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生物固沙是一种有效固沙技术。试验以450、600、750 kg/hm2固沙剂和未喷施固沙剂喷施为研究处理,通过生物多样性分析,探讨了在不同处理下沙地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应用固沙剂后猪毛菜、雾滨藜优势度降低,油蒿、虫实、沙米、柠条、杨柴优势度得到提高;重要值则随着优势度增加而增加,降低而降低;固沙剂各处理较对照群落高度、盖度、生物量均有提高,表明应用固沙剂后对群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以600 kg/hm2处理最好。1年生植物物种占优势的群落中,植物多样性多由非优势种决定,密度大的群落不一定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保水剂各处理间对柠条苗期影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柠条为我省干旱造林树种,为了提高出苗率和生物量,我们采用新科技保水剂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得出:在一定的施用量范围内,三种保水剂对柠条出苗速度和出苗率有很大提高,表现为出苗快、出苗整齐;对植物根系生长和生物量亦有较大促进作用,主根长、侧根数和生物量等指标,施用了保水剂的处理明显较对照高。而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效果表现愈显著,综合起来看,综合保水剂效果较TC和KD-1保水剂好一些。  相似文献   

3.
烯唑醇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盆栽方法研究烯唑醇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烯唑醇种衣剂包衣对小麦的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具有抑制作用,对出苗后麦苗的伸长、苗期根系的数量和伸长等影响较小。试验条件下,烯唑醇种衣剂在有效剂量不大于0.04 g/kg种子时,对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影响较小;在有效剂量为0.06 g/kg种子时,对出苗率影响不大,开始出苗时间推迟1 d,终止出苗时间推迟2 d;在有效剂量大于0.06 g/kg种子时,对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开始出苗时间推迟1~2 d,终止出苗时间推迟2~3 d,出苗率降低18.5%~35.7%。烯唑醇种衣剂包衣后各处理的苗高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用药剂量越大,与对照相比苗高相差越多,播种后10 d各处理的苗高与对照相比降低13.1%~45.8%;播种后15 d各处理的苗高与对照相比降低8.6%~28.2%,但播种后10~15 d,所有处理苗高增长幅度均在6.1~6.8 cm,差异并不明显。烯唑醇种衣剂包衣播种后10 d各处理的平均根数4.6~4.9条,平均根长11.9~13.4 cm;播种后15 d各处理的平均根数4.9~5.2条,平均根长20.5~22.8 cm,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实际应用中,烯唑醇种衣剂有效剂量应小于0.06 g/kg小麦种子。  相似文献   

4.
不同微集水方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覆膜沟种植(T1)、垄覆膜沟覆膜种植(T2)和垄覆膜沟覆秸秆种植(T3)3种一元或二元覆盖微集水模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条件下,T2和T1均能缩短玉米出苗时间,提高玉米出苗率,T3能够延长玉米出苗时间,平水或干旱年型能够提高玉米出苗...  相似文献   

5.
以3个小麦种衣剂组合为研究对象,研究种衣剂对小麦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与对照相比虽然出苗时间和出苗率略有降低,但产量增加明显,尤其能够促进分蘖、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烤烟砂培漂浮育苗成本及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砂培漂浮育苗与现行基质漂浮育苗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河砂和山砂分别节约成本113.55元/hm2和124.95元/hm2,成本显著降低;河砂出苗率和成苗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出苗时间和成苗时间均晚1d,成苗期苗高较低,茎围较大,单株根系鲜重较小,但数量明显较多;山砂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出苗时间和成苗时间分别晚2d和3d,成苗期苗高较低,茎围较小,单株根系鲜重和数量显著较低。  相似文献   

7.
保水剂对旱区农作物保水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证明,无论是烤烟还是玉米,土壤含水量都是随着保水剂的提高而升高,保水效果显著。当土壤中保水剂在0.05% ̄1%范围内,烤烟的移栽缓苗期提前,玉米出苗期与对照相同,出苗率,株高,干重均有一定程度增长;而保水剂达3%,缓苗期及出苗期均延长,其它各指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8份芝麻品种在不同墒情条件下播种对出苗速度、出苗率及成苗率、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足墒播种能加快出苗速度、提高芝麻出苗率和成苗率,延长芝麻生殖生长时期,增加芝麻单株蒴果数和千粒重,使产量得到提高.晋芝2号、辽品芝2号适合在西北干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玉米杂交种出苗率及出苗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通过NCII遗传交配设计、配制40个杂交组合F1及近缘基础材料测试26个组合F2,在出苗率及出苗时间性状调查分析表明:出苗率和出苗时间属于数量性状,出苗时间加性遗传效应略大,应侧重自交早期世代的选择和杂种优势鉴定,出苗率应侧重组合杂种优势鉴定和自交世代全程选择。出苗率与出苗速度有正相关的趋势,即出苗速度快,出苗率就高;出苗速度慢,出苗率就低。在出苗率和出苗速度杂优模式方面主要为"优×优"模式,也存在"优×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沙漠化治理的需要,化学治沙技术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进一步开展化学治沙作用机理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化学固沙作用机理既包含简单的物理、化学过程,也包含许多物质结构、胶体化学等方面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通过红外光谱法对7种化学固沙剂进行固沙作用的研究,了解了不同化学固沙剂与沙粒的固化、固沙过程作用机理,了解不同化学固沙剂的性能,为优良化学固沙剂筛选应用起到一定的技术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观测,研究固沙型人工柠条林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林占总面积的15%,即林带间距10 m时,林草结构较合理,生物量最高,对带间植被的影响最小;固沙型柠条林具有固沙能力,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包衣的玉米种子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播种立即低温将严重影响出苗率、出苗日期,出苗率降低42.1%~52.9%,出苗日期晚3d,播种吸涨后再遇到低温胁迫出苗日期不受影响,5%烯唑醇1:100~1:150药种比的出苗率比对照低10%,药种比1:200~1:300的出苗率与对照无差别,生长受到比较严重的抑制,株高比对照低4.4~5.6cm,百株干重低2.0~5.9g,百株鲜重低36~59g。  相似文献   

13.
在直播条件下,重楼种子出苗时间、出苗率以及出苗整齐度等均难以达到理想状态,严重制约当前重楼生产。为打破此瓶颈,此次通过对重楼重子进行催芽,研究不同根长播种的重楼种子出苗期及出苗率,在一定周期内对其出苗期以及出苗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直接播种方式的出苗期以及出苗率均明显低于带有一定根长的播种方式,而根长为0.5厘米以及根长为2厘米的播种方式,出苗期早且出苗率相对较高,尤其以根长为2厘米的播种方式,各方面数据均明显好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低发芽率烟草种子的出苗特性,以指导烟草种质资源的长期贮藏和繁种更新,本研究同时在人工气候箱内对贮藏3~30年、发芽率≤50%的63份和贮藏4~24年、发芽率55%~95%的8份烟草种子进行出苗率检测,分段对发芽势和发芽率不同的种子进行出苗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出苗率随发芽势和发芽率段的递增而提高;各发芽势和发芽率段7 d、14 d的平均种子出苗率分别低于其平均发芽势和发芽率,延长到70 d的平均出苗率也低于平均发芽率。随着发芽势和发芽率段的递增,出苗种子份数占该段总份数的百分率提高;当种子发芽势段从0.1%上升为20.1%~30.0%时,每份种子均能在14 d内出苗;而当种子发芽率段上升至≥30.1%时,每份种子均能在7 d内出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贮藏年限与发芽势、发芽率和7 d出苗率间呈显著负相关;发芽势与发芽率呈正相关,发芽势、发芽率与7、14、28、70 d的出苗率等各项指标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贮藏20年以上的种子,其贮藏年限与7 d和14 d的出苗率密切相关。可见,烟草种子发芽率在30%~50%时进行繁种更新,从而防止种质资源的失传。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评价吉林省中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技术效果,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灭茬起垄(CK)为对照,设置秸秆深翻还田、秸秆碎混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3种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出苗率、生育进程、苗期株高和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出苗率、生育进程、苗期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具有不同影响;与CK相比,秸秆深翻还田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生育进程与CK基本一致,秸秆碎混还田降低了出苗整齐度,玉米出苗时间和6叶期分别延迟2d和1d,秸秆覆盖还田出苗率虽然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是出苗率降低幅度最大,出苗整齐度最差,玉米出苗时间和6叶期分别延迟5d和4~5d;所有秸秆还田处理均降低苗期株高和单株干物质积累,秸秆覆盖处理降低幅度最大,碎混还田和深翻还田降低幅度小于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16.
试验设置种子二次包衣(噻虫嗪+溴虫氰酰胺和嘧菌酯+咯菌腈)处理和对照,研究种子二次包衣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二次包衣处理显著延长了夏玉米出苗时间,但对出苗率无显著影响;病虫防治效果显著,根系长势较好,产量增加5.5%。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受寒害木薯在不同药剂处理条件下的生根出苗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进行消毒处理可提高受寒害木薯种茎的生根率、出苗率,降低茎段的霉烂率,其中以施保克处理效果最好(生根率、出苗率均为63%,茎段霉烂率为28%);不同生根剂处理中,以根旺+石灰处理效果最好,使受寒害木薯的生根率、出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从采用不同生根剂处理对寒害木薯种茎生长情况的影响来看,根旺+石灰组对促进木薯植株伸长与生长的作用最明显(可使平均株高比对照增加8.58 cm),而多效唑+石灰处理组对植株茎秆增粗效果最好(可使茎粗比对照增加0.42 cm)。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多·福悬浮剂、福·克悬浮剂和克·醇·福美双悬浮剂在黄瓜上的应用安全性,采用穴盘试验研究了3种种衣剂对黄瓜出苗、生长发育及其根际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供试种衣剂不同程度影响黄瓜出苗和苗期生长发育。多·福和福·克对黄瓜出苗率、出苗势和出苗指数没有显著影响,克·醇·福美双对黄瓜出苗率无显著影响,而显著降低出苗势和出苗指数;三种种衣剂对黄瓜苗期地上部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福显著减少叶面积,福·克显著促进株高和茎粗,克·醇·福美双显著抑制株高;均显著抑制黄瓜根系发育和根系活力,根鲜重和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降低9.58%~34.90%和46.73%~71.37%。供试种衣剂均影响苗期黄瓜根际基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克·醇·福美双显著降低黄瓜根际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23.56%、36.90%和25.35%;福·克和克·醇·福美双显著减少黄瓜根际细菌的数量,增加真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雪松种子播种前用冷水分别浸种24h和36h后再用3.0g·L ̄(-)高锰酸钾溶液杀菌30S,出苗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浸种24h处理后的种子出苗率较高。对雪松种子的田间出苗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回归,建立了种子出苗过程的模型方程。y1=-54.7984+56.41041gt,r=0.9547y2=-55.5821+55.88071gt,r=0.9603其中:y为出苗率,t为播种后时间(d)。上述方程在不同水平间的差异均达1%极显著标准,可应用于实际生产。附图为雪松种子的出苗率随播后时间变化的曲线。4小结4.1田间试验表明,经过两种不同时间侵种处理后,雪松种子的出苗率较对照有极显著的提高,其中以浸种24h处理为最佳,平均出苗率50.1%,比对照高出16.8%。4.2通过24h浸种处理,雪松种子的出苗过程比对照缩短了3~5d,并大大提高了出苗的整齐性,为生产管理带来许多方便。4.3为及时了解雪松播种生产中的出苗动态,提出用冷水浸种24h的模拟曲线方程为:y=-54.7984+56.41041gt其中:y为出苗率,t为播后时间,t∈[14,85]。致谢方孔玉和俞文富参加了试验工作,谨表谢意。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20.
对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种子不同浸种时间与其出苗率等指标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蓖麻种子不同浸种时间与种子萌芽形成的总出苗数量和总出苗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对蓖麻种子不同浸种时间与总出苗数量、总出苗率和无苗窝率等指标进行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和直线回归方程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蓖麻种子不同浸种时间与总出苗数量、总出苗率和无苗窝率等指标的回归方程都符合二次曲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