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6年在参加省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6)。近年来,华粳6号在  相似文献   

2.
《河南农业科学》2005,(6):76-76
神棉 1号 (地神 4 1) ,河南省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选育 ;百棉 2号 ,河南科技学院选育 ;中棉所 5 0 (SGK中 394 )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 ;奥棉 4号 (奥试棉 4 10 1) ,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 ;鲁棉研 2 6号 (鲁 815 9)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选育 ;同舟棉 1号 ,新乡县七里营新植原种场、河南同舟缘科技有限公司选育 ;同舟棉 2号 ,新乡县七里营新植原种场、河南同舟缘科技有限公司选育 ;快丰 86 8(邯棉 10 2 ) ,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扶沟县银丰种子有限公司选育 ;华杂棉 2号 (华杂 310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3.
"华粳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粳1号"系江苏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试,平均亩产达628 2kg,比"武育粳3号"增产1 04%.2001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达615 5kg,比"武育粳3号"增产6.4%.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调查,初步探索出"华粳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2004年被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华油2000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一、华油2000的产量表现1.河南省优质油菜杂交种区试:华油2000在河南省优质杂交油菜区试中,表现突出: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84.24千克,比第一对照种豫油2号增产32.3%,达极显著水平,比第二对照种非优质高产杂交种秦油2号增产16.31%,达显著水平。超过国家规定的  相似文献   

5.
苏玉3号是用我室选育的自交系21087作母本与引自山东省农科院的自交系旅华112作父本配制成的玉米单交种。1987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认定为适合我省春播玉米地区种植的新品种。 苏玉3号选育的原理、方法和经过列于表1。从中可以看出苏玉3号在选育过程中的特点是采用了半姐妹的轮回选择方法选育自交系,用就地一年两季加速世代,用骨干自交系测配结合法评价自交系配合力,选出  相似文献   

6.
玉米新品种十四、华试3号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2.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引进系“沈141”与自选系“成613”组配育成。3.特征特性春播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256厘米,穗位高94厘米。叶色深绿,叶片硬健,株型半紧凑。雄穗主轴直立  相似文献   

7.
玉油 1号 (HE— 2 ) ,河南农业大学选育 ;中科 2号 ,河南科泰种业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华泰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中科华泰玉米研究所选育 ;洛玉三号 (洛试 2 11)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 ;漯单 9号 ,漯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 ;先玉 12 8(X1132A) ,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选育 ;浚单 2 6 (浚 992 5 ) ,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 ;奥玉 30 0 7(奥试 30 7) ,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 ;起源 3号 (新农 3号 ) ,由新乡市新农玉米研究所、新乡市农乐种子有限责任公司选育 ;鑫丰 9号 ,由山东省莘县鑫丰种业有限公司、河南金博士种业…  相似文献   

8.
17号辣椒品种是襄凡黄皮椒与7206(即华椒一号)杂交的后代,经过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为了进一步探索17号辣椒的主要经济性状及其产量,于1980—1981年与其原始父、母本及汉川椒进行了品比试验。一、试验方法播种前种子用60℃温水浸种10分钟,1980年3月18日冷床播种,5月3号定植到大田,小区面积为0.018亩,供试面积0.3亩。1981年2月1日用温床播种,4月11日  相似文献   

9.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年海教授选育的华夏2号大豆品种和华糯8号玉米品种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其中,华夏2号夏大豆抗病力强,平均每667平方米产180.32千克,比对照种华夏1号增产3.19%。华糯8号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的安排和指导下,大麦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南充市嘉陵区农技站对2011年四川省引进选育的大麦新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供试品种有05-86、华大麦6号、华大麦7号、云啤2号、云啤4号(CK)、9640。结果表明:10-001产量最高,产量327.5Kg/亩,其余品种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0-002、10-003、9640、云啤2号、云啤4号(CK)。通过方差分析,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华粳7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华粳7号选育经过进行详细介绍,并综合阐述了华粳7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华杂6号(原名H9909)油菜,是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改良分中心选育的集高产、优质、抗(耐)性强、适应性广于一身的超级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2002年度,我县引进华杂6号在县油菜核心示范点———水泗村进行了稻田免耕小区对比试验和稻田免耕大田对比试验;2002/2003年度在澧阳、大坪、小渡口等8个乡镇进行华杂6号板田免耕点肥移栽示范,示范面积共100亩。在区试中实产250kg,比湘油15号高40kg,居第1位;在核心示范区的大田对比中,华杂6号实产243kg。各示范区产量一般在200kg左右,其中永丰乡一丘华杂6…  相似文献   

13.
经有关领导部门审评批准,我院1982年获奖的科研项目有七项: 早熟红苕新品种“十月红1号”、“十月红2号”和辣椒新品种“华椒1号”、“华椒2号”的选育,分别荣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成果技术改进二等奖; 香菇优良菌株的选育和驯化,荣获外经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早熟红菜苕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远红外线防治竹器虫害的研究,分别荣获武汉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四等奖; 小麦施技节肥,荣获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世界农业》2006,(12):I0002-I0002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向长萍教授及其课题组经多年研究德育,于2000年成功选育中国第一个杂交瓠瓜新品种华瓠杂1号。2005年春,优良瓠瓜新品种华瓠杂2号和华瓠杂3号通过湖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两个新品种具有适合早春高州和露地栽培的早熟、丰产、品质佳、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华粳5号(原名华粳14018)系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苏审稻200505。该品种2006年被江苏省确定为省水稻良种补贴品种。华粳5号在我省种植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抗倒等特点。泗阳县2004年引进试种,平均产量9694.5kg/hm2;2005年特殊的自然灾害(秧田期灰飞虱大发生,拔节孕穗后低温连阴雨)平均产量8275.5kg/hm2,较全县平均单产增加10%。1特征特性1.1高产稳产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8886kg/hm2,与对照镇稻88相当;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487.5kg/hm2,比…  相似文献   

16.
荣优淦3号是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合作选育的杂交晚籼新组合。母本为荣丰A,父本为淦恢3号。该组合2008—2009年参加了湖北省一季晚稻区试。并于2011年3月通过湖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优质大豆品种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牡试2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牡试2号是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合作,以哈北46-1为母本、东生4805为父本,采用改良系谱法保留优异变异,抓住关键性状定向选择育成的大豆新品种.牡试2号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优质、抗病、中早熟、适应性较强,基...  相似文献   

18.
优质饲用大麦华大麦3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大麦3号是优质饲用大麦新品种,其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饲用大麦标准,且表现为矮秆、早熟、高产、多抗。报道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讨论了该品种的利用途径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小麦新品种华麦2号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和主要特征特性,并对华麦2号适宜种植范围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继1990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麻类研究室选育的苧麻品系“2004—1”通过审定,命名为“华苧1号”后,1993年元月,该室选育的“1699”又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华苧2号”。“华苧2号”为黑皮蔸种子繁殖的变异后代。其主要特点为:蔸型紧凑,根群发达,植株高大粗壮,生长均匀,群体整齐,有效分蘖率高,生长速度快,尤以前期生长最明显,纤维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纤维品质好,适应性强。在省区试中,单产为159.57 kg/666.7 m~2,比对照细叶绿增产25.47×10~(-2),单纤维数为2082公支,较抗炭疽病,不感染花叶病,抗旱抗寒性均强,是一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深受麻农好评。适宜在丘陵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