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为探究小豆喷施外源脱落酸(ABA)的作用,以龙小豆4号为试验材料,在三叶期和始花期叶片喷施浓度为50mg/L ABA,并连续、多次取样测定碳代谢、内源激素及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喷施外源ABA后,龙小豆4号叶片果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转化酶、蔗糖合成酶活性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降低;茎部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内源ABA含量减少;底荚高度和第1节间长度减小,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总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品种绥农14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豆花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外源脱落酸(ABA)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浓度脱落酸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条件下的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均增加,喷施一定浓度外源ABA明显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抗坏血酸含量.2 mg/L的ABA显著促进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4mg/L的脱落酸显著使抗坏血酸含量增加.脱落酸各处理的超氧阴离阴离子自产生速率均显著低于干旱胁迫对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致力于筛选出小豆苗期抗旱性的生理指标并据此鉴定品种抗旱性。以白红3号、白红4号、白红6号、冀红352等小豆品种为材料,对各品种苗期进行不同浓度(5%、10%、20%)PEG模拟水分胁迫处理,在处理后的3、6、9d取样(功能叶片),测定各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PEG处理后6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5%PEG处理后6d的脱落酸(ABA)含量、10%PEG处理后6d的可溶性糖含量、5%PEG处理后3d的相对电导率、5%PEG处理后6d的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均可作为鉴定小豆苗期抗旱性生理指标。利用上述抗旱生理指标,初步确定白红6号和白红4号为较抗旱品种,白红3号和冀红352的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4.
烯效唑对花生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花育19’和‘花育23’为试验材料,在花生盛花期叶片喷施烯效唑,研究其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可延缓主茎高的增长,增加主茎直径,烯效唑浓度越大,植株表现越矮壮,以160 mg/L处理矮壮效果最明显;可促进根生长,增加单株根干重和单株果干重,提高根冠比和经济系数,2个品种处理区比对照区的根冠比、经济系数提高了0.8904~1.2015、46.57%~53.46%,产量增加18.09%~69.10%,处理区籽仁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比对照增加。试验表明:花生盛花期叶片喷施适宜浓度的烯效唑,对花生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讨了干旱胁迫对‘三得利’、‘敖汉’和‘中苜1 号’3 个紫花苜蓿品种根系ABA浓度和根系特征的影响。按照田间持水量的100%(对照)、85%(轻度干旱)、70%(中度干旱)和55%(重度干旱)设置4 个梯度的水分胁迫处理,分别对3 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处理,并对根系ABA含量和根系性状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水分胁迫可以显著影响不同生长时期的紫花苜蓿根系ABA的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水分胁迫处理的紫花苜蓿根系AB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在移栽后的第75 天,根系ABA含量达到首个峰值,然后开始下降,到第105 天的时候将至最低,然后开始回升直至处理结束。移栽105 天以后,4 个水分胁迫处理(W1、W2、W3 和W4)紫花苜蓿根系ABA含量分别为44、56.6、64.6、94.4 ng/g FW。同时,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系ABA含量存在差异。移栽105 天以后,‘敖汉’、‘三得利’和‘中苜1 号’根系ABA含量均达到最低,分别为83.2 ng/g FW、61.7 ng/g.FW 和49.9 ng/g FW;之后,根系ABA含量开始回升。与对照相比,重度水分胁迫使根系长度降低了20.92%,使侧根数降低了20.71%,使根鲜重降低了43.79%,使根干重降低了37.96%。重度水分胁迫下植株根冠比是对照的1.9倍,这说明水分胁迫对地上部茎叶的影响要大于地下部的根系。水分胁迫降低了紫花苜蓿根长、侧根数、根鲜重和根干重,增加了紫花苜蓿根冠比,促使根系ABA含量升高。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系ABA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明钙对马铃薯生理影响,为优化原原种生产技术及合理施用钙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马铃薯品种‘希森6号’和‘川芋50’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钙浓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川芋50’和‘希森6号’在13.5 mmol/L处理下的马铃薯株高、根长、叶面积指数和匍匐茎长度最高,但匍匐茎数最少;叶片ABA含量随钙浓度升高而降低,GA3含量随钙浓度升高而升高;钙浓度为0.5 mmol/L时,‘希森6号’和‘川芋50’单株结薯数最高,分别为26.56粒/株和41.27粒/株;当钙浓度为4.5 mmol/L时,供试品种单株产量和>1 g合格薯数均最高,产量分别为65.58 g/株和108.35 g/株,合格薯数分别为19.57粒/株和28.92粒/株。高钙有利于马铃薯植株发育,提高光合作用,增加产量,而低钙单株结薯数更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佳钙浓度为4.5 mmol/L。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的硫素水平对大豆苗期和花期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大豆品种‘来豆2号’和‘合丰55号’为试材,用浇灌营养液的方法测大豆苗期和花期叶片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数据。‘来豆2号’和‘合丰55号’的GOGAT和SS酶活性在160 mg/L处理下达最大值;‘来豆2号’GS酶活性在160 mg/L处理下酶活性峰值最强,‘合丰55号’苗期峰值是260 mg/L处理下达最大值,花期峰值是硫营养最低的20 mg/L处理下;‘来豆2号’SPS酶活性在40 mg/L处理下达最大值,而‘合丰55号’苗期峰值是硫营养较高的80 mg/L处理,花期峰值是硫素水平最高的260 mg/L处理。结果表明,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酰胺合成酶(G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开花期酶活性显著大于苗期,品种间呈相同规律。  相似文献   

8.
孕穗期低温条件下ABA对水稻结实率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ABA对孕穗期低温下水稻结实率及叶片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以2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龙粳11’(冷敏型)和‘龙稻5’(耐冷型)为材料,于孕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持续1,2,3,4,5天)处理,并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研究低温条件下ABA对不同水稻结实率的调控效应,同时探讨了ABA和低温对水稻叶片膜透性、抗氧化酶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龙稻5’的结实率变化不大,‘龙粳11’的结实率显著降低,20 mg/L的ABA能够有效缓解低温伤害,相对提高低温胁迫下水稻的结实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龙稻5’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龙粳11’,但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龙粳11’。ABA可提高冷敏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同时可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这说明ABA可以通过调控水稻抗氧化酶、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的活性及含量,进而提高冷敏水稻品种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短日照对小豆生长发育、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不同生育时期短日照诱导处理来调查小豆的形态指标、开花时间及开花节位,在开花期和结荚期测定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株高降低、平均茎粗和主茎节数变小、白红2号在开花期和结荚期的节间长度升高,唐山红小豆降低;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花期提前并降低开花节位;短日照诱导使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在开花期明显升高,在结荚期降低,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在开花期无明显变化,在结荚期,白红2号明显降低,唐山红小豆升高;短日照诱导对开花期的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在结荚期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白红2号在开花期和结荚期的Fv/Fm升高,唐山红小豆在开花期变化规律不明显,在结荚期升高;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呈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说明短日照诱导对花荚期小豆的生长发育、光合参数及产量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镉污染条件下葡萄对镉的积累,促进葡萄生长,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镉污染(5 mg/kg)条件下喷施脱落酸对葡萄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幼苗各部位的生物量和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均随着脱落酸浓度的增加(0、1、5、10、20μmol/L)而先降低后增加。随着脱落酸浓度的增加,葡萄幼苗叶片的POD及CAT活性和土壤pH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SOD活性随着脱落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喷施脱落酸能使葡萄幼苗各部位镉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并随着脱落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脱落酸浓度为20μmol/L时,葡萄幼苗的根系和地上部分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6.54%和74.36%。综上,喷施脱落酸能够降低葡萄对镉的吸收,以20μmol/L脱落酸浓度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省主栽红小豆品种珍珠红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苗期、花荚期和鼓粒期喷施0(CK)、50、100和200μmol/L褪黑素,探讨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50、100和200μmol/L褪黑素处理均能增加红小豆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红小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和潜在光化学活性,且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时各指标提高幅度最大。在苗期、花荚期、鼓粒期喷施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的红小豆单株粒重分别为5.53、6.13和5.90g,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6.3%、12.1%和9.5%。综上可知,红小豆花荚期喷施100μmol/L褪黑素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DTA-6对两种食用豆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TA-6)对食用豆叶片的生理代谢及产量的调控效应,选用芸豆(英国红)和小豆(龙垦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完全随机试验方法,于芸豆和小豆的初花期叶面喷施DTA-6,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测定各生育时期叶片光合参数、碳代谢产物、干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各生育期的SPAD值、盛花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显著增加了叶片蔗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促进了叶片淀粉的积累;与CK相比,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的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并且显著提高了芸豆和小豆鼓粒期荚分配率;DTA-6可有效调控2种食用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产量,DTA-6处理的芸豆和小豆产量分别较CK增加13.30%和12.91%,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3.
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1份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为研究对像,对资源各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遗传变异、遗传力及预期遗传进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生育期类型单一、株型高大、产量性状较好,子粒大小中等;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生产力、小区产量、生育前期、百粒重、单荚粒数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的效果;在选择效果明显的性状中,生育期、百粒重、主茎分枝遗传力较高,可在早代选择;小区产量遗传力中等,可在遗传基础相对稳定的较高世代选择;而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单株生产力的遗传力较低,应在遗传基础纯合稳定的高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小豆品种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直立型小豆品种冀红20、冀红21和唐红201602为材料,分析6个种植密度对不同小豆品种植株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小豆形态特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底荚高度和第一节间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相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间和相同种植密度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F值分别为49.36、99.35),品种与种植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F=3.91)。种植密度与株高、底荚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一节间长呈正相关,与茎粗、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小豆株高、底荚高度和第一节间长,有效减少主茎分枝数,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15.
幼苗期淹水胁迫及喷施烯效唑对小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幼苗期淹水胁迫及喷施烯效唑(S3307)对小豆(Vigna angularis)生理代谢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8—2019年以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苗期进行预喷施S3307,同时连续淹水处理5 d并每天取样,测定分析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幼苗期淹水胁迫引起小豆叶片H2O2和MDA含量、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ABA、IAA和SA含量显著提高,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淹水处理5 d导致龙小豆4号单盆产量显著下降8.40%~12.61%,天津红显著下降9.91%~10.01%。S3307具有抵御淹水胁迫的作用,能有效增加小豆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H2O2和MDA含量,能够显著提高SOD和POD活性以及SOD/POD、SOD/CAT,显著增加ABA和SA含量,并显著抑制IAA含量的上升。喷施S3307使淹水4 d的龙小豆4号产量显著提高2.85%~6.18%,使天津红淹水4 d的产量显著提高2.85%~3.95%。综上,淹水胁迫下,不同品种小豆在活性氧物质积累、膜质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激素水平等方面的生理应激存在显著差异;喷施S3307能够有效缓解淹水胁迫对小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小豆苗期抵御淹水胁迫的生理机制及提高淹水胁迫下小豆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氮肥施用量对超早熟大豆源库关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研究施氮量对超早熟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测定了超早熟大豆品种‘黑河44’不同生长阶段源和库各器官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提高,油份含量下降。增施氮肥均可以提高从苗期至鼓粒期的叶鲜重积累速度,降低叶片的老化和脱落速度,在鼓粒期前,增施氮肥可以促进叶干重的增加。在苗期降低茎鲜重,花期和鼓粒期增加茎鲜重,在全生育期均促进茎干重提高。增施氮肥从全生育期降低根干重的增加速度,在花芽分化期至结荚期提高根鲜重增加的速度,在鼓粒期和完熟期降低了根老化的速度。增施氮肥时,提高鲜荚皮重量的增加,荚皮干重的积累量减少。籽粒鲜重和干重随施氮量的增加,积累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晋小豆5号品种的高产施肥策略,设置不同田间氮磷肥处理试验(0.00、500.00、1000.00kg/hm2磷肥,300.00、600.00kg/hm2氮磷复合肥,分别以CK、T1、T2、T3和T4表示),研究施肥对小豆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能获得较高的地下部生物量,并促进根系生长;T3处理可以提高百粒重、生物产量和作物产量。与其他处理相比,T3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最快,茎秆强度最高。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可作为小豆增产的适宜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赤小豆和红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赤小豆和红豆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升高,赤小豆和红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耐盐指数均显著降低,等浓度NaCl处理下,红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耐盐指数均较赤小豆高,且萌发抑制率相对较低。赤小豆与红豆幼苗根长、芽长和鲜重均显著降低,等浓度NaCl处理下,红豆幼苗的根长、芽长和鲜重指标均较赤小豆高。研究表明红豆比赤小豆耐盐性更强,更能在盐胁迫环境下生长。  相似文献   

19.
红小豆根系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红小豆的接茬作物,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浓度的红小豆根系水提液下红小豆、萝卜、白菜、小麦的化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小豆水提液对自身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具有极强的化感抑制作用;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3 种受体作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现降低趋势;从幼苗的根长、幼叶长、侧根数、株高及鲜质量等形态指标上来看,只有小麦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出促进作用,其余2 种受体作物均呈现出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差异不显著;萝卜、小麦的SOD、POD活性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白菜的2 种酶活性呈现出下降趋势;小麦、萝卜幼苗的MDA含量表现出降低,白菜MDA含量却显著增加。说明受体作物小麦可作为红小豆的轮作作物、萝卜在与红小豆轮作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Lack of water during vegetative and/or reproductive growth stages is one of the most limiting factors for bean growt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water stress applied during two phenological stages (flowering and pod filling) on growth,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Two genotypes of bean ( Phaseolus vulgaris L.)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cv. Carioca, an indeterminate Brazilian landrace, and cv. Prince, a determinate cultivar grown in Europe. Carioca appears to be generally stress-tolerant while Prince is intolerant. Plants were grown in large plastic pots covered with a black plastic sheet to protect the soil from rain and evaporation. The water stress treatments were: control (well-watered plants), WSFS (water stress during flowering stage) and WSPFS (water stress during pod-filling stage). Water stress reduced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at both flowering and pod-filling stages. The parameters affected were seed weight, number of seeds per plant and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Number of seeds per pod and seed weight were not affected. No effects of water stress were detected on harvest index. Time to maturity was slightly prolonged, especially for WSFS. Water stress at both stages resulted in lower accumulated water los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plants. Water stress during both phenological stages reduced other growth parameters, the number of trifoliate leaves, stem height, number of main branches and number of nodes on the main 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