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边缘关键天然固沙植物沙拐枣为研究对象,对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不同生境的沙拐枣种群扩张特征进行调查,旨在更全面地认识其种群扩张特征和对干旱高温环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沙丘不同生境,沙拐枣种群扩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在流动沙丘,丘间低地和过渡带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为辅;迎风坡和背风坡以无性繁殖为主;而随着流动沙丘固定,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数量和所占比重显著下降,并导致种群数量下降。(2)不同生境中沙拐枣种群密度与年龄均呈显著负相关,种群以幼龄苗为主,种群最大年龄出现在丘间低地,为36龄。(3)流动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主要为2年生,多年生根状茎长度较短;而固定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年龄结构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2.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是分布于中国北方干旱荒漠区的一种主要固沙植物,研究沙拐枣种群在沙漠不同生境中的群落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幼苗更新,对绿洲边缘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沙井子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不同地貌类型(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丘间地)和6种微地型(半固定沙丘迎风坡、顶部、背风坡和流动沙丘迎风坡、顶部、背风坡)沙拐枣种群特征、更新苗的数量特征与土壤水分的对应关系及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沙拐枣种群密度、覆盖度表现为:半固定沙丘>丘间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丘间地与流动沙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株高在流动沙丘最大,丘间低地最小,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种群地径、新梢长无显著差异(P<0.05)。(2)流动沙丘各部位密度、株高、覆盖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半固定沙丘则表现为差异性显著(P<0.05),顶部大于迎风坡和背风坡。(3)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拐枣幼苗数量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丘间地,且与5~ 30 cm土壤水分含量大小相对应。(4)在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沙拐枣种群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土壤盐渍化程度对造林结果的影响,以便有效利用盐碱地资源,在黄河三角洲选择轻(0.8~1.6 g/kg)、中(2.0~3.1 g/kg)、重(4.7~6.9 g/kg)不同盐渍化程度的土地进行绒毛白蜡和侧柏造林,调查分析2种树种在不同盐渍化程度地块上的成活率、株高和地径生长及受害情况。结果表明:绒毛白蜡在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地块生长良好,成活率分别为94.1%、83.3%,侧柏在轻度盐渍化地块生长良好,成活率为88.9%;2种树种在重度盐渍化地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成活率分别为22.2%、11.1%,受害叶片增加,达到30%~50%。因此,在黄河三角洲造林,首先要考虑土壤的盐渍化程度,绒毛白蜡可作为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土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侧柏只能用于轻度盐碱地造林。对重度盐渍化土地首先要进行土壤改良,使土壤含盐量达到中度含盐量以下时,再进行造林才能收到好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4.
黑果枸杞温室育苗及滨海盐碱地造林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黑果枸杞在滨海盐碱地的成功引种,提高该地区盐碱地绿化面积及单位面积产值,以青海野生黑枸杞为试验材料,通过温室播种育苗获得幼苗,经驯化后在山东滨海地区盐碱地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造林成功。黑果枸杞种子经温水浸泡5 h 左右进行播种,第7 天开始出苗,此过程可持续15~20 天,总体播种成苗率在72%以上;幼苗生长4 个月后,经驯化可在滨海中重度盐碱地进行定植,1 个月后测定成活率为95%且生长状况良好。本试验对黑果枸杞温室育苗及盐碱地造林的研究摸索,为其在滨海盐碱地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油蒿种群种内竞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蒿(Artermisia ordosica)是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生长的优良固沙种,研究干旱区不同区域油蒿种群的种内竞争可为天然油蒿种群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同处于干旱地区的宁夏中卫市沙坡头、甘肃古浪县鸣沙咀和民勤县扎子沟这3个油蒿天然林分布区,利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对油蒿种内竞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区天然油蒿种群种内竞争的最适宜竞争范围为6 m;随着对象木冠幅的增加,其平均竞争指数呈减小的趋势,且对象木冠幅面积在0.08 m2以下时竞争指数均比较大,当对象木冠幅面积大于0.08 m2时,平均竞争指数迅速减小;不同样地的油蒿种群种内竞争强度存在差异,其大小顺序为鸣沙咀固定沙地>沙坡头>鸣沙咀半固定沙地>扎子沟;用幂函数可以较好的表达油蒿种内竞争与油蒿冠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盐渍化土壤黑果枸杞非繁殖器官Cu、Mn、Mg、Cl对果实原花青素(OPC)、多糖和还原性糖累积的影响。以栽培于土壤总盐量0. 5%~1. 0%盐渍化土壤的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使用相关及非线性拟合方法模拟上述指标作用效应。结果表明:中盐渍土条件下,OPC含量多为20~30 mg/g。植株体中量元素Ca和Mg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植株体Mg与多糖显著正相关。微量元素Cu和多糖、还原性糖及原花青素(OPC)呈负相关。Mn、Cu与Ca、Mg之间存在激发作用,Mn、Cu可能增加了Ca、Mg活性并增强Ca、Mg的吸收。根系中Ca与多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 0. 01)。根系中Mn元素含量与Ca和Mg呈极显著正相关,后两者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 0. 01)。多糖和根系中Mn存在负相关;还原性糖累积量受根系中Cu的一定影响,OPC与根系中Mg显示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 05)。当植株内源氯元素大于5. 73%,OPC含量显著降低; Mn元素大于67 mg/kg,随Mn在植株富集量增加,果实OPC含量显著减少。果实多糖与植株Mn元素存在显著正相关,当Mn元素小于等于84 mg/kg,果实多糖含量显著增加。根系中Ca与果实多糖呈极显著负相关,根系中富集较多Ca将抑制果实多糖累积。因此,表明营养物质累积可能受到盐渍化土壤生境矿质元素协同效应影响。这将为盐渍化生境黑果枸杞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合成调控提供一定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HLH转录因子是植物转录因子中最大的家族之一,不仅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响应,还参与调控信号转导和激素合成。为了丰富bHLH家族在不同物种中的系统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枸杞属植物黑果枸杞的bHLH家族进行全面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对注释得到的132个非冗余的黑果枸杞bHLH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81个b HLH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中,48个定位于细胞外。黑果枸杞bHLH蛋白含2个保守结构域,碱性区含有高度保守序列His5-Glu9-Arg13,与靶DNA结合相关;螺旋区内Arg-25和Arg-55完全保守,参与二聚体形成。黑果枸杞bHLH蛋白结构域有多个氨基酸位点保守性较高,其中98个bHLH蛋白具有E-box结合功能,19个出现频率高于50%的保守位点,属于bHLH典型结构域序列特征。黑果枸杞bHLH家族含有3种保守基序,黑果枸杞bHLH基因全部成员可分为22个亚族。随着黑果枸杞果实的发育,bHLH家族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有48个bHLH转录因子基因随果实的发育成熟呈现出表达量上调,共有41个bHLH转录因子基因随果实的发育成熟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地区杏树小蠹虫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吐鲁番地区杏树小蠹虫的空间格局,给种群动态监测及综合防治提供参考,对吐鲁番地区杏园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树段解剖,鉴定种类;选择4 个不同树龄杏园进行抽样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检测、回归分析及聚集均数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该地区杏树小蠹虫种类为多毛小蠹(Scolytus seulensis)、皱小蠹(S. rugulosus)、枝小蠹属(Ernoporus sp.)以及小蠹属(S. sp.)。其中多毛小蠹为优势种群,其次是皱小蠹,这2 种小蠹分布于主干、主枝、侧枝;枝小蠹属多见于较细侧枝和副侧枝;而小蠹属分布于主枝和侧枝。(2)5 种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证明,杏树小蠹虫成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种群,其聚集分布具密度依赖性,即聚集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3)当种群密度较小时,种群聚集是由自身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致;当种群密度较大时,环境才是造成种群聚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调查民勤青土湖地区,不同年代退耕的盐碱化土地上植被的组成、结构、数量等群落学特征,旨在探索盐碱化退耕地上植被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盐碱化退耕地上首先入侵的是大量多年生草本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以后逐渐向灌木群落类型过度,直到形成相对稳定的灌木、半灌木群落。退耕初期以耐盐性草本植物占优势,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草本植物逐渐消减,群落向灌木类型发展,形成以黑果枸杞或黄毛头为主的单优群落,在部分区段形成黑果枸杞和黄毛头为共优种的群落类型。退耕初期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较高,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指数均降低,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优势种群的生态优势度随退耕时间的变长而提高,反映了盐碱化退耕地上群落向单一化类型演替的趋势。由黑果枸杞或黄毛头为优势种形成的灌木群落是民勤盐碱化退耕地上形成的2种比较稳定的群落类型,其优势种(黑果枸杞、黄毛头)的密度分别为23100株/hm2和31500株/ hm2。  相似文献   

10.
山东滨海盐渍棉田盐分和养分特征及对棉花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在黄河三角洲6个县区随机选择318块盐渍棉田,对0~20 cm土层盐分、有机质和主要养分含量分析表明,轻度(含盐量<2.5 g·kg-1)、中度(2.5~4.49 g·kg-1)和重度(>4.5 g·kg-1)盐碱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4.3%、40.6%和15.1%。中度盐碱地N、P、K含量皆中等偏下,轻度盐碱地则是钾含量偏低;种植年限短的重度盐碱地有机质含量很低,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严重不足,但含钾量高;种植年限较长的重度盐碱地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中等,但速效钾较低。滨海盐碱棉田土壤含盐量(y)和土壤溶液(水:土=5:1)电导率(x)回归方程为y=3.4058x + 0.1427(n=27,R2=0.9964**)。当土壤含盐2 g·kg-1 以下时,棉花基本能正常出苗、成苗;当含盐2~3 g·kg-1时,只有60%~78%的种子可以出苗,45%~55%的种子能够成苗;含盐超过 4 g·kg-1时,出苗率40%左右,成苗率不足30%。根据滨海盐碱地的盐分和养分特征,采取合理的成苗技术和施肥技术是实现棉花高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酸雨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采用纸上萌发实验,研究不同程度模拟酸雨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的发芽率(GP)、相对发芽率(RGP)、发芽势(GR)、相对发芽势(RGR)、发芽指数(GI)、相对发芽指数(RGI)、活力指数(VI)、相对活力指数(RVI)、胚根长(LR)、胚芽长(LG)、胚芽比(RTGR)、平均发芽时间(AGT)、异状发芽率(HGP)、相对酸害率(RADR)指标。结果表明,pH 5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各指标均没有明显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种子AGT;pH 4对黑果枸杞种子GPRGPGRRGRGIRGIVIRVI指标没有明显影响,但HGPRADR显著提升;pH 3、pH 2时,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生长被明显抑制。表明适当弱酸性环境更适合黑果枸杞子萌发,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可利用这一特征来缩短黑果枸杞的育苗时间。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沙冬青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肃民勤县泉山林场和古浪县马路滩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沙冬青容器苗造林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等指标的调查,探讨沙冬青在撂荒地和沙丘的造林方法与技术,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沙冬青造林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民勤撂荒地开沟造林保苗率、成苗率均较高,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大,而马路滩林场固定半固定沙丘造林保苗率相对较高,而成苗率较低,仅为12%左右,生长量较小。因此沙冬青在撂荒地开沟造林后苗木生长表现良好,而沙丘造林由于风蚀等作用成苗率较低,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沙丘造林还有待以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Soil Technology》1989,2(4):331-344
More than 50% of all existing irrigation systems of the world are more or less affected by soil salinization and alkalinization. In the future as one of the consequences of extension of irrigation not only in arid but also in non-arid areas increasing hazard of secondary salinization — caused by irrigation — can be expected.The yearly loss of arable land by secondary salinization and alkalinization is more than 10 million hectares and is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all the continents.In soils where salinity and alkalinity is a result of improper method of irrigation the amelioration is rather expensive, therefore the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salinization before constru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irrigation systems is necessary.In saline soils the high electrolyte content, while in alkali soils the sodicity and sometimes high pH cause adverse soil properties.In saline soils the basic method for amelioration is the leaching of salts, while in alkali soils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amendment is also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4.
不同演替阶段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空间换时间的研究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过渡带和固定沙地内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沙地内植物群落多样性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各演替阶段均有不同的植物群落和优势物种。豆科和藜科植物作为流动沙地的先锋物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禾本科和菊科植物由流动沙地到固定沙地,其种类变化较大,表明其在沙地恢复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萝摩科植物可作为区分流动沙地和其它沙地类型的指示性植物;马齿苋科和紫薇科植物仅在固定沙地中出现,已成为判断固定沙地的标志性植物。除沙地恢复过程中人为播种的柠条和沙蒿外,流动沙地阶段的优势物种是沙米,半固定阶段是沙生冰草,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过渡地带是老瓜头和地梢瓜,而固定沙地则为花棒和地梢瓜。因此,在沙漠化治理中应根据不同的沙地类型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5.
民勤是我国典型的荒漠化地区,白刺群落和沙蒿群落是民勤荒漠区两个最重要的天然植被群落,研究其天然更新能力对于荒漠区植被恢复与保护意义重大。笔者通过设固定样方,定位观测,研究了白刺群落的白刺和沙蒿群落中的沙蒿的自然能力,结果表明:1)白刺群落和沙蒿群落在沙丘和丘间滩地上均可产生更新苗,沙丘更适合白刺和沙蒿的更新;2)白刺群落中白剌小苗密度和沙蒿群落中沙蒿小苗密度差异为极显著,沙丘和丘间滩地之间更新密度的差异以及不同年份之间更新密度的差异均为不显著;3)不论是白刺群落中的白刺小苗密度还是沙蒿群落中的沙蒿小苗密度都与当年降水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与当年5月份的降水量和全年降水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普通丝瓜果皮颜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普通丝瓜的果皮颜色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旨在为果皮颜色控制基因的挖掘及外观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绿果皮丝瓜材料YX014和白果皮高代自交系丝瓜材料LJ-01为亲本,配制成P1、P2、F1、F2、B1、B2等6个世代,通过目测的方法对6个世代单株的丝瓜果皮色性状观察和分级处理,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丝瓜果皮色性状进行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普通丝瓜果皮颜色的最佳遗传模型为B-1,即符合2对主基因控制并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B1、B2和F2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分别为96.4%、99.1%和99.4%。此外,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2.50和0.00,显性效应分别为0.50和0.48,说明第一对主基因在加性效应中占主导地位,且为负向效应,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近似相等。控制普通丝瓜果皮色的主效基因的遗传力较高,普通丝瓜果皮色遗传改良可以在早期分离世代时进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香菇营养成分、活性成分,精深加工、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的综述,总结了香菇休闲食品、香菇调味品、香菇风味食品等的精深加工现状,归纳了香菇多糖、香菇嘌呤及香菇多肽等活性物质的研究利用现状,为香菇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国内香菇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明显不足,活性物质提取与应用存在明显短板,制约了香菇产业的健康发展。要将香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必须走精深加工的线路,尤其是开发和应用具有功能活性的高附加值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民勤荒漠草地盐生植物群落的季相变化特征,为民勤荒漠草地保护、生产力的恢复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民勤盐渍荒漠草地盐爪爪群落和芦苇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对5月、7月和9月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2个群落的组成及季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民勤荒漠草地盐生植物群落灌木层伴生物种组成相对稳定;盐爪爪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盖度7月份最大;芦苇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盖度9月份达到最大。从5月到9月份盐爪爪群落和芦苇群落草本层伴生种组成随季节变化不大,盐爪爪群落草本层植物的种数、盖度和冠幅7月份最大;芦苇群落草本层植物的种数、盖度和冠幅逐渐增大,9月份植物种最多、盖度和冠幅最大,结构变得复杂。这主要是由于民勤盐渍荒漠草地气候特点、植物自身生理生态特性、分布的立地条件的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