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荠菜     
荠菜虽是一种野菜,但历来都受到人们的赞美。《诗经·邶风·爷风》里,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骚人墨客对它更是揄扬备至。晋人夏侯湛作过《荠赋》,宋代陈达叟写过《甘荠赞》。苏东坡谓荠菜:“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  相似文献   

2.
名人说食物     
陆游:荠菜 荠菜是野菜中的上品,正所谓“三月三,荠菜赛金丹”。它性凉、昧甘,若做菜吃带有一股清香味。宋代大诗人陆游就喜欢吃荠菜,为此他还特地写过一首《食荠诗》:“小着盐醯滋美味,微加姜桂发精神,风炉饮钵穷家话,妙绝何曾肯受人。”诗人一碗荠菜配以佐料,吃起来也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3.
在广阔的森林中,有许多植物的芽、茎、叶、花,甚至整个地上部分都可以作为蔬菜食用。这些由森林植物产生的蔬菜称为森林蔬菜。森林蔬菜生长在空气清新的林地环境中,由于没有受到废气、污水、农药、化肥和飘尘等有害物的污染,对人体十分有益,是目前风行世界的五类健康食品之一,而且被誉为“林海珍品”、“山珍”和“绿色食品”。我国森林蔬菜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且人们采食森林蔬菜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诗经》里就有“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谁谓茶苦,其甘如荠”等诗句。《诗经》中的“蕨”,就是指蕨菜;“荠”,就是指“荠菜”。明代皇帝…  相似文献   

4.
荠菜〔Capsell a bursa-pastoris(L.)Medi c.〕.别名:棕子菜、三角草、菱角菜、地菜、菥蓂、上己菜、枕头草、荠、护生草(山西)、沙荠(山西、河北)、娘娘指甲(河北)、荠荠菜(山东、河南)、骨皮、洋筋草(四川)、辣菜(山东)、荠菜(江苏)等;它是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也是群众熟悉的药材和爱吃的野菜.  相似文献   

5.
朴素·朴树     
《云南林业》2004,25(3):24-24
“朴”意之一:未经加工的木材。王充《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而“素”意之一,乃为白色生绢。古乐府《上山采蘑芜》:“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把这两个词素相加,即“朴素”。“朴素”者,质朴无华,或俭朴之谓也。《后汉书·明德马后纪》:“车骑朴素,无金银之饰  相似文献   

6.
山东古代是我国漆树主要产地之一,很多古文献上有栽漆和利用漆的记载。《尚书禹贡》上有兖州“厥贡漆丝”。《史记·货殖列传》上有:“山东多渔、盐、丝、声、色”。《史记·老子韩非传》上有:“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主督漆事”。蒙地在今豫东和鲁西交界处,证明在战国时,蒙地尚产漆,并还设有“主督漆事”的官吏。一直到宋代《太平寰宇记》上还有兖州土产有“漆丝织文”。山东古代还有以漆为姓和地名的记载,如《春秋公羊传》上有地名“漆”,据考证,“漆”地在今之山东邹县境内;《尚友录》上有“漆”姓,是青州、北海望族”。古时好以物产、山  相似文献   

7.
古浪历史上有原始森林吗(现存极少的森林资源十分珍贵)?为什么现在看到的尽是荒山秃岭?倘若历史上是山川秀美的一块“风水”宝地,那么这“秀美”去了什么地方?本文意在寻觅“再造”的历史经验、教训和依据。森林苍翠是历史事实《史记·匈奴列传》载:“祁连山有柏五木,美水草,冬  相似文献   

8.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云:城中桃李愁春风,春在溪头荠菜花。早春,生长在溪畔的鲜嫩荠菜最为味美。荠菜的第一个特点是"香"。有道是:"宁吃荠菜香,不吃白菜馅。"包饺子和馄饨时,用荠菜做馅料最香了,它与白菜馅相比,简直有云泥之别。所有的蔬菜中,最理想的菜馅便是荠菜,它散发出来的清香味是其他蔬菜无法匹配的。除了"香",荠菜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鲜",其鲜甜味道是原汁原味的,它是工业味精无法代替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洛阳古代的森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洛阳历史悠久,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古代的伊、洛河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草丰茂,森林密布,鸟兽繁多。洛阳森林多见于古籍描述。《诗·商颂·殷武》载:“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山海经·北海经》载:“熊耳之山,山上多漆”;《博物志》载:“伏牛山一带,松柏桐梓皆多”。解放以后,在市区、市郊考古发现了象牙  相似文献   

10.
莲花之美     
莲是佛花,香清溢远。《华严经探玄记》以莲喻真如佛性:"如世莲华,在泥不染,譬如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法所污。"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有"花中君子"之雅称。历代文化名人笔下的莲,文化情韵与亭亭玉姿相辉映,曼妙无限。莲花的种种美态,极应宁静之心,极富清雅之味,令人流连。莲花之美,美在意态。每逢仲夏,莲花挺立于碧叶之间,在绿叶的映衬下,风姿绰约,格外销魂。此时若有  相似文献   

11.
植树造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春秋时代,就有植树传统,如《诗经·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诗经·风·定之方中》也记述了“树之棒栗,梧桐律漆,琴瑟”,说明当时已在庭院植树。在我国古代,植树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紧密相联。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相发明了春蚕织丝的方法。为了养蚕制衣,就要植树。至迟在围代,中原地区就已出现大片桑园。(诗‘魏风·十亩2阎》载:“十亩之间合,桑者阐闲兰”,“十亩2外生,桑者泄池兰”。白的不仅田团植桑,家与分也常植树。孟子说:“五亩2宅,树立以柔。”《诗经·小雅·小并》…  相似文献   

12.
生态美学     
<正>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是关怀万物生命存在的美学,是"仁人爱物"的美学。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反映生态美的闪光思想,以"天人合一"的思想,把自然美、人生美、事业美都统一起来。《易·坤》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文言》中又说:"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天地变化,草木蕃","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可见,有7000年历史的《易经》,讲的是"天地大美,人类大爱"。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讲"民胞物与",讲人与  相似文献   

13.
试说园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墙这种建筑在中国到处可见,也是最古老的建筑:《书·五子之歌》“峻宇雕墙”.诗经《墙有茨》“墙有茨,不可埽也”.《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墙”.《论语·季氏》“而在萧墙之内也”.几千年来的小至墙壁、院墙,大至城墙、万里长城,墙的形式之多,数量之大,恐怕是世界之最.作为中国园林雏形的帝王苑囿,民间园圃,这些形声字周围的那一圈是代表墙垣或藩篱的,可见“围墙”也是早已有之.近代、现代园林也大多有墙,但墙的功能已扩大了,样式更多了.  相似文献   

14.
兰蕙,为兰科兰属诸品种的泛称.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记载.如《家语》云:“与善人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又《猗兰操》云:“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蕙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为伍.”《楚屈原离骚》云:“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余阮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由于这些赞扬出自妇儿皆知的古代名人之口,俱有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仍时被人们所引用.  相似文献   

15.
一、枣树:原产黄河中游夹谷地区,以后传播到全国各地。我国的枣树栽培,有悠久的历史,在《诗经》、《夏小正》、《山海经》里都有种枣的记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的专门论述。“常选好味者苗载之。侯枣叶始生丽移之。三步一树,行欲相当。令牛马覆践令净。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班骏椎之,名嫁枣。不椎则花而无实,子而零落也。候大蚕入簇,以杖击其枝间,振落狂花,不打花繁则实不成全赤即收。收法:日日撼落之为上。”《齐民要求》完整的叙述,至今仍有借签价值。 《战国策燕册》一书记栽:“燕国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票之实,足食于民。”公元前二至一世纪,  相似文献   

16.
花卉──盘中佳肴赵兴华鲜花入菜,史称“花馔”,在我国古籍中多有记载。《诗经·风》中有“采蘩初初”这句,“蘩”就是野菊。在《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辞句。2000多年前国人即有食花的爱好。可见我国人民食花源远流长。到唐宋时,民...  相似文献   

17.
“云南”名称的由来,说法有二:其一,新篡《辞海》注:“旧以在云岭之南得名”;其二,《云南通志》载:“汉武元狩间,彩云见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  相似文献   

18.
赵正兴 《中国林业》2011,(22):40-40
古有王维之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钱起的“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沈周的《辛夷墨菜图》,周之冕的《杏花锦鸡图》不一而足。辛夷之美自古有之,片片辛夷之花,虽然无意却表露了诗人的自然之思,清明而纯净地倒映着诗人心中的自然之光。  相似文献   

19.
楸树Catalpa bungei,C.A.Mey.(亦称梓、梓桐、木王、金丝楸、线楸等)。“梓或作仔、楸类,一名木王……木莫良子梓”。楸树生于山谷间,今处处有之,与梓树木同末异,本草李时珍云“楸即梓之赤者也”。《諀雅》云,“楸美木也”,又曰“按楸有行列,茎干乔耸凌云,华(花)高可爱,至秋垂条线,俗谓之楸线”。“其木湿时脆,燥则坚,良木也,曰皮及叶味苦,小寒无毒,主治吐逆、杀三虫及皮肤病,敷恶疮疽痈肿,除脓血,生肌肤,长筋骨,有拔毒排脓之功,为外科要药”。 楸树在我国栽培已有2600年以上的历史,例如诗经“鄘风”篇中云“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爱伐琴瑟”;《小雅》“维桑与梓”;庄子:“宜楸、柏、桑”;史记:“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楸”;《菊谱丛语》“汝州楸树极多”;《淮南子》“乐器之材必轻而脆,弹弦而发声”。这说明古人对楸树的栽培及利用十分重视,称之为木中之王,就是现在也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楸树为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60多厘米,树冠窄长呈尖塔形,树干端直雄伟,花朵美丽,为优良用材和观赏树种,性喜深厚肥沃湿润土壤并能耐稍带盐碱之地,但不耐瘠薄,  相似文献   

20.
5月30日,来京进行“中新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新西兰政府总理海伦·克拉克,在“美克·美家”的北京丽泽桥专卖店,接受中国木业国际网 CWI·《国际木业》CWI 记者李洪帆的采访。CWI·IWI:中国成功构建了同俄罗斯、东南亚、南美洲以及新西兰之间相对独立的木材进口局面,同时,亚太经合组织对中国出口木材产品的竞争加剧,总理怎么看中国-新西兰木材贸易面对的竞争?总理克拉克:如果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对新西兰木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西兰松采伐自新西兰可持续再生林,而许多国家正在采伐自己的原始森林,这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危害。美克集团是具有前瞻意识的企业,其产品之所以能远销那些对产品的环保要求很高欧美市场,是因为选择了环保的新西兰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