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收集佛手提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该挥发性化学成分用GC/MS分析和鉴定,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55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47种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种成分的峰面积,其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42.83%),γ-松油烯(13.39%),棕榈酸(6.92%),β-没药烯(2.42%),柠檬醛(2.03%),橙花醇乙酸酯(1.88%),β-香叶醇(1.81%),亚油酸(1.74%),α-姜烯(1.74%),乙酸香叶酯(1.73%),环辛二烯(1.5%),L-β-松萜(1.33%),石竹烯(1.21%),橙花醛(1.11%),大根香叶烯(0.97%),蒈烯(0.82%),β-荜澄茄(0.75%)。将佛手提取物进行卷烟添加评吸实验,结果表明佛手提取物有降低余味、柔和烟香,使烟气质量明显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鉴定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叶片和球果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池杉叶片和球果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挥发油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池杉叶片和球果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211%和0.657%。从池杉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410%,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0.149%)、α-松油醇(7.072%)、4-蒈烯(2.025%)和β-蒎烯(2.012%);从池杉球果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285%,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8.609%)、铁锈罗汉柏醇(4.276%)、4-蒈烯(3.355%)、柠檬烯(2.324%)和β-萜品烯(2.179%)。池杉叶片和球果挥发油中相同的成分只有4种,分别是(1R)-α-蒎烯、4-蒈烯、柠檬烯和冰片。池杉球果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34.5±2.3)mm,而池杉叶片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6.0±1.2)mm。【结论】池杉球果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叶片,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1R)-α-蒎烯,池杉球果挥发油的抗细菌活性明显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3.
陈刚  吴亚  孟祖超  刘振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06-11007
[目的]分析沂蒙山产牡荆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以期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方法]以产自山东沂蒙山区北部沂源县鲁山林场的牡荆叶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牡荆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图谱共分离出77个峰,鉴定出5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0.313%。其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26.299%)、1,8-桉叶油素(11.853%)、桧烷(7.811%)、反式-β-金合欢烯(6.153%)、α-乙酸松油酯(4.660%)、氧化丁香烯(3.608%)和松油烯-4-醇(3.542%),与其他产地牡荆挥发油成分对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结论]牡荆叶挥发油与已报道的大多数天然清香类精油所不同的是,它有含量较高的1,8-桉叶油素,该成分可能是形成其特殊刺激性辛味的成分,也可能是人们将其用于驱虫、杀虫的主要作用成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采集海南地区黑胡椒粉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风味成分,共鉴定出α-蒎烯、β-蒎烯、3-蒈烯、柠檬烯、异松油烯和石竹烯等15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技术对橄榄盐坯中的活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采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在50℃恒温条件下萃取40 min效果最好。共检测出64种物质,占总峰面积的87.226%。主要呈香物质是1R-α-蒎烯、β-月桂烯、α-水芹烯、(+)-4-蒈烯、麝香草粉、α-毕澄茄烯、香橙烯、可巴烯、α-菖考烯、α-石竹烯、氧化石竹烯。  相似文献   

6.
范菊娣  何平  杨占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86-6987
[目的]探讨黔产鹅不食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鹅不食草提供依据。[方法]采甩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鹅不食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各个色谱峰定性,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鹅不食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6.45%。[结论]鹅不食草挥发油主要的成分为反式乙酸菊烯酯(62.46%)、辟甜没药烯(4.69%)、麝香草酚(3.88%)、马鞭草烯醇(3.03%)、1,1,5,6,6,9,9-七甲基-10-亚甲基-螺[2.7]癸-4-烯(2.66%)、香芹酚(2.57%)等。  相似文献   

7.
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芩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03%。[结论]黄芩挥发油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烯丙醇(5.53%)、苯乙酮(4.62%)、石竹烯(18.90%)、α-律草烯(3.99%)、香叶烯D(19.44%)、γ-榄香烯(6.23%)、1-乙烯基-1-甲基-2-(1一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基)-环己烷(3.98%)。  相似文献   

8.
上海桂林公园桂花芳香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采集桂花中四季桂、丹桂、银桂和金桂4个品种群的8个品种盛花期的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对GC-MS总离子色谱进行定量分析。四季桂、金桂和丹桂品种群的每个桂花品种都鉴定出了39种芳香成分,银桂品种群鉴定出了38种成分。4个品种群的桂花品种挥发油都含有罗勒烯、3-蒈烯、反式芳樟醇氧化物、顺式芳樟醇化合物、芳樟醇、壬醛、β-紫罗酮、α-紫罗酮和γ-癸内酯等9种化合物。结果表明,4个品种群的桂花芳香成分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芒果叶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丽丽  刘红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06-12907
[目的]对芒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芒果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芒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到22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1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06%,主要成分为β-芹子烯(28.89%),α-古云烯(11.64%),α-芹子烯(10.04%),石竹烯(10.01%),β-榄香烯(6.81%),α-蓓草烯(6.19%)等。[结论]揭示了芒果叶的药理作用,为综合开发利用芒果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山黄皮果全果、果核和果皮(含肉)中提取挥发油,通过GC- MS分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了相对含量.山黄皮果挥发油有24个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91%.含量较高的有(+)-4-蒈烯(43.14%),肉豆蔻醚(34.43%),异松油烯(8.29),(+)-柠檬烯(4.16%),β-甜没药烯(1.51%)和3-蒈烯(1.45%)等,不同成分在果核和果皮(含肉)中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1.
尹文清  冯华芬  段少卿  李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38-12140
[目的]研究毛冬青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及其利用价值,探讨不同溶剂回流提取毛冬青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用石油醚、氯仿提取毛冬青叶挥发性成分,以GC-MS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毛冬青叶挥发油主要含有烃类、内酯类、脂肪酸、烯醇、苯丙素类等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较高为:异丁香油酚(28.967%)、二十烷(8.735%)、十九烷(8.225%)、二十四烷(7.929%)、邻苯二酸-(2-乙基)己酯(7.161%)、十八烷(6.380%)。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苯丙素类成分优于氯仿,而提取饱和烃及脂肪酸时,以氯仿为溶剂效果更佳。[结论]毛冬青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毛冬青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测定宁夏罗布麻鲜花挥发油的含量及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宁夏产罗布麻鲜花中提取挥发油。结果:测得提取率为0.11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罗布麻鲜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60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53种成分,占总成分的88.3%。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37.83%),(Z)-3-已烯-1-醇(15.49%),苯乙醇(14.25%),15-二十九酮(4.87%)1,1-二乙氧基-乙烷(3.06%),苯甲醇(2.74%),(S)-3-乙基4-甲基戊醇(1.51%).结论:宁夏罗布麻花比新疆罗布麻花中的挥发油含量高,而且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研究降脂宁颗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中国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对降脂宁颗粒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检出10种成分,鉴定了10种,占挥发油总量的100%.相对含量超过5%的物质有棕榈酸(45.95%)、十六烷酸乙酯(27.91%)、十六烷酸甲酯(8.10%)、油酸乙酯(5.68%)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糖胶树花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糖胶树花挥发油得率为0.018%,通过GC-MS分析,从中鉴定出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53%,其主要成分为2-莰烯(23.30%),芳樟醇(23.09%),(-)-4-萜品醇(10.54%)。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次为黄瓜角斑病菌,对其他供试细菌未表现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究千层金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方法]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千层金叶片的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千层金叶片采用HS-SPME提取,总共检测出76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7.28%;采用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总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9.67%;HS-SPME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的挥发物质主要包括醚类、烃类、酯类、醇类、酚类、醛类等,其中醚类所占的相对含量最大,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相对含量达到72.42%以上;HD法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中,最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的相对含量达到91.48%。[结论]千层金叶片精油中含有这么高含量的甲基丁香酚,在植物保护上具有极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及乙醚浸提法提取蓑衣草挥发油,采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并对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如下:乙醚浸提法分离出61个峰,鉴定出47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的77.37%,主要成分为烷烃类、酰胺类、醛类、有机酸及醇类等化合物;水蒸气蒸馏法分离出31个峰,鉴定出20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0.70%,主要成分为醇类、有机酸类、酚类及烷烃类等化合物。经比较,乙醚浸提法较水蒸气蒸馏法能提取出更多的成分和获得更高的提取率,提取的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刺梨挥发油,平均出油率为2.46%。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对刺梨挥发油的21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34.80%)、亚麻酸(21.25%)、棕榈酸(12.31%)、油酸(9.20%)、亚油酸甲酯(2.24%)、月桂酸(1.85%)、亚麻酸乙酯(1.62%)、丁香酚(1.22%)等。该方法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37~0.9998;回收率在84.02%~96.58%之间,RSD在1.82%~4.87%之间。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于刺梨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同禹  田玉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08-6309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八角茴香中提取挥发性成分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性成分中的水溶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部分经鉴定确认了42种成分,占油相部分总量的91.801%,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75.588%)、草蒿脑(7.781%)、大茴香醛(2.180%);水溶性部分经鉴定确认了25种成分,占水溶性部分总量的74.735%,主要成分为大茴香醛(48.402%)、对甲氧基苯基丙酮(13.554%)、大茴香酸(3.916%)。  相似文献   

19.
黑比诺干红葡萄酒芳香物质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二氯甲烷和乙醚∶正己烷(1∶1)两种萃取剂提取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并用GC/MS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前者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0种,后者检测出21种,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8.2%和84.55%左右。二氯甲烷萃取的主要化合物为芳香醇类、脂肪醇类、酯类、脂肪酸类等;而乙醚∶正己烷(1∶1)萃取的化合物为酮类、烷烃类、苯环类等。结果表明,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主要芳香物质为苯乙醇、异戊醇、己酸乙酯、2,3-丁二醇、异丁醇、乳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1-己醇、辛酸、4-甲氧基甘露糖和3-羟基-2-丁酮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GC/MS联用法对唇形科植物黑头草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峰89个,鉴定出68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6.43 %,主要成分是百里香酚(48.05 %),香荆芥酚(2.01 %),乙酸百里香酚酯(6.77 %),角鲨烯(2.61 %)及碳十八-9,12,15-三烯酸乙酯(5.91 %)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