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000m^2(3亩)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混养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共生产鱼虾1548.3kg,其中赤眼鳟1126kg,斑点叉尾鲴90kg,青虾47.3kg,花白鲢285kg。每667m^2产鱼虾516.1kg,纯利达4632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 000 m2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共生产鱼虾1 548.3 kg,其中赤眼鳟1 126 kg,斑点叉尾(鱼回)90 kg,青虾47.3 kg,花白鲢285 kg每667 m2纯利达到  相似文献   

3.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000m^2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共生产鱼虾1548.3kg,其中赤眼鳟1126kg,斑点叉尾鮰90kg,青虾47.3kg,花白鲢285kg每667m^2纯利达到4632元,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000m2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总共生产鱼虾1548.3kg,其中生产赤眼鳟1126kg.斑点叉尾鲴90kg,青虾473kg,花自鲢285kg,每667m2产鱼虾516.1g,纯利达到4632元,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 000 m~2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总共生产鱼虾1 548.3 kg,其中生产赤眼鳟1 126 kg,斑点叉尾鮰90 kg,青虾47.3 kg,花白鲢285 kg,每667m~2产鱼虾516.1 g,纯利达到4 632元,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赤眼鳟池塘无公害养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华  张建 《水产科技情报》2005,32(4):191-192
赤眼鳟隶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红眼”。它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泰兴市经过近三年的驯养试验,已于2003年取得长江赤眼鳟人工繁殖的成功,这对挽救长江濒危物种,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钱华  张建 《内陆水产》2005,30(6):21-22
赤眼鳟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其眼的上缘有一明显的红斑,也称“红眼”。它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过近3年的驯养试验,长江赤眼鳟已于2003年在泰兴市人繁成功。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泰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通过3年的赤眼鳟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形成了赤眼鳟成鱼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范。该规范规定了无公害赤眼鳟养殖中的环境条件,种苗放养,饲料要求和鱼病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9.
赤眼鳟成鱼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泰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通过3年的赤眼鳟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形成了赤眼鳟成鱼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范。该规范规定了无公害赤眼鳟养殖中的环境条件、种苗放养、饲料要求和鱼病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钱华  张建 《水产养殖》2005,26(5):21-22
赤眼鳟属鲤形目、鲤科、赤眼鳟属,其眼上缘有一明显的红斑,故俗称“红眼”,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过近3年的驯养试验,长江赤眼鳟已于2003年在泰兴市人工繁育成功,对挽救长江濒危物种,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4年 ̄2005年,我县武原农技站从湖州成功引进赤眼鳟并试养成功,日前通过专家鉴定。现将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赤眼鳟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名红眼鱼、赤眼鲮、参鱼,是江河中主要优质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该鱼具有生长快、  相似文献   

12.
泰水 《现代渔业信息》2004,19(11):33-33
本刊讯:长江水系赤眼鳟Squaliobarus curriculus(Richardson)原种亲本首次人工繁殖在江苏泰兴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恢复和保护赤眼鳟资源,开发新的名优水产养殖品种,江苏省泰兴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与泰兴市水产珍品养殖场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赤眼鳟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获得成功,共获苗25万尾,培育夏花9.24万尾,其中自留夏花5.5万尾,育成平均规格12厘米鱼种4.45万尾。2003年10月25日,泰州市科技局受江苏省科技厅委托,邀请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通过采取科学的水质调控技术和饵料投喂技术等措施,亲鱼的运输、驯养效果良好,池塘培育成活率高;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浮盘与水泥池组合、淋水与充气增氧的孵化技术,赤眼鳟受精…  相似文献   

14.
雅罗鱼亚科鱼类(鳡鱼、草鱼及赤眼鳟)的ISSR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个ISSR引物对同为雅罗鱼亚科鱼类的鳡鱼、草鱼及赤眼鳟进行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ISSR)的遗传分析.试验发现:(1)3种鱼类的种间遗传相似度以鳡鱼与草鱼之间最高(0.7157),鳡鱼与赤眼鳟之间最低(0.3041);遗传分化系数(Gst)>0.9,且鳡鱼与草鱼的遗传分化系数最大(0.9806);UPGMA系统树显示3种鱼类分为2支,鳡鱼与草鱼首先聚在一起,最后与赤眼鳟聚类.(2)3个引物均具有种的特异性扩增带.其中引物ISSR8扩增的1550 bp和760 bp带,引物ISSR62扩增的700 bp带,引物ISSR76扩增的790 bp带为赤眼鳟的特异性谱带;引物ISSR8扩增的2000 bp和1875 bp带,引物ISSR62扩增的1380 bp带,引物ISSR76扩增的1240 bp与520 bp带为鳡鱼与草鱼的共有特异性谱带;引物ISSR8扩增的1190 bp带为鳡鱼与赤眼鳟的共有特异性谱带;引物ISSR8扩增的1340 bp与1000 bp,引物ISSR76扩增的2000 bp带为草鱼与赤眼鳟的共有特异性谱带.结果表明,鳡鱼、草鱼及赤眼鳟的遗传差异显著,分类地位至少在种的水平上,这与3种鱼的形态分类在属的水平是一致的,同时揭示了鳡鱼与草鱼的亲缘关系较赤眼鳟与二者的亲缘关系近;找到了3个引物共17条ISSR种内特异性标记和种间共享标记,可用于分子辅助分类和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15.
<正>赤眼鳟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又名红眼鱼、赤眼鲮、野草鱼(图见彩中插2)。该鱼为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体分布广,为江河中层鱼类,生活适应性很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我市于2008年5月首次引进赤眼鳟(夏花)进行池塘养殖试  相似文献   

16.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ulus Richardson),地方名:红眼鲮、参鱼、红眼棒、野草鱼、醉眼角、红赤眼、红眼鱼等.隶属于硬骨鱼纲Oos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c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c赤眼鳟属Squaliobarbus[1~4],在广西各江河均有分布,素有"上等河鲜"的美称.昔日浔江及西江的客轮上,清蒸红眼鲮是一道"水上佳肴",当今,赤眼鳟的利用价值目前仍为人们所重视.由于赤眼鳟商品鱼长期以来有市有价,许多养殖户采集野生的赤眼鳟鱼种在网箱放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养殖户要求有更多的鱼种供给,为此,2003~2004年,我们进行了赤眼鳟苗种培育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赤眼鳟,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赤眼鳟肉质细嫩味美,深受消费者欢迎。2008年兴化市周庄镇养殖户李震进行了赤眼鳟与青虾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赤眼鳟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野草鱼、红眼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商品鱼售价高等优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江河主要优质经济鱼类之一,也是淡水养殖的热门种类。赤眼鳟分布广,几乎遍布全国  相似文献   

19.
刘伯仁 《水产养殖》2005,26(2):30-31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为淡水温水性鱼类,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由于该鱼适应性强,生长较快,食性杂,饲料易解决,又适于池塘、水库等各类水体的增养殖,且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因此已被人们所重视,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淡水名优养殖对象。为推动赤眼鳟人工养殖的发展,现结合两年来的试验观察,将其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赤眼鳟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35 g/尾的1冬龄赤眼鳟鱼种,放养密度15 000尾/hm2,混养部分鲢、鳙、黄颡鱼鱼种和青虾,投喂粗蛋白含量30%~32%的人工配合饲料,经240 d养殖,赤眼鳟平均规格达0.41 kg/尾,平均单产5 839 kg/hm2,平均养殖净利润34 586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