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华  张建 《水产养殖》2005,26(5):21-22
赤眼鳟属鲤形目、鲤科、赤眼鳟属,其眼上缘有一明显的红斑,故俗称“红眼”,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过近3年的驯养试验,长江赤眼鳟已于2003年在泰兴市人工繁育成功,对挽救长江濒危物种,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钱华  张建 《内陆水产》2005,30(6):21-22
赤眼鳟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其眼的上缘有一明显的红斑,也称“红眼”。它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过近3年的驯养试验,长江赤眼鳟已于2003年在泰兴市人繁成功。  相似文献   

3.
赤眼鳟,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赤眼鳟肉质细嫩味美,深受消费者欢迎。2008年兴化市周庄镇养殖户李震进行了赤眼鳟与青虾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 000 m2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共生产鱼虾1 548.3 kg,其中赤眼鳟1 126 kg,斑点叉尾(鱼回)90 kg,青虾47.3 kg,花白鲢285 kg每667 m2纯利达到  相似文献   

5.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000m~2(3亩)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混养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共生产鱼虾1548.3kg,其中赤眼鳟1126kg,斑点叉尾90 kg,青虾47.3 kg,  相似文献   

6.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000m^2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共生产鱼虾1548.3kg,其中赤眼鳟1126kg,斑点叉尾鮰90kg,青虾47.3kg,花白鲢285kg每667m^2纯利达到4632元,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000m2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总共生产鱼虾1548.3kg,其中生产赤眼鳟1126kg.斑点叉尾鲴90kg,青虾473kg,花自鲢285kg,每667m2产鱼虾516.1g,纯利达到4632元,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赤眼鳟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鳟又名红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自然分布于江河湖泊的缓流水域、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赤眼鳟肉味鲜美、肉质细嫩,适应性强、杂食性,栖息于水体中层。通过试验表明易于人工驯化养殖,具有极好的开发前景。赤眼鳟形似草鱼,体色银白、背部略显深灰色。眼的上缘  相似文献   

9.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 000 m~2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总共生产鱼虾1 548.3 kg,其中生产赤眼鳟1 126 kg,斑点叉尾鮰90 kg,青虾47.3 kg,花白鲢285 kg,每667m~2产鱼虾516.1 g,纯利达到4 632元,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赤眼鳟又名红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红眼。赤眼鳟又名红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  相似文献   

11.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赤眼鳟属(Squaliobarbus Gunther),广泛分布于珠江、长江等水系,特别是珠江水系的西江段资源尤其丰富。赤眼鳟为中层鱼类,生活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是优良的养殖品种,长期以来主要利用江河捕捞的鱼种采用传统的青饲料养殖草鱼的方法进行网箱养殖,但由于苗种来  相似文献   

12.
泰水 《现代渔业信息》2004,19(11):33-33
本刊讯:长江水系赤眼鳟Squaliobarus curriculus(Richardson)原种亲本首次人工繁殖在江苏泰兴市  相似文献   

13.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000m^2(3亩)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混养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共生产鱼虾1548.3kg,其中赤眼鳟1126kg,斑点叉尾鲴90kg,青虾47.3kg,花白鲢285kg。每667m^2产鱼虾516.1kg,纯利达4632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赤眼鳟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鳟,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又名红眼。随着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其病害在养殖过程中不断被发现。赤眼鳟的病害防治已成为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赤眼鳟成鱼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泰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通过3年的赤眼鳟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形成了赤眼鳟成鱼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范。该规范规定了无公害赤眼鳟养殖中的环境条件、种苗放养、饲料要求和鱼病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6.
赤眼鳟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赤眼鳟在长江流域曾广为分布,是一种重要的江河经济鱼类。2002~2004年,对产于长江一级支流府河孝感段及其附属湖泊,如野猪湖、王母湖和府河的一级支流———环河中的赤眼鳟进行了多次资源调查。通过对采自不同月份的186尾赤眼鳟标本进行解剖,测量了Ⅳ~Ⅴ期卵巢中卵母细胞的直径。Ⅳ期末卵巢中,Ⅱ~Ⅲ时相的卵细胞直径为0.39~0.52mm,卵细胞数占7.4%;IV~V时相的卵细胞直径为0.94~1.04mm,卵细胞数占92.6%;测定周年性成熟系数,其峰值出现在7月,雌鱼平均为28.8%,雄鱼为1.27%,刚产过卵的Ⅵ期卵巢,性成熟系数仅为0.78%,其卵巢切片显示很少见到Ⅲ、Ⅳ时相的卵母细胞。根据测定的卵母细胞的直径和性成熟系数可以推断,赤眼鳟的产卵类型应为一次型而不是分批产卵型。解剖的186尾标本,其中雌鱼96尾,雄鱼90尾,性比为1.07∶1,接近1∶1。对赤眼鳟的繁殖与保护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赤眼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地方名红眼鲮、红眼棒、野草鱼、醉眼角、红眼睛等.隶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其地理分布主要在中国,除西藏、新疆以外,各省区均有分布,曾在松花江、黄河、长江及其附属湖泊、西江及其支流、闽江、南渡江以及台湾的浊水溪等水系收集到标本;在国外,仅越南河内以南和朝鲜西部河中有出产[1~11].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泰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通过3年的赤眼鳟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形成了赤眼鳟成鱼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范。该规范规定了无公害赤眼鳟养殖中的环境条件,种苗放养,饲料要求和鱼病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9.
西江广东肇庆段赤眼鳟的年龄鉴定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5月~6月和2008年5月在珠江的干流西江广东肇庆段采用刺网捕捞赤眼鳟(Spualiobarbuscu卜riculus)标本296尾。采集赤眼鳟的鳞片材料进行年轮特征观察研究,并对赤眼鳟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渔获中3龄、4龄赤眼鳟占优势。3龄前体长的相对增长率较大,3龄以后生长缓慢。赤眼鳟体质量生长曲线拐点为8龄,应属衰老拐点。总死亡系数z:0.3379,自然死亡系数M=0.1936,捕捞死亡系数F=0.1443,开发率为E=0.427。为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允许捕捞体长应不小于230mm,体质量不小于220g。  相似文献   

20.
府河赤眼鳟的生长和种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采自长江一级支流府河孝感段不同月份的267尾赤眼鳟标本的解剖资料,研究了府河水系赤眼鳟的年龄、生长及其种群结构特征。赤眼鳟的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1×10-5.L3.0727;生长方程为:Lt=472.9[1-e-0.192(t 0.6029)],Wt=1640.14[1-e-0.192(t 0.6029)]3.0727。种群年龄结构为1~9龄,捕获个体主要为2~3龄,二者合计占到82.77%;种群的雌雄性比为1.07∶1,接近于1∶1;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体重生长拐点年龄t=5.86龄,捕捞年龄偏低,应提高捕捞规格,以充分利用资源,同时要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