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黄瓜立枯病和油菜根腐病的生防效果.【方法】通过人工接种盆栽试验比较分析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盆栽试验表明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黄瓜立枯病和油菜根腐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其相对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3.8%,54.8%和43.1%,与化学农药多菌灵相比,相对防治效果分别提高了26.7%,14.8%和10.7%;与培养基质相比,其促生效果分别提高了39.8%,36.9%和21.7%.【结论】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黄瓜立枯病和油菜根腐病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并可显著促进寄主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长枝木霉T6菌株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菌的作用机理,采用对峙培养、显微观察、孢子萌发、室内防效测定等方法研究其抑制能力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长枝木霉T6菌株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7 d时,长枝木霉T6菌株对该病菌的抑制率为60.09%;显微形态观察表明:长枝木霉T6菌株菌丝与美洲南瓜枯萎病菌菌丝发生缠绕;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1.00%;长枝木霉T6菌株对美洲南瓜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盆栽防效为69.06%。  相似文献   
3.
一株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为微生物磷肥开发提供高效菌种资源,采用平板分离法从荒漠绿洲过渡带白刺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出一株溶磷能力强的真菌P-1407,对其溶磷特性、产酸特性和耐盐碱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条件下培养10 d,菌株 P-1407对 Ca3( PO4)2表现出高效的溶解能力,最大溶磷量为557 μg·mL-1;其溶磷量和pH值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溶磷过程中分泌的有机酸种类主要为葡萄糖酸、草酸及甲酸;在高浓度 NaCl 和较高的pH值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溶磷能力;结合培养性状、显微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P-1407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盆栽试验表明,P-1407菌株对番茄的促生作用较对照显著提高,番茄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53%,番茄植株的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了109.27%、78.41%、82.95%、121.69%、94.74%和64.71%。因此,P-1407是一株展现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效溶磷菌种,有望为土壤的改良和生物菌肥的开发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提取高质量RNA的方法,采用改良CTAB法、SDS法、异硫酸氰胍法和Trizol法从美洲南瓜种皮中提取总RNA.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RNA中28 S rRNA和18 S rRNA 2条带清晰,且28 S rRNA在亮度约为18 S rRNA的2倍,两条带之间无弥散现象;OD260/OD280值为1.996 5,OD260/OD230为2.235 7,RNA产率为161 μg/g.异硫酸氰胍法提取的总RNA纯度较高,但产量较低;SDS法和Trizol法提取的总RNA产量较低,且纯度不高.改良的CTAB法从种皮中提取的RNA质量好、产率高、完整性强,是从富含次生代谢物质的种皮中提取高质量总RN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2种抗生素对甜瓜子叶外植体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卡那霉素和羧苄青霉素对黄河蜜甜瓜子叶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5mg/L卡那霉素对不定芽分化开始产生抑制,75mg/L时完全抑制不定芽的分化;羧苄青霉素在低于或等于400ms/L时无抑制作用,500mg/L时开始对不定芽分化产生抑制作用;卡那霉素与羧苄青霉素同时使用无互相作用的效应产生,对不定芽分化并无增效或减效作用,与卡那霉素单独使用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深绿木霉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培养的方法测定了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3种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2菌株及其发酵液对苹果霉心病的主要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和苹果链格孢(Alternaria mali)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拮抗效果测定结果表明,T2菌株对砖红镰刀菌和苹果链格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1.44%、85.51%。T2菌株发酵原液对苹果链格孢和砖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较强,抑制率均在80%以上,与生物源农药3%多抗霉素(6.67μg/m L)对3种苹果霉心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相比,无显著差异。离体果实防效结果表明,T2菌株发酵液对苹果霉心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处理后第5d其防效平均为78.59%。综上,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苹果霉心病的防治及其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5种植物源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室内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玻片萌发法和离体枝条烫伤接种法测定了5种植物源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室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5种植物源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当0.3%丁子香酚SL、5%香芹酚AS、20%乙蒜素EC、0.5%小檗碱AS和1.3%苦参碱AS的有效成分浓度分别为3、50、100、50和14.44 μg/mL时, 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落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8.63%、99.22%、99.22%、100%和79.29%, 其EC50分别为0.43、8.78、11.21、13.68和8.11 μg/mL; 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97.92%、100%、95.83%、77.08%和96.88%, 其EC50分别为0.70、8.56、20.39、28.23和8.04 μg/mL。离体枝条保护试验表明, 20%乙蒜素EC有效成分浓度为100 μg/mL时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佳。本研究通过筛选明确了5种植物源药剂中0.3%丁子香酚SL可作为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药剂, 以及20%乙蒜素EC可作为离体枝条保护作用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苹果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交叉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确定引起甘肃省苹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对从甘肃省不同苹果产区苹果病叶上分离得到的2株病原菌A1和A2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株系间交叉保护作用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在PCA培养基上,A1菌落黑色,具明显的同心轮纹,第7天产孢量为3.5×105个/mL,分生孢子大小平均为38.8μm×9.6μm;A2菌落墨绿色,气生菌丝旺盛,第7天产孢量为3.0×105个/mL,分生孢子大小平均为35.2μm×9.4μm.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1和A2与Alternaria mali的同源性均达到100%,并结合形态学、致病性和ITS序列分析,将菌株A1鉴定为A.mali强毒株系,即苹果斑点落叶病致病菌;菌株A2鉴定为A.mali弱毒株系,即苹果轮斑病致病菌.A1和A2株系间交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菌株A2对A1表现出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能够显著降低A1菌株对叶片的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耐甲基硫菌灵的菌株, 采用微波诱变法对放线菌ZZ-9菌株进行0~75 s的处理,筛选出在甲基硫菌灵致死浓度下仍能较好生长的突变菌株,并测定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拮抗性和传代稳定性的影响,选育出性能优良的耐药菌株,与甲基硫菌灵协同作用进行防治苹果树腐烂病试验。结果表明,在微波辐照15~60 s条件下,获得4株耐70 μg·mL-1甲基硫菌灵的突变菌株ZZ-9A、ZZ-9B、ZZ-9C和ZZ-9D。通过对4株突变菌株进行抑菌率和传代稳定性测定,筛选出一株抑菌率较好且传代稳定的突变菌株ZZ-9B。菌株ZZ-9B与70 μg·mL-1甲基硫菌灵协同作用测定表明,当菌株ZZ-9B与甲基硫菌灵配比为8∶2时,在离体枝条上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协同防效为89.42%,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突变菌株和甲基硫菌灵的防效。因此,在使用菌株ZZ-9B来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时,添加少量的甲基硫菌灵,可显著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整体染色和石蜡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对美洲南瓜有壳品种04LAg-26-2 和无壳品种04LAg-26-28 种皮发育形态结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有壳美洲南瓜种皮是由表皮层、下皮层、厚壁组织层、软组织层和绿色组织层构成,无壳裸仁南瓜的形成主要是授粉后18d种皮发育过程中厚壁组织中的细胞变形、瓦解,缺少木质素的积累而导致了下皮层、厚壁组织层的缺失;对2个品种的种皮、叶片、叶柄和瓜囊不同组织中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无壳品种04LAg-26-28在授粉18d后,种皮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降低,而叶片、叶柄和瓜囊中这几种酶活性在授粉18d 后,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