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LED红蓝光质对桉树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桉树高品质生产提供新方法及理论依据。【方法】以"广林9"株高约1.5cm的未生根桉树组培苗为供试材料,红光波长612nm、蓝光波长457nm的LED灯板和控制器为人工光源,设置T1(单色红光)、T2(单色蓝光)、T3(红光∶蓝光=1∶4)、T4(红光∶蓝光=2∶3)、T5(红光∶蓝光=3∶2)、T6(红光∶蓝光=4∶1)等6个处理,以荧光为对照(CK),测定桉树组培苗的形态指标、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等,探究不同光质对桉树组培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单色蓝光、红光∶蓝光=4∶1处理可促进桉树组培苗生根;单色红光、红光∶蓝光=1∶4处理的组培苗株高和叶片数较大,可促进桉树幼苗形态生长;红光∶蓝光=1∶4处理对植株叶绿素、干物质积累、可溶性糖积累较有利。【结论】单色蓝光、红光∶蓝光=4∶1处理可促进桉树生根诱导;单色红光、红光∶蓝光=1∶4处理对桉树组培苗株高、茎叶生长较有利,更有利于桉树组培苗的形态建成;红光∶蓝光=1∶4处理的桉树组培苗干物质量、光合色素、可溶性糖积累方面较为合适,但对植株形态建成各方面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苗龄对切花菊精云花芽分化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苗龄植株短日诱导后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进行观察及切花品质指标测定,研究苗龄对切花菊品种精云花芽分化及切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龄对切花菊精云花芽分化与品质有显著影响。苗龄越短花芽创始越迟,苗龄为0 d(定植当天短日处理)的植株从成花诱导到花芽创始需18 d,显著长于苗龄为28 d或以上植株成花诱导所需的4 d。苗龄越短,完成花芽分化所需的时间越长、花期越迟、切花品质越差。4 d是精云对成花诱导的最短反应时间,28 d是达到成熟的成花感受态的苗龄,但要获得高品质切花,苗龄要达到35 d以上才能进行成花诱导。  相似文献   

3.
以马铃薯品种转心乌为试验材料,研究纯蓝光、蓝光∶红光=1∶3、蓝光∶红光=1∶5、蓝光∶红光=1∶7和纯红光5种不同光谱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运用Logistic模型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进行拟合,分析比较了模型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红光可以有效促进马铃薯株高和茎粗的增加;马铃薯整株干物质和块茎干物质积累,依次为蓝光∶红光=1∶7蓝光∶红光=1∶5纯红光蓝光∶红光=1∶3纯蓝光;马铃薯整株和块茎干物质的积累遵循Logistic生长规律,呈明显的倒"S"形,结薯基本都在改变光周期之后;蓝光∶红光=1∶7处理干物质积累的增长持续时间(△t)和平均积累速度(V_(mean))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块茎干质量与根+茎+叶干质量的差值最大。综合分析认为,光谱成分的变化可以显著影响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蓝光∶红光=1∶7组合是马铃薯设施栽培条件下较适合光源。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新型照明光源—T5(28 W蓝光和红光)处理,日光灯为对照,对中国樱桃叶片再生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P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新型照明光源(蓝光、红光、蓝光∶红光=1∶2)对中国樱桃叶片再生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照明光源处理的组培苗各项形态指标与日光灯光照处理具有明显差异,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OD活性、MDA含量与日光灯光照处理差别不大。新型照明光源对中国樱桃叶片再生具有一定的有利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LED光源不同光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发光二极管((1ight-emitting diode,LED)光源,以白色荧光灯为对照,研究红光、蓝光、红蓝组合光(R/B=9∶1、8∶2,7∶3、6∶4、5∶5)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红蓝光处理下黄瓜幼苗生长不良,红蓝组合光处理的黄瓜幼苗在生长、色素合成较单一红蓝光有明显的优势.红光...  相似文献   

6.
植株营养生长天数对切花菊花芽分化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切花菊品种‘神马’短日处理时植株营养生长天数对其花芽分化及切花品质的影响,为高品质切花菊的生产提供指导。【方法】对通过分期扦插、分期定植获得的不同营养生长天数植株进行短日诱导,观察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测量品质指标。【结果】营养生长天数越少花芽起始越迟。营养生长天数为0 d(定植当天短日处理)的植株从成花诱导到花芽起始需18 d,显著长于成花诱导的最短反应时间4 d。植株营养生长天数越少,完成花芽分化所需的时间越长、花期越迟、切花品质越差。【结论】植株营养生长天数对切花菊‘神马’花芽分化与品质有显著影响。4 d是‘神马’对成花诱导的最短反应时间,21 d是‘神马’达到成熟的成花感受态的营养生长天数。要获得符合出口标准的高品质切花,植株营养生长天数要达到28 d以上才能进行成花诱导。  相似文献   

7.
21个切花菊品种的光周期与花期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切花菊的光周期和花期调控。[方法]比较了广州地区常见的21个切花菊品种(11个小菊品种和10个大菊品种)光周期反应。[结果]根据短日照至开花的周数(即光周期敏感性),切花小菊品种可分为6~10周菊;大菊品种可分为9~12周菊类。为达到切花菊的标准株高,推算不同品种秋冬季长日照灯控处理的天数在14~66 d不等。[结论]为广州地区切花菊的花期调控和延迟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京藏香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cv.Jingzangxiang)匍匐茎茎尖为试验材料,以LED白光为对照,研究了红光、蓝光、组合光(红∶蓝∶远红=1∶1∶1)不同LED光质对草莓茎尖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茎尖诱导分化阶段,丛生芽分化时间快慢依次为红光组合光白光蓝光;诱导分化率高低依次为组合光白光红光蓝光;增殖系数大小依次为组合光白光红光蓝光;生根率高低依次为组合光白光蓝光红光,植株生长势强弱依次为组合光白光红光蓝光。综合而言,LED组合光质有利于草莓茎尖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植物工厂中不同光质对生菜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选用5种不同红蓝光配比的LED光质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红光∶蓝光=3∶2的光质配比下生菜叶片数、株高、茎粗、主根长、叶面积、植株干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均最大,有利于生菜的营养生长;红光∶蓝光=1∶1与红光∶蓝光=3∶2的光质配比下植株鲜重和壮苗指数均较大,且差异不显著;红光∶蓝光=3∶2的光质配比有利于生菜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的增加,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综合各指标表明,红光∶蓝光=3∶2是适于植物工厂生菜育苗的光质配比。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马斯特’康乃馨组培苗为试材,以荧光灯为对照(CK),采用LED为光源,研究红光、蓝光和不同红蓝复合光处理下,光质对康乃馨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康乃馨组培苗的株高最高在红光处理下最高,蓝光处理下最低,红蓝1∶3的株高明显高于荧光对照处理;单色光处理下根数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蓝光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蓝光能增加康乃馨组培苗光合色素的含量;复合光质处理和对照荧光灯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3)红蓝3∶1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蓝光处理下蔗糖含量最高;红蓝1∶3处理下,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最低;红光下可溶性蛋白最高。LED光源的的光质组合可以作为康乃馨组培苗育苗的光质。  相似文献   

11.
以不结球白菜和番茄幼苗为材料,利用LED精量调制光源,设黄光(Y)、绿光(G)、红光(R)、蓝光(B)和红蓝组合光(R∶B=6∶1)5个LED光处理,以日光色镝灯为对照,探讨了不同LED光源对植株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红蓝光对番茄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LED处理下不结球白菜体内GA3含量最高;红蓝光6∶1 LED处理下不结球白菜ABA,IAA和ZR含量最高。番茄幼苗IAA含量在绿光LED处理下最高,GA3含量在蓝光LED处理下最高,ABA和ZR含量在红蓝光6∶1 LED处理下含量最高。通过研究不同密度红蓝光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发现,不同红蓝光密度下,番茄叶片IAA,GA3和ZR含量随着光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ABA含量与光密度的大小成反比。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质对黄瓜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ED光源,研究了白光、蓝光、红光和红蓝(1∶1)组合光对干旱逆境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植株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开度、活性氧累积、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处理相比,红光可以降低植株气孔开度、蒸腾速率和失水率,并能增加抗氧化酶SOD、CAT和G-PDO活性,降低活性氧的累积,但红光不利于正常浇水条件下黄瓜植株的光合作用;蓝光则促进气孔开放和蒸腾速率,不利于植株保水。因此,在设施生产中适当补给红光有利于黄瓜幼苗抗旱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红肉火龙果‘紫蜜龙’为试验材料,设蓝光与红光比例分别为1∶8、1∶6、1∶4、1∶3、1∶2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为实验处理,白光LED作对照进行补光(CK),光源分置在50 cm和70 cm这2个高度;同时设置不补光对照(CK_0)。通过比较不同处理间的花芽分化、物候期、果实品质,筛选出能够促进春季提前现蕾、增加花芽数量及提高果实品质的最佳补光方案。结果表明:补光处理分化的花芽数量比不补光多;蓝光与红光比例1∶4、光源高度50 cm的组合,花芽分化数量最多,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单产达到了2.236 kg/株;蓝光与红光比例1∶2、光源高度50 cm的组合,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最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甜菊和秋菊都是多年生菊科短日照植物,但是这两种植物的成花对光周期反应类型及光周期诱导条件习性等有所不同,其光周期诱导效果也不同。甜菊成花对光周期反应属花发端要求SD条件,而花发育要求中日照条件的类型。甜菊对诱导光周期的反应敏感,但对温度要求却不严格。因此,甜菊在1~10天SD处理均可提早诱导成花,其中7月中下旬10天SD处理的植株诱导成花效果最佳。秋菊成花对光周期反应属于花发端和花发育均要求SD条件的类型,而且秋菊成花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严格。秋菊光周期诱导在7月中下旬15天左右SD处理,现蕾开花效果最佳。二年生LDP月见草成花对光周期反应比对春化作用反应敏感。月见草成花对光周期的反应属于花发端严格要求LD条件,而花发育要求中日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碧玉兰组培苗增殖的影响,探索碧玉兰组培苗增殖阶段的最适宜光源。[方法]以野生碧玉兰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光源单色红光、蓝光、绿光及白光不同光质配比7种组合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对碧玉兰组培苗的增殖指标进行差异比较研究。[结果]LED白光(W)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最高,为21.4株/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LED复合光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较高。对照荧光灯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较低,为14.1株/瓶,其次为单色红光(R),增殖量为12.8株/瓶。单色蓝光(B)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最低,为11.9株/瓶。LED白光(W)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是单色蓝光(B)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的1.798倍,是单色红光(R)处理组培苗增殖率的1.672倍,是对照荧光灯(CK)处理组培苗增殖率的1.518倍。[结论]LED白光(W)是碧玉兰组培苗增殖阶段的最佳光源。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黄瓜(Cucumis sativus L.)育苗质量,研究了光质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以日光灯(白光)为对照,研究了LED红光(R)、蓝光(B)和红蓝复合光(RB,R∶B=1∶1)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复合光提高了黄瓜幼苗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红光和蓝光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红光提高了黄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蓝光和红蓝复合光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蓝光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维生素C含量,而红光和红蓝复合光降低了维生素C含量;红蓝复合光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红光、蓝光和红蓝复合光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相似文献   

17.
补光灯类型对设施草莓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补光灯对草莓植株光合特性、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草莓设施栽培补光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红颜草莓’为供试材料,在温室大棚进行草莓补光试验,共设5个类型的补光灯处理,分别为激光生长灯(T1)、红蓝光配比为4.9∶1的LED灯(T2)、红光荧光灯(T3)、红蓝光配比为3∶1的LED灯(T4)和高压钠灯(T5),以不补光为对照,测定不同补光灯处理下草莓植株的光合参数、形态指标及草莓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结果】红蓝光配比为4.9∶1的LED灯和红光荧光灯更有利于提高草莓植株的光合参数,红光荧光灯下草莓植株的营养生长最旺盛,但最终产量并不高;红蓝光配比为4.9∶1和3∶1的LED灯以及高压钠灯对促进草莓提前成熟的效果最好,果实单果质量和最终产量也以红蓝光配比为4.9∶1和3∶1的LED灯下最高;高压钠灯处理下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果实VC含量在红蓝光配比为3∶1的LED灯下最大。【结论】红蓝光配比为4.9∶1的LED灯最有利于促进草莓植株的光合和生长,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综合考虑认为,红蓝光配比为4.9∶1的LED灯可作为冬春季节寡日照地区大棚草莓较好的补光光源。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在同等光强条件下研究LED不同光质对虎雪兰组培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植物生产类LED光源的参数设置和系统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RBW(红∶蓝∶白=6∶1∶1)处理下虎雪兰组培苗整株干重最大,为0.0982g;对照组W1(白色荧光灯)根部干重最低,为0.0823g。(2)RBG(红∶蓝∶绿=4∶2∶1)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分别为0.4380,0.1590, 0.0910g,利于虎雪兰中上述3种色素的合成。(3)B(单色蓝光)处理下叶片淀粉粒积累最少,为0.0622g,而其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却是最高的,分别为140.9971, 5.0014μg/g;而R(单色红光)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低,分别为99.4557, 2.7269μg/g。综合比较其中RBG处理下虎雪兰组培苗长势最好,而R和B处理下长势相对较差,光质对虎雪兰幼苗生长代谢中的影响比较明显,LED光照系统可以替代荧光灯成为虎雪兰幼苗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该文研究新型光源LED辐射的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培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菊花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s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625±20)nm]、蓝光[(460±20)nm]、远红光[(730±20)nm]和绿光[(530±20)nm],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荧光灯作为对照,对组培苗形态、生根,色素含量,碳氮代谢及抗氧化酶系活性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菊花组培苗在红光下徒长,能效最大。蓝光下矮壮,根系活力最大,复合LEDs光质下,组培苗形态正常。RBG处理的菊花组培苗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蓝光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单频红光处理的菊花叶片淀粉含量最高,RBG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LEDs光质处理的叶片C/N比高于荧光灯。【结论】LEDs光源系统将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ED光源研究了不同单色光质及其组合(红光、蓝光、红光∶蓝光=10∶1)对叶用莴苣不同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叶片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ED光源光质处理对叶用莴苣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不同单色光质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效果不同,各种光质间存在差异性.各光质处理下不同品种种子发芽率与荧光灯(CK)没有显著差异,但LED-R提高了种子的发芽活力,LED-B提高了种子发芽指数,单色光质处理下‘奶油生菜’的胚根长度均比对照增加.荧光灯有利于增强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蓝光下超氧化物氧化酶(SOD)活性最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低.同一光质下品种间各生长指标和酶活性有差异,光质对‘奶油生菜’在设施弱光环境下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