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池沼公鱼在新疆大水面的移植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沼公鱼自1989年由吉林省移植到新疆后,经进一步移植推广,已经广泛分布到博斯腾湖、天池、乌伦古湖、石城子水库等20个总面积为29.24×104hm2的湖泊和水库,共移植池沼公鱼受精卵12.99×108粒,捕获池沼公鱼1012802t,本研究从池沼公鱼受精卵移植、生物学性状、丰满度、繁殖力等方面论证了池沼公鱼在新疆大水面移植推广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塔里木河流域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和生态安全,于2012—2013年在塔里木河流域胜利水库采集83尾池沼公鱼,运用传统生物学和组织解剖学方法,对池沼公鱼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胜利水库池沼公鱼主要以鱼卵和浮游生物为食,摄食强度随季节变化,异速生长,机体偏瘦,雌雄比为1∶0.69,丰满度指数、体长与体重关系式雌雄个体差异显著。池沼公鱼适应性强,食性的特殊化使得塔里木河流域鱼类区系变化大,土著鱼类资源减少,严重影响了塔里木河流域水库其他鱼类的种群动态和渔业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贷海池沼公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沼公鱼[Hypomesus 0lidus(Pallas)]是鲑形目胡瓜鱼科的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北美沿岸的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亚洲沿岸的俄罗斯、日本、朝鲜.在我国见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及辽东半岛的大洋河、大西山水库等.这种鱼个体虽小,但是肉质嫩而具清香味,而且产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国内许多湖泊、水库引进了池沼公鱼这一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对池沼公鱼渔业评价,水域适应条件,移植方法,孵化管理以及1993年2月至2018年12月30日历时25年的连续调查,池沼公鱼在水库养殖情况进行概述。池沼公鱼是我在1993年3月份从昆明月字桩水库引进人工受精820万粒鱼卵,投放到鲁甸县砚池山水库海拔1980米(小一型520万m3,养殖水面804亩),在水库浮化成功后,水花逐渐离开棕片,进入水库自行摄食,到1994年2月3日,  相似文献   

5.
暹罗斗鱼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希  黄海  杨宁 《湖南农业科学》2011,(21):116-119
观察并详细记录了暹罗斗鱼胚胎发育的过程,结果显示:暹罗斗鱼的受精卵为圆形,不透明的乳白色,沉性卵,平均卵径1.116 mm,在水温25.2℃~27.0℃下,受精卵后36 h 54 min孵出仔鱼.依据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将其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心跳期和孵化期7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池沼公鱼是一种投入少、效益高,增殖技术易掌握,适合在水库大水面生长的经济鱼类,它具有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优越性。本文结合朱庄水库人工繁殖池沼公鱼的经验,对人工繁殖以及捕捞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吴文婵 《北京农业》2012,(15):137-138
研究在人工条件下,鲻鱼的亲鱼选择、驯化、促熟、人工繁殖、胚胎发育与苗种培育生产的过程。结果表明:鲻鱼胚胎发育的进程为受精卵期、卵裂期、孵化期等7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根据池沼公鱼的活动与繁殖习性,设计了一种北方水域冰下捕捞池沼公鱼的网具,通过2012—2013年的实际应用,证明该网具具有方便、实用、经济、高效等优点。在北方池沼公鱼移植成功的水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用于哲罗鲑受精卵孵化期间能有效防治水霉感染的中药制剂,选取3种自组中药复方和2种单方,采用水煎及醇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行受精卵消毒试验,通过统计孵化期间的活卵和死卵数量,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消毒浓度下中药制剂对哲罗鲑受精卵水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中药方剂中,复方B(丁香、黄连、土槿皮等配任)正常消毒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受精卵的发眼率,降低水霉菌感染造成的死亡,是一种适用于哲罗鲑受精卵孵化期间防治水霉感染的优秀中药制剂。但应严格保证中药消毒剂的浓度及作用时间,浓度较低时起不到应有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大刀螳螂属于昆虫纲(Insecta)螳螂目(Mantodea)螳螂科(Mantidae)螳亚科(Mantinae)大螳螂属(Tenodera)中华大刀螳(T.Sinensis)。中华大刀螳螂是全国性品种,分布广泛。中华大刀螳的适应力很强,早在1896年就随同苗木一同引进到美国等地,并繁衍后代。本文主要介绍中华大刀螳螂人工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孵化期应注意孵化时间、卵的保存、水源和空间等;若虫期应注意喂食、水源、蜕皮和光线的影响;成虫期应考虑繁殖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增殖放流保护雅砻江长丝裂腹鱼资源,需对其野生群体开展移养驯化和人工繁育。【方法】本实验对野生长丝裂腹鱼采用混养和诱食的方式进行驯养,对性腺成熟的亲本采用LHRH-A_2+PG+HCG进行催产,并对其成熟卵、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特征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结果】野生长丝裂腹鱼易驯养,且性腺能发育成熟,人工催产效应时间为47.5 h,受精率为75.37%,孵化率为68.54%。成熟卵圆球形、浅黄色、微粘,平均卵径为(2.88±0.29)mm,受精吸水膨胀后为沉性卵,平均卵径为(4.06±0.16)mm。在平均水温10.8℃下,胚胎发育历时204 h 25 min,历经胚盘隆起、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育和出膜共7个阶段。【结论】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采取适宜的方法可驯养成熟并人工繁殖野生长丝裂腹鱼成功。在平均水温10.8℃时,其受精卵的孵化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2.
对细鳞裂腹鱼人工催产和胚胎发育观察,旨在探索细鳞裂腹鱼的人工繁殖,人工养殖。繁殖一组细裂腹鱼,获卵8000粒,对受精卵显微镜观察,记录受精卵发育的每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工集鱼装置(FAD)在热带大洋海域的广泛使用,金枪鱼围网渔业产量大幅增加,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生态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人工集鱼装置对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生物学与生态学产生的影响,从人工集鱼装置下黄鳍金枪鱼的行为方式,生物学与生态学影响,以及全球针对人工集鱼装置的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近30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工集鱼装置与黄鳍金枪鱼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人工集鱼装置的大规模使用可能会潜在地影响黄鳍金枪鱼原有的行为规律,但因标志、个体数量和试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影响的程度和方式尚需进一步研究;人工集鱼装置会影响到黄鳍金枪鱼种群的健康与生长以及摄食习惯;一些新技术和手段(水下声学装置、标志放流、卫星定位等)的发展也促进了该领域的研究,但无法掌握鱼群较长时间内的行为规律,标志放流技术,尤其是档案式标志放流将成为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式,同时应将研究重点从对单个人工集鱼装置的研究提升到对网络式分布的人工集鱼装置上,从而阐明人工集鱼装置是否会对黄鳍金枪鱼的行为产生交互影响,漂流人工集鱼装置的相关研究也应进一步加强;全球针对人工集鱼装置渔法的管理日趋严格,各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和沿海国出台的相关措施也使得人工集鱼装置渔法的前景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罗实亚 《农技服务》2012,29(6):742+796
介绍了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繁殖保护和繁殖条件改良,人工放流,人工增殖技术,以期为铜仁市及贵州山区利用水库资源养殖黄颡鱼,创特色渔业,走产业化开发之路提供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柴窝堡湖引进池沼公鱼后的生长、食性和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池沼公鱼非常适合柴窝堡湖的特殊水体环境,并给该湖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一、牛受卵移植技术的发展。阐述了日本从1964年起至现在的几个主要研究阶段和具体步聚,尤其是从1973年起的十年计划,着重解剖在各阶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日本当今所取得的几项指标性结果,如在日本非手术法采卵技术已趋于定型化,平均回收受精卵数7.0个以上,采卵率70~80%,受胎率50~60%。近来冷冻受精卵的受胎率,大约为30%,有关组织机构相继成立。二、牛受精卵移植技术的概述。阐述了牛受精卵移植的几大主要步聚,如超数排卵处理,受精卵的回收方法,受精卵的鉴定分类方法,受精卵移植方法等。三、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主要介绍冷冻胚胎移植情况,如冷冻方法,保护剂的变更以及装有电脑制卸装置的受精卵冷冻装置。附带介绍了利用自然发情排卵的受精卵移植方法及移植时的细菌感染预防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刘家峡水库生态条件、饵料生物及放流虹鳟鱼对水库鱼类区系影响的分析,介绍了在该库人工放流虹鳟鱼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刘家峡水库人工放流虹鳟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崔琳琳  李永坤  张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29-9531,9539
[目的]研究不同气调包装的新鲜池沼公鱼在冷藏下的保鲜品质.[方法]通过对池沼公鱼的感官性状、液汁损失率、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和pH等指标的检测来比较不同气调包装方式对池沼公鱼在冷藏期间(0±1)℃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气调包装可通过抑制产品中细菌的增加,防止腐败变质,从而有效延长产品的货架期.[结论]研究可为延长冷藏池沼公鱼货架期的气调保鲜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抚仙湖中采集原种,经池塘人工驯化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亲鱼,分别采取模拟自然生态、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及马来酸地欧酮(DOM)进行人工催产2种方法,模拟自然生态未产卵,人工催产干法授精获得人工授精卵,受精率达70%以上。受精卵置孵化箱中池塘静水孵化和室内孵化盆中静水孵化,孵化率均达85%以上。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多次人工繁殖对照,5月可获受精卵,但未孵化出水花,7—8月可孵化出膜。2009—2011年3年来培育了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6 cm/尾的鱼种8.7万尾,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金鳟受精卵孵化期间水霉感染的有效防治药物,比较研究了2种自组中药复方(A和B)及2种化学除菌剂(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C和D)3种消毒浓度下的作用效果。将金鳟发眼卵随机分为13组,每组2个平行,每个平行1 000粒卵,选取适当的高、中、低浓度对鱼卵进行浸泡消毒,每天1次,每次持续35 min,每日消毒前进行活卵、死卵(霉菌感染死亡及其他原因死亡)计数,实验结束后,对每组存活发眼卵进行计数。结果表明:本实验所选用的2种自组中药复方和2种化药除菌剂对金鳟受精卵孵化期间水霉病的防治均有一定效果,且表现出一定的浓度相关性。经筛选,B中剂量组、C中剂量组和D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但是考虑化药后期残留及对发眼卵的潜在危害,建议选择中药复方B进行金鳟受精卵水霉病防治,以进一步实现健康绿色养殖。选用中药复方B进行消毒时,应严格保证其消毒浓度及作用时间,以确保较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