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学者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关注,他们开始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必要性、农民工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需求、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效果、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模式及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对策等。虽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该文对现有的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研究进行述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何静 《广东农业科学》2009,(10):231-234
建筑领域农民工具有从业人数多、整体水平低、流动性大、工作强度大、职业风险较高等特点,这一群体劳动权益的保护状况对于研究农民工整体劳动权益保护情况具有标本意义.建筑农民工的就业权、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安全权以及社会保障权等权益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为切实保障建筑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应从完善立法、创设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构建农民工转移体系、职业培训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德国职业培训体系对中国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和公民素质培训,不仅能够提高中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也能够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更好地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加速融入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因此,本文从完善的德国职业培训体系中对人力资本的提升经验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了德国职业培训体系的特点与优势,并总结出德国职业培训体系对中国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的作用和启示,提出完善中国人力资本培训方面的法律制度和互补性制度,建立"多元培训体系"拓展社会参与,建立终生培训机制等措施,为中国农民工内生性市民化出力献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广东省产业升级条件下人力资源需求的基本特征,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现状,指出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转变为适应广东省产业结构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需要加强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责任,建立并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实施以职业开发为导向的职业培训模式,强化与产业升级相关的职业培训项目,建立科学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广东省产业升级条件下人力资源需求的基本特征,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现状,指出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转变为适应广东省产业结构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需要加强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责任,建立并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实施以职业开发为导向的职业培训模式,强化与产业升级相关的职业培训项目,建立科学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华南农业大学6家后勤产业的500名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进行调研分析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多元制的职业培训服务模式、制订职业培训资金投入政策机制、建立职业培训需求表达机制、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270-4272
利用2010年对珠三角5城市的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民工职业培训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了解农民工培训动机,对于提高职业培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民工的各项培训动机之中,职业发展动机最为强烈,社会环境和本职工作动机次之,认知兴趣与人际关系动机最弱。据此建议相关组织对于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动机进行正确引导,并根据农民工培训动机特征进行职业培训设计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劳动力供需角度分析了"民工荒"的成因,并由此引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缺失是当前用工形势形成的重要因素,并从国家、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农民工自身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生存技能和发展技能短缺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巨大障碍。职业培训缺失是新生代农民工技能短缺的关键因素。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缺失的原因,提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完善政府激励政策,实现多中心治理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秦秀清  胡庆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7-12430,12446
通过2010年6月23~27日在赣州市于都县工业园就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的相关问题对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调查研究,了解了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基本情况,以及他们的择业就业发展情况及职业理想。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用人不规范,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尽如人意;新生代农民工知识和技术水平滞后于企业需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新生代农民工欠缺职业规划,学习培训需求难以有效实现;受户籍制度制约,新生代农民工难以真正的融入务工所在地。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和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各项劳动经济权益;加强职业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竞争力;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权利保障,提高他们的话语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辽宁省不同规模城市1 225个农民工的抽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代际与城市差异视角分析农民工技能培训选择。研究发现:71.67%的农民工愿意参加技能培训,新一代农民工较老一代农民工、大城市农民工较中小城市农民工技能培训需求更高。进一步考察农民工对技能培训内容的选择,发现越年轻、受教育程度越高、职业类型水平越高的农民工对技能培训内容的选择越趋于高级化。研究从加强技能培训前置、实施差别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体系、加大对企业的培训支持力度、完善基于需求的技能培训机制4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章芳莲  司汉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241-6242
分析了农民工职业缺失的成因,提出了应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以及建立农民工职业素质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可行性建议,以有效解决农民工职业意识缺失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高低对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有重要影响。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入手,阐述了莒县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要构键“一主多元”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采用“二课堂一跟踪”培育模块,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苏世海  汪泓  刘倩  刘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14-19117
调查分析了农民工目前的权益受损状况,结果不容乐观:农民工培训权益总体情况稍差;农民工休息休假权利受损严重;农民工工作环境和健康防护措施不力;农民工获得合法劳动报酬权利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害;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供需缺口较大。结合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农民工在不加入维权组织和加入维权组织2种情况下所获收益的多少以及其作出的战略选择,得出农民工加入维权组织是一种理性行为,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证了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工会组织的强硬名声对于解决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会起到积极作用。对现有农民工维权组织运作效果进行了分析,表明农民工自己的组织作用一般,而工会组织在农民工维权方面大有可为。农民工维权更倾向于合法方式,为进一步完善工会维权,说明了工会替农民工维权的正当合法性,并提出了工会提高自身强硬名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进城务工农民状况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轮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4):272-274,286
2004年春以来,广东省许多地区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通过对广东进城务工农民状况的调查及分析,论证进城农民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城农民工分布与广东产业结构的密切关系。通过对广东进城农民工职业状况的分析,指出了进城农民工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状况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由此产生“结构性民工短缺”。提出进城农民工问题,必须从广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来考虑,进城农民工的结构性短缺使职业培训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群体特征及职业培训研究——以建筑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结构和建筑行业的特点,提炼出建筑业农民工五大群体特征,进而从培训时间和内容、培训主办方及培训方式、对培训教师满意程度、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和技能获得方式5个方面对农民工参加培训展开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的建议,主张推行学习团队组织形式,探讨个性化培训需求的解决方案,切实有效地提升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近期发生的一起农民工权益保障案例出发,讨论了当前农民工权益受损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对策思路。针对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了要在政府、企业、农民工3个方面找准问题根源,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问题。一要规范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加强农民工管理的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并打造长效机制;二要抓好企业自律,严格约束企业经营行为,督促企业遵纪守法,尊重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改善农民工的工作条件,保障农民工的合理报酬,真正做到善待农民工兄弟;三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帮扶力度,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增强农民工自我保护能力,充分调动农民工积极性,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