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甜1号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自育自交系甜635为母本、自育自交系甜852为父本选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在2007—2008年甘肃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中,2 a10点(次)平均产鲜果穗18 213.0 kg/hm2,较对照品种甜单21号增产11.1%。籽粒(干基)含可溶性总糖35.3%、还原糖3.8%、粗蛋白17.0%、粗脂肪33.2%。外观及蒸煮品质达到农业部颁鲜食甜玉米二级标准。适宜在甘肃省酒泉、张掖、武威、天水、白银的景泰和兰州的永登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优质、广适性超甜玉米品种粤甜1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粤甜16号为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2004年以自育的自交系华珍-3为母本、C5为父本杂交培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经过2006—2009年广东省和国家甜玉米区域试验鉴定、大面积生产试验和示范,广东省区试平均每667 m2鲜果穗产量为1 076.0~1 097.7 kg、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为25.65%~29.67%、果皮厚度为72.3~78.6μm、适口性专家评分87.3分,外观商品性佳;国家东南区和西南区区试平均每667 m2鲜果穗产量为912.69~931.95 kg、水溶性糖含量为16.5%~18.5%、皮渣率为11.28%~12.73%,适应性广,耐热性强。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超甜玉米单交种"吉甜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超甜玉米品种"吉甜6号"是吉林农业大学以自选系"吉898"为母本、"吉90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甜玉米单交种.1996-1998年吉林省专用型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鲜果穗产量为13 337.8 kg/hm2,比对照品种"吉甜3号"增产9.7%.1997-1998年吉林省生产试验平均鲜果穗产量为12 401.5 kg/hm2,比对照品种"吉甜3号"增产5.5%,2000-2001年国家东北、华北地区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鲜果穗产量13 196.3 kg/hm2.鲜籽粒含糖量18.73%,籽粒皮薄、甜而脆,有香味,口感好,品质优.高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抗灰斑病和玉米螟,中抗茎腐病.适宜在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新疆、黑龙江、内蒙等地区种植.于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超甜玉米品种金凯甜23号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J甜11”为母本、“J甜0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鲜食(甜、糯)玉米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鲜果穗产量分别为13 290.0、13 852.5 kg/hm^2,分别较比对照品种新特玉5号增产8.5%、24.6%。鲜出籽率高达73.69%,鲜籽粒含蛋白质15.35%、还原糖5.3%、蔗糖27.5%、粗脂肪4.9%、水分75.5%,水解后还原糖含量34.3%。适宜在西北、东北、华北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和甜1号是广州市白云区农业科学试验中心利用自育的sh2型甜质自交系888-2与887-3杂交组配育成的超甜玉米单交种。该品种株型较好,平均株高180 cm,穗位高,生育期适中,抗倒伏,抗病性较好,平均鲜穗重320 g,春秋两季种植一般每667 m2鲜苞产量1 006 kg,鲜苞外观好,籽粒大,秃顶短,甜度高,皮薄渣少,品质优。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新品种金甜5868是以自育系T31为母本、T32为父本经选育而成的鲜食玉米单交种。2014—2016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3 a 15点(次)鲜穗平均折合产量为13 437.5 kg/hm~2,较对照减产2.47%。2017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甜玉米生产试验,鲜穗平均折合产量为14 680.0 kg/hm~2,较对照品种超甜603增产0.52%。从出苗到采收需≥10℃活动积温1 900℃左右,在甘肃平均采收期92 d。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为67~94 g/kg,还原糖含量为6.0~6.6 g/kg,总糖含量≥100 g/kg。高感禾谷镰孢穗腐病、丝黑穗病,中抗瘤黑粉病,抗倒折倒伏性好。适宜在甘肃鲜食甜玉米种植区和与该种植区条件相同的北方鲜食甜玉米种植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甘肃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达65万hm2,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6%。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是玉米增产增效最重要的措施。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自育自交系甜635为母本,自育自交系甜852为父本杂交选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甘甜1号。  相似文献   

8.
1 甜玉米--华甜玉1号 是华中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武汉:430070)用母本HZ501与父本HZ508杂交育成的超甜玉米一代杂种.株高200cm,穗位高72cm,有多穗性,一般条件上部果穗发育良好,较好条件双穗率达40%左右,正品果穗率96%.穗长18cm左右,穗粗约4.4cm,穗行数14行,行粒数37左右.籽粒黄白相间,平均穗重146g左右.播种至采收90d左右.鲜穗总糖(干重)34%.纹枯病发病较轻,在自然发病条件下中抗;小斑病中抗;锈病病指8.13.省品审委1998年现场考察实测每667m2产454.9kg.适宜湖北省平原、丘陵及低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进行5个甜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粤甜22号、粤甜16号、粤甜21号鲜穗产量较高,每667 m2鲜穗产量分别为1 118 kg、1 079 kg、1 012 kg,且果穗品质和外观较好,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粤甜23号株高适中、单穗,有利密植夺高产;航甜2号产量最低,但其果穗较大,籽粒较甜、皮薄无渣,食用品质最优,适合密植和鲜食.  相似文献   

10.
喻明达 《农家致富》2006,(23):26-26
晶甜4号超甜玉米系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金银栗类型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果穗上约75%的籽粒为黄色,约25%的籽粒为白色,除了颜色.其他籽粒性状均相同。株高185~195厘米.穗位45~50厘米。春播生育期80天.秋播70天左右。春播平均单穗净重230克左右,秋播平均单穗净重200克左右。穗长19—20厘米,穗粗4.6~5.0厘米.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34~36粒,籽粒大.百粒鲜重达32克以上,果穗粗细均匀.适宜加工和鲜食,外观和口感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晚籼优质稻玉晚占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晚占是玉林市农科所利用云国1号作母本,八桂香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中熟优质稻新品种,2005年1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17d,株高107.8cm,千粒重21.7g.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中抗白叶枯病,熟色好,米质优.育成至今已累计推广53.3hm^2以上,平均单产675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仲甜7号’是以自交系M39和自交系M102为亲本的鲜食甜玉米(Zea may saccharate Sturt)一代杂交种,在202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2021年在广东省引种备案.该品种高产、稳产,鲜果穗平均产量10 846.5 kg/hm2;高抗大斑病、纹枯病,抗小斑病、锈病,抗倒伏性强;籽粒柔嫩性好,皮薄,甜度高,品质评价等级汇总评分为85.0分,适合广东、广西地区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对国内糯玉米优质品种斯达糯46在越南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将该品种种植于越南红河三角洲地区。以越南主栽品种HN88为对照,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食味品质等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斯达糯46生育进程与对照相似;农艺性状方面,斯达糯46穗位与株高比值优于对照,抗倒伏能力强;抗病虫害方面,斯达糯46对螟虫、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穗腐病有良好的抗性;果穗性状方面,斯达糯46的双穗率、穗长、穗粗、穗行数、穗粒数均高于对照,千粒重比对照高13.3%;产量表现方面,斯达糯46的鲜穗产量显著高于对照20.9%,籽粒产量比对照增产17.8%;品质评分与对照一致。综合以上结果,种植于越南的斯达糯46表现了良好的气候适应性,在产量、抗性、品质、植株性状等方面表现突出,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环境稳定性,为糯玉米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江苏省两个典型的糯玉米品种(苏玉糯5号和连花糯2号)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年份、不同试点的生育期、产量性状、植株性状、果穗性状、抗病性和品质性状,并对其环境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品种效应、年份效应、年份×地点互作效应、年份×品种互作效应和地点×品种×年份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鲜穗产量(P<0.01,下同).不同试点两个参试品种的平均鲜穗产量从高到低排序为:连云港>吴江>丹阳>泰兴>淮安>东台>海门>南京.连花糯2号不同试点的平均鲜穗产量(12927.31 kg/ha)比苏玉糯5号(10680.53 kg/ha)极显著增产21.04%,表明连花糯2号丰产性优于苏玉糯5号.但苏玉糯5号稳产性(变异系数3.74%)略优于连花糯2号(变异系数5.10%).糯玉米柔嫩性、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鲜出籽率、生育期、茎腐病抗性和大斑病抗性等性状的环境稳定性较好,但皮渣率、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秃尖长、千粒重、纹枯病抗性和粗缩病抗性等性状的环境稳定性较差.[结论]不同年份间的气候差异是影响糯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外在因素,且穗部性状中的秃尖长和千粒重可能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内在因素,可将其作为糯玉米稳产性、广适性育种的重要指标,并兼顾区域化育种.  相似文献   

15.
东昌7072是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良星99为父本、烟农15为母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白皮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半冬性,全生育期219.0天,比对照济麦22早熟1.3天。幼苗半直立,叶片深绿色,春季返青拔节较快。分蘖力较强,幼苗长势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83.2cm,株型松散,旗叶斜上举,大小适中,穗层整齐,茎秆披腊粉中等,落黄及熟相好看。穗长方型,长芒,籽粒饱满度好,角质,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结果分别为亩穗数44.2/44.5万,穗粒数29.0/32.2粒,千粒重41.7/40.3g。2019-2020两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17.3千克,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3.07%,2020-2021两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15.2千克,比对照济麦22品种增产5.72%。该品种栽培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基本苗14-16万/亩,底肥亩施纯氮16-18千克,氧化钾5-8千克,五氧化二磷7-9千克,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等病虫害。  相似文献   

16.
丰泰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以泰澳丝苗与丰粤占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丰产、抗病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适中,抗倒性强,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广,米质为国标、省标优质2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后期熟色好,缺点是分蘖力较弱。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晚籼优质稻家福香1号的选育及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福香1号系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桂丝占作母本,丰华占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中熟优质稻新品种,于2009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20 d、株高102.3 cm、结实率87.93%、千粒重24.4 g、平均单产7125.0 kg/ha,其11项品质性状指标达农业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适宜在桂南、桂中稻区作晚稻种植。家福香1号栽培技术要点:稀播培育多蘖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陇啤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陇啤1号是从匈牙利品种Jaxana中选择优异的变异单株培育而成。在2008—2009年甘肃省多点试验中,陇啤1号折合平均产量8 663.89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啤4号和甘啤5号平均增产825.79kg/hm2,增产率达10.54%,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春性,生育期110 d左右,株高70~85 cm,穗长7.7cm左右;穗粒数22粒左右,绝干千粒重43~45 g,绝干蛋白质含量9.7%~11.0%,2.5 mm筛选率在91%以上,浸出物(以干基计)达到81.8%,α-氨基氮为160 mg/100 g,糖化力为355.5 WK,库尔巴哈值为42.4%。具有丰产、抗逆、优质和广适等特点,适宜甘肃省河西、沿黄、引大灌区和中南部雨养旱作区及北方同类大麦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肥力高对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力高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株高增加2.08cm,茎粗增加0.31mm,穗长增加0.27cm,小穗数增加0.97,穗粒数增加3.93,不孕小穗降低0.68,千粒重提高0.98g,平均增产22.34%。肥力高对小麦株高、茎粗、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的影响为叶面喷施>拌种,对不孕小穗和千粒重的影响为拌种>叶面喷施。小麦植株性状达预定目标和产量≥4500kg/hm2的肥力高用量为拌种5.45~15.43kg/hm2,叶面喷施浓度9.48~20.78g/kg。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现有玉米自交系产量等性状进行详细了解和在新品种选育中指导亲本组配,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5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对获得的10个杂交组合株高、茎粗、穗位高、单株粒重、叶面积、穗鲜重、单株鲜重和小区生物产量8个性状进行了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对自交系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穗位高、叶面积的特殊配合力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