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比较了30个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通过调查各品种的疏毛率、眠蚕体重、起蚕率和存活率等指标,得出了各品种对人工饲料育的综合适应性指数.与疏毛率等单项指标相比,利用综合适应性指数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品种间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对14个蚕品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大学崔为正教授等近年研制成功了低成本颗粒人工饲料,具有加工工艺简单,便于贮存和运输,不易污染和变质,喂蚕方法简便等优点。蚕业界专家普遍认为,用颗粒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养蚕技术的进步。现阶段制约颗粒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家蚕品种的因素,虽然普通的蚕品种能够不同程度的取食颗粒人工饲料,但弱小蚕较多,存活率较低,换用桑叶后发育欠齐,与桑叶育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针对颗粒人工饲料筛选、培育适应性强的蚕品种是促进颗粒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选配对颗粒人工饲料适应性强的家…  相似文献   

3.
现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锡超  吴小锋 《蚕桑通报》1994,25(2):43-43,17
现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浙江农业大学丁锡超,吴小锋人工饲料的实用化,涉及人工饲料的成本能否降低,以及有无适应人工饲料的蚕品种。关于不同系统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和报道,指明不同系统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今...  相似文献   

4.
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小蚕颗粒饲料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比较了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ZHG×春54正反交和现行品种皓月×菁松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3对杂交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但小蚕期发育速率和体重低于全龄桑叶育。3龄改换为桑叶育之后,蚕的生长发育加快,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张种产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ZHG×春54正反交小蚕颗粒饲料育均高于全龄桑叶育,但皓月×菁松低于桑叶育,各杂交品种的生命率总体上小蚕颗粒饲料育高于全龄桑叶育。茧丝质量主要指标全龄桑叶育与小蚕颗粒饲料育无明显差异。ZHG×春54是一对对颗粒饲料适应性优良的杂交组合,达到了生产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5.
小蚕人工饲料育是一项新的养蚕技术,摸索和探讨小蚕人工饲料育对实现规模化经营、工厂化生产有着一定的意义.随着蚕业科技的进步,目前我国对蚕品种适应性较广的低成本人工饲料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大学崔为政教授等近年研制成功了低成本颗粒人工饲料,具有加工工艺简单、便于贮存和运输、不易污染和变质、喂蚕方法简单方便等优点。蚕业界专家普遍认为,用颗粒人工饲料养蚕是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养蚕技术,也是我国实现蚕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该技术一旦实用化,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养蚕技术的进步。现阶段制约颗粒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家蚕品种适应性的因素,虽然普通的蚕品种能够不同程度的取食颗粒人工饲料,但往往发育不良,弱小蚕较多,存活率较低,换用桑叶后发育欠齐,与桑叶育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针对颗粒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家蚕新品种鲁17、92原蚕的全龄人工饲料育,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好的人工饲料适应性,其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各龄眠重、5龄逐日蚕体重与茧质成绩明显优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使用本实验所用配方的人工饲料饲养该品种,其全龄人工饲料育茧质成绩可达到桑叶育水平,中、日系茧层率分别为23.41%、24.28%,日系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明显优于中系品种。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兴起,适于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日益成为生产需求。"秋丰×白玉"是浙江蚕区主要推广应用的蚕品种,我们前期对其相应的母种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再选育。为调查人工饲料适应性再选育蚕品种"秋丰×白玉"的生产实用性状,对其进行了农村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小蚕1~2龄人工饲料育,24h疏毛率、72h就眠率、2龄起蚕率、3龄起蚕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13%、11.76%、15.29%、486.67%,死笼率降低了41.60%,张种产量与对照相仿;小蚕1~3龄人工饲料育产量较对照降低10%左右。  相似文献   

9.
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生理遗传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崔为正 《蚕业科学》2003,29(2):107-113
从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影响因素,摄食性的个体差异及其生理原因,摄食性的遗传模式及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的选育等方面,总结了有关家蚕食性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近进展,探讨了家蚕食性研究在人工饲料育实用化和广食性蚕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在60年代着手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研究,在70年代进入实用化开发阶段,在饲料组成、饲育技术、蚕品种适应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对贵州省现行主推家蚕品种贵蚕1号、华康2号其原种进行了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人工饲料育适应性.结果表明:贵蚕1号日系原种826×科明疏毛率均值92.14%,综合适应性得分74.80%,人工饲料的综合适应性最好;华康2号日系原种C-2×D-2、中系原种B-1×A-1疏毛率分别为71.52%、48.04%,综合适应性得分40.78%、30.37%,人工饲料的综合适应性弱;贵蚕1号中系原种新杭×827的疏毛率为16.82%,综合适应性得分7.80%,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12.
日本家蚕人工饲料的实用化与普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人工饲料的实用化过程关于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最初只有少数人从事,当初的研究目的,也并不是为了向养蚕生产上推广人工饲料育。在日本农林省蚕丝试验场里,人工饲料是作为蚕的营养学研究及其他一些研究的手段而被采用的,后来才逐渐向实用化方面发展的。 1960年发表了家蚕人工饲料全龄育的论文。之后,一方面进行蚕的生理生化学的经  相似文献   

13.
家蚕原种人工饲料适应性及稚蚕饲料实用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张国政  陶鸣 《蚕业科学》1994,20(2):80-85
比较了现行蚕品种原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中系的C27、895、2A、891、菁松和日系的皓月、明珠、7532、1A适应性较强;从脱脂豆粕粉的添加、脱脂菜籽粕粉的利用、生长促进物质和成型剂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现行蚕品种原种稚蚕实用化饲料配方,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各项成绩达到或接近桑叶育水平,饲料与稚蚕用叶成本接近,基本达到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14.
桂蚕5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家蚕新品种,为了检验该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进行1~2龄粉体蒸煮饲料育,3~5龄桑叶育试验,通过与对照两广二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桂蚕5号对饲料的摄食性较好,发育整齐度高,蚕体质量较大,虫蛹生命率、全茧量有所增加,茧层率略有降低;丝质方面茧丝长、净度略有下降,但仍然适合进行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  相似文献   

15.
家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人工饲料育具有劳动效率高,能避免小蚕期氟化物、农药中毒,减少蚕病危害等优点,是适宜蚕业规模经营的一种新的养蚕方法.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近年来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低成本人工饲料的研制已获成功,为家蚕人工饲料育走向实用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研制的粉状人工饲料,对我省现行推广的6对家蚕品种和2个雄蚕品种进行1-2龄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蚕品种喂饲人工饲料24 h后,疏毛率达95%以上的蚕品种有华东x春晨(99.80%)、菁松x皓月(98.69%)、明丰x春玉(96.15%)、秋丰x白玉(96.04%)、春华x秋实(95.45%)和华菁x平72(95.41%);从各品种的生长情况和茧质来看,1-2龄人工饲料育的除全龄经过延长两天左右外,其虫蛹率、万蚕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均与全龄桑叶育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7.
人工饲料防腐剂和形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饲料防腐剂和形状的研究缪云根,徐俊良,杨远晶,蒋燕成桑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关键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研究适合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低成本人工饲料的配制及适合我国蚕业生产实际的饲养技术体系。为此,我们在1994年春就人工饲料的防腐剂和饲料形状对桑蚕生长发...  相似文献   

18.
用“华广”品种进行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检测其对不同浓度氟化物的抗性试验,得出人工饲料育蚕对氟化物的耐受性比桑叶育的弱。人工饲料育5龄蚕体重的增长指数比桑叶育的稍小。  相似文献   

19.
家蚕人工饲料育用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是制约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发出低成本人工饲料后,经过定向选择育成了适应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西6 x 734”,其原种小蚕人工饲料大蚕桑叶育的饲育成绩与全龄桑叶育相当,且发育整齐,一代杂交种饲育成绩和缫丝成绩均达到桑叶育水平。  相似文献   

20.
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的现状及我国的实用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国外研究概况 有关家蚕人工饲料的探索,早在30年代就有报道,但直到1960年,日本的福田和伊藤才首次用人工饲料养蚕完成了一个世代,从而开创了养蚕史上的新纪元.用人工饲料养蚕与桑叶育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养蚕不受季节、气候和桑对生长的限制,可任意调整养蚕时间和全年连续养蚕,从而打破了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其次,人工饲料营养均一,可使蚕获得同样的营养条件,饲料消毒无菌,有利于防病、防污染.更重要的是,人工饲料育便于实现饲料生产和养蚕生产的机械化、工厂化,简化生产环节,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是蚕业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新.此外,人工饲料还是开展家蚕营养学、病理学等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在蚕的基因工程产业化等蚕业高新技术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世界各养蚕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自其诞生以来,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在推进工业化的历史背景下,其人工饲料的研究远远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列,到1975年,日本已完成了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研究,1977年开始在生产上推广,普及率逐年提高,成为其蚕业生产的三大技术支柱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又培育成功广食性蚕品种,并开发出相应的低成本LP饲料、颗粒饲料及相应的饲育机械,可实现1~4龄用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5龄分户桑叶育的"蚕农一周养蚕"的蚕桑生产新模式.近来,日本由于高度工业化,传统农业包括养蚕业出现了极度萎缩的局面,为挽救其养蚕业,日本蚕业界结合家蚕新用途和新型蚕丝的开发,又进行了全龄一次给饵、一年饲养36批蚕的超省力全年连续无菌养蚕技术的研究,并进行了生产中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