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吉林省大豆单产动态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及时、准确地进行大豆产量预报,给相关部门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吉林省粮食安全,利用吉林省1980-2016年大豆产量、生育期、逐日气象数据,基于大豆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最适温度、上限温度、下限温度、需水量、需光性等),构建大豆生长季逐旬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与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7-8月逐旬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吉林省大豆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各时段建立的产量预报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有效性检验,能够客观反映大豆生长期内气象要素状况;各预报模型的历史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均大于85.0%,均方根误差小于20.0%;历史回代拟合的气象产量与实际气象产量在年际变化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相关性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在1981-2014共34年中各旬单产趋势预报准确的年份均在24年以上。各时段预报模型对2015-2016年的外推预报准确率分别在92.0%和81.4%以上,趋势预报不稳定,可能与模型没有考虑灾害影响有关。总体上,构建的产量预报模型可为吉林省大豆产量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开展作物发育期及产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81-2012年大豆生长季 气象数据和发育期资料,结合生理指标,构建大豆气候适宜度模型,建立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发育期预报模型及以 旬为步长的产量预报模型,并应用2013-2015年资料进行预报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的大豆各发育期持续天数预 报模型均通过0.01极显著水平,准确率除鼓粒—成熟期稍低外,其余均在90%以上,模型预报精度较高;产量动态 预报模型大部分时段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法的10个代表站预报平均准确率为87.6%。文章基于气 候适宜度法建立的发育期及产量预报模型均能满足业务服务的需求,可供其他大豆主产区的发育期及产量预报方 法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分条件下大豆干物重增长的数学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物质的积累是作物净光合作用的重要标志,是最终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对于某一特定作物品种来说,干物质积累水平主要由环境条件所决定。水分消耗作为大豆最重要的生命过程、生育期内水分供应条件的好坏,必将影响大豆生产力水平的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方法,通过对不同生育期的灌水处理,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大豆干物质重增长的不同动态,它们都表现为S型无动差曲线变化趋势。通过求取五种水分条件下干物重增长数学模型的参数,分别建立了它们的数学模型,从而定量地揭示了大豆干物质积累与水分条件的关系。 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到不同水分条件下干物重最大增长率的出现时间分别为88天、93天、95天、96天、96天。所对应的干物质日增量极大值为15.71、11.28、10.12、9.72和8.92克/m~2·日。 通过不同水分条件对植株产量的影响的分析,看到大豆营养生长阶段水分保证的重要性。但增长效率即每单位水量增加的值株产量则以花荚期为最高,每10毫米水量可增产2.0%。  相似文献   

4.
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受进口大豆的冲击,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着严重挑战.为了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每年能准确地进行大豆产量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豆不同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综合聚类指标选择气象相似年型,再根据相似年的产量变化确定预报年的产量气象影响指数,建立全国大豆单产动态预报模型.通过对1995-2004年大豆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5月31日、6月30日、7月31日、8月31日和9月30日大豆产量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7.0%、93.8%、94.9%、93.7%、95.1%,实现了大豆产量的连续、动态、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5.
气象因子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60—1981年(1969年除外)21年间的吉林省农科院大豆产量资料和怀德县气象站的气象资料;1967—1977年11年间梨树县梨树公社八里三队的大豆产量资料和相应的梨树县八年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相对确定影响怀德县高肥力条件下和梨树县中等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的主要气候因素和关键时期。建立大豆产量—气象模式,为预报大豆产量,为制定大豆高产的农业措施和气候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农业气象试验站产量资料和发育期资料,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根据历史相邻两年关键气象因子变化引起大豆产量的丰欠指数,建立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并在已建立预报模型的基础上,以Visual Basic 6.0为计算机语言开发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动态预报系统。结果表明:经2011-2013年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检验,5个代表站81%的大豆预报结果丰欠趋势与实际趋势表现一致,单产预报准确率总体较好,越接近大豆成熟,预报准确率越高;经2016年业务运行,预报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对黑龙江省主产区大豆产量的动态预报。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所1986~1993年的玉米丰歉定位试验结果初步分析得出:当地5~9月的气象因素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其中,6月下旬的气象因素决定营养器官的干物质,8月上旬的温度决定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玉米干物质在拔节后对产量的贡献大于拔节前,尤其7月上旬的干物质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此时的干物质可作为年成预测的依据.根据气象因素分布与产量建立三个最优数学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产量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我所1986~1993年的玉米丰歉定位试验结果初步分析得出:当地5~9月的气象因素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其中,6月下旬的气象因素决定营养器官的干物质,8月上旬的温度决定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玉米干物质在拔节后对产量的贡献大于拔节前,尤其7月上旬的干物质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此时的干物质可作为年成预测的依据.根据气象因素分布与产量建立三个最优数学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产量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9.
将烤烟实际产量分离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根据1997~2011年白河县气象资料和烤烟产量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建立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回归模型,最终建立产量回归模型:Y=-89 321.903+43.455T+41.972x1+48.276x2.并对历年产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精度最高为100%,最低为92%,平均精度为97%.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实用性,可作为白河烤烟产量预报的有效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水钾耦合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盆栽条件下,分别在大豆的营养生长期(V2-R1)、开花期(R1-R3)、结荚期(R3-R5)三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水分调控,研究不同供钾水平下水分状况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黑龙汪省大豆生产提出更好的栽培管理措施,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水分对干物质积累及根冠比的影响大于钾肥,水多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但根冠比随水分的增加而减小;钾肥对干物质积累及根冠比的影响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干物质的增加而提高,但过高的生物量,反而不利于产量的形成.营养生长期(V2-R1)控水下大豆的产量效应是钾肥》水分》水钾互作,而花期(R1-R3)、结荚期(R3-R5)控水下,大豆产量的变异主要是由水分引起的,水钾互作只引起极小的一部分,而钾肥几乎没有任何效应.大豆对水分较为敏感的时期是开花期和结荚期,各时期敏感程度表现为结荚期》花期》营养生长期;同一生育时期控水下水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要高于钾肥;旱涝都将影响大豆籽粒产量的形成,但干旱引起的减产程度要大于涝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