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9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掌握花鼠(Eutamias sibiricus)日食量和食物种类的关系,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对花鼠的日食量和食物种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鼠的平均日食量为(15.35±1.09)g,性别间平均日食量无显著差异,花鼠体重与日食量呈正相关,y=0.0487x+90.102。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区6种啮齿动物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掌握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对农林危害比较严重的啮齿动物的食性及食物量,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灭鼠,从而为林业部门预防鼠害提供科学依据,于2010年3月—2011年1月通过实地考察,对捕获的鼠进行解剖,并结合实验室喂养进行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和浆果是树栖型种类啮齿动物的主要食物,约占70%左右;而地栖型种类啮齿动物的食物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2015年4月—2018年11月,在张广才岭东麓林区横道河子和三道林场的温带森林中,分别利用铗捕法、笼捕法和红外相机技术对主要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横道河子和三道林场铗捕方法的捕获率分别为6.54%和11.34%,笼捕方法的捕获率分别为9.88%和9.04%,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红外相机技术可以克服铗捕和笼捕两种调查方法无法直接观测动物的不足。三种方法共记录啮齿动物7种:朝鲜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黑线姬鼠A.agrarius、棕背鼠平Myodes rufocanus、大仓鼠Tscherskia triton、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花鼠Tamias sibiricus和松鼠Sciurus vulgaris。横道河子林区优势种是朝鲜姬鼠,三道林场林区优势种是黑线姬鼠和朝鲜姬鼠,三道林场的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均高于横道河子林场,不同植被类型的啮齿动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闫兵  金志民  李殿伟  乔征磊  李丁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83-2984,2999
为了掌握近年来镜泊湖水质污染变化情况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笔者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张网捕获和彼德生采泥器采集法,对镜泊湖水生动物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野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在逐渐减少,浮游动物的数量也随着水污染程度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最后,笔者对水生动物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镜泊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条件下花鼠的耐饥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花鼠的耐饥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18只花鼠(雌性8只,雄性10只)为试验动物,研究常温不同处理(①断粮给水;②断水给粮;③断水断粮)对其耐饥性的影响。[结果]18只花鼠的平均耐饥时间为121.6h。断粮给水组花鼠的平均体重为101.5g,死亡后平均体重下降32.1%,平均耐饥时间为131.7h;断水给粮组花鼠的平均体重为110.1g,死亡后平均体重下降29.8%,平均耐饥时间为118.2h;断水断粮组花鼠的平均体重为119.9g,死亡后平均体重下降30.3%,平均耐饥时间为113.9h。雌鼠和雄鼠的平均耐饥时间分别为122.5和109.3h。[结论]常温条件下花鼠的耐饥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开放的条件下,就如何通过改革实验课教学方法、整合实验内容、重视野外实习和改革考核方法等措施来促进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朴忠万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李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14-4615,4623
[目的]对北红尾鸲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研究。[方法]2009年3~11月在北红尾鸲的繁殖期内,借助望远镜、摄像机,对横道河子威虎山影视城和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北红尾鸲觅食、占区、交配、营巢和育雏等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北红尾鸲4月初迁入,10月下旬迁出,居留期近6个月,在牡丹江属夏候鸟。繁殖期间,其配偶关系多为一雄一雌,筑巢雌雄鸟共同承担,巢筑于石隙、墙壁或林区空房子内,筑巢大约在5~6d内完成。巢高平均为11.42cm,巢深平均为5.13cm,外径平均10.9cm,内径8.4cm,窝卵数5~8枚不等,平均为6枚,卵白色,钝端长有粉红色斑,也有淡蓝色和粉红色卵。卵重平均为2.09g,孵化期为12~15d,孵化率为91.9%,育雏期为13d。[结论]该研究可为环境监测与鸟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掌握牡丹江周边地区雉类资源,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与合理利用,2007年7月-2009年11月对牡丹江周边的雉类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主要采用固定路线踏查法和定点样方法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共记录雉类4种,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为优势种,占全部雉类总数量的46.2%.平均密度为1.8 R/km2,鹌鹑(Coturnix coturnix)为稀少,仅占9.231%.调查发现雉类分布与生境关系非常密切,夏季在草原和草甸低矮灌木为主的环境中雉类数量较大,秋冬季生境主要与食物条件有关.人类活动也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华大蟾蜍的食性,为其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4-6月对牡丹江地区中华大蟾蜍的食物状况进行调查,并对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中华大蟾蜍摄食较广,雌性中华大蟾蜍的食物多样性指数H1=3.786 7,小于雄性(H2=3.838 2)。[结论]中华大蟾蜍对人类的有益性指数较高,对维持生态平衡、消灭农业害虫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志民  刘铸  李殿伟  朴忠万  张宏远  张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09-17910,17922
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林业部门提供的数据,对牡丹峰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被害林木种类关系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得啮齿动物13种,隶属2目4科11属;林木的被害程度取决于啮齿动物的种群密度;啮齿动物对针叶树危害较大,占被危害树的87%;受害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樟子松、落叶松、红松、云冷杉,但椴树和胡枝子等阔叶林相间的针叶林,受害较轻;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林木受害程度不同。最后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