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核桃和‘凤丹’牡丹都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核桃幼树栽植后3~4年才能挂果有收益;‘凤丹’牡丹是小型灌木,且生长周期较短,单独栽培对土地的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可以通过核桃林下套种‘凤丹’牡丹的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此增加短期产出,本试验为了探究核桃林下间种‘凤丹’的最适栽植密度,进而开展此试验。【方法】以核桃林下2年生‘凤丹’牡丹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其在35种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每种植密度小区面积为60 m2,随机区组),不同栽植密度对牡丹生长量、牡丹结籽量及丹皮产量、牡丹籽千粒质量和丹皮质量、经济效益的影响差异。【结果】:1)随着株行距的增大,‘凤丹’牡丹实生苗植株的生长高度、分枝数量、新梢粗度、根条数量、根条长度、根粗和丹皮酚含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结籽量和丹皮单位产量变化趋势相反,当株行距增大到一定限度时,其对各生长指标的影响则又相对减缓;2)在株距大于30 cm,行距不低于40 cm时,即栽植密度为52 500株/hm2左右,牡丹的生长量可以达到较高水平;3)栽植密度达到33 345株/hm2,牡丹结籽...  相似文献   

2.
以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Fengdan’为研究对象,通过避雨和限根二种栽培模式,研究其对籽粒含油率和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凤丹’籽粒含油率在28.60%~29.96%之间,避雨和限根栽培都有增加‘凤丹’籽粒含油率的趋势;避雨和限根栽培都能明显提高‘凤丹’籽油的品质,不仅能增加‘凤丹’籽油中的亚麻酸含量,还能增加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重要氨基酸的相对含量,以及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镁的含量。综合试验结果发现,避雨栽培的整体效果优于限根栽培,在避雨处理中,以开花期避雨栽培(BY1-2)效果最佳;而在限根栽培处理中,以穴式限根栽培(XG1-3)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凤丹’籽粒的含油率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油中的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籽油中的亚麻酸含量与油酸、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优质油用牡丹的选育和栽培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50个‘凤丹’单株为材料,对其生长及结实性状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间‘凤丹’生长、结实性状间变异丰富,选择潜力大,分枝数、单株产量及荚果数为变异程度较高的指标;单株产量与荚果数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0.776~(**)),荚果数可作为‘凤丹’产量的预测指标;以平均单株产量()加2倍标准差(2s)作为高产‘凤丹’的选择标准,入选率4%。  相似文献   

4.
‘凤丹’油用牡丹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湖北林业科技》2015,(6):83-84
<正>‘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是芍药属牡丹组中结实率高,且种子含油率高,适宜作油料作物栽培的种类。其根系发达,粗根为肉质根,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并有一定的保墒能力,喜肥、喜钙,忌重茬,对湿热气候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近年来,‘凤丹’牡丹在我国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都有栽培,性状表现良好。1选址油用‘凤丹’牡丹栽培地选择是丰产栽培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其高产、稳产。‘凤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油用牡丹‘凤丹’的栽培技术,提高产量,改善结实性状。【方法】以‘凤丹’2年生实生苗为材料,设置3种栽植密度(0.4 m×0.6 m、0.4 m×0.5 m、0.3 m×0.6 m),栽植4 a后,研究不同栽植密度对‘凤丹’结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使用气质联用色谱法对‘凤丹’籽主要脂肪酸和氨基酸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结实性状指标包括单果果角数、单果种籽鲜质量、鲜出籽率、单果种籽数、百粒种籽质量。【结果】‘凤丹’产量、单果种籽鲜质量、鲜出籽率、单果种籽数、百粒种籽质量等指标均随着栽植密度增加而减小。0.4 m×0.6 m栽植密度条件下,单果鲜质量为29.85 g,单果种籽鲜质量为58.330 g,单果种籽数为68.33,与0.4 m×0.5 m和0.3 m×0.6 m栽植密度处理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4 m×0.6 m栽植密度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达到2 465.25 kg/hm~2,极显著高于0.3 m×0.6 m栽植密度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凤丹’单位面积产量与单果果角数、鲜出籽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果种籽数、百粒种籽质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凤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4.48%,其中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含量分别为52.00%、19.84%、22.64%,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凤丹’籽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结论】‘凤丹’适宜的栽植株行距为0.4 m×0.6 m。‘凤丹’籽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及丰富的氨基酸,可作为营养保健油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对‘凤丹’牡丹、‘香丹’牡丹和紫斑牡丹等3个油用牡丹品种在福建闽北地区的适应性进行比较试验,并对其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籽量及抗病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凤丹’牡丹能适应引种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幼树长势良好,能正常开花结实,但丰产性表现一般、果实经济性状较好,在闽北高海拔地区可适量推广种植,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香丹’牡丹幼树能正常开花结实,果实经济性状一般,丰产性较差,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紫斑牡丹品种表现较差,幼树能存活,但树体生长基本停滞,开花少,且不结实,不适宜在闽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菏泽牡丹引种温州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菏泽地区的6个品种牡丹进行了引种,对其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光合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盆栽还是地栽,‘大棕紫’均表现出较高的净光合速率。‘鲁荷红’、‘大棕紫’、‘迎日红’、‘胜葛巾紫’4个品种盆栽牡丹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地栽牡丹净光合速率,‘肉芙蓉’、‘十八号’2个品种盆栽牡丹净光合速率却均高于地栽牡丹净光合速率。通过对各光合指标综合分析,‘大棕紫’在引种栽培中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江西境内引种栽培凤丹牡丹的可行性,以安徽铜陵3年生凤丹牡丹植株为引种材料,分别在南昌经开区蛟桥镇、上饶婺源县紫阳镇、宜春上高泗溪镇、赣州宁都小布镇及萍乡芦溪宣风镇等地开展引种试验.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连续4a获得开花特征、籽仁经济特征和结实特征共9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南昌经开区蛟桥镇和宜春上高泗溪镇被划分为Ⅰ级,上饶婺源紫阳镇和赣州宁都小布镇为Ⅱ级,萍乡芦溪宣风镇为Ⅲ级.以上结果说明南昌和宜春虽在5个引种地中比较适宜凤丹牡丹生长,但进一步考虑试验中存在的误差和经济投入产出比,笔者认为凤丹牡丹虽能引种栽培成活,但由于与原产地生境条件差异显著,不适于大面积引种推广,只可少量引种栽培用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开展油用牡丹在十堰的引种试验,旨在探索核桃林下种植模式和技术,促进木本油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试验采用直播和实生苗多点移植对比方法,观察‘凤丹’牡丹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在引种地段能露地越冬,株龄3 a开花结实,株龄4 a以后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超过地下根系部分。在十堰低山地段的山地黄棕壤、黄棕壤等主要土壤类型,可以适量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保康紫斑’牡丹生长适应性及结籽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保康紫斑’牡丹为材料,对湖北省不同地区引种栽培的‘保康紫斑’牡丹的生长指标、花性状指标及果荚大小、种子百粒质量、种子含油率等结籽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保康紫斑’牡丹在不同地区引种种植都能生长,但若以发展油用牡丹为目的进行人工栽培,最好选择中高海拔地区(1200 ~2600 m)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香樟是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常绿树种,长江流域是它分布的最北缘。由于近20 a来全球气候变暖,香樟亦在苏中和苏北地区开始大量引种,但由于受引种地温度和土壤条件因素的影响,香樟在盐城地区的栽培受到一定的限制。根据香樟在盐城地区引种栽培的实践,深入探讨了盐城地区香樟引种栽培的潜力,影响香樟在盐城地区扩大栽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香樟在盐城地区扩大栽培应用有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油用‘凤丹’籽粒适宜的储藏条件以及各储藏条件下籽粒的保质期,为油用‘凤丹’籽粒的采后储藏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当年采收的‘凤丹’籽粒为材料,分别以室温散装、室温真空包装、4℃散装、-20℃散装共4种储藏方法对籽粒进行为期1 a的储藏。储藏期间每隔30 d测定籽粒的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脂肪酶LPS和脂肪氧合酶LOX)、籽粒出油率以及所提取籽油的油脂品质(酸值、碘值、过氧化值)和脂肪酸含量(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等)。【结果】在整个储藏期间,‘凤丹’籽粒的POD活性、出油率以及所提取籽油的碘值、亚麻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所提取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油酸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凤丹’籽粒的LPS、LOX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室温散装储藏对比,室温真空包装储藏、4℃散装储藏和-20℃散装储藏均能有效抑制‘凤丹’籽粒和所提取籽油的劣变。综合各项指标可知,室温散装、室温真空包装、4℃散装、-20℃散装条件下储藏‘凤丹’籽粒分别不宜超过60、150、120、300 d。【结论】储藏环境的温度和氧含量对‘凤丹’籽粒的保质期有较大影响,结合生产实际,建议油用‘凤丹’籽粒的储藏环境应低温、少氧,且宜在半年内提取籽油。  相似文献   

13.
在牡丹江地区进行蓝靛果忍冬品种‘蓓蕾’的引种栽培试验,对2018~2019年蓝靛果忍冬蓓蕾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及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蓝靛果忍冬品种‘蓓蕾’能够正常生长和结果并表现出较好的植株和果实性状、较强的丰产性和抗逆性,可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凤丹’牡丹种苗的最适移栽时期,为其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凤丹’牡丹实生种苗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移栽时期,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移栽后根系活力、叶片光合性能及生物量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不同移栽时期的成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移栽期可能通过移栽时气温、土壤温度和移栽后土壤积温等环境因素影响‘凤丹’牡丹新根和植株的发育,适时移栽显著促进牡丹苗体的生长发育。在不同的移栽时期,‘凤丹’牡丹植株生长期间的新根总数、木质化新根数、根系活力、叶面积、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枝条粗度、根生物量、枝条生物量、总生物量和壮苗指数均有一定差异,而枝条长度和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9月29日与11月28日移栽相比,单株木质化新根质量和叶面积分别增加了90.26%和51.22%,根系活力和净光合作用速率分别提高了93.53%和60.98%,单株生物量增加了46.00%。经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表明:9月29日移栽的‘凤丹’牡丹成苗效果最好。【结论】本研究依据植株生物量、壮苗指数与移栽期气象环境要素的依赖关系,明确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日均气温15~20℃气侯条件,是‘凤丹’牡丹的最适移栽期。  相似文献   

15.
以十堰市引种栽培的6个不同油橄榄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品种的叶片及果实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油橄榄品种间的性状差异,采用Person相关分析研究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橄榄品种间的叶片及果实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皮削利’、‘鄂植-8号’和‘云台’果实较大,‘豆果’、‘阿尔波萨纳’与‘奇迹’果实较小;部分表型性状间相关性显著,可根据叶片性状初步筛选果肉率高的优良品种,为油橄榄品种鉴别及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微波辐射对打破‘凤丹’种子休眠的作用,为促进‘凤丹’种子萌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油用牡丹主栽品种‘凤丹’的种子进行微波辐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种子置于已铺有湿热灭菌双层滤纸的发芽盒内进行生根试验,统计初萌期、生根率、平均根长等指标;再选取胚根长度≥3 cm的种子,将其浸泡于200 mg/L的赤霉素2 h后播于穴盘内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发芽率、发芽势、苗高等指标。【结果】微波辐射低火处理10 s、中火处理10和20 s均可缩短‘凤丹’的生根时间,中火处理10 s所需生根时间最短,为27 d,且各处理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显著(P 0.05);低火处理10和20 s均可提高‘凤丹’种子的生根率与根长,生根率分别为95.83%与94.63%,根长分别为8.44和7.20 cm,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显著(P 0.05)。微波辐射低火处理10 s对‘凤丹’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均表现出促进作用,其发芽率与发芽势分别为83.25%和87.25%,其发芽势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 0.05);其余微波处理组对‘凤丹’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微波辐射时间与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微波处理对‘凤丹’幼苗苗高无明显影响,其苗高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适当强度的微波辐射处理可打破‘凤丹’种子的休眠,能促进‘凤丹’种子的萌发;而高强度的微波辐射处理对‘凤丹’种子的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蜜环菌菌种选择,天麻种麻选择、栽植时间及用种量,栽培方式,栽培管理及病虫鼠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长白山乌杆天麻引种无性繁殖技术,并对其无性栽培产量及收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引种的‘香玲’核桃为试材,对襄阳市保康县不同海拔区域的核桃生长结果习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长年限下,引种的‘香玲’核桃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在海拔700~800 m呈现最大值,单株冠幅面积和单株结果数量在600~700 m呈现最大值,700~800 m产量最不稳定,病果率在海拔600~700 m最低;在海拔800 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树体平均高度、树体平均地径、单株冠幅面积和单株结果数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保康县600~800 m区域是最适宜‘香玲’核桃引种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土壤水分对‘凤丹'牡丹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以2 a、3 a、4 a生的‘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包括干旱胁迫30%,50%)、涝害胁迫(90%,饱和水),以70%为对照条件下3种不同株龄‘凤丹'牡丹株高、地径、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以及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不同株龄‘凤丹'牡丹在50%水分处理下的株高、地径以及叶面积的增长量均与CK(70%土壤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其余水分胁迫处理则均表现为对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导率则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胁迫至第56天时,30%水分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加幅度以及SOD活性的降低幅度,4 a生‘凤丹'牡丹最大,3 a生‘凤丹'牡丹最小。在90%和饱和水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加幅度以及SOD活性的降低幅度,2 a生‘凤丹'牡丹最大,4 a生‘凤丹'牡丹最小。且3种株龄‘凤丹'牡丹均在50%和CK条件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以及SOD活性的变化幅度不明显。总之,3种株龄‘凤丹'牡丹最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70%,且3种株龄‘凤丹'牡丹耐旱性较强,但均不耐水涝,其耐涝性强弱依次为4 a生、3 a生、2 a生。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密度、施肥方式、套种模式对凤丹牡丹进行引种试验,以产籽量为衡量指标,探寻凤丹牡丹在晋城市的适宜栽植条件和模式。结果表明,初植密度3.33×104株/hm2,农家肥+复合肥、套种黄豆模式产籽量均高于其它处理,是晋城市推广凤丹牡丹的适宜栽植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