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土壤调节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O Bing-Zi  XU Fu-An 《土壤圈》1995,5(4):363-370
Effects of non-ionic polyacrylamide(PAM),anionic polyacrylamide(PHP),cationic polyacrylamide(PCAM),non-ionic polyvinylalcohol(PVA),anionic hydrolyzed polyacrylonitrile(HPAN)and polyethleneoxide(PEO)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ree different soil stpes were studied.content of water-stable aggregates larger than 0.25mm increased to varying extents for different soils and soil conditioners,Among the six kinds of condiftioners,non-ionic polyacrylamide(PAM) was the most effective for red soil while polyethyleneoxide(PEO)the least effective for Chao soil,red soil and yellow-brown soil.Water-stable aggregates with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EO within a certain range.Only evaporation rate of Chao soil decreased after aplication of PAM and HPAN to Chao soil and red soil.  相似文献   

2.
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碱度是表征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两个重要参数。通过室内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处理采用5种土壤碱度(土壤可交换钠百分比ESP=0、5、10、20、40)和4种土壤质量含水率(0.05、0.10、0.20以及饱和含水率0.34)水平。试验结果显示,土壤黏聚力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基本上呈先增大后减小之趋势;当土壤含水率在0.10附近时黏聚力达到其最大值。土壤内摩擦角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土壤碱度对土壤黏聚力的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其影响效果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但土壤碱度对土壤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明显地小于土壤含水率对其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土壤保持是经常涉及到与风蚀、水蚀有关的主要的土地退化活动.土壤保持是一个较为广泛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主要侵蚀活动,而且也关系到影响着土壤肥力总体保持的较为缓慢的、连续不断的隐伏过程.土壤紧实,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活动能力减少,都是土壤保持专家应予关心的问题.土壤保持往往被认为是用以防止土地退化的一些技术,缺乏农学知识的土木工程师经常持己看法,而又使这种看法得以强化.对农民来说土壤保持会被认为是不可理解、不适合当地条件的不必要的花费.在国际土壤研究与管理委员会的观点看来.土壤保持是土壤管理实践能力维持方面的一部分,既无需破坏表土地上层.还要与耕作制度相结合及适宜生境的特性.土壤保持问题涉及国际土壤研究与管理委员会(IBSRAMS)的三个主要目标,首先是关于以供养农业为目的的热带土地的开垦.另一方面还涉及酸性带土壤管理和森林土壤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姚贤良  龚子同 《土壤》1983,15(3):117-120
我们应西德马普学会邀请,于1982年9月26日到10月24日,赴西德进行土壤学专业考察。考察计划分为两方面,(1)希望短期内较全面地了解西德的主要土壤类型和利用情况;(2)适当安排参观西德最著名的土壤研究机构和与著名的西德土壤学家接触,以便较深入地了解西德土壤学研究的现状和学术见解。  相似文献   

5.
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息息相关,土壤动物多样性和功能能够灵敏反映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土壤扰动。同时,土壤动物还通过与生物和非生物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对地上生态系统产生反馈作用。当前土壤动物在土壤健康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土壤线虫、节肢动物和蚯蚓等类群,仍缺乏基于土壤动物的系统性评价指标。因此,本文围绕土壤动物在指示土壤健康方面的潜力,系统总结了现有基于土壤动物的土壤健康评价指标,强调未来应建立和完善土壤动物基因组信息数据库,挖掘土壤动物的功能性状,加强土壤食物网结构和生态功能的研究,建立集成土壤动物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和土壤食物网的指标体系,从而促进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壤微藻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土壤微藻对于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并作定量及定性分析。以土壤和水为两种不同基质 ,在基质中接种 5种土壤微藻藻液 (立方色球藻、土生绿球藻、舟形藻、沙角衣藻以及由 4种藻种形成的混合藻液 ) ,进行见光和黑暗培养 ,分别在 0 ,2 0 ,4 0 ,60 d时 ,测定环境 p H值、微生物量 (不包括藻类 )、有机质含量 ,作极差分析和图形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环境 p H值变化、微生物量变化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在不同藻种相同培养条件下 ,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藻种变化对 p H值和微生物增加的影响大于因基质变化和光照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基质变化对于环境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大于因藻种变化和光照变化而产生的影响 ;微藻在土壤中培养时的 3种数据变化均大于在水中培养时的 3种数据变化。  相似文献   

7.
土壤的组成     
马毅杰 《土壤》1974,6(4):177-179
表面上看来,土壤组成很简单,不过是一些大小不同的土块和土粒。事实上却不然,土壤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张道明 《土壤》1986,18(1):15-18,22
在土壤体系中,由于土壤颗粒带有电荷,并吸附有一定数量的反号离子,所以可把土壤视为一种多价的电解质。事实上在一般土壤溶液中都有或多或少电解质存在,因此土壤体系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导电现象。  相似文献   

9.
土壤多样性:土壤地理学研究的契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学雷 《土壤》2014,46(1):1-6
介绍了土壤多样性研究的起源、概念及学科意义,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土壤多样性在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首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以土壤多样性为基础的,保护土壤多样性意义重大,而事实证明广泛应用于生物学中的计量方法同样适用于土壤地理学和土壤资源有关研究中;其次,有关国家已经在土壤多样性的测度方法及其在土壤资源空间表达中作了很多尝试,诸多案例为土壤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最后,新近研究及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土壤多样性与土地利用多样性、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水体、植被等)多样性的关联分析中,已经取得显著进展。这一研究领域日趋活跃,将在土壤地理学及土壤资源相关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土壤的年龄     
巴逢辰 《土壤通报》2002,33(6):465-466
通过文物考证,地质历史及14C测定的资料对多种土壤推断,大部分土壤形成的年龄约在二千年前到一万年之间,提出土壤来之不易,要爱惜土壤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相似文献   

11.
印度的土壤     
在1956年9月至11月间,本人参加中国访印农业科学考察团,赴印考察热带经济作物,在考察中,顺便参观了一些土壤有关部门。今仅就在旅途中,所了解到的一些印度土壤情况,加上一部分所见到的资料而写成的一个概略情况,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讨论了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后果。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描述这种关系所用的模式有线性回归分析、A10关系式、幂关系式、Arrhenius关系式及其它关系式,但这些模式通常不能准确地估计呼吸率。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土 壤温度强烈地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土壤变暖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率。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机制是微生物群体组成随温度升高而改变。文章最后指出,为了得出更加的结论及更加准确地预测全球变暖对土壤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土壤变暖对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有机质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通报》2015,(4):1018-1024
镉是生物非必需具生物毒性元素,有机质作为修复镉污染土壤的重要改良剂之一而备受关注。土壤有机质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对镉的吸附-解析、络合作用、生物有效性作用影响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主要阐述了土壤有机质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作用机制,探讨了有机质的适用条件、影响因子,分析了工程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土壤的形成     
周明枞 《土壤》1974,6(3):131-134
提起土壤,大家都很熟悉。有的叫"土"(如黄土、黑土),有的叫"泥"或泥巴"(如黄泥巴、烂泥巴、青紫泥等)。有人说,石头经过风吹日晒雨淋风化而形成的小颗粒就是土壤。这种说法不够确切。  相似文献   

15.
马毅杰 《土壤》1974,6(6):272-275
土壤酸碱性是土壤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一方面引起土壤一些性质的变化;另方面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一般作物在中性、弱酸性、弱碱性土壤中生长最适宜,过酸过碱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土壤的结构     
于德芬 《土壤》1975,7(2):97-99
  相似文献   

17.
黄顶菊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外来植物黄顶菊入侵对非耕地和耕地,以及对玉米根系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旨在揭示黄顶菊入侵农田和贫瘠荒地的机制。本试验比较了距根系不同距离土壤的微生态变化;分析了根系土壤3大微生物类群结构、5种土壤理化性质以及5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非耕地黄顶菊根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4.44、6.88、2.64倍,耕地中分别为对照的5.31、13.78、7.56倍;非耕地黄顶菊根表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为对照的13.23、6.67、21.40倍,耕地中分别为对照的9.27、2.15、2.24倍,可见黄顶菊对非耕地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更为明显;非耕地中黄顶菊根表土壤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脱氢酶、蔗糖酶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9.44、5.39、1.64、1.74、4.62倍,说明细菌非常活跃。耕地中分别为对照的2.26、3.45、1.53、0.95、4.89倍。另外在玉米与黄顶菊互作时,其根表土壤速效氮、磷、钾分别为非互作条件下的63.54%、64.70%、80.71%、,黄顶菊入侵明显降低了玉米根表速效养分。综上,黄顶菊入侵增加了其根系周围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降低了附近玉米根表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速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8.
香港土壤和土壤科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子同 《土壤》1998,30(3):121-124
1997年11月下旬,应香港大学邀请前往进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土壤质量与土壤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是农业生存之本,土壤质量是联系土壤管理与可持续农业的桥梁与纽带。介绍了土壤质量的概念及其发展,在客观地分析我国土壤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土壤管理必须建立在土壤质量的基础上并兼顾土壤的生产性、稳定性、持续性、生存性及社会的可接受性,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其国 《土壤》1986,18(6):326-331
1986年4月14日至5月5日,我应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邀请,对澳大利亚进行了短期的访问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