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连山北坡啮齿动物种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祁连山北坡啮齿动物种群调查,共发现啮齿动物2目6科14属23种,啮齿动物种群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并提出了该地的主要鼠害种类及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2.
沽源县林地啮齿动物种类及为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沽源县是京津周围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点区域,近年来,随着造林绿化成果的不断扩大,啮齿动物的为害也日益突出。该项研究选择沽源县有代表性的林地开展了林地啮齿动物种类组成及为害现状的研究。查清了沽源县林地啮齿动物种类,共获得啮齿动物8种,分属5科8属,均为古北界物种。调查表明啮齿动物主要对新造林和未成林造林地构成为害,成林和天然林无为害;提出了林地啮齿动物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泸沽湖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 年3 月采用样线法对泸沽湖自然保护区的啮齿动物进行调查, 发现泸沽湖保护区有26 种啮齿动物,分属于6 科, 16 属。依据调查资料, 对本区啮齿类种群的出现与植物群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还探讨了啮齿动物在本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西华镇草原啮齿动物群落特征,本研究于2022年5-8月,应用夹夜法(每月1次)调查了该区的鼠密度及其数量配置,并研究了该区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和繁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啮齿动物群落密度均大于5%,属中等偏重危害程度,其群落结构为长尾仓鼠(占比最大)+朝鲜姬鼠+黑线姬鼠;整体上看,西华镇草原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5-8月)逐步升高;在调查期间,该区啮齿动物群落的繁殖能力较强,不同鼠种的性比均小于1(北社鼠除外),说明雄性的活动量大于雌性。本研究为科学制定区域性综合防控策略,实现对草原鼠害的高效、安全防控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的掌握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区啮齿动物种类、构成与分布,为林业部门预防鼠害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啮齿动物研究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于2007年3月~2011年2月通过实地调查,利用夹日法结合以前采集到的标本以及对文献进行综合整理。结果表明:黑龙江东南部林区共有啮齿动物21种,隶属3目8科16属,占黑龙江省啮齿动物的70%,其中古北界17种(占80.95%),广布种4种(占19.05%),在动物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为主,在捕获的数量上看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为优势种。鼠类的密度与林龄有密切关系,林龄较长的林地鼠类密度较低,居民点的密度大于林地。不同种类的鼠的分布也与林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秦巴林区森林的垂直分布带为依据,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秦巴林区不同地区啮齿动物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山桦木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聚为一类,说明在以上三个地理单元,啮齿动物种类和数量相似;而浅山农作区、低-中山栎林带聚为一类,说明它们的啮齿动物分布相似。将不同垂直带的平均海拔高度与其啮齿动物种数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海拔高度和啮齿动物种数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啮齿动物是陆栖脊椎动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不仅分布广,而且它们中的许多种类或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者和宿主动物,或是草原、森林和农田的主要害兽;某些种类则是重要的经济毛皮兽,因此研究啮齿动物的区系组成及其优势种的分布,不仅可为动物地理区划提供重要依据,而且对消灭有害啮齿动物,开发利用有益的啮齿动物,对保障人民健康,对促进农、林、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狭颅鼠兔(Ochotona thomasi Argyropdlo),俗称岩兔.属啮齿动物门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nidae)鼠兔属(Ochotona)的一种.分布在高山峡谷地带,以青草为主食,在春季青草未发出之前,危害更新苗木.我们在小金林区王家山和双桥沟更新林班采取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设样方12个,面积108个m~2,定时观察记载.从1979——1982年前后采集标本23只,作室内人工饲养、观察.  相似文献   

9.
森林啮齿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自然生境有着密切关系。从长白山西坡森林类型区划看,可分为人工林丘陵区、阔叶次生林区、针阔混交林区和针叶林高寒区。本文论述了三个区域类型的森林啮齿动物的种类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哀牢山5种主要依靠啮齿动物扩散的变色锥、硬壳柯、木果柯、顺宁厚叶柯和滇润楠种子作为研究材料,研究哀牢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内小型啮齿动物觅食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啮齿动物收获5种试验种子的速度比哀牢山更快(Wald statistic=1 456.397,df=1,P0.001);西双版纳啮齿动物原地取食和搬运后贮藏种子比例均高于哀牢山;种子被收获率与种子大小在哀牢山呈负相关(R=-0.669,P=0.050),而在西双版纳呈正相关(R=0.048,P=0.006);两地种子原地被取食率与种子大小均呈负相关性,两地原地贮藏率与种子大小均未呈现相关性,两地种子被搬运率与种子大小均呈正相关性,两地种子搬运后被取食率与种子大小均呈负相关性,两地种子搬运后被贮藏率与种子大小均呈负相关性。哀牢山和西双版纳两地种子平均扩散距离没有显著差异,但两地所有被扩散种子个体大小与其扩散距离均呈正相关性(哀牢山,R=0.131,P0.001;西双版纳,R=0.313,P0.001)。试验结果表明两地森林内啮齿动物的觅食行为具有相似的选择模型,但西双版纳啮齿动物可能对种子大小具有更明显的选择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15年4月—2018年11月,在张广才岭东麓林区横道河子和三道林场的温带森林中,分别利用铗捕法、笼捕法和红外相机技术对主要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横道河子和三道林场铗捕方法的捕获率分别为6.54%和11.34%,笼捕方法的捕获率分别为9.88%和9.04%,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红外相机技术可以克服铗捕和笼捕两种调查方法无法直接观测动物的不足。三种方法共记录啮齿动物7种:朝鲜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黑线姬鼠A.agrarius、棕背鼠平Myodes rufocanus、大仓鼠Tscherskia triton、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花鼠Tamias sibiricus和松鼠Sciurus vulgaris。横道河子林区优势种是朝鲜姬鼠,三道林场林区优势种是黑线姬鼠和朝鲜姬鼠,三道林场的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均高于横道河子林场,不同植被类型的啮齿动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专一选择性灭鼠剂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以啮齿生理化特异性为突破口,研制出了以酶性凝结剂和高分子硅类为主要成分的安全型无毒成品药剂的生剂,其作用机理是依靠酶性凝结剂和高分子硅类的协同作用,在啮齿动物消化道特有酶的作用下,酶性凝结剂中的有机硅形成网状结构,无机硅酸盐发生凝结反应,增强网状结构的强度,形成具有一定强度、透气、透水的网状结块,堵塞消化道,中断啮齿动物的食物和营养代谢。同时,高分子硅类吸收啮齿动物消化道中的水分,使消化道局部产生生理缺水现象,引起生理生化反应停止,食欲丧失,代谢紊乱,导致个体死亡。啮齿动物取食后无剧烈的疼痛和抽搐反应,不会引起种群其它个体的警觉,产生群体拒食现象。经适口性、杀灭效果和安全性测定,安全型无毒成品药剂克鼠星2号的适口性强,杀灭效果好,对非靶子动物无伤害,对人畜安全,同时具有经济、实用的特点,宜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鼠类·鼠害与灭鼠王本泉鼠类是个普通名词,没有动物分类学上的严格意义,它们大部分属于哺乳纲啮齿动物,但二者又不等同。因为啮齿类中有一部分动物不是鼠类,如河狸、豪猪、旱獭等,这类动物体型较大;而一些非啮齿动物,如兔形目中的鼠兔科,又多被作为鼠类来看待,因...  相似文献   

14.
一、森林啮齿动物生态学 (一) 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根据调查,黄泥河林业局所属林区的啮齿动物计有13种,隶属于4科,即: 1.飞鼠科 Pteromydae (1) 小飞鼠 Pteromys rolans 2.松鼠科 Sciuridae (2) 松鼠 Sciurus vulgaris (3) 花鼠 Eufamias sibiricus 3.仓鼠科 Cricefidae (4) 黑线仓鼠 Cricetulus barabensis (5) 东北鼢鼠 Myospalax psilurus (6) 东方田鼠 Microtus fortis (7) 棕背(鼠平) Clethrionomys rufocanus (8) 红背(鼠平) Clethrionomys rufilus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森林啮齿动物的发生及防控措施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系统地阐述了我国森林有害啮齿动物的种类、分布及危害的研究进展,论述了鼠害的防控措施,分析了当前防治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主要啮齿动物引诱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显示,啮齿动物不同,引诱剂的组分和含量则不同。鼢鼠型引诱剂主要含大葱素、氯化钾、氧化钠、葡萄糖、果糖及其它单糖和多糖等;田鼠型与鼢鼠型基本相同,只是大葱素含量不同;家鼠型主要以糖类为主,含量介于65.79%-84.75%之间,啮齿动物尿蛋白含量0.66%-1.32%。鼢鼠型引诱剂对甘肃鼢鼠的引诱增益指数最高达28.85%。  相似文献   

17.
种群生态学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近20多年的理论探索、预测模型和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在自然界中啮齿动物是一些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陆地上许多类型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外对啮齿类群落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张知彬等,2001;武晓东等,1999;2000;杨扬等,2008;周旭东等,2004;Aragon et al.,2009;Courtalon et al.,2010;Tibault etal.,2010)。组成群落的各个物种随气候、小生境和食物的变化,它们种群数量和生活史性状等各因子便会变化。由此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等,也随时间而变化(曾宗永,1994)。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达茂旗腾格淖尔地区红柳林退化原因的分析,得出造成红柳林退化的天然因素包括气候干旱、啮齿动物危害;人为因素包括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挖掘药材。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牧民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甘泉县有啮齿动物14种,隶属2目,5科,10属。其中鼠科,仑鼠科,松鼠科共有12种,占总种数的85.7%;广布种占21.7%,东洋界种占7.2%,古北界种占71.4%。在古北界种中,华北区的占80%,蒙新区的占20%。通过纬向,经向地带性分析,认为甘泉县鼠类区系在纬向上具有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北部边缘地带的特征,在经向上与晋西高原的鼠类区系更为接近,与陇东高原则相对较远,甘肃鼢鼠是陕北林区最主要的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