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疆栽培杏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11对SSR引物对喀什、和田和库车3个新疆栽培杏( Prunus armeniaca L. ) 品种亚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 各位点平均期望杂合度(He = 0.2364) 显示新疆栽培杏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根据基因分化系数(Gst = 0.1508) 值, 新疆杏各品种亚群的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亚群(84.9%) 内。基于Gst测得的基因流Nm 为2.3666, 人为通过种子引种可能是其基因交流的主要方式。根据果实形态和地理起源对新疆杏进行传统分类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新疆杏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大颖针禾7个不同地理种群100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SSR技术从群体水平进行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颖针禾遗传多样性丰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244,Shannon多样性指数I=0.3355,这2个指标都在YT种群最高,MSS种群最低;大颖针禾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5475,即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54.75%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0871~0.2441,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之间无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14为标准,大颖针禾种群可划分为4个类群。  相似文献   

3.
赵丽华 《北方园艺》2011,(10):103-107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利用石榴种质资源,采用PopGen32软件,利用ISSR标记对中国7个石榴主产区46个石榴品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7个石榴种群遗传多样性依次为:山东种群>陕西种群>云南种群>河南种群>安徽种群>四川种群>新疆种群;7个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911,表明分布在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9.11%,种群内遗传变异占81.89%,种群间表现出低水平的遗传分化;群间基因流的估测值(Nm)为2.1169,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I)变化范围为0.9218~0.9759,表明种群间存在较强的基因流,遗传相似性很高,石榴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能够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我国枣树干腐病菌群体的遗传特点,探究其遗传变异的规律。【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影响ISSR-PCR扩增的4个因素进行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61株供试病原菌进行PCR扩增,通过Pop Gene和Arlequin软件对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40条ISSR引物中筛选到10条扩增多态性良好的引物,建立了适合枣树干腐病菌ISSR-PCR扩增的体系。采用该体系共在132个位点扩增出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29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7.93%。Pop Gene结果显示,在物种水平上,供试病原菌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56 3和0.397 8。分子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量的7.94%,不同地理种群内的各自然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量的24.46%,自然种群内各分离株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量的67.5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19时,可将9个病原菌自然种群划分为6个不同的聚类群。【结论】我国枣树干腐病菌(B.dothidea)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多样性。自然种群内各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是我国枣树干腐病菌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我国枣树干腐病菌的各自然种群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紫丁香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军  顾万春 《园艺学报》2006,33(6):1269-1274
 抽取内蒙古大黑山、辽宁北票和山西五老峰3个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 ) 天然群体为拟似群体, 用筛选出的8对引物, 对群体家系组成的72个样品进行AFLP分析。Nei (1973) 基因多样性指数h = 0.2287, Shannon's信息指数I = 0.3464; 种级遗传多样性Ht = 0.3522, 群体内遗传多样性Hs =0.2287, 群体间遗传多样性Dst = 0.1235, 群体分化系数Gst = 0.3508, 群体间总的基因流的估算值Nm =0.9253, 群体遗传变异的AMOVA分析表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分布在群体间, 群体间方差分量的贡献率占51.53%。基于Nei (1972) 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的地理距离关系一致。结果表明: 紫丁香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大, 其天然群体缺失造成的现有分布的间断性和地理隔离以及高自交率是导致其群体间的高度分化的主要因素。在目前分布残缺, 群体丢失严重的情况下, 紫丁香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应为采取优先保存尽可能多的群体。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化及变异规律,采用荧光标记技术对湖南省9个地理菌群的180株草莓灰霉病菌基因组DNA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56个观察等位基因(Na),平均值为6.22;有效等位基因(Ne)为1.27~4.89,平均值为3.44;不同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1~0.80,平均值为0.65;不同位点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7~1.83,平均值为1.34。供试180株样品9个SSR多态性位点上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13~0.91,不同位点PIC差异大,这一规律与I和H基本一致。不同SSR位点总的遗传多样性(Ht)为0.21~0.77,平均值为0.65;群内遗传多样性(Hs)为0.19~0.50,平均值为0.40;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0~0.46,平均值为0.37;基因流(Nm)为0.58~4.47,平均值为1.16。不同地理菌群平均观察等位基因(Na)、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分别为2.93和2.07,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67,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40,平均多态性位点数(NP)、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6.78和75%。依据不同地理菌群之间的遗传距离(0.2797~1.9225),将供试湖南省9个地理菌群分为4大类:第Ⅰ大类主要由长沙、邵阳、岳阳、衡阳、张家界、湘潭种群组成;第Ⅱ大类主要由郴州种群组成;第Ⅲ大类主要由株洲种群组成;第Ⅳ大类由常德种群组成。总之,湖南省各地草莓灰霉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地理群体间差异小,病菌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不同地区间存在病菌的移动。  相似文献   

7.
杨树华  郭宁  刘海星  葛红 《园艺学报》2015,42(9):1823-1830
对新疆天山地区弯刺蔷薇(Rosa beggeriana)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8对AFLP分子标记在5个居群中共检测到19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7个;各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22.7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为0.0904和0.1319,表明弯刺蔷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居群遗传分化系数为0.1333,基因流为3.2513,表明居群间具较高的基因交流,遗传分化水平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遗传相似度和聚类分析显示,各居群间遗传一致性很高,遗传距离较近,亲缘关系较近,并基本上依据地理距离进行聚类。通过与其它野生蔷薇比较分析发现,环境差异对于弯刺蔷薇居群的影响并不明显,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于其他物种较低,居群间的基因交流频繁,且遗传变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广西野生濒危植物掌叶木遗传多样性的ISSR与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和SRAP技术对中国野生濒危植物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Lévl.)Rehd.]的5个野生居群的95份材料进行分析,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得到11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8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59.65%,掌叶木在物种水平上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817,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2792;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596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984,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35.17%。15组SRAP引物共扩增出2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69个,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92.12%,物种水平上,掌叶木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171,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758;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21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380,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23.17%。结果显示两种标记均能检测到掌叶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掌叶木不同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但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9.
蟠桃种质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8个蟠桃品种和9个其他类型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4对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进行了蟠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24对SSR引物共获得17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1个,多态率达95.53%。蟠桃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42 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9 8;南方蟠桃品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4.3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03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6 3;北方蟠桃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06%,Nei’s遗传多样性为0.244 9,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2 4。群体间存在较小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065 9),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群体内,可能与其较大的基因流Nm=7.086 1有关。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为0.66~0.95,在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南方品种聚于同一类群,北方品种除新疆蟠桃、黄肉蟠桃及香金蟠外也聚于同一类群,聚类结果支持蟠桃多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10.
基于花表型性状的梨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家果树种质兴城梨、苹果圃"内保存的梨13个种625份资源的花器官11个表型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了花表型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并对每花序花朵数、雄蕊数、柱头数、花冠直径在5个栽培种的种群内和种群间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脆肉和软肉梨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梨花器官表型多样性丰富,以白色花蕾、紫红色花药、柱头高于花药和花柱基部无茸毛等类型居多,分别占相对应描述符分布频率的50.56%、47.52%、63.20%和80.96%。(2)花药颜色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较高,分别为0.719和2.351,多样性最为丰富,并新发现深红色和深紫色花药两种类型资源。(3)每花序花朵数、雄蕊数、花冠直径和柱头数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9.50%、15.12%、13.74%和8.50%,表明柱头数性状的遗传稳定性高于另外3个性状。(4)根据花冠直径分布统计分析,提出了5级数值分级指标与参照品种。(5)梨花4个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群内和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分别为72.97%和27.03%,表明种群内变异更为丰富。(6)聚类分析显示,196个脆肉梨地方品种可划分为5类,72个软肉型秋子梨可划分为4类。  相似文献   

11.
以薄皮甜瓜品种蜜宝为供试材料,研究喷施不同次数增瓜灵对甜瓜雌花分化、坐瓜节位、增产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增瓜灵后,甜瓜植株节间长度明显变短,侧蔓数量减少,每667m2减少整枝用工8个,雌花在子蔓连续发生,果实发育期缩短了3d。喷施1次和喷施2次增瓜灵处理的甜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1.4%和19.2%,增收3553.61元·(667m2)-1和4772.80元·(667m2)-1。因此,合理使用增瓜灵,能有效抑制植株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从而满足增产增收和简约化栽培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2.
菌根对植物抗盐碱性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菌根植物抗盐碱方面研究成果,从植物生理的角度总结和论述了在盐胁迫下菌根提高寄主抗盐碱性的机理,阐述了菌根在提高寄主抗性的同时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为用生物方法改良盐碱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豆薯各生长时期进行50%的遮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遮光,不能形成块根和种子产量;幼苗期遮光苗素质下降;开花结荚期遮光,不能形成荚果;鼓粒期遮光,种子减产75.98%。因此,无论是豆薯块根或是种子生产均应选择光照充裕的适宜地区种植,特别是在山区应尽量选择山阳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4.
圆黄梨不同花粉和不同序位花的授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圆黄梨不同花粉和不同序位花的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圆黄梨的最佳授粉品种为砀山酥梨,其次为金花梨。第2、3序位花所结果实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运用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热处理加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4种方法,脱除西伯利亚百合品种CMV、LSV和LMoV病毒,分析了4种处理后的成苗率和脱毒率.结果表明:以热处理加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大棚连作对韭菜综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定点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连作对韭菜产量、品质、叶绿素含量和植株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的产量与连作年限呈显著的负相关,连作对不同刀次韭菜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不明显,但是随着连作年限增加不同刀次的韭菜VC含量、粗纤维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连作对第1刀的N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第2刀的N素含量随着年限的增加有所降低;P素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变化较为明显,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不同刀次的韭菜植株P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7.
运用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热处理加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4种方法,脱除西伯利亚百合品种CMV、LSV和LMoV病毒,分析了4种处理后的成苗率和脱毒率。结果表明:以热处理加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西瓜叶面喷施沼液肥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瓜作物上喷施沼液叶面肥,肥效明显,增产率为6.03%~13.47%.1 hm2增加收入1964.9~4566.5元,产投比达9.82~16.4倍,其中1 hm2用沼液30000 k,兑水1.5倍,分别于苗期和初花期叶面喷施较为理想,值得广大农户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丛枝菌根真菌影响蔬菜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一类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农业意义的微生物,它与宿主植物形成共生体后,能够显著改善宿主植物的营养。近年来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蔬菜作物后还能明显改善蔬菜品质,其作用受到共生体系的种类、土壤理化特性和农艺措施的影响,其机制主要是蔬菜作物接种菌根真菌后,菌根真菌能改善宿主植物的养分状况,改变宿主植物的碳营养状况,影响宿主植物的酶代谢,改变植物的激素代谢及菌根真菌本身的异源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翠云草叶片为试材,通过物理干燥和化学保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保色工艺。物理干燥法采用自然干燥法、压花板干燥法、烘箱干燥法、熨斗干燥法和微波干燥法等5种不同方法;化学保色法采用浓度为1%、5%、10%、15%、20%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硫酸铜溶液和浓度为2%、4%、6%、8%、10%氯化钙溶液,浸泡翠云草叶片(4 h、8 h、12 h、16 h、20 h),结合连续强光照射,研究不同种类保色剂对翠云草叶片的保色效果。结果表明,翠云草叶片最适合的干燥方法为熨斗干燥法;15%葡萄糖溶液浸泡翠云草叶片12 h保色效果最佳,其次为10%硫酸铜溶液处理1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