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木耳LSOI菌株的驯化与栽培(浙江省丽水地区食用菌开发研究所)(丽水师专化学系323000)吴锡鹏,黄云坚笔者从野生黑木耳中分离、驯化出一株优良的黑木耳新品种,经菇农在生产中应用,表明该菌株是适合我区气候特征的优良菌株。(一)黑木耳LSOI菌株的获...  相似文献   

2.
开化黑木耳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秀法  陈哲贤 《食用菌》2002,24(5):13-13
“开化黑木耳”是浙江省开化县农科所于1986年从本县原始次森林中采集,经驯化、提纯、复壮而获得的新菌株。该品种经十多年不同区域多点试种、拮抗试验、酶谱检测、理化指标检测,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年24次会议认定通过的黑木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高效的优点,现已成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等地区的黑木耳主栽品种。《开化黑木耳》系列省级地方标准(DB33/243.1~3-1999)已于 1999年6月25日经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同年8月25日开始实施。现将开化黑木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 菌丝生长粗壮、洁白,萌发力强,定植、生长  相似文献   

3.
以黑龙江省东宁县两个黑木耳主栽品种的10株黑木耳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ISSR区别性鉴定研究。结果发现:5条ISSR引物扩增图谱具有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为0.72~1。在相似系数为0.88处,将供试菌株分为两大类群,其中6个黑木耳1号和2个黑木耳2号菌株聚为一类,为同一个黑木耳品种。黑木耳1号中的8-1和22黑木耳菌株聚为一类,与其他8株黑木耳菌株可能为不同的黑木耳品种。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黑木耳生产菌株栽培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全光地摆的栽培模式在特定的栽培季节对东北地区主栽的27个黑木耳生产菌株进行栽培试验,以黑木耳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出耳周期长短为依据鉴别黑木耳菌株。实验结果表明,以黑木耳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出耳周期长短为依据可以鉴别黑木耳生产菌株,并以此为依据将供试的27个黑木耳菌株划分为三个组群。  相似文献   

5.
以商洛市主栽品种黑威15为对照,分离鉴定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并进行出耳试验,考察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特性,为商洛市黑木耳品种选育、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结果:经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的两株秦岭野生黑木耳菌株均为木耳属,黑木耳;出耳试验结果,丹凤野生黑木耳菌株比对照黑威15早熟、产量高、抗杂抗逆性强、耐高温,有望成为优良黑木耳菌株,缺点是颜色偏黄;山阳野生黑木耳菌株比对照黑威15产量低、抗杂抗逆性弱、不耐大水和高温,但其具有耳芽形成快、早、整齐,早熟,颜色黑的优点,可以用来作为杂交选育亲本。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共在西藏林芝地区的20个不同地点采集到20株优良野生黑木耳菌株,然后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通过常规筛选程序进行菌种筛选,以期得到适合当地栽培出耳的优良黑木耳菌株。结果表明,20株试验菌株中X6菌株的母种、原种及栽培种中菌丝的生长速度、抗污染能力和长势等均优于其他试验菌株与对照菌株,然后通过栽培试验和商品性能分析,确定X6为优良菌株。最后通过rDNA的ITS序列对筛选所得菌株进分子生物学鉴定,ITS基因序列比对表明,X6菌株为木耳属黑木耳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黑木耳的选种效率,利用TTC-脱氢酶还原法检测黑木耳菌丝活力,并利用液体深层培养和栽培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TTC试验结论与液体深层培养试验和栽培试验结论一致,试验表明M10菌株细胞活力最强,M14菌株细胞活力最弱,证明了TTC试验结论的可靠性,此方法可在室内快速检测黑木耳菌丝活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黑木耳选种效率,同时节省成本。利用TTC-脱氢酶还原法检测黑木耳菌丝活力,并通过液体深层培养和栽培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TTC试验结论与上述两个试验结论一致,显示M10菌株细胞活力最强,M14菌株细胞活力最弱。证明TTC试验结论的可靠性,并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黑木耳菌丝活力的实验室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20个(M1~M20)黑木耳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试验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以期为辽宁黑木耳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试验共检出迁移率不同的谱带21条,20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060~1.000。当遗传相异系数为0.50时,供试菌株被聚成3个类群,M1和M9自成一类,其余为第三类。说明绝大多数黑木耳菌株亲缘关系很近,且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观察及拮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前,黑木耳袋料栽培在浙江省云和县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栽培技术也比较成熟。但由于对菌株特性的不了解,菌株选用不当常给农户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为了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菌株并摸清各菌株特性,我们对近年使用较多的6个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新科、916、138、8129、134、AU8分别引自福建三明研究所、山东金乡真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9,(6)
为筛选适合商洛市当地袋料栽培的抗杂、抗逆、肉厚色深、优质高产的黑木耳优良菌株,引进7个黑木耳菌株进行袋栽比较试验。结果:综合供试黑木耳菌株菌丝生长,抗杂性,耳基形成早晚,抗逆性,黑木耳产量和商品质量,并结合商洛气候因素,得出黑威15、黑威单片、黑威半筋、西乡2号四个菌株综合性状优良;四菌株为中熟,单片耳,肉厚色深,抗杂抗逆性好,优质高产,可作为商洛市袋料栽培主推黑木耳菌株。  相似文献   

12.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下黑木耳菌株菌丝生长速率,确定黑木耳培养最适温度;探究不同温度和时间高温胁迫后菌丝恢复生长情况,以确定黑木耳高温胁迫最适条件。结果发现,黑木耳最适培养温度为30℃,高温胁迫最适条件为44℃处理2 h;在此最适高温胁迫条件下研究黑木耳菌丝恢复生长情况,发现不同黑木耳菌株菌丝恢复生长速率、菌丝尖端直径、产色素情况等方面差异显著。本研究为黑木耳耐高温品种选育提供筛选方法,为开展高温胁迫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爱仙  巫仁高  邓文明  胡蕾 《食用菌》2010,32(3):22-22,24
当前南方袋料栽培黑木耳生产中,采用的黑木耳菌株存在抗杂能力差,菌丝活力弱,栽培制袋污染率高,遇高温多雨天气易发生流耳烂袋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南方区域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选育出适应南方地区栽培的黑木耳袋料栽培新菌株。笔者采集逆环境中生长良好的野生黑木耳并加以驯化,获得了2株野生驯化菌株,经出菇试验,  相似文献   

14.
牛瑛萍 《食用菌》2006,28(5):52-53
笔者在利用玉米芯种植平菇、金针菇、黄背木耳的基础上,于2001年立项,以本地丰富的玉米芯资源为主要培养基对黑木耳进行栽培试验。经3年多的栽培试验,取得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玉米芯袋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技术,现简报如下。1菌株的选择我们于2001年从辽宁朝阳食用菌研究所引进黑木耳菌株888、998、K3 3个菌株。对3个菌株的品比试验,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的888菌株作为栽培用菌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毛竹加工废弃物作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黑木耳试验,筛选出适宜黑木耳生长的培养料配方(40%的杂木屑+40%毛竹屑混合)和相配套的黑木耳优良菌株(Au8129)。  相似文献   

16.
为选育出适台于蔗渣袋栽的黑木耳优良菌株,我们自1986年起对引进的十多个黑木耳菌株通过栽培、重新分离,已筛选出一株适合于全蔗渣袋栽的泉引一8601优良菌株,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袋栽黑木耳刺孔催耳芽技术关系到黑木耳的质量、产量与效益,是袋栽黑木耳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进一步完善刺孔催耳芽技术,促进袋栽黑木耳稳产、高产、优质,在浙江省农科院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了刺孔催耳芽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省黑木耳优良品种春季选育的基础上对10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24个栽培菌株进行了秋季栽培比较试验。结果从10株野生菌株中筛选出2个较优菌株A15和A6;从24个栽培菌株中筛选出7个较优菌株M4,M14,M8,M15,M25,M3和M37。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代料栽培黑木耳以其生产周期短、收益高等优点在浙江省得到快速发展。在栽培过程中,刺孔出耳是代料黑木耳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刺孔方式对代料黑木耳的生长与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开化县段木黑木耳栽培历史悠久,但随着国家生态保护力度的日益加大,耳材资源日渐缩减,已成为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为更好地发掘耳材资源,促进黑木耳产业科学持续发展,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开展段木黑木耳不同树种的栽培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