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为评价内生真菌D202的生防价值以及生理学特性.[方法]通过对峙培养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抑菌实验,测定生防内生真菌D202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作用,并且对其生理学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拮抗试验中D202对丝核菌的抑制率为67.25%,相对抑制效果为3.54,其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丝核菌的抑制率为72.35%,菌株D202及其代谢产物可有效抑制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内生菌株D202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在温度为25℃、培养基pH为7时菌落生长最好.[结论]筛选得到的生防内生菌D202具有开发生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生防制剂,采用对峙培养法、含药培养基法和显微观察法,测定生防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T6及其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活性,初步探究长枝木霉菌株T6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株T6对立枯丝核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5 d时菌株T6不仅对立枯丝核菌营养生长抑制率为66.50%,而且对其菌丝具有明显重寄生作用。菌株T6发酵液及其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营养生长也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培养4 d时其对立枯丝核菌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2.29%和71.91%。因此,长枝木霉菌株T6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主要通过对病原菌的重寄生作用及其代谢产物发挥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高产抗生素木霉菌株,利用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木霉菌代谢产物作为选择压力,通过紫外线诱变,以立枯丝核菌作为指示菌,结合平板对峙法、发酵产物平板活性测定法,筛选高产抗生素木霉菌株.经初筛、复筛共得到6株对立枯丝核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突变株,进一步对突变株的发酵液进行活性测定,选育出了两株遗传稳定的高产抗生素木霉突变株TD103-UV-4和TD103-UV-13,生长速度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86倍和1.95倍,发酵产物抑菌活性明显提高.其中菌株TD103-UV-4发酵液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在80%以上,并且对灰葡萄孢菌等植物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产抗生素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7.1%.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生防绿色木霉菌M1M2,研究了木霉菌菌株M1M2的最适培养基、温度、光照、pH及其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并采用平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其对6种病原菌的抑菌率。结果表明:M1M2最适培养基为糖浆培养基,最适生长和产孢条件为温度25~30℃,pH 5,24h全光照,其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对向日葵黄萎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抑菌率为100%。  相似文献   

5.
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等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拮抗菌发酵液、皿内竞争及紫外线照射菌株代谢产物等方法,研究了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西瓜枯萎病、棉花枯萎病及黄瓜枯萎病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4种病原真菌在含有不同拮抗菌发酵液的平板上生长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说明供试拮抗菌对4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36株供试拮抗菌对辣椒疫霉、西瓜枯萎菌、黄瓜枯萎菌和棉花枯萎菌有抑制效果的菌株数分别为30(占83.3%),27(占75%),24(占66.7%)和26(占72.2%)株。(2)36株供试拮抗菌中,与辣椒疫霉、黄瓜枯萎菌、棉花枯萎菌及西瓜枯萎菌具有竞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分别有19(52.7%),10(27.8%),6(16.8%)和11(30.6%)株。(3)菌株95W06,64G12,87W14,63G06,03GY022,31-4G02,28G14及10G27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代谢产物经紫外线照射后,均失去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表明此8株拮抗菌的代谢产物活性成分不稳定。(4)利用拮抗菌与病原菌的竞争抑制试验,可以从大量拮抗性菌株中快速筛选出有实际防效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6.
高效木霉菌株筛选及对针叶苗木立枯病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8株木霉分别与苗木立枯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木霉非挥发性和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应用高效菌株T-C14和T-43及其组合对针叶苗木(落叶松、红松和云杉)立枯病进行室外防治试验,并测定了木霉的促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对峙培养及发酵液抑菌试验中,各菌株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2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中,T-28和T-19对立枯丝核菌和腐皮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61.57%和57.31%;T-43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79.41%和77.64%,可以强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并具有热稳定性.用木霉菌剂对针叶苗木进行灌根处理,对3种针叶苗木立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孢子菌剂好于液体菌剂,对落叶松、红松和云杉立枯病防治效果最高分别为88.60%、83.87%和88.63%;促生方面,液体菌剂好于孢子菌剂.  相似文献   

7.
拮抗放线菌ZZ-9菌株发酵液的抑菌谱及稳定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拮抗放线菌ZZ-9(Streptomyces rochei)菌株发酵液的抑菌谱,并明确传代培养、温度、光照、pH及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对发酵液稳定性的影响。以1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液的抑菌谱,并以苹果树腐烂病菌(Cytosporasp.)为指示菌,测定不同条件下发酵液的稳定性。抑菌谱结果表明:ZZ-9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的15种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立枯丝核菌抑制效果最好,生长抑制率可达96%以上,且效果持久;而对苹果轮纹病菌、蚕豆褐斑病菌、月季叶霉病菌等抑制效果较差,抑制率在27%以下。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传接6代时,活性稳定,从第7代开始菌株活性下降显著;发酵液耐高温,对强酸强碱处理、可见光及紫外线照射均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在4℃及室温(20~25℃)下可贮藏至少30d而保持其抑菌活性几乎不变。因此,拮抗放线菌ZZ-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广谱的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开发成微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绿豆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尖孢镰孢菌菌丝生长范围在5~35 ℃,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尖孢镰孢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 ℃,0 ℃以下不产生孢子。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范围在10~35 ℃,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尖孢镰孢菌在pH为6.26时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立枯丝核菌在pH为5.35时生长最快。尖孢镰孢菌孢子在光暗交替条件下产孢量最多,立枯丝核菌在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尖孢镰孢菌的菌丝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而在以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最多;立枯丝核菌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尖孢镰孢菌在以硝酸钙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而在以谷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产孢最多;立枯丝核菌在以L-半胱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抑菌活性更高的发酵液,研究了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T05发酵液及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灰霉病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杨树烂皮病菌(污黑腐皮壳(Valsa sordida))的抑菌活性,并以V.sordida作为指示菌对发酵液的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接菌量这4项指标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T05发酵液对B.cinerea和V.sordida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B.cinerea的最高抑菌率为PDB发酵液过滤除菌后在48 h的55.48%,对V.sordida的最高抑制率为改良马丁培养基发酵液过滤除菌后48 h的48.68%;培养7 d的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2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更为显著,在24 h的抑菌率都为100%,在96 h时对2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4.1%和82.6%,均表现出极强的抑菌活性。筛选后获得最高抑菌率的最佳发酵组合为:培养时间6 d、温度28℃、初始pH=6、500 m L的三角瓶装液量250 m L的条件下接菌量为0.5 m L。在该条件下T05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在96 h对V.sordida的抑菌率从82.9%上升到99.0%。  相似文献   

10.
对稻瘟病生防放线菌A11菌株的发酵初始pH、培养温度及通气量三因素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发酵培养,结果表明在ACSI培养基上,初始pH值为7.2(灭菌后),28℃,培养6d,通气量为100ml/250ml三角瓶时,培养滤液对稻瘟病菌的拮抗带最大,平均达1.03cm,抑菌率平均达57.4%,该培养条件为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土壤放线菌G30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谱及其发酵液的稳定性,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管碟法测定发酵液的生物活性,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酵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对12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中,6种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在连续传代10代过程中,4℃及常温保存条件下,G30菌株的培养特征和抑菌活性基本没有变化;发酵液在60~100℃的温度梯度下没有丧失活性,在强酸(pH值2)、强碱(pH值12)条件下也都比较稳定。G30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强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法发酵木霉菌株Td31,过滤除菌制备代谢产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显微观察法和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菌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d31的代谢产物可抑制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及菌核形成和萌发.其中以代谢产物稀释1倍处理的抑菌作用最强,菌丝生长抑菌率高达87.7%,并可完全抑制菌核的形成,菌核萌发抑制率为56.7%.随着木霉菌代谢产物浓度的降低其抑菌效果也随之下降,差异极显著.经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处理的菌丝原生质浓缩、细胞质外溢、空胞化、细胞壁消解、菌丝斛体.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浸种可以有效地防治茄子立枯病,用发酵液原液浸种,防病效果可达69.8%.代谢产物浓度越高,防病效果越好.代谢产物经121℃处理20min后,对抑菌活性和防病效果无明显影响,代谢产物中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可能是耐高温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对峙培养,同时测定木霉菌非挥发性和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对丝核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8株木霉菌进行了室内筛选;制备T-43木霉菌剂,对刺五加和五味子苗木立枯病进行室外防治试验,并测定了木霉菌对苗木的促生抗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对峙培养及发酵液抑菌试验中,各菌株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中,T-43对丝核菌的相对抑制系数为2.5;T-43发酵液对丝核菌的抑制率为71.15%,可以强烈抑制丝核菌的生长并具有热稳定性;绿木霉菌株T-43在显著控制刺五加和五味子立枯病发生的同时,可以显著促进苗木的生长、增加生物量和抗逆性,并提高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禾谷镰刀菌为指示菌测定生物活性,分离自土壤的7个细菌菌株对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抑菌率在46.9%~81.3%。采用生防菌菌悬液,于发病初期对茎基部喷雾,生防菌G3田间防效达78.3%,后对生防效果最好的G3菌株进行培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基p H值为8,光照条件为光暗交替,最适合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5.
白僵菌代谢产物可以大大提高靶标害虫的杀虫效果,揭示菌株培养条件与代谢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对于代谢物的大量提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对白僵菌2382菌株的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转速4个培养条件与代谢物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子对白僵菌液体培养代谢物产量影响的强弱排序为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转速,白僵菌液体培养代谢物产量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5.0、培养时间10d、培养温度30℃、转速140r·min-1。该研究为大批量提取白僵菌代谢产物及其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获取对棉花立枯病具有生防作用的细菌,从棉田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效抑制立枯丝核菌的拮抗细菌W1,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并采用平板对峙法分析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拮抗细菌W1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对立枯丝核菌具有稳定的抑菌作用,发酵原液的抑菌率为82.12%,稀释5倍的无菌发酵液和菌体破碎液抑菌率分别为42.54%和46.15%。抑菌活性受培养基成分影响,BPA培养基的发酵液抑菌率最高,达98.34%,NA培养基抑菌率仅为17.12%。抑菌活性物质在80℃、中性和偏碱性条件下具有稳定性,对蛋白酶K处理不敏感。显微观察发现,菌株W1的主要拮抗机理是通过产生拮抗物质造成病原菌的菌丝消融、菌丝体断裂、扭曲和畸形。结果表明拮抗细菌W1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防治棉花立枯病及其他植物真菌病害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番茄内生放线菌Fq24的最佳发酵液培养基配方和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通过测定Fq24菌株发酵液对灰葡萄孢的抑菌作用,研究了Fq24菌株在不同发酵培养基、培养时间、接种量、装液量、起始pH、培养温度、碳源、氮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其代谢物活性,以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Fq24发酵液培养基的最适配方为:葡萄糖20 g,黄豆饼粉20 g,玉米面30 g,淀粉10 g,牛肉膏1 g,KNO32 g,NaCl 2 g,MgSO40.3 g,CaCO36g,KH2PO40.2 g,H2O 1 000 mL;筛选出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7 d,接种量10%,500 mL容量瓶中装液量100mL,起始pH值6.5,培养温度28℃,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KNO3。【结论】在最佳发酵液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Fq24菌株发酵液对灰葡萄孢的抑菌率可达到92.1%。  相似文献   

18.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絮凝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养殖水体的生物絮团中分离鉴定产絮菌,并对其絮凝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五点采样法采集生物絮团样品,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以4g/L高岭土悬浊液为絮凝率测定系统,根据目标菌株的形态特征、API系统鉴定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以鉴定其种属,建立生长曲线以得到絮凝活性最佳培养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培养条件(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絮凝条件(高岭土悬浊液pH、发酵液投加量、助凝剂)等进行优化。【结果】分离筛选得到1株絮凝菌菌株G201441,该菌属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GenBank登录号为KP747687);培养48h后其发酵液絮凝效果最好;该菌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r/min;最佳絮凝条件为:高岭土悬浊液pH值7.0,发酵液投加量8%(体积分数),助凝剂为Ca2+。【结论】筛迭得到的产絮菌G201441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最适条件下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19.
安婧婧  沈瑞清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8):129-131+151
研究立枯丝核菌拮抗青霉菌绳状青霉和草酸青霉发酵液稳定性,为今后生防青霉菌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牛津杯法测定立枯丝核菌拮抗青霉菌绳状青霉、草酸青霉发酵液对于温度和酸碱度的稳定性,结果发现,绳状青霉菌株发酵液在20℃、处理10 min和pH=3、处理2 h的情况下,抑菌活性最高,而当温度超过50℃,中性条件会抑制绳状青霉菌株的抑菌活性;草酸青霉菌株发酵液在40℃、处理10 min和pH=9、处理2 h的情况下抑菌活性最高,而当温度超过60℃,中性条件或过碱性条件会抑制该菌株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吉林地区几个草莓种植基地草莓根腐病菌的研究,明确吉林地区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物主要有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uhn),尖孢镰刀菌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而立枯丝核菌则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并明确了该病原物对温度、湿度、光照及pH值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