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鉴于校园污水常混有重金属,试验研究了SBR处理系统对Cd2+胁迫的响应.通过曲线模拟发现在COD去除模式和脱氮除磷模式下,Cd2+对SBR胁迫的临界浓度分别为4.00 mg/L和0.14 mg/L,说明与COD去除模式相比,脱氮除磷模式对Cd的胁迫更为敏感.在Cd临界浓度内,污水SBR处理系统中的污泥对Cd的平均富集系数仅为0.028 16,且污泥中Cd的含量远远低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5 mg/kg),表明污水SBR中的污泥对Cd的富集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2.
鉴于校园污水常混有重金属,试验研究了SBR处理系统对Cd^2+胁迫的响应.通过曲线模拟发现在COD去除模式和脱氮除磷模式下,Cd^2+对SBR胁迫的临界浓度分别为4.00mg/L和0.14mg/L,说明与COD去除模式相比,脱氮除磷模式对Cd的胁迫更为敏感.在Cd临界浓度内,污水SBR处理系统中的污泥对Cd的平均富集系数仅为0.02816,且污泥中Cd的含量远远低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5mg/kg),表明污水SBR中的污泥对Cd的富集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3.
泥龄对反硝化除磷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缺氧(A/A)SBR反应器中考察了污泥龄对反硝化除磷系统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龄对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并无明显影响,进水COD基本上都能降解完全;系统脱氮效能受SRT影响不大,只要系统保持SRT大于多数反硝化菌的时代时间,脱氮率基本在90%以上。除磷效果则对SRT变化较为敏感,SRT过低和过高都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当SRT为18 d时是维持污泥浓度和除磷效果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SBR反应器处理污水,对剩余污泥的氮磷元素释放与回收进行了分析。稳定运行中COD去除率均为88.7%,出水达到城镇污水二级排放标准;出水氨氮、正磷酸盐浓度分别为9.8,2.7 mg/L;臭氧对剩余污泥氮、磷元素的吹脱作用均小于其氧化作用,吹脱作用对氨氮、磷元素释放率的贡献值分别6.50%和3.40%。经臭氧氧化后,氨氮浓度由9.56 mg/L迅速增加至23.58 mg/L,释放率为146.75%;磷的浓度在2.93~3.30 mg/L变化,释放率为12.79%,臭氧氧化过程氨氮的释放作用明显高于磷,磷的总体浓度变化平稳,释放率呈现波动趋势;用磷酸铵镁法对臭氧处理上清液中氮磷进行回收,氨氮回收率达6.18%,磷回收率为97.8%,达到了对磷高效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的效率,在总结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特性和运行控制的基础上,对现有低碳源污水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高污泥负荷下的新型SBR厌氧、好氧、缺氧反硝化除磷系统。通过对人工配水处理的试验,得到了在低碳源下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在最佳工况下,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氨氮的去除率高达80%以上,出水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同时,在最佳工况下,对微生物内源呼吸氧化自身碳源提供能量进行的反硝化脱氮和反硝化除磷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同时根据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溶解氧含量(DO)的值进行了缺氧、厌氧和好氧段的分界。为了进一步说明系统对低碳源污水的脱氮除磷影响,对不同C/N值的污水在最佳工况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C/N值为3.4左右时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郑楠  王强  张玉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5014-15016
[目的]研究膜序批式反应器系统(MSBR)对城市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性能。[方法]采用厌氧-好氧-缺氧+膜出水的运行方式(AOA—MSBR)。考察MSBR系统对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性能去除效果,并分析氮磷的去除机理。[结果]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1h,污泥浓度为4000—5000mg/L的条件下,通过AOA—MSBR运行方式可实现高效脱氮除磷功能,对COD,氨氮、总氮、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5%、97%、89%和90%,且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MSBR系统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现象,分别占总氮和总磷的总去除率的15.5%和16.5%。[结论]在厌氧-好氧-缺氧的环境下,MSBR系统具备很好的硝化和反硝化条件,有利于氮磷的去除,同时系统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瞵现象,增强了对氮磷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蚓粪对污水生化处理反应器启动的影响,本试验模拟SBR反应器启动运行条件,通过设置不同的污泥浓度和梯度增加蚓粪投入量,在分析各阶段出水水质的基础上研究蚓粪投入对污水生化处理反应器启动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SBR反应器中添加蚓粪能有效增强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提高COD的去除率,降低SBR反应器中污泥的用量,提高污泥絮凝效果,抑制污泥膨胀;SBR反应器中污泥浓度为2 400~3 200 mg/L时,蚓粪用量为10~12.5 g/L时效果最佳;高污泥浓度时,添加低蚓粪量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进水氨氮浓度对SBR法处理猪场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获得SBR应对不同氨氮浓度猪场废水的适应时间及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以低浓度废水启动SBR达稳定状态,通过逐步改变进水氨氮浓度研究SBR出水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启动至稳定状态的SBR出水氨氮、COD和磷的浓度分别为(6.37±1.70)mg·L-1、(409.90±77.00)mg·L-1、(7.29±0.13)mg·L-1,相应的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99.25%、84.18%和74.09%;迸水氨氮浓度增大,SBR在前10d整体处在冲击期,其间SBR的出水氨氮、COD和磷波动幅度较大,达稳定期后出水指标趋于稳定,且此时SBR能高效脱氮,但其降解COD和磷的能力降低.经长期高氨氮进水驯化SBR对COD的降解能力可恢复,氨氮浓度较高的进水中需要保证COD浓度以维持系统的除磷能力.  相似文献   

9.
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尤其较大型污水处理厂中采用A2/O 工艺较多,它是最简单的同步 脱氮除磷工艺,整个处理流程上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较少发生丝状细菌污泥膨胀,除磷无 需外加投药,费用低,含磷较高活性污泥会形成,进而制造肥效较高的肥料,最终达成污水回用和 污泥资源化的目标。脱氮除磷效果是运行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尤其较大型污水处理厂中采用A~2/O工艺较多,它是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整个处理流程上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较少发生丝状细菌污泥膨胀,除磷无需外加投药,费用低,含磷较高活性污泥会形成,进而制造肥效较高的肥料,最终达成污水回用和污泥资源化的目标。脱氮除磷效果是运行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SBR工艺处理高浓度粪便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厉建苗  刘志强  李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81-20483
[目的]探讨采用好氧SBR工艺处理高浓度粪便污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SBR反应器,接种污泥进行活性污泥的驯化,通过调整出水回流、添加氨氮吹脱技术,处理化粪池中高浓度粪便污水。[结果]SBR反应器运行稳定,对COD、总氮、氨氮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原水氨吹脱50%,且出水100%回流的条件下,出水COD浓度有80%可达150 mg/L以下,总氮的去除率可达到60%~70%,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出水浓度可稳定达到25 mg/L以下,出水SS含量低于200 mg/L。[结论]整个SBR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的性状保持良好,活性污泥指数保持在100左右,沉降性能良好,出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都低于200 mg/L,达到预期目标。MLSS/MLVSS值保持在0.65~0.70,污泥的活性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物理性状及除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迪  杨凤林  周军  安鹏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2):99-103,129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序批反应器(ICSBAR)分别以葡萄糖、乙酸钠、乙醇为碳源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考察了3种颗粒污泥的物理性状、除磷能力及除磷机理。试验结果表明3种颗粒污泥在结构和处理效果上都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其中乙酸钠和葡萄糖培养出的颗粒污泥具有相对密实的内部结构和较好的沉降性。在进水COD600mg/L,总磷15mg/L时,葡萄糖、乙酸钠、乙醇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2%、88%、52%,其中对总磷去除效果较好的2种好氧颗粒污泥(乙酸钠、葡萄糖)在反应初期均有比较明显的释磷现象发生。考察了乙酸钠为碳源的反应器在加大COD负荷下除磷能力的变化,其中在COD浓度为800mg/L时TP的去除率达到92%,而进一步加大COD负荷会使好氧颗粒的除磷能力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3.
吕玉珍  王玉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932-6934
[目的]为亚胺法造纸废水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自行培养活性污泥,结合试验条件,确定控制工艺参数,研究SBR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亚胺法造纸废水的效果。[结果]在温度20~25℃,污泥龄18~23 d,进水0.5 h,曝气8 h,沉降1 h,排水0.5 h,闲置8 h,1个周期共18 h前提下,经8 h限制性曝气,SBR法对亚胺法造纸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达80%~90%,色度降低了1000度左右,pH值更趋向中性,SVI值在60~100 L/mg之间。与其他处理方法(延时曝气、混凝法)相比,SBR法对废水中CODcr、TKN、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在80%左右,对COD的去除率也较好。[结论]SBR法是一种较理想的废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最佳工艺。[方法]运用MBR、SBR、海沃特复合生物水、脉冲多层复合滤料生物滤池、DSP-SH(A2/O)5种常见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对江苏省太湖流域地区进行1 a的连续监测,比较分析不同工艺对生活污水中COD、TP、TN和氨氮的处理效果。[结果]5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均可明显降低生活污水中的COD、TP、TN和氨氮浓度,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其中脉冲多层复合滤料生物滤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可以获得64%以上的COD去除率及90%以上的氨氮去除率,运行最为稳定。[结论]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SBR法处理生活工业综合污水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SB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工艺进行了生活工业综合污水处理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曝气时间与处理效率、污泥活性密切相关;当进水COD为430~660 mg/L,NH4+-N为16.9~21.5 mg/L时,曝气10 h能取得较好的效果,COD去除率可达90%,出水COD<80 mg/L,NH4+-N<14 mg/L.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设计建立一套基于跌水曝气的新型间歇式活性污泥床反应器,省去滗水器,采用跌水曝气代替机械曝气,实现微动力曝气,降低运行能耗,本实验重点研究反应器启动特性、运行效果及影响因素,探究对典型污染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降解特性,利用SEM、FT-IR及UV-Vis等技术进行表征,并对其生物降解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150 d的启动驯化,反应器出水的COD、TN、NH4+-N质量浓度分别为10、4.0、3.4 mg·L?1,去除率分别达94.0%、88.2%及86.9%,与传统SBR工艺相比,TN的去除率提高了21.2%;循环上流速度控制在4.52 m·h?1为宜(回流比R=1.8∶1,水力停留时间t=3 d);该反应器对典型污染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降解率达81.3%;降解过程符合微生物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麻娟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461-1465
以ABR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回流+CASS反应器组成的短程硝化反硝化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探讨其脱氮除磷的最佳运行参数,为提高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效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常温22~25℃,ABR反应器HRT为4h;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溶解氧浓度为0.2~0.5mg/L,HRT为3h,污水回流比为2∶1;CASS池的溶解氧浓度为1.5~2.0mg/L,运行周期为4h的条件下,该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为:COD去除率达90%以上,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总磷去除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化剂废水的COD去除效果,为工程项目的设计、调试、运行等工作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UASB+SBR工艺处理乳化剂废水,并探讨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果]中试稳定运行71 d,在进水COD浓度(最高10 924 mg/L,最低2 880 mg/L,平均5 751 mg/L)波动较大的情况下,UASB的出水COD去除效率维持在70%以上,SBR的出水COD去除率在60%以上,出水能够达标排放。[结论]该组合工艺对乳化剂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固体碳源及生物强化CAST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的效果。[方法]设2组CASS反应器,试验组投加玉米芯填料与生物强化菌剂,对照组不投加玉米芯和生物强化菌剂。试验运行阶段对进出水进行氨氮(NH_4~+-N)、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进行持续监测。试验后期,取挂膜填料与2反应器中的污泥进行电镜分析。[结果]从池塘底泥中筛选出3株具有高效反硝化作用的好氧反硝化菌,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去除率均在85%以上。电镜分析表明,固体碳源表面结构粗糙,孔隙内及表面附着大量的杆菌、球菌及丝状菌等微生物,生物量有明显的提高。试验组出水COD浓度维持在40.00 mg/L左右,NH_4~+-N的平均出水浓度由11.35 mg/L降至4.58 mg/L;平均出水TN浓度由24.74 mg/L降至12.11 mg/L。反应器运行20 d后,试验组污泥结构相对于对照组更加紧密。[结论]固体碳源及生物强化CAST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可行性强,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