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产科技情报》1976,(11):37-39
海蜇是海洋中常见的食用大型浮游生物,热带、温带海近陆阶区,都有它的踪迹。我国的黄渤海、东海、南海都有海蜇分布,沿岸广大渔民对海蜇的生产和加工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沿岸渔民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海蜇捕捞和加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浙江温洲和舟山,江苏的连云港和东台、辽宁的营口等地在生产和加工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彩鲫是一种观赏鱼类,在日本和我国都有养殖,对其起源性状遗传和良种选育的已有研究报道,但是西北地区彩卿的养殖,尤其是对于彩鲫人工繁殖方面的报道很少。自2006年至今,塔里木大学对彩鲫室内人工繁殖方面进行了有关的研究,现将人工繁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5年以来,我国先后引进了四艘远洋拖网加工作业船,从而使我国也加入了世界远洋渔业的行列,两年来的经历表明,我们中国远洋渔业船队有能力和世界渔业发达国家在北太平洋并驾齐驱,这不仅表现在航海,捕捞,轮机,加工和经营管理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船舶电气设备的管理上。本文将自己对“开创”轮电气设备情况的点滴积累作一些介绍,以供关心这方面情况的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报导江西省赣江鲥鱼产卵场江段鲥鱼生殖群体生物学的测定和解剖,并描述其形态特征和性腺发育成熟等情况。鲥鱼[Macrura reevsii(Richardson)]属鲱形目、鲱科、鲥属、为溯河性鱼类,每年一度由海入江进行生殖洄游,在长江形成渔讯。长江鲥鱼产量1974年曾达157.5万公斤,由于近十多年来工业排污和水利设施以及围湖造田、酷渔滥捕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鲥鱼产量每况愈下,到1986年止,长江鲥鱼捕获量只有1万公斤。赣江鲥鱼产量也由历史上最高产量12328公斤降到1986年的249.5公斤。关于鲥鱼生物学方面的调查测定,前人巳有过研究,见参考文献(1)、(2)、(3)、(4),但上述的测定与描述仅在生态因子,自然繁殖及人工繁殖方面的探索,而在生物学方面的测定尚无完整的描述和统计。到1971年以后鲥鱼攻关小组的方向还在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方面的研究,由于受财力、人力、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有关基础理论方面研究得较少,所以至今仍在探索之中。1986年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根据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下达的课题精神,在进行鲥鱼人工繁殖试验的同时,有目的地对亲鲥生殖群体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材料进行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这次共测定试验材料192尾,旨在取得更有代表性的数据,以便对鲥鱼有一个较全面、完整的描述。同时,本文还对赣江鲥鱼产卵场亲鲥的生长发育历年来的变化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SL-2动物蛋白代替秘鲁鱼粉配制的鲤鱼配合饲料,在养殖效果方面接近粉配制的饲料,而在经济效益方面却有十分明显优势;本试验提出的配合饲料配方和添加剂具有较好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6.
鱼类化学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世英 《水产学报》1988,12(1):81-86
国外诱变育种工作始于1927年。Muller(1927)和Stad1er(1928)发现用X射线辐照,可以提高动植物的突变频率。1943年Auerbaeh和Robson在果蝇研究中发现了第一个化学诱变剂——芥子气,这又为诱变的研究揭开新的一页。目前已知有突变活性的化合物达数百种,并每年都在增加着。我国诱变育种始于1958年,廿多年来,用诱变方法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或品系),在数量和推广面积方面都已超过外国,成绩巨大。但在动物方面还很少应用,在家蚕、鱼类上的试验表明,仍有应用前景。鱼类化学诱变国内刚开始研究,国外则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对象主要为鲤、鲢、鳙、淡水鲑、高白鲑和胭脂鱼等,不论在诱变方法和实践成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国外鱼类化学诱变研究概况、进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7.
海峡西岸连江水产品加工基地积极稳步推进基地各项建设,在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项目融资诸方面都取得可喜进展,基地面貌初具端倪,今年底前可望有4家加工企业试投产。  相似文献   

8.
随着冷水性鱼类养殖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需求,对除虹鳟以外的其它冷水性鱼类新品种的养殖需求与日俱增,金鳟作为一个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新品种,不仅在鱼类育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而且在养殖生产方面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金鳟(Oncorhycbus mykiss)为虹鳟的变种,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洋贝类养殖的发展,水域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这些年来,贝类养殖经常发生大批死亡,作者参阅了有关文献,并根据自己在贝类病害和死亡方面所做的一些调查与积累的一些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止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广东地区有很多生物的生活习性、生理周期、繁殖习性与我国除广西以外的其它地区都有很大区别,不但不同于长江以北地区,与长江以南的近邻湖南、江西也有差异。在鱼类繁殖方面,差异有时表现在节气提早,有时不仅仅如此,一一些北方的物种,至今还不能成功地在广东繁殖成功。金鱼繁殖方面,广东地区存在不仅仅是节气的差异,下面就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前  陆庆章  赵曦 《畜禽业》2005,(8):36-38
在人工授精整个过程中,输精和其它环节相比看起来是最简单的操作,其实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最难,指的是人们对猪的生殖生理方面的规律还有很多方面仍不清楚,因而输精时间的选择都以经验为主。在生产中,因为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或者各场使用的人工授精的工具不尽相同,造成的一些问题难以形成共识。如怎样确定母猪排卵的准确时间,一次输精需要多少有授精力的精子,怎样评价精子是否有授精能力,使用不同的输精器材和消耗品的效益与成本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冬季生态条件及鱼类生理状态的特殊性,鱼类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由一方面的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3.
河蟹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起渤海,南至东海及其内陆通海水系都有它的存在,由于河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其养殖规模发展很快,那么如何运输河蟹即经济又有高的成活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笔者就近年来在河蟹运输方面的几点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王前 《畜禽业》2005,(10):12-13
从所周知,人工授精有两面性,应用得好,对猪的品种改良有很大的贡献,并可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若应用的不好,不仅不会创造效益,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灾难。笔者在2004年走访了广东、广西,江西和福建等省区的40多个猪场,发现开展人工授精的猪场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猪场存在的问题多,并较严重。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是操作技术方面的问题,二是设备和设施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渔业物联网的发展契机 传统的养殖方式在生产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鳝池的建造与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本文提出鳝池建造的五个原则,从面积,形状,水口,鱼巢,食台和泥层等方面总结了黄鳝有土养殖池,无土养殖池和混合型养殖池的建造技术,还从脱碱,清池和水草投放等三方面概括了鳝池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赵志邈 《齐鲁渔业》2008,25(10):39-40
贻贝俗称鲜淡菜,是我国沿海产量较大的海产品,其肉营养价值较高,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且售价较低,故深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其体内含酶量和含水量较高,收获后特别容易腐败变质,加之壳体相对较大,使得它在运输、加工和经济价值等方面都受到了制约。因此,对其进行加工工艺和利用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综观以往的贻贝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内陆水产》2001,26(4):23-24
有人认为“健康养殖等于不用药”。水域环境,尤其是集约化养殖环境是病原体滋生的场所,河蟹无时无刻不受着病原体的侵袭,我们提倡健康养殖,除了改善养殖环境之外,合理、安全地用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1 安全用药的概念 安全用药,就是要从药物、病原、环境、河蟹本身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因素考虑,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效果地使用药物。具体来说,要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 ( 1)认识河蟹疾病及其特征,对症用药 目前已发现的河蟹疾病有数十种,致病体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没有一种药物,能治疗所有的河蟹疾病,也没有一种药可…  相似文献   

19.
珠海市水产供销总公司是1953年成立的老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政策,勇于开拓,在企业内部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在生产经营和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使企业面貌发生了巨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胡长伟  刘志礼 《水产科学》2007,26(8):475-477
单细胞海洋微藻是人类正在开发的具有极大应用价值的生物资源,在微藻代谢产生的诸多化合物中,二十碳五烯酸(EPA,20:5n-3)尤其引起人们的关注。EPA在预防和治疗人类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炎症性疾病)方面有显著作用,而且还能起到延缓衰老的生理作用。如今EPA的唯一商业来源是深海鱼油,但由于味道、气味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这种资源不尽人意。此外,鱼油中大量的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使得EPA的提纯更为复杂,导致纯品的价格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