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穆忠华 《林业科技》1998,23(4):54-55
森工企业木材营销新策略穆忠华(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经销总公司)从今年起,木材销售全部取消政府指令性计划,实行产需见面。至此,木材销售价格完全与市场接轨。在这种情况下,森工企业必须改变以往的营销对策,采取适应市场的新策略。1采取灵活、多样、竞争、高效的营销...  相似文献   

2.
王海英 《森林工程》2003,19(1):31-31,33
本文论述了入世后森工企业木材营销工作的对策,提出建立反应快捷的信息网络,并加强统一销售管理,整体运做,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我国木材供需面临的新形势及缓解木材供需矛盾途径分析——发展商品林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着重论述国有森工企业进行商品林建设国家应给予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4.
东北森工企业是我国开发建设最早的商品材基地,同时又是集第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特殊行业。近年来,森工企业围绕”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树立市场意识,把开拓市场,强化经销工作,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深化改革和企业发展的重点。然而在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时期,森工企业经销工作正面临着挑战和诸多困难与问题,形势严峻,令人深思。一、森工企业经销工作面临的目扰及原因(-)森工企业缺乏有效的市场销售网络近几年来,木材市场几起几落,木材销售不畅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企业认为,其…  相似文献   

5.
木材流通领域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影响到经营企业的营销决策和战略对策。本文从我国木材流通现状,分析预测木材流通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木材经营企业应采取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森工企业现行的木材检验组织形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森工企业木材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了合理的木材检验组织形式即生产经营型木材检验组织,同时指出了这种检验组织的工作任务和特点,并对实施这种组织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对改革森工企业木材检验组织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简述我国木材供需面临的新形势及缓解木材供需矛盾途径分析——发展商品林;着重论述国有森工企业进行商品林建设国家应给予的扶持政策,以及目前对商品林建设进行资产化管理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省森工企业70个,职工31499人,其中离退休6648人。自1985年南方林区木材市场开放后木材产量减少,我省森工企业约有1/3的职工需要靠多种经营收入来维持生存,经过3年多的努力,全省森工企业共兴办了多种经营项目520个,安排富余人员7600人。1988年多种经营收入1.5亿元,占森工企业总收入6.2亿元的24%,比1987年  相似文献   

9.
建立森工企业进入市场的新机制─—昭平县木材公司改制转轨的思路与实践广西昭平县木材公司卢发金前几年,全国木材市场疲软,国有木材公司亏损面高达60%以上,这一严峻形势向林工企业提出了挑战。从广西昭平县木材公司的实践来看,在改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紧紧抓住市...  相似文献   

10.
关于南方森工企业建立商品材基地的思考高秀贞,郭萌近年来,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把森工企业完全推向了市场,以往林业一家进山收购的作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而且成熟林木也越采越少;伴随木材市场的疲软,木材价格也屡屡受挫。继东北国有林区陷入“两...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中国森工企业发展中的几点误区,论述了当前森工企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阐明了森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怎样转变观念、摆脱困境和求得发展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我国林产工业现状及木材工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第一大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2008年的林产工业市场低迷、出口受阻、企业经营困难。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经济出现了止跌回稳的好势头,未来几年,我国木材加工行业仍然向好,并将继续保持我国“世界木材加工厂”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加强木材销售提高森工经济效益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正的、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木材销售工作的市场形式。提出了加强木材销售,提高森工经济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A partial equilibrium forest sector model which is augmented to include bioenergy was applied to project the use of bioenergy based on forest fuels and forest industry by-products in Norway for three different scenarios of the future prices of electricity and oil. The impacts on forestry and forest industries of the different energy price scenarios were also studied. The advantage of the suggested methodology is that it allows for assessments of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bioenerg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mpetition for raw materials, the specific heat demand of various regions, and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Bioenergy will,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be fairly competitive in some market segments with the current price levels of electricity and oil, and only a minor increase (decrease) in energy (roundwood) prices would release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bioenergy production levels. Pulpwood prices of pine and non-coniferous species are projected to increase substantially when assuming increasing energy prices. Except for particleboard mills, production levels of forest industries appeared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the energy price changes.  相似文献   

15.
在简要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阐明利用这些特征和功能在木材工业中可能的应用方向。利用神经网络可以预测木材干燥中木材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含水率、应力与应变情况和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性能、优化林化产品等工艺条件以及预测林产品市场的国内外走向等。  相似文献   

16.
中美林产品贸易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美两国林产工业的资源、市场、产业特征及大宗林产品的海关统计数据分析,指出中美林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我国将继续保持中低端最终林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出口增速将放缓或下降。同时,我国将继续增加美国初加工林产品的进口,中美林产品的贸易顺差将逐步缩小。并对中美林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森林私有化概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括介绍了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林权私有化的现状、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中基于"双碳"战略大背景,总结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和林业碳汇发展现状;分析黑龙江省发展林业碳汇的制约因素,包括社会认可度不高、制度体系不完善等;在此基础上,从7个方面提出促进黑龙江省林业碳汇发展的对策,即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技术水平、确保资金支持、激发市场需求、构建区域性交易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经济林产业应对WTO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我省经济林产品具有资源、价格和区位优势。在加入WTO后,经济林产品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近几年内经济林产品的主要市场还在国内。我们既要稳定和强化国内市场,还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必须优化生产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加快品种改良,突出名特优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加快绿色、有机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加工业,加快产品的商品化处理;改革流通体制,培育和健全中介市场组织,制定对经济林产品的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中对中国8个碳交易市场现状分析发现,碳市场价格呈现总体偏低、均衡性差、稳定性弱的特征;剖析中国碳价形成机制表明,碳政策缺失或过于宽松、林业碳汇抵消占比过低、经济过度依赖高能耗产业及环保投入不足等是形成目前碳价特征的关键原因,可为中国统一碳市场、完善价格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