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云南云秃蝗[Yunnanacris yunnaneus(Ramme)]是中国特有种,为了解云南云秃蝗不同地理种群的染色体特征。【方法】采用常规的液氮冰冻压片法和BSG显带法对云南云秃蝗3个地理种群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云南云秃蝗3个地理种群的染色体数目都为2n(♂)=21;染色体类型多样,具有端、近端、中及亚中着丝粒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均为XO型。染色体分组形式基本是3~4对大型、3~6对中型、1~3对小型染色体,性染色体X属大型染色体。C带分析显示:云南云秃蝗C带带型简单,仅具有着丝粒带和端带,但带纹数量在3个种群间具有差异,最多的有21条;种的平均异染色质含量为20.99%。【结论】3个种群在染色体C带核型和外部形态两个方面差异显著,结果对进一步研究云南云秃蝗种群分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蝗为我国特有种,为了解云南蝗不同地理种群的染色体特征,采用常规的液氮冰冻压片法和BSG显带法对云南蝗2个地理种群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蝗2个地理种群的染色体数目都为2n(♂)=19,染色体臂指数NF=19;染色体类型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均为XO型;染色体组式为3L+6M+X,缺小型染色体,性染色体X属大型染色体,相对长度位居第1。昆明西山猫儿箐种群C带带型单一,每条染色体仅具有着丝粒带,染色体组异染色质总含量为10.67%;昆明东川拖布卡种群具有着丝粒带和端带,带纹条数较多,除10条着丝粒带外还具有8条端带,异染色质总含量明显高于前者,为29.53%。结合两者在外部形态上的差异,建议可将其视为2个不同的地理亚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拟棒角蝗Gomphocerippus rufus(Linnaeus)的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方法]采用野外活体处理,染色体常规制片法制片;利用BSG法进行C带显带处理,显微摄影后,测量染色体和C带带纹的相对长度,计算每条染色体异染色质的含量。[结果]红拟棒角蝗的染色体数目为2n(♂)=21,染色体臂数NF=27。性别决定机制为XO型。染色体组式为4L+4M+2S+X。L1、L2、L3属于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的都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仅具有着丝粒C带带纹,无其他带型。异染色质在整个染色体组中的总含量为19.71%。[结论]为槌角蝗科昆虫的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分类学研究提供染色体及其显带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斑腿蝗科两种短翅蝗虫,昆明拟凹背蝗和绿胫舟形蝗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n(♂)=23,全部是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XO型,性染色体X属于大型染色体,相对长度位居第一.研究结果表明:昆明拟凹背蝗的染色体C带共28条,除着丝粒带之外,其余5条为端带,分别出现于L2,M5,M7,M8和S11.两种短翅蝗虫的减数分裂染色体交叉频率以1位点和2位点的交叉居多.  相似文献   

5.
红缘短鼻蝗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蝗总科:癞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缘短鼻蝗的染色体C带核型。[方法]利用BSG法进行显带处理,显微摄影后,测量染色体和C带带纹的相对长度,计算每条染色体异染色质的含量。[结果]红缘短鼻蝗的染色体组成为2n♂=19,性别决定机制是XO型,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且仅具有着丝粒C带带纹。此外,异染色质在染色体组中的总含量为16.40%。[结论]该研究为癞蝗的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分类学提供了染色体及其显带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辽宁雏蝗(Chorthippus liaoningensis Zheng)3个不同地理种群(长白山种群、敦化种群、漠河种群)的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方法]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制片,使用BSG法处理染色体C带显带。[结果]辽宁雏蝗3个不同地理种群具有相同性别决定机制XO型,相同染色体数目2n(♂)=17,NF=23。3个地理种群染色体组式相似,染色体核型相同都为"1C"核型。在C带带型方面,3个地理种群的C带带型都比较单一,都仅具有着丝粒带。在异染色质总含量方面三者存在着差异。[结论]基于3个地理种群染色体核型及C带带型的特点,说明3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辽宁雏蝗为同一种,但因为地理位置不同,同种内不同地理种群染色体C带带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分析研究分布在广西的负蝗属Atractomropha Saussure两个种短额负蝗Afractomropha sinensisl.Bolivar和柳枝负蝗Atractomropha psittacina(De Haan)核型和C带带型。结果表明,在染色体组式、性染色体、异染色质含量和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他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但在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着丝粒类型和着丝粒C带等方面有着相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网翅蝗科的隆额网翅蝗(Arcyptera coreana Shiraki)、宽翅曲背蝗[Para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Ikonnikov)]及斑翅蝗科的赤翅蝗(Celes skalozubovi Adelung)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Pall.)]4种具有鸣叫行为的蝗虫进行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4种蝗虫性别决定机制为XO型,网翅蝗科2种蝗虫染色体数目:2n(♂)=20+XO=21。斑翅蝗科2种蝗虫染色体数目:2n(♂)=22+XO=23。4种直翅目鸣虫的染色体核型在较高的分类阶元中彼此间存在较为稳定的差异性;同科的蝗虫体现较近的亲缘关系,染色体核型存在较大的共性(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组式相同),然而在同一科下的不同属蝗虫间,染色体绝对长度及相对长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科间蝗虫的染色体组式、染色体绝对长度及相对长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蝗虫染色体的核型可用作科间、属间分类的依据。4种鸣虫染色体核型的相似性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一致。  相似文献   

9.
西藏拟溞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对采自西藏北部的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拟溞染色体数目为2n=24,其中6条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8条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总臂数NF=30,核型公式为2N=6M 18T。将此结果与裸腹溞属和溞属几个种类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并根据西藏拟溞染色体核型特点,对其进化地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大额牛与云南黄牛杂交公牛的染色体标本,对大额牛与云南黄牛杂交公牛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额牛与云南黄牛杂交公牛染色体数目2n=59,其中2×28+1条常染色体中,t即2+28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2×27+1+1条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中,X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一条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大额牛与云南黄牛杂交公牛染色体数目2n=59,核型为:59,-2,-28,+t(2∶28),XY。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槌角蝗科(Gomphoceridae)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 sibiricus(L.)]、网翅蝗科(Arcypterinae)大兴安岭异爪蝗(Euchorthippus dahinganlingensis Zhang et Ren)和斑翅蝗科(Oedipodidae)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Pall.)]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蝗、大兴安岭异爪蝗和鼓翅皱膝蝗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18+XO=19,2n(♂)=16+XO=17,2n(♂)=22+XO=23。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金定鸭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金定鸭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为78,染色体基本臂数为84(♂)或83(♀),1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号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具有明显的短臂,属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常染色体和W性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Z为4号,W为7~8号。②金定鸭的G带带型,前10对大染色体可分为131条带。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分析了两种家鸭(建昌鸭和北京鸭)和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的核型及G带带型。结果表明,三种鸭的核型相似。染色体数目2n=80(♂、♀)染色体基本臂数为86(♂)或85(♀)。性染色体为ZZ(♂)/ZW(♀)型。1号和2号染色体分别属亚中部(sm)和中部(m)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4号)属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具有明显的短臂。W染色体(大小相当于7-9号)和其余常染色体均属端着丝粒染色体。三种鸭的染色体G带带型显示出很大的同源性。本试验结果从核分类学角度说明了,在起源上家鸭与绿头鸭的亲缘关系密切,绿头鸭很可能是家鸭的祖先。  相似文献   

14.
采用RPMI l640全培养基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Linnaeus)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空气干燥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梭鲈染色体数目为48条,包括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2条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24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对和随体。梭鲈核型公式为2n=48,2m+10sm+12st+24t,其染色体总臂数(NF)为60。  相似文献   

15.
华南野猪的核型及其与家猪的进化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丛林的华南野猪(Sus scrofa chirodentus)的染色体组型、G-带、C-带和核仁形成区(NOR)。其结果显示,华南野猪的染色体数目2n=38。与过去报道的欧洲野猪和中亚及远东地区的亚洲野猪各亚种(2n=36)比较,少1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而多2对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形态和G-带带型均与过去报道的家猪相同;C-带1号、13—18号染色体着丝粒区结构异染色质显示深染,其余双臂染色体(2—12号和X)着丝粒区均浅染;核仁形成区(NOR)亦定位于8号和10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处,惟8号染色体有的细胞仅出现一个具有活性的NOR。本研究结果表明,华南野猪与欧洲和中亚、远东地区野猪亚种的核型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与家猪完全一致。这揭示了华南野猪与家猪在起源和进化方面存在着极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根据核型进化理论,华南野猪很可能是现代家猪的原始祖先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兴义矮脚鸡染色体核型及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兴义矮脚鸡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兴义矮脚鸡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78,前10对为大型染色体,后29对为微小染色体.染色体形态,1、9号染色体及Z、W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2、4、7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sm)染色体;3、6、8、10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兴义矮脚鸡中期G-带带型分为34个区包括165条深浅带.  相似文献   

17.
锡金海棠Giemsa C带诱导及带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锡金海棠 ( Malussikkimensis)的 Giemsa C带的诱导技术改进及带型分析表明 ,其带型公式为 2 n=3 4 =3 CIT 1 CI T 1 CIT 2 CI T 1 IT 3 CT 4T 6CI 7C 4I 2 ,主要特征以着丝粒带 ( C)为主 ,依次是中间带 ( I)和端带 ( T)第 9号染色体无带 ,2 ,3和 1 7号染色体带纹呈杂合态 ,Giemsa C带的异染色质含量为 3 2 .62 %。本文还介绍了获得木本植物小染色体 Giemsa C带的技术关键是带纹处理前的高温 ( 90℃~ 1 0 0℃ )处理。此外还探讨了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卢氏绿壳蛋鸡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方法】采用骨髓法制备卢氏绿壳蛋鸡染色体标本片,染色后对其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分析。【结果】卢氏绿壳蛋鸡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78,该鸡种的核型中有10对大染色体和29对微小染色体,且微小染色体基本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公鸡染色体核型由38对常染色体和1对同配型性染色体ZZ组成,母鸡由38对常染色体和1对异配型性染色体ZW组成。1、2号和Z、W均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4号和7号均为亚中央着丝粒(sm)染色体,3、6、8、9、10号均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前10对大染色体(包括Z、W染色体)的G带共可分为32个区,118条带。【结论】卢氏绿壳蛋鸡的染色体数目为:2n=78,公鸡核型78,ZZ;母鸡核型78,ZW。卢氏绿壳蛋鸡与其他品种鸡的G带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草海鲫鱼核型组成特征,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直接制作肾细胞染色体标本,对35尾草海的鲫鱼染色体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海鲫鱼的肾细胞染色体组由150条基本染色体和若干小的超数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型按着丝粒位置可分为4组:11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8对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11对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以及20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并且每个染色体组都可进行三三配对,即为三条同源染色体。草海中存在三倍体种群的鲫鱼,且该种群鲫鱼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其核型公式为3n=33m+24sm+33st+60t,其染色体臂数为NF=207。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青山羊的核型、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Nots),结果表明:青山羊二倍体染色体2n=60,常染色体与X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显示G—带阳性带纹124条,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显示阳性C—带。Nor_5是分布于N01号、2号、4号、5号、22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