现在具随体染色体数量由4条减为2条,染色体多态性更为丰富,提示滁菊染色体核型与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授精法以美洲虎鲷鱼(Heros managuense)为母本,彩鲷鱼(Cichiasoma trimaculatum)为父本,获得了能正常发育的杂交F1代。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的方法(银染)和Sumner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首次报道了彩鲷和美洲虎鲷及杂交F1代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表明:美洲虎鲷染色体数目为2n=48, 核型公式为2n=2m+6sm+28st+12t,染色体臂数NF=56,Ag-NORs的数目为2,出现在sm2染色体的短臂末端,所有的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C-带类型为着丝粒型C-带.彩鲷鱼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n=2m+8sm+26st+12t.,NF=58。在st7型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出现银染位点,C-带类型多为着丝粒型,有2条染色体st9和st13为整臂深染型C带。F1代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n=2m+8sm+26st+12t,染色体臂数NF=58。银染点位于sm2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多数染色体为着丝粒C-带,未发现有异形性染色体。比较分析,杂交后代是遗传双亲的染色体的特点,而不是雌核发育。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授精法以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为母本,鳜(Siniperca ahuasti)为父本,获得了能正常发育的后代。利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奥利亚罗非鱼、鳜及它们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奥利亚罗非鱼染色体数目为2n =44,核型公式为 6sm+24st+14t,染色体臂数(NF)=50;鳜鱼为2n =48,核型公式为 8sm+4st+36t,NF=56;杂交后代为2n =44,核型公式为 6sm+26st+12t,NF=50。经对比分析,杂交后代与奥利亚罗非鱼的核型相似。  相似文献   

9.
以彩鲷(Cichiasoma trmaculatum)为父本、美洲虎鲷(Heros managuense)为母本,通过人工授精方法获得了能正常发育的杂交F1代.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的方法(银染)和Sumner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结果表明:彩鲷的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2n=2m+8sm+26st+12t.染色体臂数NF=58,在st,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出现2个银染位点,C-带多为着丝粒型,有2条染色体st9和S13,为整臂深染型C-带;美洲虎鲷的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2n=2m+6sm+28st+12t,NF=56,在sm2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出现2个银染位点.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深浅不同的c-带,C-带为着丝粒型;杂交F1代的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2n=2m+8sm+26st+12t,NF=58,在sm2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出现2个银染点,多数染色体具着丝粒c-带.未发现有异形性染色体.比较分析,杂交F1代的染色体数日及多数染色体具有着丝粒C-带的特点与父母本相同,染色体臂数与父本一致,银染位点与母本相同,这显示杂种F1遗传了双亲的染色体特点,而非雌核发育.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印楝及早熟型印楝2种材料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印楝的染色体数目是2n=28,早熟型印楝的染色体数目也是2n=28,这是国内首次报道早熟型印楝染色体数目。从已做的压片来看,由于2种印楝的染色体都太小,无法做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采自静宁的葫芦巴为材料,研究了1 mol/L的盐酸在60 ℃下的不同解离时间对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确定染色体数目和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静宁葫芦巴根尖最佳解离时间为2.0~2.5 min。染色体数为16,核型公式为2n=2x=16=8m+8sm(2SAT),臂比值变化在1.07~2.88,平均臂比为1.926,随体在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核型类别为2A。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根尖压片法,对3种不同肉质根皮色的萝卜种质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以获得准确的细胞遗传学信息。研究结果表明,Nau-dqp08,Nau-txbyw07和Nau-chhong108这3种不同皮色萝卜的染色体数目均为18,核型公式分别为2n=2×=18=14m+4sm,2n=2×=18=18m和2n=2×=18=16m+2sm,且核型都属于1A型;核不对称系数分别为59.48%、55.39%与58.08%;核型不对称性大小为Nau-dqp08>Nau-chhong108>Nau-txbyw07,其中Nau-txbyw07核型较为原始。本研究结果可为萝卜种质鉴定、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薄片牡蛎(Dendostrea folium)成体鳃组织为材料制备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将18S-28S核糖体RNA基因定位于中期染色体上。FISH探针是通过PCR扩增介于18S-28S rRNA基因之间的ITS和5.8S rRNA基因序列,并在PCR扩增过程中掺入了Biotin-11-dUTP进行生物素标记。结果显示,薄片牡蛎的单倍染色体数目为n=10,全部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大多数已知巨蛎属牡蛎的染色体核型相似。ITS探针在薄片牡蛎中期分裂体相上产生两簇FISH信号,分别杂交于2号染色体短臂的近端粒区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薄片牡蛎的中期染色体核型以及18S-28S核糖体RN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叶籽银杏幼叶为试材,对来自河南、广西、云南、湖北以及山东等省的10个种质进行核型分析及倍性鉴定,并对核型与进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该10个种质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4,核型主要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共有2A、3A、2B和3B四类核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中以中短(M1)、中长(M2)染色体为主,稀有长(L)染色体;邓肯检验表明:山东叶籽实生子代(未表达)和湖北种质的染色体长度比(3.97、1.87)及广西种质和山东叶籽实生子代(未表达)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平均臂比值(68.65%和2.36,62.14%和1.72)差异显著;四川种质较原始,广西种质的进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直接敲片法制作紫万年青植物染色体标本,通过体细胞染色体计数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12条,核型分析表明紫万年青植物染色体总长度为57.35μm,全组染色体平均长度9.56μm,其核型公式为K(2n)=12=3m+3Sm。同时通过观察、测量发现其染色体绝对长度变异范围为11.36~7.72μm,其相对长度细成为2n=12=6M2+6M1;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1.47:1,臂比的变异范围为1.01~2.56,臂大于2的染色体占全组染色体的33.33%,属于“2A”类型。另一方面,是期附加核型特征确定紫万年青属于复杂染色中心型。本研究将对紫万年青植物的起源、系统演化及品种改良等提供必要的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广西三个黄瓜品种(梧州黄瓜、百色早黄瓜和张黄黄瓜)和一个北方黄瓜(津研4号)作了核型比较分析,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4,但核型稍有差别,其中梧州黄瓜的核型分类为1B,百色早黄瓜的核型分类为1A,张黄黄瓜和津研4号的核型分类为2A。津研4号的第2号染色体上具次缢痕,这种次缢痕似乎可作为黄瓜品种分类的标志之一。对它们的进化和亲缘关系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藿香核型特征及不同产地间藿香的进化关系,以来自河南商丘(HNSQ)、四川成都(SCCD)、河北邯郸(HBHD)、河北安国(HBAG)、吉林长春(JLCC)5个产地的藿香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的方法进行核型分析,并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产地的藿香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8,染色体类型为sm、m、st、M,核不对称系数分布在59.48%~65.43%之间。仅HBHD藿香核型为3B型,其余产地藿香核型均为2B型。JLCC与HBAG藿香的核型似近系数最大为0.9982,核型进化距离为0.0018,亲缘关系最近;SCCD与JLCC藿香的核型似近系数最小为0.9720,核型进化距离为0.0280,亲缘关系最远。不同产地藿香在核型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JLCC藿香的核型最为原始,SCCD藿香的核型较为进化。本研究初步确定了不同产地藿香的核型差异及进化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藿香细胞分类学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K169及其与大刍草(Zea mexicana schard)远缘杂交而成的5个选系为研究材料,对它们进行核型和SSR分析,以期从细胞学和分子水平的角度为玉米远缘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个远缘选系和轮回亲本K169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但在核型结构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自交系K169和远缘选系1191在第6染色体的短臂上有随体,1183和1189在第8染色体的短臂上有随体,1193和1195未发现带随体的染色体;选系1183、1193和1195的染色体长度比(最长/最短)与K169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选系1183和1195的核型类型与K169不一致。96对SSR引物在5个选系和轮回亲本K169中共检测出27个多态性位点,位点多态信息量(PIC)的平均值为0.724;基因型多样性(H′)的平均值为1.400,它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5791。综合分析表明,这些选系与其轮回亲本K169之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是一批新的玉米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一种高效可靠的芸薹属植物核型分析方法,以甘蓝(Brassica oleracea)和白菜(B.pekinensis)为材料,提取甘蓝基因组DNA用地高辛标记为探针,提取白菜基因组DNA作为封阻剂,对甘蓝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甘蓝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均显示出了特定的原位杂交信号,依据信号特征成功地将甘蓝9对染色体进行了精细的分型.为甘蓝等小型染色体的核型分析提供了一条可行且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泡椒专用品种"川农泡椒一号"和22个辣椒品种进行了植物学性状观察并进行聚类分析,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川农泡椒一号"和5个辣椒变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川农泡椒一号"染色体数为2n=24,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2n=24=22m+2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