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专家咨询     
《预防兽医学进展》2009,(8):111-111
1、PRRS阴性或阳性猪场,在引进种猪时应注意哪些? 多年的PRRS流行规律表明,猪群暴发PRRS多数与猪场引进种猪有关,一种情况是阴性猪场引进PRRSV携带猪引发蓝耳病,更常见的是阳性猪场引进PRRSV阴性猪引发蓝耳病。因此,如何将种猪引入猪群在控制PRRS发生上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李中明 《兽医导刊》2011,(Z1):79-81
一、流行形式蓝耳病的流行形式大至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及亚临床型。(一)急性型在不同的猪群和生产方式之间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但大多数急性PRRS(蓝耳病)病例仍有些相同表现。可将急性型蓝耳病分为  相似文献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疾病,妊娠母猪易感。临床上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诊型,其中慢性型PRRS是在规模化猪场的主要表现形式,PRRSV可在猪体内持续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但临床症状不明显。近年来,我国陆续报道PRRSV类NADC30毒株的流行和类NADC34毒株的出现,给猪场PRRS防控带来新的挑战。感染猪蓝耳病后,猪体会长时间带毒,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如沙门氏菌,链球菌病和大肠杆菌等。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细菌在存活状态时不能释放出来,只有当细菌死亡、自溶或黏附在其他细胞时,才表现其毒性,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脂多糖。很多报道中均发现了猪蓝耳病与革兰氏阴性菌混合感染的情况。试验主要监测了感染猪蓝耳病的猪场和健康猪场,通过分析2个猪场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确诊内毒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明确猪只感染猪蓝耳病病毒后混合感染的细菌对猪场繁殖性能的影响,也为以后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杜立 《湖南饲料》2012,(3):45-49
自从1987年在养猪业发达国家首次发生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以来,我国1996年发生"流产风暴",2006年又出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引发了"猪高热病",南北大地"一片猪蓝",致使蓝耳病在猪群中持续流行,长期带毒。可以说,我国90%以上的猪群都或多或少的带有隐性感染或带毒现象。2010年,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先后发生欧洲型PRRSV流行,香港特区的猪场也分离到欧洲型PRRSV毒株,我国猪群也面临  相似文献   

5.
1自繁自养控制种源 发展生猪生产,为保证猪群的安全,少得病,最有效的办法是要坚持自繁自养,不外进猪,也不养其他畜禽。需要进种猪时,也要在猪疫情稳定时,从安全的繁殖猪场进,一般不要到农贸猪市上进猪,更不要从疫区进猪,把住引种关。在引种前要进行猪蓝耳病的检测,以免引进带毒猪。需要从省外引进种猪时要按“高致病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种猪异地调运检疫规定应先到调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调出地按规定进行检疫,检疫合格方可调运。  相似文献   

6.
猪蓝耳病,即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可达80%. 1 临床症状 引入猪蓝耳病病毒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PRRS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本病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床疾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床型3种.  相似文献   

7.
伪狂犬病发生于疫苗免疫猪群,一些阴性猪场变成阳性,猪场母猪带毒问题普遍,部分猪场种猪群gE转阳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阴性猪场转阳从育肥猪开始,或者引进阳性种猪导致伪狂犬病暴发或转阳。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在对养猪场服务过程中发现,蓝耳病仍是长期困扰猪场的一个主要原发性病原,在大多数猪场都应将其作为一个主要控制的疾病之一。PRRS对繁殖猪群的损失主要是流产率和胎产活仔数,而对断奶后仔猪的损失主要是死亡率。1蓝耳病在猪场的表现形式1.1以慢性、亚临床型为主蓝耳病少有急性表现,以慢性、亚健康状态为主,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繁殖性能:母猪发情障碍、滞后产现象增多、猪难养、易"闹病"。1.2偶有暴发流产  相似文献   

9.
<正>强化猪场生物安全,推行种猪场PRRS净化及区域净化当前,全球养猪业仍然受到猪蓝耳病(PRRS)的威胁,部分猪蓝耳阴性的国家因为各种原因(如引进带毒精液、高毒力毒株出现等)导致猪蓝耳病再度爆发。我国自1995年首次报道发生猪蓝耳病以来,该病迅速在许多猪场广泛传播,并于2006年出现HP-PRRSV,引起大量的猪只发病死亡,给我国养猪业造成灾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本地一小型规模猪场引进种猪免疫前后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伪狂犬病的跟踪抗体检测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强免疫接种,避免猪场疫病发生和流行。结果显示,猪瘟抗体合格率从引种时的60.9%提高到93.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合格率从引种时的38.1%提高到97.1%,伪狂犬病gB抗体合格率从引种时的52.3%提高到96.2%,免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PRRS流行的国家认为该疾病的成功控制表现为该病原体在猪场是稳定,比如:在哺育期猪群中没有PRRS临床症状且在断奶年龄猪中没有病毒血症的发生。这项工作的目的是比较PRRS稳定和不稳定猪群体液免疫和细胞介导免疫的特征和时间过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是一种宿主与病毒关系难以捉摸的疾病,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有病毒致病性、猪品种易感性和表型、微生物感染压力以及环境条件。PRRS流行的国家认为该疾病的成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上不能认为蓝耳病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相似就预测疫苗会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因为确实有经典株流行猪场免疫经典毒株疫苗后仍不能控制蓝耳病,反而在换用变异毒株疫苗后疫情逐渐得到缓解。目前猪群的蓝耳病带毒感染情况非常普遍,猪群接种蓝耳弱毒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猪场蓝耳病的常用方法。蓝耳病弱毒疫苗能缩短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猪瘟在湖南的流行情况,2004年5月至2004年9月,从湖南11个地市共收集了54个猪场的疑似猪瘟猪病料及其背景资料,其中发生猪瘟的猪场21个。通过对这些病料检测、背景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了湖南目前猪瘟流行的状况:临床症状典型的急性猪瘟和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慢性猪瘟并存,多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Ⅱ型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发病猪群以断奶以后的保育仔猪为主,但育肥猪和肥猪也有发病,占总发病率的28·6%;从外来猪场引进猪混群后发病率比自繁自养高;该病主要以猪场为单位呈点状散发,未有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规模化养猪场对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得当,使得该病在部分养殖场得到彻底的净化,但规模化猪场向外引种频繁,若将带毒种猪引进猪场,而猪场内猪群未免疫接种伪狂犬病疫苗,极易导致伪狂犬病在猪场短时间爆发,给该猪场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2019年3月初,某规模化猪场暴发疑似猪伪狂犬病,通过临床诊断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最终判定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5.
猪蓝耳病(PRR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该病已遍布于世界各地。该病在宁波地区连续发生,并导致其他一些传染病不同程度地流行,给我市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13个发生PRRS的猪场进行了临床症状和组织器官的病理学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PRRS的临床症状在不同感染猪群中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困难。发病初期均表现为发热、嗜睡、食欲不振、倦怠、呼吸困难、咳嗽等。1.1母猪以生殖障碍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早产、晚期流产、产弱仔、死胎、大型木乃伊胎。少部…  相似文献   

16.
彻底了解PRRS病毒的持续存在性和传播方式是PRRS根除或控制方案成功的关键。在许多慢性感染猪场中,PRRS病毒不受控制地在繁育群中循环传播。使繁育群进入PRRS稳定状态是控制该感染的第一步。稳定的繁育群是指那些无明显证据能证明母猪与母猪之间或母猪与仔猪之间进行病毒传播的种猪群。不稳定繁育群通常是由于引进未充分适应猪场条件或已受到感染的后备母猪而导致的。据认为,繁育群在60~180 d内停止引进新种猪,能够为繁育猪群的PRRS稳定创造充分长的时间。在此期间,所有阴性猪都应该有机会成为感染者,随后形成一群可以忽略原有PRRS病毒流行性的免疫猪群。部分清群、全进全出制的生产流程以及接种PRRS疫苗都有助于在猪场内建立稳定的猪群。特定猪场或特定的养猪生产系统已经有专门的根除方案,并已经成功地清除了PRRS病毒。根除方案采用了多项技术,但所有技术都从建立稳定的繁育群开始。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不仅对种猪群造成显著的影响,而且对生长育肥猪群也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一种猪病,而其对母猪-育肥猪场的实际经济往往容易被低估。当猪场发生蓝耳病时,关于是否以及哪些猪群应该接种疫苗等一些关键的决定可能取决于一些不全面的评估,即只考虑到购买和应用疫苗的成本,却低估了疫苗接种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猪瘟仍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虽然近年来很少出现典型的临床病例,但发病猪群中总能见到猪瘟存在。现把目前猪瘟流行特点和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控建议总结如下。一、我国目前猪瘟的流行特点(一)猪瘟呈散发:没有出现大规模暴发,免疫猪群以非典型猪瘟为主。(二)持续性感染:猪场种猪带毒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猪场带毒率比较高,常见于母猪,造成繁殖障碍,可垂直传播,造成仔猪先天感染,是仔猪发病的主要原因。后备种猪有隐性感染或带毒现象,因种猪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猪场都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猪伪狂犬疫苗,由于疫苗生产厂家和疫苗品种由猪场自己选择,导致各个猪场的免疫效果不同,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伪劣的猪伪狂犬苗也被应用于生产中,接种后猪群没有得到应有的抗体保护,造成疫病流行时很难控制。同时,猪伪狂犬病和猪瘟、猪高致病蓝耳病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又因为猪群按程序接种了猪伪狂犬疫苗,所以诊断时很少考虑该病,造成误诊和防治失当,导致猪群大量死亡和疫病流行,给养殖场带来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之前,我国猪群中除少数种猪群带毒,呈现gE抗体阳性之外,临床上发病很少见,很多种猪场均为伪狂犬病阴性猪场.但从2011年以来,华北、华中、华东及东北等部分地区的猪场先后发生猪伪狂犬病流行;2012年又在河北、河南、湖北及山东等地区的一些猪场出现爆发性流行,而且发病猪群都接种过伪狂犬病疫苗,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