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凉山彝族起源与迁徙历史演变入手开启对凉山彝族农耕文化的源、迁、种、法、器、礼、艺7个大部分的多层次和全方面的诠释与意蕴,以史鉴今探寻凉山彝族农耕文化深度内涵与丰富内容,以期对凉山彝区发展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传承与融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价值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农业耕作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农耕文化正面临着衰落和流失的威胁,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农耕文化的内涵和演进特征,阐述了传承农耕文化的现实意义,探讨了传承农耕文化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大背景下,农耕文化受到全球化浪潮和现代文明文化的冲击,其保护传承仍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涉农高校肩负着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大力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涉农高校学生是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的主力军,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笔者以四川省5所涉农高校为例,调查分析涉农高校学生对农耕文化的认知现状和影响因素,为促进将农耕文化宣传教育融入高校基础教育,推进农耕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利用与传承,使涉农高校学生通过农耕文化教育能怀有大局观,树立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等方面提供参考理论依据。家庭基础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分别在认知启蒙阶段和认知重构阶段影响涉农高校大学生对传农耕文化认知;经过高校对农耕文化思政教育价值和文化育人路径的多年探索后,不仅增强了涉农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也提升了优秀农耕文化带来的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4.
周杰 《新农业》2022,(2):93-95
传统农耕孕育民族文化,保护传统农耕也即保护民族文化.贵州境内尚存一定数量的资源禀赋极高的传统农耕存留区,在不改变其自然变迁趋势的前提下,其存续前景不容乐观.对此,应通过农旅融合手段重构传统农耕的活态传承机制,进而重构民族文化可持续传承机制.依托价值观照、过程收益、主客共享等运作要素,农旅融合促成了传统农耕活态传承机制的...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耕文化传承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耕文化是中国农业社会智慧的结晶,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农耕文化的传承意义,凸显传承农耕文化的必要性。尝试基于农耕文化的经济学属性,借鉴"公地悲剧"的解决策略,提出了九种农耕文化传承模式与实践案例,即罚款与补贴模式、名录保护模式、文物保护模式、农民退出模式、社区主导开发模式、公司主导开发模式、综合开发模式、博物馆模式、文化礼堂模式,为各地农耕文化传承提供适宜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振兴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坚持农耕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创造性,加强对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主体保障,促进农耕文化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农耕文化融入当代乡村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传统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当前传统农耕文化主要面临小农经营者缺乏保护与传承意识、传承主体存在"结构性缺失"、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传统农耕文化的生存基础发生巨大变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从小农经营者、新型经营主体、政府三方主体考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吕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3,32(4):129-133,140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运用大历史观审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契合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农耕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阶段,传承农耕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步伐的推进,传统的农耕文明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其传承出现了断裂和危机。以贵州苗族特有的芦笙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传承特征和传承危机根源,探寻传统农耕文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本文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出发,探讨了中华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农业因素,从而提出赓续传承、提升发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耕文化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与美德,对当今的农业生产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农耕文化的主要内涵、云南现代烟草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发扬三方面阐述了传统农耕文化对云南现代烟草农业的影响,认为从传统农耕文化中汲取精华,对于保护烟农利益、彰显云烟特色及整个云南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水稻栽植历史悠久,京西稻是由皇家主导选育并在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及其周边种植的水稻,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农耕文化与园林文化的具体体现。在总结前人对京西稻研究的成果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北京地区水稻栽种的历史脉络,对京西稻的形成、发展和历史传承及其与传统园林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农业遗产文化保护和传统园林文化文化展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对同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传统农耕文明的继承与弘扬,是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民丰收节的文化内涵源自于中华传统农耕文明,新时代农民丰收节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新时代农民丰收节对促进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深化农民丰收节的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紧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弘扬新时代农耕文明的开拓创新精神;二是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新时代人们对“道法自然”思想的认识;三是紧紧抓住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提升新时代农民丰收节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彝族南涧跳菜体育文化的起源、发展、现状、跳菜的分类、功能价值进行调查,发现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彝族南涧跳菜传统体育文化逐渐得到广泛重视和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在智力教育、文化传承、体育锻炼和经济增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南涧跳菜文化发展的梳理,由于面临现代文化冲击、保护经费不足、缺乏传承人和开发过度等问题,使得南涧跳菜面临着挑战和危机。因此,保护和传承南涧跳菜文化,必须加大宣传和投入,对南涧跳菜实行保护性开发,加大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使之更好地融合于民族文化保护和市场开发,成为服务民族文化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4.
山西地区农耕文明悠久,地理位置独特.在历史、地理、人文、民间习俗的共同作用下,山西传统耕犁形制多样,适合山西不同地域特点,在中国传统农具大家庭里,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传统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社会阶层,晚清庐州士绅群体的发展与地方社会结合密切,士绅阶层在经历了整体实力壮大后文化权力张扬,积极投身地方文化建设,并将儒学传承与文化传播相结合,实际承担了基层社会传统文化承续与传播的历史使命,在晚清社会文化秩序的塑造与维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彝族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烤罐茶”习俗是彝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传统,是彝族火塘茶艺与地域特色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彝族人的观念中,“茶”作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也蕴含着他们图腾崇拜意识、待人接物的礼仪文化和民族之间凝聚力的表达等多种文化因素。新时代背景下,彝族的烤罐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传承,也蕴含着现代人的养生观念。本文以楚雄彝族烤罐茶习俗为研究对象,探索现代生活中的彝族烤罐茶习俗的传承发展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崇拜是文化传承基础,体现为传承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体现在物化精神崇拜和民族精神崇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来自崇拜原动力;现代社会要处理好文化崇拜与文化传承关系体现在崇拜与迷信、崇拜与传承之间的关系。通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崇拜传承研究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层面凝炼而成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本地文化场馆和地方文化活动等成为年轻人了解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渠道,然而南陵目连戏在当下存在着社会认识度低、传播渠道狭窄等问题。在文化记忆理论指导下,南陵目连戏通过多元路径进行传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文化记忆理论下的南陵目连戏传播路径涵盖了保存、传承、社群参与、现代化、融合创新和教育研究等多个方面,并呈现出四种类型的文化记忆特点,分别为社会交往型、客观媒介型、专职承载型和物质符号型,这几种类型和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南陵目连戏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农耕社会与原生态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is a cultural form in the period which agriculture occurred in.It is the relative nature of cultural forms that human created to meet the nature,and is a way of life in agricultural age of mankind.Agricultural society refers to the social form in which farming is the main mode of production patterns.Nature,stability,self-su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farming society feature.Farming community is an ancient form of society,the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is a cultural form that produ...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起着主渠道的作用。在对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存在问题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