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洱海近岸菜地浅层地下水埋深是合理调控浅层地下水位和防止土壤氮磷随浅层地下水流失的基础。通过对洱海近岸菜地2 a(2014年6月—2016年5月)浅层地下水埋深进行监测,分析了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洱海近岸菜地 5 个高程浅层地下水埋深均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值为 25.21~45.07cm,变异系数在 0.26~0.43 之间。浅层地下水埋深旱季深、雨季浅,其月变化和雨、旱季不同期,存在滞后现象,雨季浅层地下水埋深变异系数大于旱季。旱季和雨季浅层地下水埋深空间变化随等高线均呈不规则带状分布。洱海水位、降雨、灌溉、潜水蒸发和土壤物理特性的空间变异均是影响洱海近岸菜地浅层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1 966 m高程浅层地下水埋深与洱海水位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二者互为连通,相互补给;其他高程浅层地下水埋深与降雨量和灌溉量显著线性相关(p<0.05),随降雨量增加,浅层地下水埋深逐渐变浅,随潜水蒸发量和灌溉量增加,浅层地下水埋深逐渐变深。距洱海由近及远土壤母质为河湖相沉积物到第四纪红黏土,使得不同发生层土壤渗水性由强变弱,造成离洱海越远,海拔越高,浅层地下水埋深越浅,变幅越小。  相似文献   

2.
洱海近岸菜地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洱海近岸菜地浅层地下水埋深是合理调控浅层地下水位和防止土壤氮磷随浅层地下水流失的基础。通过对洱海近岸菜地2 a(2014年6月—2016年5月)浅层地下水埋深进行监测,分析了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洱海近岸菜地5个高程浅层地下水埋深均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值为25.21~45.07cm,变异系数在0.26~0.43之间。浅层地下水埋深旱季深、雨季浅,其月变化和雨、旱季不同期,存在滞后现象,雨季浅层地下水埋深变异系数大于旱季。旱季和雨季浅层地下水埋深空间变化随等高线均呈不规则带状分布。洱海水位、降雨、灌溉、潜水蒸发和土壤物理特性的空间变异均是影响洱海近岸菜地浅层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1 966 m高程浅层地下水埋深与洱海水位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二者互为连通,相互补给;其他高程浅层地下水埋深与降雨量和灌溉量显著线性相关(p0.05),随降雨量增加,浅层地下水埋深逐渐变浅,随潜水蒸发量和灌溉量增加,浅层地下水埋深逐渐变深。距洱海由近及远土壤母质为河湖相沉积物到第四纪红黏土,使得不同发生层土壤渗水性由强变弱,造成离洱海越远,海拔越高,浅层地下水埋深越浅,变幅越小。  相似文献   

3.
刘诚 《节水灌溉》2019,(4):66-71
以阿克苏市16处地下水监测井的水样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F值评分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单因子评价法与F值评分法的评价结果比较接近,而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比较接近。不同评价方法中,单因子评价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差异最大,是由于在单因子评价法中是以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确定水质类别,因而评价出的水质类别偏劣,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因为忽略了少数监测指标中超标的污染因子所产生的影响,且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水质类别分界线的模糊性和评价因子对水质权重的影响,从而得到了较好的水质类别。F值评分法可以反映出水质整体状况,但在评价结果中更加凸显了超标污染指标的级别,且评价结果不连续。灰色关联分析法能更全面有效的利用水样的监测数据,使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实际的水质状况。为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客观地反映出水体的实际情况,应根据实际的监测数据与评价目的合理地选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综合评价是一种兼具绝对性、相对性和多指标性的一种综合评价法,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相关性或多重共线性问题。先通过因子分析来克服相关性或多重共线性,再通过对TOPSIS方法的改进和拓展(加权欧氏距离平方的TOPSIS法)来达到兼具绝对性与相对性综合评价的要求,可以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以福建省晋江市浅层地下水为验证研究区来阐述评价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并通过地统计法中的Kriging插值实现评价结果可视化。评价结果显示晋江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处于良好水平,可为合理保护和利用浅层地下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关联度变权法的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指数型白化权函数对灰色关联度变权法中的白化权函数进行修正,使得能够对地下水更合理、客观、准确地评价。将晋江市浅层地下水看作一个灰色系统,在灰色关联度变权法模型基础上,对各水质监测点不同类别的隶属度和灰色关联度作对比分析判断其评价等级以及质量优劣次序,说明灰色关联度变权法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适当。研究区内绝大多数地区水质状况良好,影响区域地下水质量的指标主要为TDS、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水质较差区主要分布于沿海工业分布较密集区及引污水灌溉农田地区,说明工农业发展、人类活动加剧及海水入侵是造成本区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将灰色关联法,灰色聚类法、灰色关联聚类关联法应用于沱江水质的综合评价中,通过对各种评价方法的理论分析及评定结果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将灰色聚类关联法应用于水质综合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理论相结合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对灌区运行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对湖北省大型灌区现状水平的评价,根据各灌区关联度的大小对灌区进行排序与分类;同时根据评价指标的关联度,可知各指标对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的重要性。最后通过灰色关联法与近似理想点排序法对各灌区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可知这二种评价方法对各灌区排序结果基本相一致,说明利用灰色关联法对灌区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是一种有效、简便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综合标识指数法主要用于地表水体的研究且权重计算中采用的是等权重法。为了完善其方法的缺点及使用的局限性,采用AHP-因子分析法的综合标识指数法,对赵川盆地的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并采用传统的水质评价方法、内梅罗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对改进的综合标识指数法的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主要以Ⅱ类和Ⅲ类水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F-、NO-3、TH(总硬度)、Fe和SO2-4,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且在地下水质量评价方面的有很大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面板数据灰色关联决策分析评价问题,在经典灰色关联分析和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灰色关联决策评价模型。将灰色关联决策方法扩展到面板数据分析中,解决了小样本面板数据的灰色评价分析问题。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水环境面板数据质量评价中,经实例计算验证了面板数据灰色关联决策评价模型的稳定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为水环境面板数据质量分析评价提供了可行的计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大型灌区运行状况建立了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将G1法计算的主观权重与变异系数法计算的客观权重进行综合集成,得到最终的指标权重;最后将灰色关联理论与TOPSIS法相结合,对大型灌区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验证.通过以陕西省大型自流渠灌区洛惠渠为实例进行验证,评价结果显示洛惠渠灌区在2007—2012年的相对贴近度分别为0.179 1,0.156 1,0.214 9,0.415 1,0.509 1,0.768 2,运行状况级别分别为中等、中等、中等、良好、良好、良好.灰色关联理论-TOPSIS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与可拓评价法结果基本一致,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洛惠渠灌区评价级别从中等逐渐变为良好,运行状况越来越好,这也符合洛惠渠灌区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因此,灰色关联理论-TOPSIS法可以运用在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中.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沽源县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状况,选取52组样品进行水化学组成分析.运用Piper三线图,确定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对该研究区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以HCO3-Ca型为主;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18组地下水化学组分是比较高的,适用于农业用水,也可适当处理后作为生活饮用水;16组地下水化学组分高,质量标准评价为Ⅴ类水,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饮用.为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其进行灌溉用水适宜性评价.通过对16组地下水作为灌溉用水评价,评价结果是DX-39处水质较差,不宜或不太适用于灌溉.研究成果可为该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保证灌溉当地农作物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昆山市水功能区为例,利用多维矢量监测方法对水源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证明:有11个镇浅层地下水质的综合评价较差,其他5个评价极差,11个镇浅层地下水大肠菌指标均超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质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次结构的非线性系统,可运用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水质状况进行分析.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评价指标权重,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参评数据序列与标准数据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其中关联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水质等级,即为该地区地下水水质的等级.通过对吉林市G022水井2002-2004年的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和MATLAB编程,对吉林市地下水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硬度、铁、锰等7个指标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2002-2004年,该处地下水质由Ⅱ类水逐渐变为Ⅳ类水.水质呈现了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水域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水质状况及其原因,分旱、雨两季对邻近陆域养殖塘、保护区码头水域、红树林内、红树林沟渠、红树林外侧海域共设定42个水样监测点,测试了COD、DO、BOD_5、NH_3-N、TP指标值,并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质模糊评价模型和缓冲区梯度空间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无论单因子污染值分析还是模糊评价,研究区的旱季水质优于雨季,尤以BOD5和TP表现得最为突出;(2)不论是雨季抑或旱季,自陆向海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水体污染程度总体上均趋于下降态势。同一缓冲区梯度带内,旱季水体的污染程度明显低于雨季;(3)养殖塘是所有监测水体中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这表明养殖塘是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体最主要的污染源;(4)居民近海捕捞作业具有搅浑效应,也能影响保护区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地下水严重超采问题,河北省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工作,如何把治理工作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就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来实现.基于此,提出了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模式,并构建了主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件技术、综合集成技术将评价方法组件化,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实现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开展实例研究,根据地下水超采情况确定地下水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状况、土壤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4类评价主题,采用灰色关联评价和影响因子相关分析方法,对衡水市2013-2017年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指标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有效缓解,2016年和2017年评价等级均为良,超采治理效果显著.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可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温室群环境控制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投影灰色关联投影方法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综合评价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以哈尔滨香坊农场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价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和模糊物元法对灰色关联投影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得方案排序基本一致且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该方法用于温室群环境控制系统评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获取府河下游数字高程图,确定府河及两岸地下水观测点,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进行河水及两岸地下水观测,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对观测结果进行逐月和季节的变异分析,建立了府河和浅层水观测井水质参数与时间关系曲线。结果表明:氨氮、亚硝酸盐和磷酸盐均为强变异性,硝酸盐为中等变异性;认为在非农业生产活动时期的冬春季节府河两岸浅层地下水水质主要受府河水质的影响,且地下水水质变化较府河水质有明显的滞后性;最后把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评价因子使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府河两岸地下水逐月进行水环境评价,得出除了1、2月份为Ⅳ级外其他月份均属于Ⅴ类水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合肥环巢湖地区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取得的浅层地下水测试数据,采用单指标和综合质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质量一般,Ⅰ类水缺失,可直接饮用的Ⅱ和Ⅲ类水所占比例为43.85%,不能直接饮用的Ⅳ和Ⅴ类水所占比例为56.15%。分析认为区内浅层地下水质量受地质营力作用产生的原生指标和人类活动产生的次生污染指标的共同作用,一般化学指标对地下水影响程度最大,超Ⅲ类水单指标贡献率最大为亚硝酸盐,其次为硝酸盐、铁、总硬度、pH等。剔除原生异常指标外,地下水综合质量明显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9.
为了摸清新乡市傍河水源地浅层地下水资源状况,对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均衡法计算得出现状年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3 289.85万m3/a,排泄量为13 260.05万m3/a,均衡差为29.8万m3/a。各均衡区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亦比较接近,表明计算所选参数比较合理,计算的补给量和排泄量可靠;采用均衡法、解析法和数值法对设计新增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35万m3/d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次评价的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补给量是有保证的;水源地内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经适当处理后适宜饮用;通过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和水源地开采监测来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20.
节水灌溉多层次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考虑多方面决策人员参加的多目标的节水灌溉决策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建立了多层次灰色关联综合评判模型,不但可以从不同层次和角度优选方案,而且较其它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能将最终评价结果进行放大,提高了优选方案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