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黄血蜱(Haemaphysalis flava,H.flava)热休克蛋白70-b2(heat shock protein 70-b2, HSP70-b2)属于HSP70家族。为评估褐黄血蜱HSP70-b2的抗凝血活性、免疫原性及其类14-Mer肽的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扩增褐黄血蜱HSP70-b2基因全长;定点突变其编码类14-Mer肽段序列获得HSP70-b2M基因全长;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质粒,经原核表达、镍柱层析纯化获得可溶性重组蛋白,体外凝血四项试验评估rHSP70-b2与rHSP70-b2M的抗凝血活性;将重组蛋白与弗氏(不)完全佐剂按推荐剂量乳化,皮下免疫Sprague Dawley(SD)大鼠,间接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探究rHSP70-b2与rHSP70-b2M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HSP70-b2基因全长2 413 bp,开放阅读框长1 905 bp,编码蛋白中具有HSP70蛋白家族标签。成功将HSP70-b2中编码类14-Mer肽段的核酸序列突变为编码14-Mer肽段的核酸序列。与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2.
根据丝氨酸蛋白酶保守性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以镰形扇头蜱半饱血雌蜱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SP30基因的保守区,通过5’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和3’RACE技术得到全长基因。将该基因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经IPTG诱导纯化得到重组蛋白。以镰形扇头蜱卵、幼蜱、若蜱、成蜱各发育阶段的cDNA为模板进行Real-timePCR实验。结果显示,SP30基因全长1194 bp,开放阅读框长900 bp,编码299个氨基酸,预计蛋白分子质量30 kDa。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四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从本实验室构建的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中选择了1条可能编码组胺结合蛋白(HBP)的EST序列(RhHBP),以5′末端快速扩增的方法(5′RACE)扩增获得5′末端序列,拼接获得全长基因。DNAMAN(v4.0)、DNAstar(v4.0)和Genetyx(v4.0)软件分析阅读框、编码产物、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同时也分析了该基因在吸血前后雌雄蜱体内的表达情况。5′RACE法获得1条约400 bp的DNA片段,克隆测序,拼接获得1条长803 bp的全长基因,编码219个氨基酸残基。该基因在吸血雌蜱唾液腺内特异表达,初步分析该基因是组胺结合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镰形扇头蜱半饱血雌蜱唾液腺cDNA文库的EST序列中筛选了一个含polyA尾的基因序列,经5′-RACE方法得到该基因全长序列。cDNA全长1 566 bp,编码区为23 bp~1 456 bp,编码478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的预测分子量约为55 Ku,等电点为8.87。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镰形扇头蜱未吸血成蜱、半饱血成蜱以及唾液腺、肠中表达。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收录的微小牛蜱Bm9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表达引物,以微小牛蜱幼蜱总RNA反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板,扩增获得了Bm91基因,其长度为1 908 bp,包含一个大小为1 83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611个氨基酸,该蛋白预期分子质量为83 ku。将Bm91基因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Bm91,转化BL21宿主菌,经IPTG诱导,发现在0.8 mmol/LIPTG,诱导时间2 h,温度37℃条件下,目的重组蛋白表达量最大,约占蛋白总量的20%。SDS-PAGE检测表明,表达产物为分子质量为83 ku的融合蛋白,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能被兔抗微小牛蜱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6.
按GenBank已知微小牛蜱的4D8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表达引物。提取微小牛蜱幼蜱总RNA,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用设计的表达引物扩增出4D8基因,扩增得到的核苷酸长486 bp,编码161个氨基酸,该蛋白预计分子质量为18 ku。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4D8,转化BL21宿主菌,经IPTG诱导,可成功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45 ku左右,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显示,兔抗微小牛蜱唾液腺、肠道和卵巢抗体能够识别重组表达蛋白。  相似文献   

7.
采用RT—PCR技术首次从孤雌生殖长角血蜱四川株克隆到P27/30基因,扩增序列全长670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0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3.38ku。同源性分析表明孤雌生殖长角血蜱中国株与日本株P27/30基因同源性高达99.85%。经RT—PCR检测分析,该基因在孤雌生殖长角血蜱的卵、幼蜱、若蜱、饥饿成蜱和饱血成蜱这几个阶段均有表达。将该基因亚克隆后连接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DEa)宿主菌,经IPTG诱导可成功进行表达。表达的目的蛋白大小为24ku左右,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blot显示兔抗长角血蜱全虫抗体能够识别该重组表达蛋白。  相似文献   

8.
9.
对鸡沙门氏菌诱导家蝇幼虫构建的抑制性消减文库(SSH)中筛选得到的家蝇双翅肽I(Musca domesticaDiptericin I,MdDptI)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表达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沙门氏菌诱导家蝇幼虫cDNA为模板,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对MdDptI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去掉信号肽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dDptI,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借助亲和纯化获得目的蛋白,并验证目的蛋白的生物活性。MdDptI基因全长为419 bp,包含一个30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99个氨基酸,其cDNA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号为FJ794602.1的家蝇双翅肽基因同源性为95%。构建了家蝇MdDptI基因的成熟肽原核表达质粒pET-28a-MdDpt-I,并获得成功表达,表达产物约为12 ku,与预期结果一致。纯化后的目的蛋白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本试验获得了MdDptI基因的全长序列,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获得表达纯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克隆镰形扇头蜱一新基因。方法本实验从镰形扇头蜱半饱血雌蜱唾液腺cDNA文库的100个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中选取一个带有polyA尾的序列,经5’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得到此序列的全长基因,命名为RhHp2,基因全长1002bp,开放阅读框(ORF)从31bp至879bp,共848bp,编码282个氨基酸。经序列比较,RhHp2基因与其它序列在核苷酸水平上基本无同源性,但在氨基酸水平上与其它物种同源性最高可达50.81%。RhHp2基因连接于PET32a(+)载体后克隆于表达菌B121,1mM IPTG诱导表达,产生分子量约为55kD的融合重组蛋白,并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纯化和体外复性的重组蛋白三次免疫新西兰兔后,将镰形扇头蜱未吸血成蜱和若蜱接种于此免疫兔耳,并对接种48h后的蜱上体数、蜱的饱血数量、饱血时间、饱血重量等进行记录。结果发现蜱的吸血行为受到一定影响,若蜱在48h的减虫率(上体数减少)为58%,在整个吸血过程中的死亡数增加,成蜱的饱血体重显著降低。结论此结果表明RhHp2基因的重组表达产物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柞蚕蛹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和随机EST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NA转录5′末端转换(SMART)技术构建了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的全长cDNA文库。所构建cDNA文库的容量为5×105个独立克隆,插入片段长800~2500 bp,且90%的插入片段大于1 kb。随机挑取288个克隆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测序,有效序列为250条,根据EST测序结果计算文库重组率达95%。经序列拼接得到175个unigenes,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其中97个unigenes与GenBank中的已知基因高度同源,且有88条全长序列,基因的完整性比率达90%。在随机EST测序中获得了具有5′端和3′端非编码区的延伸因子-1α基因(Gen-Bank登录号:FJ788508),该基因cDNA全长1743 bp,有一个139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含46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蛋白的理论分子质量为50.4 kD,等电点8.96。EST测序分析表明,柞蚕蛹cDNA文库符合构建基因文库的质量要求,该文库的构建将有助于柞蚕功能基因的克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感染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家蚕中肠组织中发现一个差异表达的假定蛋白基因。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该假定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基因序列与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486bp,包含108bp的5′端非翻译区序列(5′-UTR)和153bp的3′端非翻译区序列(3′-UTR),开放阅读框(ORF)为225bp,编码7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6.888kD,等电点为5.27;该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ORF位于第2外显子内,编码蛋白含二次跨膜结构,多肽链表现为疏水性,在多肽链上的第15~16氨基酸残基可能是信号肽的切割位点。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家蚕5龄幼虫的丝腺、血液、脂肪体、生殖腺及中肠组织中均有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感染Bm-CPV的家蚕中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正常家蚕中肠组织的6.28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亚洲璃眼蜱唾液腺一新功能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B1是亚洲璃眼蜱雌成蜱唾液腺差异表达基因文库中的一个片段,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HaB1-GSP1和HaB1-GSP2,以唾液腺总RNA为模板,RACE法扩增获得HaB1的未知3′-末端。测定该末端序列,进行序列拼接,设计全长引物5-′CCAGTCCGAAGGAAGGGCG-3′和5-′TCTC-CGGGCACGTGAAGTGTC-3′。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扩增获得基因全长。经核查表明,该基因为一新基因(登录号AY803896)。  相似文献   

14.
分离和鉴定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Rh)新基因,为防治镰形扇头蜱提供药物靶标或候选疫苗。从镰形扇头蜱唾液腺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筛选了一条编码微管蛋白的基因片段,通过3'-RACE的方法得到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等对该cDNA进行分析。获得1个镰形扇头蜱新基因-微管蛋白基因(RhM1),全长680bp,开放阅读框(ORF)全长537bp,编码17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20KDa,等电点为4.71;抗原表位可能位于cDNA序列N末端第18~25氨基酸处。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5,(5):12-15
P0分子是一种核糖体蛋白,具有抗蜱免疫作用。本文采用RACE技术从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中获得了P0全长基因。通过对P0全长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P0全长基因为1 118 bp,具有一个编码31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没有信号肽序列。推测P0的蛋白大小约为35 ku。P0与其他蜱种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与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和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的P0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4%和87%。编码区克隆到表达载体p GEX-4T-1中,转化表达宿主菌BL21,可表达出分子量约为60 ku的重组融合蛋白。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菌体中。表达产物经GST树脂纯化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抗P0重组蛋白鼠血清可以识别蜱体内的P0蛋白,大小在35 ku。研究结果将为镰形扇头蜱新型防治技术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旋毛虫新生幼虫WN1抗原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旋毛虫人工感染猪血清对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对阳性克隆WN1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WN1 cDNA全长为474bp,含有1个354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的多肽由1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理论推导值为13200,等电点为4.25,N-末端的信号肽表明其可能为分泌性蛋白。GenBank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此序列为一个新基因的全长cDNA。经PCR扩增WN1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重组质粒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 star(DE3)并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的重组蛋白,与理论设计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7.
亚洲璃眼蜱免疫抑制蛋白P36的分子鉴定及重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蜱吸血和病原传播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从亚洲璃眼蜱唾液腺中克隆获得一个编码免疫抑制蛋白P36的同源性基因,该基因全长924bp,编码区为708bp,预测的编码蛋白包含23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7ku。BLAST分析表明,该基因预测的氨基酸与美洲花蜱和安氏革蜱唾液腺中的免疫抑制蛋白P36高度同源。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未吸血成蜱中没有表达,但吸血后表达。将目的基因与载体pGEX-4T-1连接后转化BL21表达菌,经诱导后得到GST融合重组蛋白。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36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奶牛骨组织提取的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奶牛骨钙素全长cDNA,然后将扩增产物重组到PMD-18T载体中,测定了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奶牛骨钙素全长cDNA为303bp,编码100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的X53699的序列完全相同。通过加端PCR技术连接单链DNA片段人工定点同义突变,将奶牛骨钙素成熟蛋白基因中的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同义突变为大肠杆菌常用密码子并亚克隆至PET-32a表达载体.转化到宿主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出奶牛骨钙素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9.
鸭脂联素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原核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鸭脂联素(Adiponectin)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揭示该基因的序列特征、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采用RT-PCR、5′-RACE和3′-RACE的方法从鸭脂肪组织总RNA中扩增脂联素基因cDNA片段;半定量RT-PCR检测组织表达特异性;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建立原核表达体系。从鸭脂肪组织中得到3个脂联素基因cDNA片段,克隆测序后,拼接获得了鸭脂联素基因1374bp全长cDNA序列,其包含一个长度为738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5个氨基酸;编码区与鹅、鸡脂联素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9%和86.0%,与人、小鼠、狗等物种脂联素基因的同源性在64.2%~67.0%之间;氨基酸序列比较可知,鸭与鹅、鸡的脂联素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达95.5%和84.0%,与人、小鼠、狗等哺乳动物的同源性在65%左右。半定量RT-PCR研究结果表明脂联素基因在所测组织中均表达,且高度表达于脂肪组织、肌胃、小肠、心和骨骼肌,中度表达于肺、腺胃、卵巢和脾组织中,而在肝、肾和间脑中低度表达。构建得到在其C端含有8个组氨酸的鸭脂联素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41a-duck-adp,重组表达质粒转入BL2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经IPTG诱导后并SDS-PAGE检测获得了30ku的鸭脂联素原核表达蛋白。脂联素基因在动物进化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不同,通过原核表达可获得鸭脂联素的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行抗蜱和蜱传病疫苗的研究,本实验对亚洲璃眼蜱雌蜱吸血前后唾液腺消减文库中获取的一个全长编码基因P18进行了研究。该基因全长519bp,共编码17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8.36Ku,等电点为4.28。BLAST分析表明,该基因预测的氨基酸与肩突硬蜱、篦子硬蜱唾液腺的抗凝血小肽有30%~40%低度同源性。将该基因亚克隆到pET-32a( )表达载体,转化BL21(DE3)宿主菌,经IPTG诱导,重组融合蛋白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将可溶性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获得的抗血清。经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抗体可特异性的识别半饱雌蜱唾液腺中的天然蛋白抗原,而未吸血雌蜱唾液腺中则不显现特异条带。RT-PCR结果进一步证实,该基因在蜱吸血后的唾液腺中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