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新疆巴楚气象站1984—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a巴楚县棉花生长期(4—10月)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7月平均气温呈显著减少趋势;≥10℃、≥20℃积温均呈增加趋势,两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呈增加趋势;初、终霜冻日推迟,无霜期为增加趋势;5月下旬—6月上旬和8月下旬—9月上旬即棉花现蕾期及裂铃—吐絮期两时段的平均气温是影响棉花产量高低的关键期。巴楚县热量资源整体增加趋势对棉花适期早播,争取棉花早发早熟,增加霜前花比例,夺取棉花丰产产生了较为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气候因子对冬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因子对长江流域油菜(Brassica napus L.)主产区影响很大。为明确长江流域影响油菜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基于长江流域259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象数据及1437个田间试验冬油菜产量数据,分析5个不同区域(长江上游低海拔区、长江上游高海拔区、长江中游二熟区、长江中游三熟区和长江下游)冬油菜生育期内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产量数据分析不同种植区油菜产量的气候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冬油菜生育期 内平均气温为13.2℃,≥0℃积温为3620℃,昼夜温差7.8℃,总日照时数984h,太阳辐射量为2631 MJ·m-2。油菜生育期内热量资源呈现增加的趋势,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37℃,而昼夜温差每10年缩小0.21℃;而日照资源则逐年降低,每10年日照时数降低45h。油菜全生育期总降水量平均为680 mm,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长江流域气象因 子与油菜产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平均气温和≥0℃积温与产量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长江中游二熟区生育前期(9 月-11月)和长江中游三熟区生育后期(3月-5月)平均气温每增加0.1℃,油菜分别减产53和40 kg·hm-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增产,其中长江上游低海拔区后期昼夜温差每增加0.1℃,产量增幅为39 kg·hm-2;降水量与产量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后期降水量每增加10 mm,油菜减产约12~39 kg·hm-2。从整个生育期来看,长江上游(低海拔区、高海拔区)主要影响油菜产量的气象因子为昼夜温差、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长江中游二熟区主要受气温、积温、降水量和太阳辐射的影响;长江中游三熟区的限制因子为气温和积温;而长江下游则受到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旱薄,全年≥0℃的积温4783.5℃,≥10℃的积温4300℃,常年降水量597.8 mm,年日照时间2728.5h,年日照率62%,年太阳辐射总量119.4kcal·cm~(-2),无霜期206d,棉花生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过去,由于品种不配套、生产条件差、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一直实行棉花单作的种植制度,光热、土地等农业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与棉花早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降水极少,无霜期长,光热资源丰富,是新疆优质棉产区,根据近10年吐鲁番盆地气象资料,该区从6月10日至10月10日历年≥10℃积温为山南2500~3500℃左右,平均3000 C,平均气温26℃,日较差15.7℃,山北积温2000~3000℃左右,平均2500℃,平均气温22.1℃.日较差17.3℃.从热量资源看,可以满足复播棉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为充分利用吐鲁番现有光热资源,增加复播指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效益,在本所试验地进行了"两早配套"技术的对比试验,已初步确定吐鲁番区域可种植复播棉,为吐鲁番区域农业生产高效多元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北疆麦田套种玉米生态区划及高产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北疆主要农区的光热资源条件,根据北疆麦田套种玉米所需的≥10℃的活动积温、无霜期和后茬套种玉米子粒灌浆关键生育时期日平均气温≥15℃三个基本条件的要求,我们将北疆麦田套种玉米的生产进行了科学区域划分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苏市近20 a气候变化及其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童忠  刘静 《中国棉花》2018,45(10):36-38
利用新疆乌苏市1998―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t检验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 a乌苏市棉花生长季平均气温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各月平均气温除8月呈显著下降趋势外,其他各月变化均不显著;≥10 ℃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及初霜日、终霜日呈不显著提前趋势,≥10 ℃积温、无霜期、日最高气温≥35 ℃的高温日数和日照时间均呈不显著增多趋势。近20 a乌苏市棉花播种、出苗、现蕾和停止生长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其中出苗期提前显著,开花期和裂铃期均呈不显著延后趋势。苗期和蕾期呈延长趋势,其中蕾期延长趋势显著,而花铃期和吐絮期则呈不显著缩短趋势。乌苏市热量资源整体趋好,对棉花适期早播,争取棉花早发早熟,夺取棉花丰产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1―2022年新疆塔城地区主要植棉区代表站逐日气象要素数据及棉花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生长发育期气候条件和棉花生育期的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1―2022年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生长期气温、表层地温显著升高,积温呈增多趋势,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时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2)塔城地区植棉区≥10℃、15℃、20℃、25℃活动积温均呈增加趋势。(3)植棉区棉花全生育期平均为176.5 d,各生育时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全生育期每10年延长1.89 d。(4)温度是影响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各生育时期变化和生育进程的主导因子,降水量和日照时间的异常变化对棉花出苗―现蕾阶段的生长发育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城市地处黄河中游,位于山西省的西南端,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无霜期长(无霜期188~238天),光热资源丰富(≥10℃的年积温为3900℃~4600℃),土地肥沃的农业大市,发展高效农业有着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影响籽棉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2010―2020年同一施肥条件下棉花籽棉产量与4―10月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籽棉产量的最重要气候因子是4―10月日照时间,关联度为0.430 7;其次是≥15 ℃积温,关联度为0.386 4;再次是≥20 ℃积温,关联度为0.348 3。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4―10月≥10 ℃积温、日照时间、降水量是影响籽棉产量的正效应气候因子。6―8月产量形成关键期的15个气候因子中,6月降水量、7月≥10 ℃积温、8月日照时间对籽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而8月≥20 ℃积温为负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10.
热量条件变化对热带及亚热带作物生长发育都具有极大影响作用.利用漳州市10县市1961-2015年不小于10℃积温等气象资料,运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技术,分析该地区农作物不小于10℃积温生长期、积温及其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间关系.结果表明,近55年来,漳州市不小于10℃积温生长期、积温及其平均气温都呈线性递增趋势,积温生长期和积温增加趋势显著目.两者相关显著,而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不显著,积温的增加主要由于积温生长期增长而增加.漳州市不小于10℃积温增长率大值区在其东部县市和西南部县(不小于10℃/a),呈现两翼分布,也是全市积温大值区;而华安县为积温递增率最小值区(不大于5℃/a),也是全市积温最小区.通过对漳州市农作物生长期热量变化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热量资源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盐碱棉区棉花抗盐研究及植棉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棉花抗盐机理、棉花耐盐性遗传方式及耐盐性检测方法、分级标准等研究现状作一描述,同时提出了培育和使用抗盐棉花品种在江苏沿海盐碱地区植棉中的关键作用和提高棉花抗盐性的有效途径,并介绍了在盐碱地区获取棉花高产、优质的合理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棉花区域试验中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根据棉花区域试验工作的实际需要,介绍了直线回归分析法,shukla互作方差分解法、AMMI模型法三种方法对作物区试中品种稳定性分析,提出先按shukla方法分析。其它方法作补充和参考,同时结合各品种在各环境中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对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作出更具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对比,科棉3号在徐准棉区种植具有抗病虫性强、丰产性高及纤维品质优,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14.
关于棉花种子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种子是棉农发展棉花生产,夺取棉花丰收的基本生产资料.近年来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棉种的竞争日益强烈,各种棉花种子冲击市场,造成了棉花品种的新一轮多乱杂的现象.据湘北某市(县级)调查进入棉区的棉花品种近40个,并且还以每年10来个新品种的速度挤入棉种市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不到600公顷.占棉花种植面积的10%以下,少的仅几十公顷.严重影响棉花生产健康发展,影响着棉农的增产增收,影响着棉花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是我国在农产品领域实施精准化补贴政策的首次尝试。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是否充分激发了不同类型棉农生产积极性和提升了棉农的生产性收入,需要对其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全面分析,明晰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和问题,为完善政策提供依据。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棉农收入的影响,然后根据2018年对新疆棉农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回归分解法,分析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棉农收入的效应,并考察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不同种植规模棉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棉农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可以提升棉农收入;同时,棉花目标价格贴补政策对不同种植规模棉农具有不同的效应,对中小规模种植棉农的影响程度较低,而对大规模种植棉农的影响程度较高。因此,为巩固脱贫攻坚效果,需要稳定新疆棉花目标补贴政策;为避免过度刺激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对补贴主体及其补贴面积进行限制。此外,应加大对小规模农户补贴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4个Bt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与种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外对比试验的方法,就江苏沿海地区4个Bt棉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与生育特性进行了研究。室内饲养结果表明,4个Bt棉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饲喂Bt棉组织,能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延缓、蛹期缩短和蛹重减轻;1~3龄棉铃虫幼虫对Bt棉的敏感程度高于4龄以上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证明,Bt棉田棉铃虫的虫量和蕾铃被害量与对照品种差异极显著,其趋势与室内试验一致;Bt的种植比例与棉铃虫的虫卵量分布呈极显著的负相关。4个Bt棉品种的株高和果枝数与苏棉9号相近;蕾铃数量与成铃率高于或接近于常规棉对照;各品种间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Bt棉品种间亦存有差异,按照供试的4个Bt棉品种在当地的抗虫及丰产性状的优劣排序,依次为鲁棉研15>中棉所29>南抗3号>科棉1号。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探讨一般抗虫杂交棉简化整枝的可能性。试验表明简化整枝与正常整枝的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在正常密度下,一般抗虫杂交棉简化整枝是可行的,对产量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左冬根 《江西棉花》2001,23(2):20-21
文中分析了传统灌溉与膜上灌溉的优点和效果。提出了不同坡度地块的膜上灌溉模式和布置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苏北沿海棉区棉花产业现状及棉花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提出了推动苏北沿海棉区棉花产业发展的思路:科学定位产业方向;研究应用新型技术;借助政策优化品种;突破高品质棉产业;发展棉田高效种植;努力争取项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对于江苏沿海棉区来说,2008年是较为特殊的年份,梅雨期提前且降雨量大,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中后期天气较好。由于采取了较为合理的技术措施,盐城市粮棉原种场棉花生产仍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平均籽棉产量达4354kg/hm^2,产值达21779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