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番茄愈伤组织对青枯病菌及其培养滤波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观察了5个抗青枯病水平不同的番茄品种(品系)的愈伤组织对青枯平板培养滤波养及活菌体的反应,结果表明,抗病材料愈伤组织较为敏感,处理后较早出现褐变,崩溃等较重的受害症状,感病材料的症状出现较慢,较轻,番茄愈伤组织的离体抗性与田间抗性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2.
植物高渗转基因新技术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愈伤组织和水稻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以pBG和pB1121为外源DNA,以蔗糖和甘露醇为渗透剂,对植物高渗转基因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渗转化后愈伤组织GUS基因瞬问表达率为38.9%,经抗性筛选,获得番茄和水稻Basta抗性愈伤组织,番茄Basta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后,共得到29个Basta抗性芽,证明植物高渗转基因技术得到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3.
离体培养条件下花生不同外植体对青枯菌粗毒素抗性反应的测定结果表明,涂布法和培养基混毒素法均可初步测定出不同花生品种抗性程度。粗毒素对花生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粗毒素浓度的提高,花生叶片的出愈率降低,但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对花生愈伤组织的褐变率的测定表明,感病材料愈伤组织较为敏感,处理后较早出现褐变、崩溃等较重的受害症状,而抗病材料的症状出现较慢、较轻,花生愈伤组织的离体抗性与田间呈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组合与不同材料基因型互作对番茄温敏核不育系及其杂交组合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效应。【方法】以番茄温敏核不育系大107、地D4及其杂交组合大107x牛番茄、地D4x红昆仑为材料,进行不同激素组合(CPPU、TDZ、KT与2,4-D+6-BA)诱导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以MS+1.0mg/L2,4-D+0.5mg/L6-BA为基本诱导培养基,分别与不同浓度CPPU、TDZ或KT组合,对不同基因型番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具有明显促进效果,CPPU、TDZ和KT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4—0.6、0.03和1.5mg/L。在相同激素条件下,番茄温敏核不育系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其杂交组合,平均出愈率和平均愈伤组织直径大小均为:地D4〉大107〉地D4x红昆仑〉大107x牛番茄。【结论】不同基因型番茄花药对激素的敏感性不同;不同激素组合对番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效应差异显著,以KT与2,4-D、6-BA配组对番茄温敏核不育系及其杂交组合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具有显著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灰霉菌毒素为选择剂,利用多步筛选法筛选番茄抗性愈伤组织突变体,结果显示,毒素对番茄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毒素胁迫下,其增殖率均高于原始型愈伤组织,并在离开选择因子继代培养2代后,仍保持获得的抗性。研究毒素处理后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发现,无论有无毒素胁迫,抗性愈伤组织突变体及其再生植株的酶活性均高于原始型愈伤组织和原始植株(对照);随着毒素胁迫浓度的增大,抗性愈伤组织突变体及再生植株的3种酶活性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先升高后降低,且均比对照升高幅度大,其中PAL和PPO酶活性的下降速度较对照慢,说明抗性突变体通过增强与抗病性相关的酶活性,增强植物的防卫能力。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番茄东农704、东农708、东农709三品种的子叶、茎段及菊花30、33、34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潮霉素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潮霉素浓度的升高,番茄子叶、茎段的出愈率下降,菊花愈伤组织的褐化率增加.在以潮霉素作为抗性选择标记时,选择压力番茄以15 mg/L为宜,菊花3品种潮霉素的选择压力以15~20 mg/L为好.  相似文献   

7.
以大红番茄、大黄番茄及红牛奶番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子消毒方法和基因型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消毒的最好方法是采用3%的次氯酸钠灭菌3min。大红番茄的发芽率最高(86.25%),红牛奶番茄的发芽率较低(38.75%),表明各基因型之间发芽率差异较大。大红番茄和红牛奶番茄最佳的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50mg/L IAA+1.0mg/L BA,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81.25%、50.00%;大黄番茄子叶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0.20mg/L IAA+1.00mg/L BA,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8.75%;大红番茄、大黄番茄及红牛奶番茄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均为MS+0.50mg/L IAA+1.00mg/L BA,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75.50%、68.75%、37.50%。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菌用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具有毒害作用,表现为降低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生存率.稻瘟病菌孢子能在不同抗性的水稻愈伤组织上萌发定殖并侵染细胞.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不论抗性如何,其愈伤组织与稻瘟病菌都呈亲和性,没有专化性表现.在愈伤组织水平上以稻瘟病菌粗毒素为选择压筛选抗病个体,可能无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以感病水稻品种汕优63、V优64为材料,探讨不同激素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并对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滤液毒素对愈伤组织增殖与生长以及分化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改良N6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5mg/L2,4-D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0.5mg/L6-BA与2,4-D组合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增殖率。在愈伤组织增殖分化培养过程中,随着病原菌滤液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增殖率不断下降、褐变严重。在继代分化培养中,随着培养基中细条病病原菌滤液浓度的增加,接种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苗数、抗性苗比例不断减少,在40-55mL/L的选择压力下,分别得到中抗植株25、14株。因此,利于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并获得抗性苗的细条病病原菌菌液浓度为40-55mL/L。  相似文献   

10.
以HiⅡ、HiⅡB、HiⅡA、H99玉米材料的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为转化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将抗粗缩病RNA干扰基因导入玉米愈伤组织,并对影响转化的因素进行研究,以优化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继代3次的4种玉米材料的抗性愈伤率最高,且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HiⅡ的抗性愈伤率最高,为31.25%,其次为HiⅡB(26.56%)、HiⅡA(24.45%),H99的抗性愈伤率最低,仅为10.26%;预培养6 d的愈伤组织适于转化,其中HiⅡ的抗性愈伤率最高,为27.70%;结果还表明,菌液浓度D600 nm=0.5~0.6是最佳的转化条件。通过优化后的条件对得到的抗性愈伤用除草剂进行筛选,HiⅡ、HiⅡB、HiⅡA、H99材料分别得到10、5、4、3块抗性愈伤组织;标记基因为bar基因,通过PCR检测分别得到5、2、2、1块阳性愈伤组织,再进一步用bar基因试纸条检测,分别得到4、1、2、1株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11.
玉米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促进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来源于13个基因型的玉米幼胚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愈伤组织经震荡洗脱、吸湿干燥处理后进行植株再生和直接进行植株再生3种处理在植株再生率、再生进程和愈伤组织生根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在植株再生前经过48h震荡洗脱加48h吸湿干燥处理、或仅进行48h吸湿干燥处理均可以普遍提高植株再生苗率,加快植株再生进程,但易发生愈伤组织先生根现象.震荡洗脱加干燥处理可以更快促进植株再生.各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在植株再生率、植株再生进度和愈伤组织生根的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荔枝花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倍性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影响荔枝花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通过2,4-D、KT、NAA三因子的正交试验筛选出荔枝花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2.0mg/L2,4-D 2.0mg/LKT。在探讨不同基因型对诱导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不同基因型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了倍性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荔枝花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显著差异,胚性愈伤组织倍性检测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农杆菌LBA4 4 0 4介导将外源基因导入玉米骨干自交系齐 319、掖 5 15、掖 5 0 2等胚性愈伤组织 ,并由筛选出的抗性愈伤组织再生出可育植株。农杆菌浓度、共培养时间和玉米的基因型显著影响农杆菌介导的玉米愈伤组织的转化率。农杆菌的浓度OD60 0 0 5~ 0 7,共培养时间 3~ 4天时转化率较高。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的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化率为 3 3%~ 10 %。  相似文献   

14.
氯化钠胁迫对水稻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存活率下降、生长量减少以及干/鲜值增加等。然而用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具有植株水平耐盐性差异的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之间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植株水平的耐盐程度与愈伤组织的耐盐程度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在氯化钠胁迫的情况下,耐盐基因型愈伤组织的K~+含量低于盐敏感基因型,而前者的Na~+和Cl~-含量却略高于后者。这种趋势与植株水平不一致,暗示了愈伤组织水平对无机离子的吸收可能具有与植株水平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冬性小黑麦的花药培养效率,以5个冬性小黑麦杂交组合的F1为材料,分别接种到四种培养基上,研究了冬性小黑麦花药离体培养中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培养基以及不同培养条件对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差异和培养基差异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对花药的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频率也有显著影响。对冬H329转分化后的愈伤组织进行了4℃的低温处理,不同的处理时间对绿苗分化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处理96 h绿苗分化率最高达22.22%。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10个大麦基因型3种大小不同的幼胚为材料,研究了它们在含有3、4、5毫克2,4-D的培养基上的培养反应.结果发现:1.不同基因型的出愈率,愈伤组织平均鲜重以及直接出苗和直接出芽的频率都有一定的差异.2.所有基因型的出愈率都是随着幼胚的增大而提高,除个别基因型例外,大多数基因型的愈伤组织平均鲜重、直接出苗和直接出芽的频率也随幼胚的增大而提高.3.2,4-D浓度对出愈和直接出芽的影响较少,但2,4-D浓度增加有抑制愈伤组织增重,促进直接出苗的作用,4.盾片与培养基接触能促进出愈和抑制直接出苗,本试验共获得三大类愈伤组织,综上所述,大胚、低2,4-D浓度、盾片与培养基接触是大麦幼胚培养中获得愈伤组织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小麦愈伤组织状态调控与原生质体培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愈伤组织及其细胞的状态可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来调控。一般情况下,生长素、还原态氮、KCl促进愈伤组织生长,细胞分裂素、硝态氮抑制愈伤组织生长。绝大多数易培养基因型诱导的愈伤组织往往表现为质地紧硬或外软内硬,不适于进行悬浮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利用不同水平的2,4-D、NH#++#-4、谷氨酰胺、水解酪蛋白、KCl、KT、6-BA、NO#+-#-3等进行处理,可使不适的愈伤组织变成适宜的类型,也可使那些生长过旺而不分化的愈伤组织分化出植株。用这些方法,从6个小麦基因型的原生质体中培养出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8.
以栽培冬小麦运丰优、临优145、中优9507的成熟胚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用C58c1、EHA105和LBA4404 3个根癌农杆菌菌株(都含有pCAMBI1301质粒)研究小麦基因型对根癌农杆菌的敏感性,以及根癌农杆菌对小麦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小麦基因型对根癌农杆菌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以临优145最敏感。根癌农杆菌菌株对小麦成熟胚侵染能力不同,含有pCAMBI1301(p1301)质粒的C58c1侵染能力较强,但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8个不同基因型的玉米成熟胚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了培养基种类、基因型、消毒时间、切胚方式、变温处理、蔗糖质量浓度、酸水解酪蛋白质量浓度、2,4-D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酸水解酪蛋白质量浓度、2,4-D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继代过程中愈伤组织质量影响较大;其余5个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显著,并且对继代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质量也有明显影响。最终选出了3个高培养力材料,初步确定了比较适合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玻璃化法对不同基因型的龙眼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进行了初步探讨.将保存一定时间的胚性愈伤组织于常温下用60%玻璃化溶液(2PVS2)装载30 m in,再于0℃下用PVS2溶液平衡60 m in;换新鲜的PVS2溶液,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48 h后化冻.结果表明,具有原胚分化的胚性愈伤组织保存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普通胚性愈伤组织;40℃温水浴、25℃左右室温和自来水冲洗等3种不同的化冻方式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的存活率具有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